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46:气罐接头不足5 R5 J% \$ k/ a2 l7 u% n1 T- L
, b z' r! P$ F
Section 1.
! |9 I& ?& [% ]- [/ z* }3 L12-3$ L& B4 z0 {' z8 D
这天,我到二层去办事情。
0 @, y4 Z% _1 n- Q0 U事情办完之后,因为离小E的座位不远,所以我顺便到他那里看了看。$ p$ X+ d! t2 H3 j2 j
小E看到我,热情地向我打招呼:子子哥,上次你订的气罐接头已经到货了。* _3 O/ p; u- E( v- a" W2 T+ n- K
我问他,接头在哪里,在办公室里么。3 y( Q4 f/ M- k2 ~# o
他说,在的,他把接头从仓库取回来,放在那边tutor的桌子下面了。
3 b R$ c. l& q* L7 O9 b) ITutor那天出差不在,桌子那里没人。( O/ ~" p4 s% Z, ?
于是我说,把接头拿出来让我看看吧。3 k) z0 J9 x) ]
' L' f# H8 }/ i! u0 U我们俩过去,到tutor的桌子那里,
& j( Y" J5 N- g& Z5 C! B4 R6 a9 F& o小E弯腰蹲下,从办公桌下面拖出来一个纸箱子。
# I; I& _- }7 {5 Q他打开箱子,里面有几个大大的金属接头,# X$ N% D+ i2 c+ Z! A. Y
我也蹲了下来,伸手拿出一个接头看了看,挺厚实的,就是上次我选的厚壁接头。
* h( w6 l' ^$ S0 {) G我再往箱子里看了看,看到另外几个接头,然后我感觉好像哪里不太对。$ H! n( i2 d( y7 o
$ m/ b! p* Z) V* v: D
) p7 \ U" ?* w
Y; d; U' T" m( ^/ C4 `8 T我先问小E,这个接头数量对么。( j4 w w) F+ {2 S$ |. n
他充满自信地说,肯定没错,自己对着图纸数了两遍呢。
& M0 r1 g1 }4 g, A4 m3 i5 q我在心里盘算了一下:7 h) j- W$ L1 s3 ~
箱子里面有一个小盒子,盒子里有几个小的接头,盒子外有几个大的接头。
7 ?" I) k7 j# B |盒子里的小接头是那两个小气罐使用的,
* o/ K2 P: k# [2 J3 d! w8 N盒子外面的几个接头,估计是大气罐用的,
. M* X! _; \. b但是应该还有一个中型气罐要用的几个接头,这里貌似没有。
3 C) ], ~$ V8 S, a我回忆了一下,中型气罐的接口是32A的,一个进气一个出气,至少需要两个32A接头,5 x3 Z$ t( H0 O
但这里一个都没有,估计是有问题。
& b+ C. j) f L4 _1 i我对小E说,你把图纸找出来我确认一下。
( h$ |; a# ]4 ?: o9 h, h
, M" D" j4 g& p5 h9 ]7 O9 v我们回到他座位那里,( k7 u3 y% j5 Q# G
他拉开抽屉,在里面翻了翻,拿出来两份订购单。1 Y( k5 g# i! B! `
我看了看,第一份订购单后面附有两张图纸,第一张是大气罐,第二张是中气罐,) A, M6 C0 D. x* W1 k! y; N
图纸上表示,中气罐的接头有三个32A的,% D8 P/ ~8 H' a, a
而刚才纸箱子里面一个32A都没有,
# i0 m9 r2 O+ X; J估计是他只看了附件的第一张图纸,只看到了大气罐的接头,漏看了第二张图纸。& S8 P6 d& z. U9 p
第二份订购单附件只有一张图纸,里面是两个小气罐,接头都在。2 R- i3 m2 m2 X2 m: y
我把中型气罐的图纸给他看,他看到图纸里的接头型号,
. x6 `% D; y* ~6 r' e5 R# q然后回到纸箱子那里数了数,这才意识到确实缺东西。8 ^" h/ @* i: X0 @
然后他说,马上会去找缺少接头。" V) K+ m& _3 B A, l% d, n% M" i* `( d
* i/ X$ p( F* _9 Q9 FSection 2.
3 G& G+ }- b5 u6 y' W$ R这次是我偶然路过,看了一下接头,幸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Y% j' `0 l& k) R* x$ Z; _
如果我没去看接头的话,稍后他的tutor会把这些接头拿到外协单位气罐厂家那里,2 @# v. Q b6 c/ D
然后过一段时间后,厂家在焊接气罐的时候,就会发现缺零件,; n; ~% S& Y/ G- N6 p0 w
如果那时发现的话,重新发货就会耽误时间了,他的tutor也会批评他的。
* M7 Y, ^7 \6 P幸亏我看了一下,小E向我连连道谢,我也没说什么。
( a: T F8 b1 }9 G当然即使我这次不看,估计他的tutor在拿走之前,也会拿图纸确认一下的,5 U4 P9 t8 ?; f3 g, x) d% c
到时也同样会发现问题,所以我的发现,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4 f" B2 J8 U+ r( n4 G5 ?0 n) ?# u& k
! e2 ^. ]0 Z: J/ U虽然我发现了他的失误,但是这种失误,属于新入社员的一般性容易出现的失误,
+ @1 [% Q$ Y' w3 H H这是新员工成长的一个必经之路,也是老员工需要确认的环节,
% m1 B5 `" b1 h: A. f2 D3 X0 J3 h如果是我,在刚进公司的阶段,也有可能出现类似的“确认不足”导致的失误。- o: l: c4 P- e# A3 s4 L9 n
所以我没有多说什么。! ~2 C' ^; F- a& H+ s& W) Q
看到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也就够了。8 }5 N7 F$ ?6 }
我没有说多余的话。类似于,“你看你有点粗心,这几个接头都弄不好,以后这样干活儿要出问题的,这样别人也没法给你更多的活儿”,这种责备的话我一句都没有说。+ L! ]8 Y" G: }% p; c: Y6 `, ~
如果我是新人,如果被发现犯错误了,那么我会自责,同时我也会不希望听到类似的话。5 ~9 u2 o! C7 ]# ?# h
作为朋友,我也不会这样说他。
0 q/ k, M$ b( `( X2 e
# I) r# p4 V5 E2 n/ [! k% {% ]+ P" Z发现别人的失误之后,如何去对待,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4 x6 {' C9 y$ j! [3 b
以前我在学生时代的时候,如果看到别人的错误,我还是愿意说两句的,! K8 m" F E! ^: A8 T3 ?, |2 f
别人给我写的信里面如果我发现有错别字,在回信时我都会提及一下,& ?- W* S1 F3 u9 C- ]7 [
但是来日本之后,在留学期间经历过一些事情,看到了老师以及前辈对待错误的各种表现,) z; Q9 O% l' w& {/ `- c: L
从而意识到,对别人的错误抓住不放,并不是应该做的事情。" Q2 z# Z+ Y9 V
人都会有自己失误的时候,也有自己注意到别人失误的时候,1 ]0 x, A* _+ P; S
在“你正确,对方错误”的时候,你如何表现,将体现出你的器量。( ]1 @0 B' C: Q" |
无谓的“否定”“嘲笑”和“指责”,是容易去做的,常被见到的对应方式,4 K9 o. L3 l/ d9 j1 F) K
但实际上,它们却是communication里面的三个不好的方式,! H# y8 c; @' i) F" O, q+ i- c2 H
它们只能带来一时的快感,但是长久来看却并不是值得被期待的行为。% U; m+ T2 }6 V* j$ `" t
在前面第29话《错误指摘》里面,写过这个事情,
. I" k9 k# J3 m& H$ ~* |9 ^) P0 j这也是我在日本留学时学到的重要一课。 J% m- v% d5 E
+ F* V% H q( N- z4 _
当你看到了别人的错误,这实际是一个契机,是一个Y字路口,
$ r. E5 Q0 |( l- R# S; k( z h2 s: {可以选择去指责嘲讽从而为自己带来快感但是会让对方不舒服,对方会记住一份怨恨;3 K) I# U% T5 g4 L2 h9 P
也可以选择去轻轻指出从而让对方没有阻力顺利接受不丢面子,对方会记住一份感激。
& X; Z" T% {9 l
( ~5 D) p5 k* R d! T
2 @) ]& r7 R8 w1 i! J所以这次,我也只是用轻轻的语气告诉他:& i( A0 s4 x* b+ @% B6 n
以后在工作中,这类事情要多确认一下才好一些。
2 R9 W5 }* m4 P- D; H他说,好的,谢谢子子哥。1 y$ ~$ R8 z! s
) J, t: J5 B0 n6 b
事情就这样了,我心里唯一在意的是,他是仅仅停留在为这次的事情感到庆幸,
, O8 K+ i( J, n还是会,建立一个意识,以后干活儿时会多留心确认,长一点经验值。6 c7 h/ S4 j# L7 r
这个就看他的悟性了。+ }6 k$ k. k4 i) o( T+ f
6 K4 O4 O+ }, P: H8 T- H) U/ V# Q4 N前面的对话里,还有一个“点”。
8 o) ?5 ]- _! ?- F, `我问他“气罐的接头是否足够”,他第一反应就是说“没问题”,事后发现有漏掉的。0 @7 w& |1 \* H0 k# a
这里就是说,别人问你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否定。
' N3 I! K" P% ]" H% I$ [% c如果对方“不是很离谱也不是很无聊”,那么,9 U7 _! y3 F: u& f: R* J* c
对方既然提问,就是有在意的事情,
# S1 |! B3 k, w5 l2 }0 ?$ Z/ {如果自己表现得不在意,那么是不够合适的。/ q, o) Q4 |9 i7 i
自己如果随便就信心满满的打包票,事后有可能翻车的,说话太满就有翻车的危险。
1 w" t0 x$ @0 z& b: J; ]这种情况下,询问一下对方在意的地方,才是应该去做的事情。. h, A7 j/ y* Z/ E2 W
这些细节,不知道他是否能注意到。# z- C; g# W! a$ y( V/ e! P% O* s$ ?
如果他能够反思一下,注意到这个翻车的事情,那么他以后说话的时候就会更好一些了。" H2 u3 C. j0 J" }$ }) t9 B3 R
1 n- k H+ S. e B4 e4 N/ d% T6 o话说回来,上次在自动贩卖机那里和他谈话的时候,我把关于工作方式的东西介绍给他,+ b3 L; U5 [2 K2 c
我说以前我在松下公司学到的一点就是“确认”,
7 i5 n- o1 M9 G- h1 [% J* c0 Z那个时候他还不以为然,说是“现在做的工作没什么可确认的”。
7 \8 {6 q# J* y- q' P经过这一次事情,他也许会认识到“确认”的重要性了吧。, I4 y- t7 _5 Y, ^0 ?% b
如果他能因此而建立一个工作意识,那么这个事情就没有白白发生。
2 p$ z5 Y$ ~% H0 Y7 i& W2 g& \第一次我们一起吃火锅的时候,我曾对他说过:“要往自己的身上贴东西”。
0 d3 V% }6 B& E) b2 P- s! \* L今天这个事情,就是他应该“贴”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工作经验”,
7 |4 i* R6 D1 f. ?/ n在职场中,即使没能学到什么技术上的知识,+ u, g. A' A2 i6 E
如果能把这些工作方式来贴在自己身上,那么这也将会是他的收获了。& w7 v1 w; K% o" C" j5 u
* d6 r, ~8 J. J
Section 3.' L! D1 r8 Q' j% z4 u0 m3 R
) g3 ~2 N. C! i( ^& z0 m之后我又想了想,小E的这次失误,其实不只是“没去确认”的问题,& l6 h& X+ w' J$ M; O
他也去确认了,拿着第一张图纸,对照部品栏,一个一个核对了,3 ~9 A% {' x! @8 z6 }# Z
问题是他没有注意到第二张图纸,
8 y9 f$ F* {- S9 m* C/ ?9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点在于“确认不足”,或者具体来说是“没注意到”。
* R8 b( J, |4 J1 _7 a在工作中“没注意到”是一个难以对付的敌人,
. G& v( o' |1 G+ s7 Y3 h“想到”的东西,可以去进行对比确认;但是“没想到”的东西,就没法去确认。) e8 R. o/ @6 b% q
4 H8 \* H6 B. g. z5 E: b3 g
想起以前在松下公司的时候,出图之后,要拿着零件列表进行核对,
7 i& p8 b: j& }& A在零件列表里,某个零件如果未使用,那么,
6 E6 ^2 s% v' X不是把他这一行删除,而是在这一行上画一条横线来表示取消。; ?0 Y# {+ U' O$ V; c ?
6 j- I4 c0 L3 q1 H; g
为的就是,如果直接删除,那么下次设计时参考这个列表的时候,9 Q5 O, _9 {& X- H
因为“没看到”这被删除的一行,会导致没去考虑这个零件,导致订货疏漏。- ?' Y5 G! V( W7 ^% N4 S. q
所以宁愿画一条横线显得难看一些,也不愿意把它删除,( b/ I2 ?6 y3 }" J' G
就是防止下次参考列表的时候出现失误。/ h, q, B% D7 I" ?
人们对“看到”的东西都会受到提醒,对于“没看到”的东西会不容易去想到,! n& s5 J ?: Q% s
所以要做一点努力,避免发生“没看到”而导致疏漏的事情。
6 c5 f8 w3 t, L8 q! U
- O1 C/ d) r4 c+ k话说回来,小E这次的事情,是“没注意到”一张订购单后面有两张图纸,
% A1 M; Y" v9 B$ Y C) e至于“再发生防止”的办法,应该是建立一个意识,
3 S4 Y# ?+ r* |$ y5 b. J4 h看资料的时候,看完之后,再前后看看有没有漏掉的。; F- N7 n( l3 ?; y7 q# [( o' l0 Q
这种事情,经历过了一次,上心一点,以后就可以尽量避免出现类似失误。
9 V) W" ?# Y% |* J( b" w D, G6 r' I3 A
这么说来,有一次外协单位给我电子邮件,附件是一个PDF文档,4 D! ?- Q! M$ K) W* N7 z! F
我在电脑里打开之后,只看了第一页就完了,
) ?+ b1 L3 {; ~- ^' h6 o5 B9 L后来打电话时才知道,pdf里后面还有第二页内容。
3 I% }3 _( d, Z+ u8 A I/ ]6 m这种情况出现一次之后,以后自己就记得,看pdf时往后滚一滚鼠标,看看后面还有没有,5 c6 d: D% u0 t( j: m
另外就是,为了避免对方出现类似失误,
' I" r( u m( s, }" u我在发PDF的时候,标题一定写上“某某图面2枚.pdf”,$ v8 k7 b* V0 P- `
对方只要看到了那个数字2,就会头脑里建立一个意识,看pdf的时候往下走走,不会漏看。
, h% H8 O/ z" c这是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来避免对方失误而耽误事情。
/ R v- J0 x. x
7 c3 H* a* }1 [ z' JSection 4.
- l) H% j+ q4 G( ^$ H) F. }: o% ~问题被发现了,他也说了会去对应,应该就可以了。
: ], S% y* v6 o/ j9 j7 I但是我想知道,问题点在哪个环节,有一点小好奇。
) b2 Q! M V- G, w1 _# }于是我当时就让小E在电脑上查一下仓库的进货记录,- \$ @6 ^& i+ X& d) _' g/ _
我想的是:' s" g4 J8 r* O8 j% J6 P
要么是他提出采购的时候,漏掉了,
5 K3 Q- o; Z) s; [0 ?要么是他提出采购了,而那位前辈采购接头时,漏买了,$ C# a; P$ m6 _/ `6 s
要么是接头全部买来了放在仓库里,而他从仓库提货的时候,忘提了。5 ^$ D+ t1 F) R9 o' H3 {2 I* T. R3 @
查一下仓库进货记录,有没有32A的接头,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9 w5 G; P4 s% M3 a* U4 e
3 M& ~7 s( K/ b' L$ Y
他在电脑里开始查库存,查了几个页面,没查到,
8 {' p* G2 d" Z6 L他对我说,你先回去吧,查到了我告诉你。& o5 I0 V) A5 H l
我说,我再看看。
2 n% z, `0 q0 t6 r7 z7 V我心里想的是,看看他的业务水平怎么样。2 y0 H$ ]5 b z# D* V
他又查了两分钟,还是没查到。
& m% K! X9 U$ u0 l: A* t6 V我心里想,他是在仓库实习过一个月的,对入库出库的操作都是被培训过的。
9 h* k; f% s M7 T" M上次聊天我问他业务上掌握怎么样,他说基本没问题,那些东西做一次就会了。
. b, u, o! X) O/ e结果今天到了干正事的时候,他却查不出来,
* ?1 K6 h2 o' r; M这样的话,他的上司也会在意的,他上司对他评价不高,也许是有原因的。
; q' u% u! M; o% O! F当然,这些事情我没有向小E说。# L: |* I7 x- o& L8 A! O
我只是说,那我先回去了,这些业务上的东西,你再更熟练一些会更好。
& M8 |8 n' k% p8 N4 B0 O他说好的,查到之后会发邮件给我。
" Y- u; o+ ~9 {6 w7 ~ k9 Q6 `$ h' d) e4 P! I) O( k
然后我就走了,快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我想起来那个装接头的箱子,( \% f, G, @" ?1 E( @! c
如果箱子还在外面,会影响到别人走路的,
+ t( g- L% k m7 C1 |于是我又返回去,到他tutor办公桌附近,探头看了一眼,- p) W5 ]- p: U
箱子没在地中间,已经被推回桌子下面了,我就放心离开了。
/ x C: W. f0 r# y3 T
9 V' o0 C/ s X% p4 f0 J过了两天,小E给我发邮件,说接头找到了,& q! e, `+ t0 K
后来见面时,我问他,是在哪里找到的,2 B$ b3 X: m' e1 a4 |5 H. {
他说,原本已经采购了,放在仓库里,是他去取货的时候没注意,所以漏掉了。0 N* }$ F% P6 O9 K
我说,取货的时候按照那一批次的订货号去取,为什么同一批次的其他接头都拿了,而只缺了那几个。! r! Z v9 P$ ~5 }8 N) W. L5 Q ?
他说,取货之前,需要在电脑里对在库的零件一个一个进行勾选,因为他少看了一张图纸,所以那几个没有勾选。
+ L+ \& J \" \0 B& A我说,原来如此。以后在工作中,还是多确认好一些。
9 \2 c' P! Z5 A他说好的。
9 }3 {# j4 E2 z t事情就结束了。) {4 b$ A8 ?" n- b* q" s2 {
) Y+ e& @8 q$ X
以上。$ |& u1 I2 f) C/ x1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