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9-12-8 19:30 编辑
8 h4 U" f) c' F" I, O, Q5 N* ~% L& ?' u* X! G- d8 P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44:大学生小E谈话之二
' z B- g) w2 A0 z( ~# B, r7 ? E* c( A+ L9 Z% T
- \, ]9 o5 D& W3 g7 n
; \% O V" l+ U, ], E/ k& F; k191030+ n% |7 `" O+ D% x6 s
! J* d9 C& z; q9 U! [' Q今天上班时,在洗手间里,碰到了中国人小E。
6 C; n; [& T/ }9 b8 n- B4 W! t他对我说,子子哥有时间没,聊一会儿。
6 O9 S3 Y) Y* e* f) F我说好的。
: {0 w4 g3 T2 \, ?( i$ N我们出来后,到自动贩卖机那里,买了杯饮料,聊了一会儿。+ o9 \) m- Q: T& Y7 m
2 z) F+ o" Y" g n: r/ b8 `3 p, q- _$ Y4 \6 I% Q. J
# P( @* M" ^* K3 O) M6 k& e
Chapter 1.4 f8 w8 _+ l+ A
小E是属于某派遣公司,作为派遣社员在我们公司工作, D8 i I+ ^8 _3 N2 A+ n
如果他在派遣期间表现得好,将来会有可能转为正社员。* v. E" _4 _& L" V+ c0 K, |
小E对我说,昨天他所属那个派遣公司的社长来了,7 T5 a( X s+ r4 C( }
找到小E的上司,问问小E这段时间在这里的的表现情况,
+ Y7 x" d) i# T+ X: S而小E的上司,对小E的评价并不是很好," |- h+ x5 E2 b3 B% m5 h5 u
之后,社长找到小E,把这件事情转告给他,1 i# }+ h/ p% F. U$ B8 `
同时希望小E能继续努力,有所改善。/ s; v: h& O8 L. M9 ?3 f& W
小E觉得不甘心,他对我说,他每天正常上下班,安排的事情都正常在做,也没有故意偷懒,
! i5 o1 V2 x: Y9 z! J如果就这么得到一个差评,觉得挺不甘心的。/ P; J3 y8 W" G0 b0 |+ F5 ?
" S4 j6 M) c. ]) F4 N$ U, `/ z听了他的话,我在想,有什么可以提醒他,让他改善的东西。- A4 p& R: t' n0 ]2 s& ]; D
以前我和他也接触过,对他有一些了解。
/ B' D( {* y, x3 [" J他毕竟是刚毕业,在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上,还是大学生那种青涩的感觉,
* A6 q5 s# Z6 T- \( M) V1 k我知道,他需要转变一些,才能适应公司里的工作,
2 B! X" N4 R6 @3 ^. A但是我不能直接说,必须通过谈话,找出一些地方,然后才能提醒他。: k, w3 V# M( s* L/ @2 b1 ~( q, J# n
5 ?! w+ B' i Q5 n8 s0 |3 e我先是泛泛地说了一些。
% L; D1 w, R: A4 b我问,你现在做的业务,你都了解了么。
/ M* u/ b) B" A; _& k7 e) r/ x他说,公司安排的事情都能明白,也都照做了。
/ k C8 w& f0 W* T: z我说,今天上午你干什么活儿了,
( ^# h4 k2 X1 L$ E8 l7 l他说,把某某sheet,去分发到哪里,然后把某某sheet,贴到哪里哪里的零件上。! }5 M0 j: {8 l* g
都是些杂活儿,是别人不爱干的活儿,分给他了。; ~% e+ J y) W( B" G
我说,那些零件,是什么设备上的呢。
, V+ d: ~% K7 i6 [, A/ G他没有反应。
' ~& y J& p0 W. O" o! R我提示说,是压力机上的,还是其他机器上的。
% a& I9 I) p9 V他想了想说,混炼机。
G/ q& b3 z$ f$ R我说好的,起码得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和什么东西相关的,了解一些是有好处的,。
# G2 b# `! S1 C7 m上次谈话时,我问他经手的零件知不知道是用在哪里的,他答不出来,
6 O( t- ?8 G* T$ b5 w8 w这次他有所改善了,从他的话里面,我也没有找到什么在意的东西。# a2 r% ~7 U, }) M. J
: C+ T9 [0 d! H6 ~9 v6 w, F然后我说,你的日语怎么样了。
5 R8 g1 ^: w. ~( ^ z/ M+ L# C以前我和你说过,你的上司,对你的日语有些在意,希望你能提高一些。* T2 k0 R+ K, Y4 b5 T6 x1 f
他说,自己日语没什么问题,别人安排的事情,基本都能听得懂。, R" }" r/ d* X+ _
我说,你现在平时日语说得多么,
! m% t8 X; S4 d0 Z他说,在公司里的时候,那当然是要说日语的。; X- { `' Q% g/ j/ [
我说,公司以外的时间呢。7 W( z! a5 g o
他说,下班之后就稍微少一些。. s8 L3 y. V* [6 V, r
我对他说,你平时最好拿个纸笔,% C/ }& p1 l6 o d) U; e* f9 z2 e+ q
无论是在公司里听他们说话,还是晚上回家看电视,遇到新的单词,或者新的短语,记一下好一些。/ S8 Q- D, j8 ?6 M/ a% O
我说,我来日本一年时间的时候,每天都是会遇到很多新词,每天都会记的。6 z1 S. ~! p0 u: Y% {+ g" O# S* q
他说嗯。
: b2 S& N. l. f4 |9 H' {$ S0 ?+ m# c3 e% t
我继续在想,想到一个最近听到的事情。
2 g8 [5 c: u4 `& M( E6 E( W我说,最近我听说的一个说法是,日本人喜欢的是,Kigakiku,) H% T& {! a* M# G% N' D! S `" Y; v
这个词的意思他不知道,他拿出手机来查,查也没查到,因为这是固定短语,
- Y3 J2 m! U& Y3 ~" {: u7 F我告诉他,这个词的意思是,有眼力价儿,会来事儿。; {5 z- Q3 n$ @* Y: g- j& F" E
就是平时对自己以外周围的东西,也有所留意,0 K9 l- H4 a1 q2 N1 d% T, T
别人一说点什么事,或者别人准备做什么事的时候,就会能够反应出来,做出回应。 Z! W) a5 o2 \% F1 ^9 @/ _9 x$ F
他说好的。
}9 X, d8 s: B# S" R J9 g7 d0 i# w9 F8 W" L$ A
Chapter 2.$ ] B8 c. r% s/ i( L9 u
小E说,有一次他被上司批评了,' j: o4 g: |( i1 ^
是因为去部门里开会的时候,他没带记事本,
0 f6 d. @- g" l# d/ U别人都拿本,就他没拿,于是就被说了。
( E; N# [; k- j, a4 W
. z% |, t5 D3 O7 ]
0 @0 U# @4 N2 u7 d/ l' D他说这事儿让他挺郁闷的。
. x' d, n$ t' r. s* `然后他说自己当时早晨刚上班,脑袋还有点迷糊,所以就忘带了。
. j# R9 Q- w2 }0 J我说,这样啊,有点可惜。不过你能记住以后带本就好了,
( Y& U( s7 N! w$ w+ H我以前在松下公司做事的时候,也被上司说过这件事,你记住就好了。
) I1 X% @0 \! A
9 S3 b( ~( R% I8 }4 Z5 a当时谈话的时候,我没太注意,
$ Z2 I: H9 s4 P/ S之后打字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里是一个思维方式的区别。" V& Z6 p8 `2 @. q6 y
+ z* c! F# X- |( h0 v* J
一个人遇到失误被指摘之后,有两种思维方式:
8 [0 G! u5 w$ ] G' s一种方式是,对于自己的失误,往之前去想,# D! Q" F- j& j' g( i, L3 _3 ]- ^
想想在发生失误之前,有哪些客观原因,可以作为借口为自己开脱一些,减轻一些失误感。
5 ]+ }* f6 e( w) k$ q一种方式是,对于自己的失误,往之后去想,
& f* d. E: T2 G1 u! H2 L" f1 d4 f想想在发生失误之后,以后有哪些对策,下次怎么做可以改善一些,积累一些经验值。
( d$ y( h5 s9 c$ [" i7 K6 z我更希望听到他说,在那之后,买了个小本,随时放在口袋里。
7 P* C, l8 f Q$ Q, j但是他没有那么说,他只是继续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以减轻自己的失误感。
$ Q- E: T! K5 S- ~0 W( a- r" ]% _# m q我说,你可以去一百日元店,买个小本儿放在口袋里,# M) a9 ^! `5 ]# m
这样既可以平时记一些东西,又可以在开会偶尔忘带本子的时候,拿出来充门面。
. \ }( ?5 G1 v
0 B' ? B8 A: y" `' k9 z他没有接我的话,而是说,开会那些东西有什么好记的,日本人都拿个本儿,其实也没记什么东西。
* d4 ~+ S1 o, S, z我说,这其实是一个态度问题。
( `# o+ i/ y, J" Y4 Q我告诉你一个潜规则,态度决定一切。* B- g! V- A2 _3 G2 _8 ^+ ~* _! o
我说的是某电影里的一个梗,不过他没有接,也许是他没看过。8 D2 H8 o0 ]7 w, I8 T, D |9 K
我继续说,就是英文里的,A T T U - T I D E。
; ]* D3 ]7 \2 K' V& y8 h像刚才你说,你觉得自己没有偷懒,为什么上司给你的评价会变低。4 ]( \+ K1 e) g! o1 I) o
事情是这样的:你觉得你努力了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上司觉得你努力了。( x. ~0 \* n! v3 Q" D
因为他很喜欢网络段子,所以我又扯了一句:
+ q: Y5 b. E5 a3 L, _$ L就像是,你穿秋裤不是因为你觉得冷,而是你妈觉得你冷。+ I j" M* _2 w4 z1 _/ a9 Z/ B
他很受用,他说,对对,网上有个视频是,学习使我快乐,学习使我妈快乐。。。
, ?7 u# C2 D6 c
: l& C. P& U& p- J% ~* S我说,放在工作中就是,不是你自己觉得你努力就好了,而是要让你的上司也觉得你在努力。
3 v- k: h( b' F) B工作中有些东西,你觉得做完就完了。
; ]% q# M, @& C但是除此之外,还得让人觉得“你是用心面对着这些东西”,% G6 b) F3 `+ U+ D, v/ Q
表现出你的关心,显得对这些工作内容及其周边内容是关心的,' H' D7 m/ v( l5 ?
这样给人的印象才更好一些。
' m) P* e6 b' e- }9 l+ Y8 A4 g$ e9 ^
有一种可能性是,你努力了但是上司没看到,
' F; a7 l# ]8 U) [- \+ D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你头脑里的“努力的状态”,和上司想的“努力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O# \4 ?) j# a3 X2 s) @
# J' t% o; r3 J$ [
你刚到公司,做的工作还少,对于一个一般的“工作状态”还不够了解,& w- n( b- d7 q* y1 U) B' Z- R# d
可以多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 u7 _+ s1 O8 M所谓工作方式,具体包括:' |( I) S7 N5 X, }! E
比如领导给你安排一个事情,你该怎么回应怎么说话,然后做完之后怎么汇报;
. R; s. S" w2 x# H5 f/ @比如做一个资料或者邮件或者表格,你做出来是什么样,4 K4 }1 }! h& |8 D
而交给领导后领导指出哪些地方怎么修改,领导在意的是哪些个点;
3 b! b; i7 Z0 d" o4 P比如你旁边人打电话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话的,
& f- s% x+ B3 o. e他们用什么语气,用哪些用词,你可以听一听然后参考的。
% d6 f( P$ l9 s& _这些东西你经历了,看到了,学会了,才能知道,一般认同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儿。# v1 i+ l3 v' j4 c
然后让自己往那个“工作状态”上靠拢,这样就会被上司认可了。
% {: M9 U+ p. ]7 x! I; G+ J& I0 d# S0 @$ ~
我对他说,关于工作方式,也许你对日本人的做事方式不够认同,
/ ]+ ^/ m" d. a% L. O* W7 D但是我建议你先多看看日本会社的做事方式,
4 @ p& G+ g9 [( ?1 A他们既然能够发展经济,多少是有一些好的地方的,
0 n0 m$ y' t4 x- Z; Y3 n你可以看一看,知道他们是怎样做事之后,再有自己的风格。0 R5 @$ ~2 V1 G8 o
他说,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9 k' A% P1 M, b [1 ^
我本是想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想法,但我没想到他会这样理解。; K0 @' q+ P/ W( k' z0 n
: u" f. e6 P" v' h- K: n$ E1 Z
说了半天,其实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东西。我也没从他的话语中找到什么大的问题。
; n" m* n, ~; ?! ?4 ?我努力去想,自己在日本工作中觉得需要注意的东西有哪些。 N& x- H& L' Y3 l0 Y6 {, @
然后想起来,以前我写过在松下公司的日子,在那里我学到的重要一点是“确认”,
6 m9 w9 T- e3 M: o# k7 a7 w- E! h于是我说,我在日本公司学到的重要一点是“确认”,这点你做得怎么样。
9 y6 ^, z" v' {他说,这个没啥好确认的,贴sheet肯定不会贴错,零件就那么几个零件,想贴错都难。/ O4 m" e$ U, M5 c5 f# N2 c
: H% W ~# i' m6 O) V2 ^
我问他,在你那个部门里,别人都是做哪些业务的,你知道么。6 }( D' U1 |7 E; q1 b
比如说,上次一起吃饭那位中国人前辈,他做哪方面业务的,你知道么,1 L' P( @: L$ ?/ N$ h4 N# E- R
他想了想,说,螺丝?8 k6 O9 I, G% m0 i
我说不对,螺丝是另外一个女的K桑在做。
, L1 Q- l+ Q: m( m! ^9 z3 t他想了想,说不知道。
/ `- H5 Y5 |3 ~# }& p8 |5 I! }我说,那位前辈主要负责的是:接头,和misumi。( b% W! T' Z2 n X( V0 w5 K" N3 r6 V, H
小E问我,misumi是什么,
- o( h- h, h4 N5 J/ D2 C" V我没有直接说,而是让他自己去查。7 b- O' K. Y/ m. S! x9 D) b* u
他掏出手机来,试着查了一下,但他是用手机上的电子辞典查的,所以没查出来。
+ E* q% w* R$ ~) [3 m1 a我说,对于机械行业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词,你稍后在电脑上查一查吧。
% m7 s" R0 C- f) d9 {8 P这个时候你如果随身有记事本,就可以把这个词记下来,然后回去查查,就会学到东西。
' t- m7 v3 G3 P9 N5 T: ]他说好的,回头查查。1 A$ M' ]0 b0 |8 F) y0 l* d) g
# D; T8 k7 R1 |他说,公司不带他去出去出差,如果带他去出差的话,他就会学到很多东西。
) H+ _8 ?! r+ c, P我说,比如说呢,
/ M) s) |* T. D( C; B他说,比如说操作什么的。
, G" e7 U! _8 ]% c我说,具体点儿呢,你想学什么。* s6 b5 | `0 L: @( v; n
他想了想,说,一个铸件,怎么量长度,如果去看看实物,就会学到怎么量。
; _ u7 h7 @% c. Z' ~. G9 w我也没想出来什么好说的。5 H+ C1 N# [; ~* O5 x4 b
后来想想,这东西是这样的,所谓出差,也是在你有一定基础之后才能出去的。
9 G5 E' A5 i2 Z) \3 V2 M4 L6 k) U' U你想的是出差了再去学习,但是公司想的是你学习一些之后再去出差。( m/ O) C& C% Z* \9 @9 m
这是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如果只是纠结出差的话,事情是没有进展的。
- y( O# s2 g0 _ G- ], K4 L) @# N% N( Q. O8 c- T, G6 i$ k. O
Chapter 3.
/ f& K I. j* \ o9 N P% W我对小E说,上午我看你和课长在看一份铸造的资料,那是怎么回事。
( s* l d9 e! H, u听到我的话,他马上说:没有,没有这事儿。
$ J/ b; O& c" C! o6 ^0 X我再次说,我记得我看到了。/ y: s* C: J, U5 F, \. Q
他斩钉截铁地再次对我说,绝对没有这事儿。
) ?4 S9 M1 Z# \' ]6 L; F0 @- S我回忆了一下,没有记错,我心想这事情好神奇。
" G2 r W$ O. Q# K我对他说,你再好好想想,今天上午,我到你部门那里,找你们课长谈事情,& d* k& @6 t1 s' s# \
当时你们课长在你座位旁边,和你谈话,那时候你拿了一份打印的资料,上面写的是“铸造”,还是中文的。
& M) a- @8 u2 H% Q0 O' E0 \3 g* [0 @; E他这才想起来,说有的有的。! v* V' ]& }& H% t/ L( E. M
. \3 p+ X" T; M* s/ N
4 `0 X% x7 }- G9 T* T* ~; J6 o& o4 R( @
1 l) e, ^ t* n0 o. T我总算找到一点可以给他说教的东西了。
% A. i) G( Y* `8 q我说,第一,和别人谈话的时候,说话要能连上。在日语里叫做“話になる”。
, r/ S+ W# t; {我只说了“铸造”两个字,你得去想,今天都有哪些事情,和铸造有关系。
3 j" y4 M" O5 f, h& T2 Y0 ]你要是想不出来,就是说话连不上。
7 s# V; h I3 `* W
Z$ L" F1 S0 G) G' p0 n0 s2 a日本人说话有时只说一半的,中国人有时也是一样,
9 c- ^4 t/ }4 A5 N别人说话,一件事情不会从一说到十,; q* r, }1 f: K+ [) V; r
人家说一个某某,你就得去猜,需要去猜出来是哪件事,
2 r4 O" R: G, W: w7 T8 o/ v我说铸造,你就得拼命去想,是哪个事情,2 h5 x, f/ ]$ z2 z
今天一共见面就那么一次,你怎么想也应该能想出来吧,1 p0 H; Q& \" F4 X# p
如果你想不出来,那就是扣分的地方。
% K5 q# X9 H& ~别人和你说话的时候,发现你说话接不上,就会觉得,4 e$ l2 x: i9 z5 F. u
哎,跟这家伙说话,这点事儿都连不上,算了少说点儿吧。
" d% m9 W7 o( J+ j
. n2 m: u3 ^& O- Z- L像刚才,咱们聊天的时候,有个日本人过来买饮料,
9 n0 q" p& Y7 `' J7 |" F. C他对我说了句话,他一开始只说了一个词“kousa”。
+ o; C4 I! N7 d- h/ t# C我这时问小E,你知道kousa什么意思么
9 U+ z# X, n) [% t& k2 c, f1 p他说,当然知道,不就是公差的意思么,这都不知道,机械就白学了。& j* @! N% U; k, L( H
这是挺没品的一种说法,不过我懒得追究。0 @$ F# D9 m8 `6 l w( v5 N
我说,那个日本人说“ 公差修改了”,
% f4 [$ d4 g) w6 j我听到就得想,他大概说的是哪件事,
7 i5 I1 d- i F8 e. V然后想出来之后,回应他,这样才好。才能使对话成立。, ]4 c* a5 X0 a& k! @* C. o
你也一样,领导和你谈事情,也会在意的,) b1 _1 N) f/ \" L' n! @0 C
人家和你说某个事儿,你做过的,或者你应该知道的事儿,
8 I3 D6 i! u: U. B2 ]如果你反应不出来,那领导就会在意,
! M. @* H- w: D% ~' S) v领导会猜想你是日语不好还是记不住事儿,都会减分的。# P7 ^8 s- Q# {/ x/ o, g( H
( G+ |; V. [2 t6 M
第二,别随便否定别人的话。
8 x+ ^& ~/ \) V, d5 M8 Z就算你真的想不起来,你也没必要去生硬否认,: U4 |3 i x1 v* t! j
你可以补充问一下,是什么时候,是哪个事儿,! P2 w4 Z w- Y+ f ?: d {
你可以问问是哪个事情,你问我,我也乐得告诉你,
- f; u: o) d# b" ?但如果连这么简单个事儿,你都一门儿心思地,想否定我,3 e9 g8 V# q# X/ `$ }# e8 s
那么以后我和你谈事情的时候就要远虑一下了。# ~* r$ z q- I C! l
你需要做的是,让谈话能够连续下去,这才是靠谱的做法。9 y( i# S; R W w) l7 _( B
有的人,你跟他说什么,他都反驳一下,那样的话,就没法说太多的话。
. V) O) O1 q. p8 h小E领会不到这个意思,只是说,如果后来发现真有这事儿,啪啪打脸。+ R* T: b3 J8 h# s
x3 K, h' Q( D, `+ h, v' m第三,就算是我说错了,你可以假装想不起来了,给我一个台阶。
/ C: B9 |- s/ A3 Z; O7 R那样一来,我说错一次话,你没和我计较,我就觉得欠你一个人情。, a j+ u- P; Q1 r7 Y' B
他领会不到这个点,又说点别的,把话题扯开了。
; j: f' O- K7 U) X' M* D5 r1 }$ D! H: g. t4 b- H
实际上,这些是communication里的技巧。我也只是顺便说说,看他能领会多少吧。
' }' P8 F0 o: y
3 D0 z$ Z8 b5 @5 H, l然后小E开始解释上午的事情,当时他找了一个铸造的资料,打印出来自己看看,- p0 v4 k2 `* T2 r2 U
然后课长看到了,问他那是什么东西,他解释之后,课长说让小E做一个关于铸造的PPT。
5 f, [2 K0 R3 Z( ^1 |我说,课长让你做PPT的意思是什么,你知道么。; C( X5 R( A8 E. y1 r: |
他还算机灵,说是让他学些日语。
( U7 H2 y$ X; [% b: Y; s7 R4 V我说是的,所以你做的时候,PPT的技巧不必太多在意,一些日语单词,要多上心记一下。
* K6 _6 d+ X# N( g f4 j他说是的。# t+ Q, z2 q2 n' \
. h$ A- p) s3 I: B8 a- F0 V+ l
Chapter 4.1 X1 O- Y! ]$ I: U3 A8 _
我问他,上午课长对你说的日语对话,你能听懂多少,
6 e4 [- L4 D7 r: o" u, n他说,八九成吧。- r* k* j9 [* M# E8 p
我说,剩下那一二成,你可以在事后想一想,回忆一下,
& l4 q+ y9 C' C3 c有哪个词,他说了但是你不会,然后你可以把那些新词用笔记下来,你最好准备纸和笔,# i2 y3 }1 w5 I( u& @
我刚来日本的时候,都是拿纸笔拼命记的。
T. [' H# @4 `: O6 E4 ]3 F: x你现在在公司里,给别人的一个印象是,工作的时候,你经常在座位那里摁电子辞典。, Z* f9 G& ^& o
如果你拿个纸笔在那里记点儿东西,那样会给人感觉好一些。5 T! G W+ F" U i3 D
; K$ N- Y$ D/ Q: k% s- P( Y7 J然后他又说点别的,把话题岔开。3 V% X. J3 c- ]& Q9 y4 I, |" M
我没有接他的话题,而是问他,我刚才说的什么,你还记得么。
7 s1 v) ?; @$ s! b他说,是那个一二成么,. p7 }: [6 Q9 [4 i8 ?
我说,不是,还有别的,还有个事情,我说了两遍,
# S3 Y3 E' }" \/ r2 F( i( X他想了想说,不知道。
$ q8 ^5 e' _, v; Z8 [; d5 G9 p我说,是准备纸和笔。/ @3 ?3 t7 N" h) B9 r( X. V8 ~0 Q
2 Z3 e3 M& E, J/ t2 o! x* XCommunication里有一个注意点是,谈话时你要把别人的话给接续过来,别人对你印象才好。
4 z6 t. ]8 C% F& f* a5 x反之,别人说的话如果你一直不去接续,给人印象就不好。
2 u. d: p) k- [9 p小E对于别人的话,有时是挡出去,有时是不去接续,
9 P8 {% E% O& g: D: V( c% `/ m) }和他聊到这里,我又明白了一个问题所在:
% a3 X' m4 h& Z0 O- c. R他在谈话时,对于别人说的话,并没有认真在听,有些东西他已经选择性跳过去了。
5 @' R% I2 ?& v" T+ w$ O估计他与日本人谈话的时候也是同样,只挑自己听懂的部分去听,7 J. g4 f. E" t: I, z. P8 F; {
费解或不感兴趣的地方,他就直接跳过去了,
7 K; K8 K6 ?7 |* i/ t,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说平时日语可以听懂八九成,但实际上我感觉他掌握的词汇并没有达标,
& c6 I. W2 c- q( N7 G6 G1 f3 }在他理解的词汇范围内,他觉得听懂了八九成,, `* U3 }" @1 M
但是在他的词汇范围以外,他没有去听,也没有去记,自然也不会去查字典去学新词。" @/ O3 H& X' J9 }: h p) g
/ F9 T: p$ | n
我对他说:
$ Q! y- q E7 Y% V# b- ?9 q' s一个人在谈话的时候,脑袋里面想两件事,1 T, z7 L; p& V, u2 u0 P
一个是自己下一步要说什么,一个是去听取对方在说什么然后考虑怎么回答,
% s% }# q& I5 e; [% u) R6 M6 F! h你现在的样子,前者占九,后者占一。0 e8 j* I' f4 e+ _
不过,刚毕业的学生好多都是这样的。
1 |, k# J7 f4 _9 @$ w+ ^你现在大部分时候是,拿自己头脑里已经拥有的知识经历和说话欲望,去考虑自己该说什么,
" K- @% s* I/ C& A9 M- \这是不够好的,
P6 Y- v+ D! w: U$ S1 q' F你可以考虑,花点心思去听听别人在说什么,怎么说的,有没有新东西,有没有有用的。
_7 j2 {: ^, _" m: ^+ B他说嗯。
$ n; ^2 e D, C/ q$ g$ y( Z( N7 P* f) K5 z/ ^
然后他说,日本人表面上跟他说话时挺好的,结果回头就跟派遣公司社长告状。
' D( ~- ?! E0 m: K- z" {8 q我说,人家当你面说话,当然得过的去了。4 t0 A0 r `# F# Q7 }+ j* m
你不能是,别人说你好你就好,你心里也得有点B数,
# g8 b) @, S1 {. S- k& l! P' Y: J我纯粹是为了迎合他的说话风格才勉强使用的这个词,6 z9 f6 U/ t h0 L
果然,他马上来劲儿了,. W4 H2 q) J! A: K2 i
情绪高昂满脸笑颜地说,对对对,网上有个表情包,心の中にちょっとB数があるか。。。
7 M, H9 f: r9 F- u9 D8 ~2 A$ D! E/ Y" A我陪着他笑了笑,这次谈话就结束了。" S1 e4 r9 L0 F, ~1 c6 `3 T5 M
* K+ R }" {' B6 J' Z4 c
/ f% ]& Q: w+ e3 @7 n+ ~& h; C
$ W7 b/ W) S2 M两周以后,有一次在路上我碰到了小E,我问他,misumi的意思,你后来知道了么。7 ?( A. _. G4 V: i3 P
他说,还没查。
8 h# E- E2 e: ^1 L9 X9 Z' X+ z我对他说,那是一个公司的名称,是卖标准件的,在机械行业里很有名,这个名称你了解一下,会好一些。
+ U; U: u3 I" d2 K: n) N看来他还是不够上心。如果他能带个本子记一下的话,或许会好一些吧。
! O& a/ P/ c9 Q5 ^3 C$ Z" x. A
7 I' g3 h. P5 F! O+ M1 NSummary
' e* a/ t& w1 Y M, l其实我在一开始就知道,他的头脑里还没有那种“吸收”的意识,在上一篇文字里我也写过了。
' U6 S3 o! O& j, p# H7 O) |2 B/ U2 o以前和他聊天过,知道他有那样的性格,即使我给他讲一些道理,他也不怎么吸收的,
( u9 w* o6 S7 Y& j他听到别人的话,更多时候是想说点什么把对方的话给挡回去,
+ H# s: o3 H" f, n- e& |我这次谈话,其实是想看看,我能不能努力从有限的对话里找到一些问题点。
0 S( O' W# x1 G$ {7 i# t, u现在看来基本找到一些了,也给他解释了,这就达到我单方面的目的了。2 t: l) y! h! B% @/ \
, \) ] k5 z2 [2 n在谈话的过程中,有这样两种方式。
: O9 S6 c5 x0 a6 X有的人是在看别人的话里,有没有一些新的东西,有用的东西,能否吸收到脑袋里。
% l: }9 S& o3 A; o% b有的人是喜欢用头脑里已经拥有的东西,去把别人的话给挡回去,并以此作为乐趣。: L$ G% L2 t! B9 P8 d
以前在第五话的时候曾经提到一个心理架势,5 m1 n5 }( r j8 O5 O
有的人对于别人的话的态度,就像是百变星君一样,7 d& T% O* R y; l; v' J' s1 Y
两手变成锅铲,把过来的东西都给挡回去,: `" o$ Z1 z9 a/ l9 ?- u
小E对待别人的话,现在还属于这种姿势。
6 T: C% V6 ]% f* e这样下去,他能吸收的东西,以及得到的进步都是有限的。( b; b7 O9 _& r7 D" a
/ N0 i! \) Q; H5 H. _那么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让情况有所好转呢。
" Y1 v5 a$ f8 G, N- g) `需要等待的,是一个“契机”9 e6 s) r/ K2 D5 c Z. j9 x9 `4 L% t
也许遇到某件特殊的事情,或者数次反思积累起来,才可以让他有所感悟,
5 E; V9 q2 I' r% P" }/ L那时,他会进化出一个“慧耳”,意识到对别人的话可以去“听取”,
1 v4 K4 w/ _5 v; g然后再听到别人的话的时候,
. X/ U6 S/ n7 f不是去想怎么挡回去,& T# P% n; D7 J& S* d+ u4 Z
而是去想,别人的话有什么可以吸收,
9 X' H6 Y+ u! A8 A; k; D7 z接着把别人的话收入自己的头脑,$ K' _$ D: z3 L9 q: \! E3 Y2 k! _" z" H
然后在自己之后做事的时候,去采用,去借鉴,新的方式,然后才能有所改进。
% z, A1 Y" O/ U' R" P在这之前,他还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1 W$ W: a D5 z% _1 c
s' _0 r1 L$ v9 g) R; T然后,这些文字写在这里,如果有读者能够有所吸收,有所参考,
+ R$ b& }9 }4 K那么,那将成为这次谈话的意义所在。0 Y6 d/ ^$ R" v m( r' G4 J( G
9 q5 T9 ? F* ~4 v% C" n* n6 G
以上,感谢阅读。
, F, M2 n4 j) k* X- V- D( p1 X$ q8 |* C9 ]5 A* @: B
By 子子
" A/ I' ~- h e1 |
9 ?/ W# i' U- W5 R1 Z( b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