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303|回复: 40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36:U桑和董君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 01: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8-12-2 02:30 编辑
! ]2 ^6 @0 J9 B3 K# |
* K' ]2 v% l6 R7 j4 hSection 8.+ k! f& o; A, b! ?  g* M' e4 g
有一次和U桑的谈话中,他提到了关于提问回答的问题。( R7 G5 D& C9 |) a: v( Z
董君有一个倾向是:被问到某事之后,不直接回答答案,而是先陈述借口。7 V6 m# y7 o. X, w5 F$ ?) z1 {
这个习惯不够理想。8 @5 K4 ~6 i) K

4 \# k' ^: c+ S9 o2 r& U" v比如,U桑问董君,前天那个报告有没有给客户发过去。
' q1 |* y$ n  |4 r1 X3 l/ m& [3 w+ w董君的回答是,那个报告有些地方翻译得有问题,所以还没有发,
3 ^* W3 P/ j; L( G, X+ R或者说,这几天现场的问题特别忙,一直在弄那些问题花了很多时间。2 N" [! Z  |8 W
或者说,这个报告客户应该不着急要,# w) h) r( J  E7 ?' C  ]
就是不直接回答问题“还没有发”。
/ u% v) k+ @: `6 q  T* w( [: k8 ?& Z3 q8 ?6 Z, v1 o
当然,对于自己工作中的“没完成”,
- ?" N$ }, J3 a% P因为感到不好意思,所以不愿意直接承认,应该是心理上的原因。
8 D" N, S( k& L- [1 M不过这种方式确实容易造成减分,会耽误互相的时间,影响沟通效率和工作效率。
+ z: m6 u$ t4 G( I5 |  i( U$ O) ^; n# W7 D: Y7 D
对于董君的工作方式,U桑还有一个感到困扰的地方是,
- a) Q/ I5 i$ y$ ?董君有时候嘴上说的事情与实际做的事情不一样,这点比较麻烦。
- e# R2 f/ M0 Q对于被安排的某事,说着要做,但是过了几天也没有进展,
5 M6 W3 u9 i3 p2 t" J在日语里说法是“返事nomi”,是一种不好的方式。9 R, _+ N: i# j  {; ]& A; H5 Z
对于被安排的事情,如果答应下来,对方就会期待,7 v. B. d0 ]) c* U1 p
但是最后到了期限没能弄完,就会耽误事,9 ?& z. b& c0 m
还不如最初就直说"这事我估计弄不完",然后陈述原因。' r/ q' L* e# z9 Z" e' `( _) H

" {4 B) J, d0 o# {; L) p我想起来,在我留学的时候,曾在一家料理店后厨打工,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 S  |$ \) _0 V4 i7 d我进店做一段时间后,又来了两个中国学生来打工,% v! p" g: ?2 X0 Z1 o0 f
他们和我是在同一个日语学校读书,是学校介绍他们来打工的。1 `. r" F3 q7 n3 m! d3 y
他们来了两周之后,有一天下班时,他们不在,4 N0 G* t, k" }! T; y- B, [7 G
厨房里的管理人,把我叫到一旁,对我说,让我稍后对其中一个学生解释一下,9 J) D$ ~0 Y- m4 O
告诉他,从下周起那个学生不用来做工了。) P5 Z% _' |* W% N5 y- G0 W
管理人给我解释,原因是在工作中,他用日语说让这个学生去刷锅,
, }; s* X, Q% B+ Z4 Y3 z这个学生嘴上说着“HAI”,但是实际做的是其他事情,比如去刷碗了," b. E$ G3 W# m+ S
所以就会导致困扰,$ ^: t9 J! K; S3 {5 P
为什么呢,1 f4 }0 ~1 H# |5 o3 N
因为管理人需要来拿干净锅炒菜的时候,发现锅并没有刷好,
; }1 |& \1 P+ ]& P$ O0 G这样就会被耽误时间,因此管理人感到困扰。
* {- T9 W1 i5 x2 w- Z% o% b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几次,管理人也想办法提醒过几次,
: g5 b6 l9 Z: e( m5 s5 u) H1 U但是没有效果,所以就只能不要他了。
: W9 x. S6 {! b5 u, Z0 p7 u( Z管理人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你日语不好,可以,% h1 ]: O$ ~6 t# M( I1 y9 C8 l
我可以慢慢对你说,给你比划,给你解释,教你怎么做,
  [, {" }- o% V3 L/ d但是如果我说话之后你答应下来,然后做的却是“不同的事情”,& P+ q: {0 [* j8 V; @8 `& C
那么下次我对你安排任务时,即使你答应我,我也没法预测“任务是否会完成”,
; e9 Q+ S) R# t1 b5 H3 T& b5 c7 ^那么也就没法进行协调地工作了。# r( v( v4 s. \- C) R$ w
/ P, P9 Z& W% J8 ~
当时那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从而得到的收获是,
9 X8 ~1 i  }. R一方面,对于听不懂或者办不到的事情,直接说出来,大家都还好商量;/ ^  g% [# d% f9 @( `+ Z
一方面,在工作中,要让安排者,感觉到“安心”才好。
( o, H  J; u) R& ?那时候我的日语听力和口语也不太好,
" y2 j- P2 T5 L2 w0 z. W8 l有时别人给我安排干活的时候,干活的内容,我只能半懂半猜,
! u+ @: q0 N1 I& J4 q但是我会去注意这一点,被安排任务之后,我用一个动词来重复我理解的命令,
8 D" D& L) D2 B让我去洗碗的时候,我回答“好的,我去洗”,等等,0 T) |8 j2 s1 A8 Q% U: ?
这样如果我说的不对,他会纠正我,可以避免因为我听不懂而导致偏差,( y7 f9 V: v) X  A8 A& H! D
如果我说的没错,他也会心里有数,这家伙明白工作的内容了。. J: C" y0 d5 r0 W- t$ m3 q
这样互相会都安心一些。
2 b  k. e4 o1 x5 u& Q% x
" j+ v$ o* P  g- k多年之后,如今在工作之中,我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0 r# U$ k9 I; i2 }% F6 Y; x4 q我在国内客户的工厂做工事时,有时候会拜托对方或者安装公司帮忙加工零件,+ n. U2 ~0 @/ r
对方有时会说“没问题”。/ P* M+ q, G$ A
这时我就会有一丝不安。3 D$ Q$ c% A( r4 k$ `
我希望他会说,“好的,我会怎样怎样去做",这样我才能知道他确实明确了加工内容。" T9 @/ E7 R8 T- o% q4 I* n4 \

; A/ ~( {  w2 Q7 Z( j有时我会说,这个零件要怎样怎样去做,做的时候哪个地方要注意怎样怎样,不要怎样怎样,
+ T) h3 `& z: q4 U$ n9 j结果对方总是不等我把话说完,就回答“好的知道了”,
/ C0 v) p, _9 z- h/ u但如果不追问确认一下,零件加工回来,有时候就会出问题。
7 _9 Y) H- }. z. ^( l) _* b我往往会交待任务之后,把话重新说一遍,只说一半,后半句让他来接,% c( _; v9 y, L4 a
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如果确实是同样的内容,那才能放心一些。9 ~% C# ^) K; l+ A9 ^" [

4 D: H8 x$ x- Q0 K只有回答而不去做,一方面是上面说的语言不通所以听不懂,. L% C! p, S# e: N9 ]
另一方面是,被指示者头脑里的重要性判断,是不一样的。
2 Y5 O' D. J. b7 BU桑对于董君安排事情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 E& m  q7 m, R6 c& N0 S1 p& h虽然董君日语没问题,但是也是出现了同样的状况。# A( _2 b6 p' q: [4 G7 l* n% k) T
有一次,U桑让董君去仓库把发个快递,然后底单交给仓管之前,复印一下。
. o; }$ k( r0 S  |* x董君嘴上答应了,
7 `7 X" d; ], U# I- H1 {$ n5 p但是事后U桑找董君要复印件进行确认的时候,
/ {; b: o" v: k董君的回答是,
0 A3 o# P0 U. Z, s仓库没有复印机,拿回来到办公室复印太花时间,: |& j( k( j1 z  N+ {
估计这个快递,同城邮寄的情况明天应该就会到了,所以就没复印。
, Q9 D6 f8 B+ x6 d. D( d) U# i6 ]  \$ C8 w
这就是,“复印底单”这个事情,
0 `3 Z5 z) e& `5 }在U桑和董君头脑里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
5 j( \  M3 L  H- U* w6 p6 R. L: p3 {U桑觉得,“一定要复印,然后要发给客户做接收准备及安排后续工事日程”
4 l4 {& Z$ E! j5 I. R* Z( d3 I董君觉得,“复印这事情是‘不做也可以’的,这东西肯定会到”/ X+ h- I" N( `) n$ A8 s0 z) n
“被指示者”的认知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做事不到位的发生。
2 ^: Q$ M! v! e/ {9 }3 g8 N这时候,在安排事情的时候,
8 Y1 ^9 j1 [6 K4 I8 |怎样去表达,怎样去强调,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 a% W: d9 z; |. E: ~# T
3 C0 v# k) {4 o; U% @# Q2 t- D还有一次,U桑在周五,让董君用中文打电话通知某外协单位,把某图纸修改一下,1 k$ u. w3 t" T1 ?
到了周一,U桑再向董君进行确认的时候,7 @6 s4 c9 M: B6 Y) w$ D
董君说外协公司周六周日应该休息,周一再打电话也应该没问题的,
; @5 i, O+ K+ r. R  x+ C: ^" ^( c# e实际的情况是,董君并没有打电话,
; g! ?% t+ b7 L董君想到,如果直接说没打,会被批评,* b7 e' Z. o$ a, l# q
所以他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随便说一个貌似相关的理由。6 b; f6 G+ K$ J- G0 U; a8 V- A8 o
这样的话,U桑就比较不放心,也无法预测下一次安排事情时结果会怎样。4 l  Z0 {7 l- f: M

8 p9 s, S. b8 x$ X: d  [) ASection 9.
0 O! E0 _- x( P  D与U桑聊天时,曾谈到了日本公司的加班。
0 [" v" d$ Z7 Z4 U6 D2 D我说,我以前就职的那家公司里,过了下班时间之后,
6 Y" H1 t" w% w- o! J如果课员没有下班,上司一般不会先走,即使先走也会道歉一下。
  s8 i* R& y, J$ {! U) e) b是不是一般都是这样。
* o2 h7 @: @5 hU桑说,嗯,这种情况也有,同时另一种情况是,
, D0 p$ N1 S7 f( @; O过了下班时间,课员心想,上司没有走,所以自己先走不好,  L- Y$ x& P# V: I# H, i% a, K
这两种情况都有,) f2 w( n/ `7 Y, H& v* A
都不去早下班回家。这点挺奇怪的,也不怎么好。
0 L* J, j6 p: R1 d* D, L" w: P( d  ~
, g; g7 P3 y2 b( C$ V- @然后另一个话题,我说,以前我在语言学校的时候,曾经听过日语老师说到,# |+ q; Z- A4 i  C
最近的日本人年轻人,对于老人对于前辈尊重的方面不多了,是不是这样呢。
+ y( H! \( A/ C5 I' S+ OU桑说,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个尊敬的气氛逐渐减弱了,但也还是有一些。
- K$ q( m2 [2 u/ |* t二十一世纪的这些年轻人,有一些东西在逐渐被稀释。; ?) U3 a& d- c  q3 q& b

" u. Y( V, z6 W% i+ G5 Q% k有一次,U桑提到,日本人做事情失误时候可以去反省,
4 _/ o% t$ r7 \! y9 U' k而手下的中国人员工,往往不反省的多一些。
, V& U! D) H+ N) y4 |这点就形成了明显的思维分歧。8 V, g" d( u; y
日本人在被别人指出错误后,思维方式是去反省,然后想下次该怎么做,) b- F, l4 y( r  _. t1 \
中国人在被别人指出错误后,往往会去找理由,然后单纯地怨恨。9 d. i) V3 a' E' U% w$ g
这个思维差异足可以左右二者的发展方向。0 k. S/ R0 K' Z0 n8 S5 n

5 C: s* g; L9 g* E& ]2 _/ H" u8 RU桑提到一个词,日本人讲究“一错十诫”。
' h0 j( F& B# U+ r- P意思是:一次失败了,就去反思,这次有哪几个地方没注意,& B6 f. C8 T/ n& j
然后告诫自己,下次应该在哪几点上注意,在下一次去改善一下。- o) {% |( f& ]4 G2 t
或许可以这样说,在被指摘错误之后,
- A" m; G5 ?- V  ?) }* L5 G3 ]日本人会先思考自己的错误,
4 v3 k0 F6 Y' A8 R7 v! ]中国人则会先考虑周围有什么问题可以拿来做借口的。& T$ H% E: _* B: f" c! A0 N6 O
这也是一个思维方式不同的地方。3 \6 I) Q- M9 P; O' C8 t

+ w: s1 |: l6 e+ y2 K: e. C( p  J“对待错误”实在是一个关键而“容易导致处理不好”的课题,
9 z+ h/ H( q! T" {, m+ ]这也是我在日本留学工作之中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一点。, Q& n2 R' d: s6 q1 d, R
2005年的时候,我曾经在网上写过一篇文字,谈论工作中对待错误的方式,
. z) e" ^  }9 W" H9 `7 Z若干年后,我在网上尝试搜索那篇文章时,发现那篇文章有被转发过,
  H( ?4 @6 i* C& O% H还可以搜到,标题被修改为《清算下你的错误成本》。/ f$ G5 W7 T# k3 i; z: V$ N0 }/ h
那篇文字,是我在打工时,看到“对待错误”方式的不同,从而产生的感受。
( l1 E0 d3 q  G0 `6 G3 J6 ?$ w) V错误,或者说失误,2 V8 Q7 ^% z  M
在我们每天的企业业务流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以及口头表达中,都会是客观发生的事情,( J( t  y& |6 {7 r; {
双方对于失误,会采取怎样的表达方式,
0 h5 ?  O6 V( K) u) w  K指错的一方怎么去表达,做错的一方怎么去思考,这其实是一个课题。
: m+ t" X8 r" N/ ]8 @: A表达方式的妥当与否,可以决定业务流程进展得怎样,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9 N9 d$ ^, i6 ?) _2 P) l, F8 D4 n2 O8 x$ ^1 O
Section 10.# Z8 R( F& d  B, R
有一次与U桑打电话,我说到董君的事情,, Y  E9 ?. ^1 @
我说有一次我在你们公司现场,你们公司的操作员问我设备的相关问题,% W+ I0 v8 c. |7 e- H5 x
我回答解释时,稍微有一点小纰漏,碰巧是董君熟知的问题,董君也在旁边,/ a; V; ~2 P, w% r, k$ Z* ?( \
这时董君马上插嘴指出错误,一点也不给我面子,
" h& E  ]0 \# }% A显示出“自己知道而对方不知道”的样子。8 q1 h. F$ ^0 q" w* o
U桑说,他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 o& S5 Z+ U1 L% [0 M$ u) a偶尔说句中文用错了词,董君马上生硬地指出来。& r, i& t1 h: h' m' M
偶尔说产品型号的时候记错了,董君也会马上大声指出来。
4 _1 n9 s2 e& p1 @这样就不够好。8 y" x7 d$ F1 ~. b% V$ u8 }! K
: Q1 K* n7 z1 e9 s
在日语的表达方式里,表达否定意思的时候,有两种说法,
" i# ]1 G+ b  s# G& ]" g; q一种说法是“那是错误的”(違うよ),很生硬。
9 S( d$ x" g1 C+ y% |8 T9 d9 E" X& B一种说法是“不是那样的”(じゃなくて),比较柔和。) ^* |6 G" {9 i5 W
在日本的语言环境里,一般后者被听到的更多一些。
8 Z6 P# r7 A8 Y* q/ H0 e即能把意思传达过去,又不至于影响面子。
# O1 @' s: g  {0 U! I* g
% M; r( J# C" \6 V2 L日本人有些时候真的是不怎么去直接否定别人的话,. v  Y" d/ b6 z) }9 \
记得以前在松下公司的时候,有一次我去实验室,路上遇到一位领导,8 |( E; x+ j3 s6 L
我打招呼,然后顺便问一句,您是去实验室检查数据了么。
4 G: m1 u( }; y/ |) I" y! _他的回答是,
, Q) K& S, D( D# a) \“(それより)与之相比更好的说法是,去实验室验收新设备了。”6 v% C. |9 I) a/ q) f" B
能把否定的意思表达得这么婉转,也是够可以的。
4 _. d1 A) q( n" U  K# z当然这种太婉转的说法用的也不是很多,
6 N0 q) S  A6 j7 j0 P) d7 t! i3 B用的较多的说法是“什么什么不是那样的”,然后说应该是怎样怎样。
6 i8 `. _. H- `; Z' j2 i: ?3 z6 P, g) f
话说回来,这种说法是:' q" V; `6 W; a8 j
对于对方的陈述内容,发现有问题的时候,% z, q7 _' D: v& z7 o  s
不是生硬地指摘错误去否定去转折,
8 y7 W: @1 v1 y而使柔软地去提出正确事情去提醒去帮助,
1 k. H9 F& X) k6 T1 n8 K  |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继续进行顺利地交流。
1 X' e# c0 ^1 h6 A( T1 M$ N- i, \0 s. P5 I. O
然后我问,董君这种总挑错的习惯,在日本人中会常有么。
, d+ z! N3 y$ H, q. @3 x$ t  HU桑说一般不常有,2 h* H# g1 B0 [# _! y" }- J! U" U% D3 g# u
在日本人中,偶尔遇到这样的人,特意指出别人错误,并以为荣,2 [! T% r5 K# }( a9 G4 U
那么周围的人看到了,明眼人会觉得,这样做的人是有点“阿呆”,. J! H$ }. a  A8 h/ T5 ^* u
不会去觉得失误的人难堪,而会觉得无谓指责的人有点无聊。1 E8 F) M. b; C+ e$ }% K
+ [& B) S$ k2 x9 P! |
U桑对我说,这在日语里有个专门的词叫“粗探し”。8 [- L, E) i. |* \$ O
也就是专门找别人的失误或者弱点去指摘。! j5 G! r: C  Z7 o1 b% `
后来我在网上搜这个词,有很多条的搜索结果,有很多条的解释与评价,
$ Q$ ?/ C  O+ |. u由此推断,这个行为在日本或许也是被在意的,所以很多人会去说。
# [. J' P# e- F+ E2 P8 J不过在我日常接触的范围内,见到的愿意生硬挑错的人确实不多。
) `/ L0 d0 h2 u; B' ~& B不管是多还是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进行注意就好了。
& P9 C; ~- t- D9 M- y* k8 f, A对于别人的错误,如何处理,确实是一个课题。0 d$ P( F, ~( I/ y1 @6 F- T. e
; s& b7 m; Z- u' F' I. h3 p* Z5 P
有一次聊天,U桑提到的一句话是:
+ F. ?% E7 @+ O( _: a“お金払っても苦労する。苦労はお金でも買え”。
& L! F" `0 L; j# I意思是日本有一个说法:+ C7 U: ?9 T3 Y7 a/ R1 a
“哪怕需要去付钱,也应该去体验一下辛苦劳动的经历。”3 {8 Y; R, J3 j% K
理由是,人在平平凡凡地生活中反而成长不多,
: Q6 N6 H- \% ~0 O只有去辛苦劳动,辛苦之中才会有所感受,有所突破有所成长。" t) B. B' S0 E1 ^+ |

; M* _2 M' w, s# h我想,我也应该算是体验过了一点“苦劳”,
. s% [1 N5 O) z, }留学时候打工,身体上和精神上都会很辛苦,# w7 G7 x  e" C4 m+ u& G5 o
还好是可以挣钱,也还好收获了一点成长。: m3 {' S- |6 I" ~2 U
当然,是我的父母花钱让我出来“苦劳”的,3 l0 U1 X& i; u( N- }6 Z! {
从这个角度来说,目的基本达到了,感谢我的父母。
4 T( E+ {: B$ q. m& {2 P- |' g让我有机会接受了出国的下乡锻练,让我收获不少。. n' W* C# x& P  C
我甚至也觉得,我在留学期间,在打工过程中学到的道理,7 f- `& G8 e& _
比我在日本的大学课程里学到的还要多。
9 }4 [4 z/ U# S3 \* ]/ T2 I& n# d  ]大多数的日本人,在十八岁之后就会有打工接触社会的机会,
: n# E9 Z$ t2 ]8 i0 W所以他们的言谈举止思考对应表达方式,会显得更为siccaly一些(勿喷)。
7 b0 \1 @, v8 N0 G+ c
0 Q+ |; j7 S* {# C. z+ _4 j% wU桑说,董君刚来的时候,有时候工作上有些事情没做好,( H( T4 q' T; P" ?
U桑给他指出来时,董君会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说这个自己不知道,不会想去学习。. M: S8 j& P5 t. W9 x: [
U桑对董君说,你来公司上班是拿钱的," w3 B# D5 x( q& k
你应该谦虚地去学习,而不是说个不知道就完了。3 {& y, d+ E6 _  {+ b
日本人比较希望你能有谦虚的态度。
. [( k" j  O& C& w+ R1 [但是在董君身上,貌似效果还不太大。
7 \& g) k9 ~& z1 v- m0 u. r/ \: t# }$ w" M
事实上,U桑是一个很靠谱的选手,
+ _* i  r; x5 l' `' r0 p3 E  \有时候我有事情不知道怎么做,也会打电话问问他的建议," r0 f$ P3 f: x9 J0 B7 G3 l
他会说,考虑到某某某某的关系,这样这样做应该会好一些。; u6 t; ?3 R7 T1 ~" O, J
有理有据,可放可收。我从中学到了好多东西。+ }+ }" N. w- ^! o  H/ h
这也是我会去记录和他谈话的原因。
9 |  N- u) e2 z  v" z$ V" b) Z! b7 z9 B, `7 x, @/ m
同样,U桑和董君在一起工作,U桑也会去注意董君办事的样子,
$ t$ x+ L. j8 Y9 l+ j2 t7 {开始也会偶尔给他一些指导。
4 e! X8 L) y# s# h- g8 w! J但是,对于U桑的说教,董君没有“接受”的意思。$ W( U5 {) K8 l: H
董君在被说之后,第一反应是考虑怎么找借口。
/ |8 B7 ^3 ?# W3 E; \7 _我在他们公司现场的时候,也会给董君一些建议,
/ x% @% S' g; F  x但是哪怕是我进行一些柔软的说明指摘,董君也不会去考虑接受,; x, E9 \7 W5 z4 k3 Z1 {7 M2 K
有时候说得太柔软了,他都意识不到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L7 K6 t3 j) k
这点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思维习惯。. h" L9 n, r$ g  \  G3 m
我反省了一下,我在刚到日本的时候,貌似也有类似的思维习惯,2 m9 k: f! l1 H/ D  |& I9 }
后来努力注意,修改了一些,才好一些。7 e2 Q) W& V0 z- b: e2 c; W
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之处,或许是值得我们参考的吧。) i9 r$ h! k; {8 B- g7 Q3 g% x7 a/ }$ U
! }  C9 H. K7 k; r
关于U桑和董君的故事,总结出来的,是以上的内容。
& g# q% J2 }' A) t- ^9 O1 g; x) V其中有一些使人感觉董君降低的地方,
' O3 C/ ]* u6 `/ }也许有读者会觉得,一味地降低某人,是作者的不好,# }6 L; I: }7 o
这样的想法,也许是不够理想的。
3 U: E0 |! o( N3 q4 c- L3 K, V0 @8 u( U2 v
这些内容写出来,重点不是去降低某人,而是用来表达出参考信息,
7 I/ l/ o: u) P  W董君做得不够理想的事例,也许在我们的职场中也会有类似的场景,
' h# v4 ]' g6 n) O如果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使自己避免一些弯路,3 |- y2 y2 N% R
或者在走过弯路之后能够去反思出来去改善自己,. n$ H3 p4 x, }
或者去给朋友后辈介绍故事提供借鉴,
9 {9 o  J' }# Y" b5 v如果能够从故事中有所受益,那样才是值得去做的事情吧。+ c; R& o# v& V/ V! i

) M8 _; }3 ~- R- d以上。感谢阅读。. _/ h; l' ~9 o2 A4 Y2 L
/ C8 E8 L! R( @5 X! r/ E  \
by 子子
) l. O2 D. O( L* |" u3 e9 M6 j. l. O0 G/ m: _* ~

7 U4 y# L* x0 _5 E; |9 O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305 收起 理由
wugamp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晓昀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吉吉几几 + 300
一展刀锋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回首天涯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未来第一站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10: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W' {1 I) H9 Y& a+ G4 U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 _6 I: V5 \: m3 \, b这些做人的道理老祖宗都有了,只是走着走着都丢了。

点评

谢谢提出。查了一下,是论语里面的,参考一下。  发表于 2018-12-2 2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君就是那种回复好好好,扭头就干神马就干神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14: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职场中,董君的做事风格大有人在,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是不可理喻的,必须要做一些更改,个人认为,日本人先进的做事风格和管理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15: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对于听不懂或者办不到的事情,直接说出来,大家都还好商量;
' x8 D4 D6 S* n/ a, r一方面,在工作中,要让安排者,感觉到“安心”才好。5 A9 d9 y/ G7 I. v. G

; E1 |8 p. M2 [  r5 i5 M* m( r- M这个要看是什么关系,如果是你的下属,你首先得对他/她的能力有很好的了解,给他安排的活,他是否能够干得过来- {% @9 v* p- J" r( A
很多人身上往往是做着a+b+c三件事,他会优先按主要的a先做了,b和c可能很简单,花半天或者一天时间也能完成,但他往往被a事情卡在那里动不了/ c' c5 Z! M) E1 W! y
$ B4 w; J0 j1 u, z$ Q0 `
这种属于对项目同时完成的能力,能够很好的判断哪些事情可以先做,董君可能就是在这样能力上不够吧3 w: P6 A& q. Z
而不是他做不了这个事,因为在他看来他确实能做,但是容易在执行过程中被其他东西干扰了

点评

有道理,这种情况确实也是时有发生的,是安排工作一方的问题。一方面安排的一方,,把不知道下属有哪些活儿,一方面被安排的一方,不能估计出到底要多少时间,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发表于 2018-12-2 2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15: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在被别人指出错误后,思维方式是去反省,然后想下次该怎么做5 ~$ p, A7 B8 d
中国人在被别人指出错误后,往往会去找理由,然后单纯地怨恨
) C0 r- I( }: P. z
, s: R/ |" [' [这个不知道是不是有普遍性,在我身边的人感觉还是会反省的,当然也会找下理由解释下
( A+ l+ r% N, w7 }7 v这可能是文化差异,日本也许“师徒”,“辈分”这些东西比较讲究,领导说话有分量,所以哪怕再严厉,下属徒弟也接受! ?" x. C' D, t1 ~6 e, N. E/ H
在中国现在这个社会就不大一样了,首先现实中有些人仗着自己资格老点,骂人确实很狠,嘴上说的话,让人很难以一下子接受
) q. O$ s0 p9 r其次中国人之间沟通并不像日本人或欧美人那样直接,领导往往让你去做a,其实往往想让你把b和c也做了,美其名曰beyond my expectation,这就存在了一个现象,底下的人要猜领导的心思。。。。。。
7 ]2 ^/ B+ w' {4 ^* {: H- Y我究竟要这个吗?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往往在这个过程中,让人很纠结,把时间也消磨掉了
# R" u9 ?4 W- m  i& y4 E+ i还有就是,现在制造业利润太低了,90后00后出来待遇工资本来就不咋地,你让我好好干10年也就那点钱,然后还一大堆要求,领导往往也不以身作则  G" y  F# ^* j. j1 B8 E5 e% y
大家都是打工,哪会有多少为领导着想或者为公司卖命的想法哦,不行就跳槽,工资还更高,为啥在这里受气。。

点评

原来如此。谢谢您的回复,我参考一下。 一些无聊的指出错误,确实没有接受的必要,提高逆商将其过滤掉吧。  发表于 2018-12-2 21:3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君就是职场上只准人说他好,不能说他半点”不”子的人,他错了,也不允许别人说,不知道这类人是好面子还是自尊心太强,太敏感?很怕和这种人打交道,共事,太累!

点评

这种人好 只要说他好就行 不用去猜 而且他也不会私下也不会说他人不好  发表于 2019-1-7 1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怕这种人背后一套,人前一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08: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3: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Z好文。想打印出来给小孩看,但一选择就会有很多其它字符
+ E& H; _! V6 x- K比如这样:
' m# y  Q/ J, b1 E+ S# Z但是最后到了期限没能弄完,就会耽误事,( d; w2 g6 y% F- x! C& c( J
& E5 Z9 t. F* s! u- @还不如最初就直说"这事我估计弄不完"
+ j& U+ I' z3 o5 `; }% K+ I- o- r7 k6 l0 Y# f9 d  s  y# Z1 z
何故??
+ M. u9 Y  q" M2 L

点评

以上回复,只是回答了原理,但是并没有解决你的问题,你想做的事还是不能做,这是不够好的。 在最上面标题那一行,右侧有一个打印机的符号,点击那个之后,出来的页面应该是适合打印的。供参考。  发表于 2018-12-3 20:50
谢谢回帖。那里的乱码,推测是论坛系统自带的乱码字符。发帖人写的时候是不带乱码的,发帖后,论坛系统为了防止别人复制内容,所以加了乱码。猜测是这样。 帖子  发表于 2018-12-3 2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5-1 12:13 , Processed in 0.09438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