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20-5-6 15:37 编辑
- O! a; f; v9 ?6 G% r" H
8 i+ a7 v' ?) i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49:寿司店聚餐之后
4 j5 K# y+ q# C+ Z$ ]; z9 r1 i7 i
Chapter 1.
" s5 t0 H1 _% t6 s2 j这天下班后,我和小E,还有一位前辈一起聚餐,! R& y q4 M9 t9 c
我们去了一家回转寿司的连锁店。
" J. o$ u7 X0 Y9 t他们俩点了啤酒,我要了一杯橙汁,
) V( J) `6 G* E' W' K' {旁边移动的传送带上,盛着寿司的小碟子一直在移动," x! @' w; l3 i1 c& {, A6 B, \
我们看到喜欢的生鱼片,就取下来,滴上酱油来品尝。9 Z7 x* u: X& R4 V, @5 g" P
/ j3 {8 x. D5 m7 p
( H! F2 U K' b+ O. ]+ C
吃饭的时候,听小E讲了一些他在公司里遇到的事情。
' x8 \9 t% v5 y2 [6 [/ d2 F6 m2 g他说公司没有教他一些东西,不给他安排具体的工作。
5 z& @6 p2 z$ G1 e- ?- H/ W1 C公司给他安排了一个tutor,说是要带带他,) _. d, `: A9 V( G6 _8 d
但是那人经常出差,基本见不到面,也不给他安排事情做,也不带他出差。
( {' P* ]* F7 y9 F, I; p" E4 m公司给他安排一些简单的活儿,他干完活之后就只好干坐着,看着电脑发呆,/ U6 \$ T/ E& `5 b) H7 C* E
然后上司说他没有干劲儿,汇报给了他所属的派遣公司,他觉得挺无奈的。
+ q$ N! l0 x2 }/ w
/ O, a# r: H1 n4 x听到他的话,我觉得,我和他不是通一个部门的,- q7 L2 t& x3 x
所以我也不太知道有哪些能够提供给他参考的。2 T6 m2 d5 F' N5 }9 n! A
吃饭的时候,听了他的话,我简单说了几句,顺着他的话说了一些。: C7 h7 u+ g% C. O5 e" K
在饭局之后,关于这件事,我又想到了一些相关的内容。4 y m/ r' D! U
! n0 ^# |7 Q2 g% K- I* ?在日本,以前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教:4 u4 X4 w6 y0 p; A1 u
学校是收钱然后教你知识,但公司是给你钱让你把任务完成,
/ L, ~& D" v# R' Q* F5 g8 {- `因为公司是花钱的,所以公司可以教你一些东西,但是没有那么多的义务来教你。2 j W6 l, i' @
后面没说的话是,你是收钱的一方,所以你得自己“想办法”努力多学一些东西。
" b _, a6 d: ]& _8 L+ A/ h' O0 e* V) `! h1 s7 B6 v
我在日本公司做事时,这句话听到过好几次,
/ l$ l% {: \+ ?, t# o/ `2 A; Q一开始是有上司说我的,后来是听到上司说别的新来的年轻社员。
% a. h0 `+ S% ?8 P! h实际情况也差不多,日本公司的培训,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e: h7 h3 e9 i( e a' U+ V
不过像学校那样掰开了揉碎了来教你,基本是不怎么存在的。
3 E4 y7 r% `" S# _7 z1 V2 T" \# ?
' Q: h2 H8 t+ _6 b2 i网上也会有一些关于日本公司培训的内容。0 C# k5 i& |! }2 w( \
在日本,中型或大型公司,在新毕业学生进入公司的时候,! U& [# R8 j3 B8 S
公司有安排一些集中培训,主要包括社会人礼仪方面的培训。% r' i3 ^, L5 E* E
然后制造业的工厂,会有一些现场研修。
/ _4 X; x1 Y% m. v5 \集中研修的期间结束之后,每个人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
, l) {0 \9 z z2 A, b0 w" ?在部门里,会安排一个人(tutor)来带你,给你讲一些业务流程。+ |% S8 P- v1 Z
但是安排的这个人,只是一般的员工而已,
' R' B3 R- m v0 {他也是第一次带别人,他有时候不知道怎么教授别人。$ K3 D ^2 m) z1 Q; I4 l. u
以及,别人教你,只能教你业务上的事情,
0 e" D( v* c( Z z. j' l对于个人的办事风格,事情的考虑方法,是个人素养方面的事情,没法教你的。
1 H' s6 M+ d8 T, a1 [3 e) f等着公司把一些东西给你教得很透彻,是有局限性的,
2 f& R. @" J7 R( S8 ^# f更被期待的,是看新人“自己学习”的能力有多大。
" v% K3 E# t8 K7 T0 E5 a# Q, C
! N% c3 X& @0 q6 q- P大学毕业后,有一次我和一位北理工的前辈吃饭,我们关系比较好,经常听他喝酒后吹水。他说,别人问他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有什么不同,他的感受是,一门课,自己能把他学会,这就是本事。当时我还没把这话太当回事儿,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觉得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和学校没什么关系。但是后来发现,能去自发地学习一些东西,确实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大学里面讲课没那么细了,好多东西要自己课后重新啃一遍,逼着你去自己把一些内容去分解掌握。+ v$ F) `- A$ k4 }6 [, \8 |
7 M/ a: b* Z1 L# U5 n, ~在大学里,大一的时候有高等数学的课。开始上课之前,我把新发的教材看了看,预习了一下,我看了五六页,觉得差不多了,结果第一次上课,老师直接讲了二十页,我们很多人都很吃惊。与其说上课是给你把知识点讲明白,不如说是,告诉你这些范围是需要学的,课后请自己消化然后写作业。这时就是没人把公式掰开揉碎了喂给你,而是要求你自己把这些东西读下来理解后变为自己的东西。在这点上,和小学中学的感觉,是不相同的。/ t: C4 }8 R- a% e+ }: L- a+ m
1 y1 `' `2 J% Z8 \7 A/ o
我在日本留学读硕士的时候,想想也是类似的状况。进到研究室里,副教授给了我一个课题,给了一本参考书,给了一个计算程序,但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讲解。然后只能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猜,猜那个程序是怎么一个结构,有哪些部分,分别是做什么的,对于自己的课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修改的,然后去找相关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确认,然后去修改程序,去进行计算。
: \& i2 k i3 X |* W' s. J, \ b
- r {' H) C6 _' B2 M* }$ M然后是网上提到过的剑桥牛津的故事,你去找教授,要自己提出一个题目,然后解释为什么提出这个题目,然后教授同意了,你就自己去找资料,然后到教授这里来发表,教授提出问题,你要回答出来,答不出来的,继续找资料,之后才让你写论文毕业。说是从这样的方式训练出来的人,都是牛人。估计这是用传闻来猎奇的,但是,自己去学习的能力,确实是需要的。
7 c s6 x2 w- b# h
" d: k4 U8 m. I# l" L" M$ a再有就是一个网上盛传的“蘑菇理论”,说是蘑菇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有能力者会自己长高长大。意思是说,把一些新人放到公司里,安排一些打杂跑腿的杂活儿,甚至对其批评指摘,制造不良环境,任其自生自灭,然后有些人会脱颖而出,那样的就是人才。
+ o$ W* H3 y5 c3 L
+ d4 R9 N' x* N, W把话题扯回来,在公司里,细致板牙的讲解基本是不太容易存在了。如果能有人教你,就给你教点儿,不过好多公司都不怎么教,让你自己去观察去揣摩。日本的公司不怎么教,国内的公司也不怎么教,偶尔会有些公司的培训做得很好,如果遇到了自然是好事,但是更需要考虑的是,如果没遇到善于培训的公司,自己应该怎么去学东西。$ b" y. o7 ^: E* i7 h
5 ~/ M T7 S' z7 p7 I5 T. y& w, d2 T* XChapter 2.
0 p6 Z8 n2 Z2 h* w* u* G9 j小E说到在工作中,没人去教他东西,9 S* @1 g9 ^* A, h F4 d( @$ Y4 F
当时我说,你可以自学一些,像我和你谢哥,刚开始上班也是没人教,/ m4 d2 R( H" y8 j2 {
我们都是自己想办法,从手头做的事情中学一些东西。5 P" o) {" u& ?3 M9 {! b
听到我的话,小E说,子子哥你们做设计,可以自己学点知识什么的,
6 b, F2 m9 y* w# l* \$ U但在他自己的岗位上,需要的是流程和客户信息,这些东西,是没法自学的,$ p8 Z0 H+ K$ _$ L
如果没人教这些,就没啥可学的了,只能干坐着看电脑。
8 Y z" v5 a+ \3 B1 O7 e
5 X/ v4 H$ c, R+ @# l5 c/ x听到这些话,我随口应付了一下,没有再说什么。 p V+ h5 J1 l
关于技术与流程,这些东西也许公司没有系统的教材,甚至没人带你,4 z3 z( P, U3 \
就算是公司安排不好,别人不教你,那么考虑一下你还能学些什么呢,5 W1 j" h" n( ~- {8 N2 S
至少还可以学一学:社会人的交流方式。
; `8 @. h) m7 g) ]0 b* h/ R/ C
; W* v9 N! f/ Q2 G0 K8 J+ O# c在公司里,周围人总要说话的,- Y+ L8 z! v" R4 g
要么是直接和你说话,这时你怎么回应,回应的好与不好,
: i$ f, l* c* C$ [( @8 d6 g" o2 G要么是他们之间谈工作的事情,你可以旁听,
0 x; H8 H$ B5 O要么是他们打电话,要么是他们开会,要么是他们闲聊,
: {2 f, ]8 \& k" D% J9 Q听到之后,想想哪个说法好一些,好的东西自己去模仿,就会变成自己的东西。5 L6 _, n" P9 I/ C, i8 w
: q! Q0 E* @8 }1 p7 m/ c( l
2006年,我从日本飞北京,办事后坐火车回辽宁,( b6 N' K$ i5 `1 N; {0 f
当时坐的是红皮火车,座位是面对面的那种,* V5 j& Z. p! t, y r- L
我坐在右边靠窗户的座位,座位是三人的,2 G0 u# {: G- e. g" A
我左边两人,是两个在校的大学生,
- P% k4 g" R& j7 C" |我面前,小桌板的对面,是一个女的,% n4 |5 C1 Z) o7 @1 v* c
途中大家聊了一会儿,随便说了一些话,. n. k* Q6 Z; X$ J6 T' i: x
那几个大学生,提到他们的学校生活,然后提了一些当时的新闻,( Y+ }6 q! P2 C# u
后来提到那位姐姐平时是做什么的,6 C7 Y: B8 ~% [4 S2 m! v
为了给妈妈治病,她自己去接手一个桶装水的工厂,等等。9 Z3 v2 Z3 Z1 S3 b; m0 J
然后我也提到了我的工作,
& u5 T B3 Z5 \4 s这时那位姐姐说,一开始以为我和那两个大学生是一起的,( ?0 L7 V9 D" I! m/ x0 K! u
但是她感觉我说话和他们不太一样,说上过班的人是感觉不太一样。
' t$ w( j: h. w- w7 i3 e- K" H8 J1 S6 C5 G/ b' v' q
那次旅途就那样结束了。
6 x# X( T% ^4 Y/ K5 D' a自己谈不上被夸奖,但是可以从侧面说明,
: Z1 d! _) r! A自己那时说话比学生时代提升一些了。
i0 O m/ S ` ]" p7 R. _" T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我的谈话是仅限于学生的水平,
8 x- G* I! \: N q+ v7 H) J来日本留学之后,接触见识到各种人,才多少有点进步。
0 B" q1 g3 p( R7 D! e之后我也会想,反过来看,学生的谈话,和社会人的谈话,会有哪些不同呢。- t4 P+ x: n6 Y% @
- s+ }5 [( @6 t, t; q/ K- G" A+ a
在学校里的时候,耳边听到的,大多是学生之间的对话,/ U' J @9 \/ |. D& A" T
所以对于“学生模式”的对话了解得多一些,, N$ N8 Z7 f" s+ ^, S! e/ m
所以说话的时候,也会倾向于“学生模式”。
- ]" `; [+ H' q' ?然后毕业之后到了社会里,空气中是另一种云团,3 Y+ n* o) u# u- p' g. r
社会里大家的谈话,给人感觉是一种“社会人模式”的氛围。
8 J/ {5 i/ i5 Z) q- a, ?0 h, L如果继续用“学生模式”去表达,就不够理想。
# q* I' m& g! ?3 e0 w这时就需要去注意到这一点,然后去模仿去学习“社会人模式”。/ A$ |$ L/ W. B, ?
: P$ }4 a) W& | |$ }2 v7 J! K" T7 W回头来看,关于两种模式的不同,; y- Z. Y, R3 c; T! _
可以通过以下一些角度来进行观察。
( Q t( t- ]3 D7 C0 p. H1 v3 b9 n* r9 |7 D( a, s
1)9 X+ P. ?5 v2 Q3 {: ?# f. W
说话是只为有趣还是有些内容,
; F) P4 H: X3 d& j4 |是否炫耀自己知道而降低对方,- O# W( o `- n) a
是否只是做出单纯无谓的讥讽,1 c2 o; Q, h T$ W2 A; L
是否抓住点儿失误就赶紧嘲笑,' I1 D( t9 W& e
2)3 D& V3 v! b0 m6 I& i Q
是否做出无意义的怀疑及反问,
% R* j& a+ d( ]5 z. d6 a对别人的话第一反应就是否定,+ F+ ]# X0 @% R$ Z6 K& R$ ?4 o
是否从否定对方来获得成就感,
/ b! B- k" b' M1 f9 T A# e否定发言能否给对方带来价值,
, a* H" J) F; T2 v4 d! V3)
: Z9 B4 p1 D4 t1 n被指出错误时是否马上找借口,2 Y& T9 q2 P, F) ^ s$ w, b
能否适当地表达出一定的歉意,: T/ ?3 L) M7 C4 G$ w# O
有合适理由时候如何适当反驳,
9 Z) p& h# o, @对于善意的指正能否表达谢意,! |: E) w6 G8 \) W4 ^
4); g; i) b5 D& }6 F# R
平时有没有收集一些知识阅历,5 i1 c0 n' f1 x5 C x
能不能提出与实际有关的话题,
# {6 O' F3 Q7 s6 G0 s表达的只是空想还是符合现实,
7 g! i4 ^/ @) q; Q( G4 e7 e8 R为说而说还是要传递有效信息,/ X4 x$ ~, h4 N0 |
5)$ {2 }! N2 N/ I w3 |
在适当时机能否合适地打招呼,
J' o) {& w4 z( @0 `说话时是否带有不尊重的感觉,4 ^: I7 [# i1 b) p* ~2 D
听人说话时是否看着对方眼睛,( H5 _7 ~( ]5 D8 @! Z/ W* g
自己说话的时候能否带点谦虚,: D6 h. p% h4 w) K
6)
6 U- }, h; O8 a, B对别人的话有回应还是不吭声,: K8 b0 G) z T$ J; {
能否作出合适的回应以便继续,
, o$ D4 g1 r+ Z0 q回答时是否只说自己相关事情,
9 D' x9 J8 u7 H {6 D9 o- N5 r9 ~收到提问后也问问对方的事情,
; R; ^. L' v; c6 W7)
) Q0 k1 C- O* q9 ~5 I能否看出对方表达重点在哪里,. {7 Z- n0 b& X3 b2 p
自己是否拥有及想到相关信息,* B% q, B1 P% D+ n/ k3 ~
说话是否是貌似相关其实无效,9 o* l, v1 m; Q/ M( T
能否让对方收到明确有效信息,
. |6 w/ O' J5 Y9 g" K- E8)
7 Q# F3 ?# B! P( Z% Z5 f* ]! q能否耐心听人把话说完再回话,
9 ~1 ~/ Y# Y" g6 j2 R能否有意识去听取对方的讲话,! C/ O7 f8 {6 z9 Y8 L- T( C
能否去关注收集对话有效信息,
+ G0 s* R) ]8 y' a( H能否感觉出对方说话中的善意,6 [; }) {" ~$ w* P
9)
0 e; i* f2 N3 X' m提出问题是否符合现实及逻辑,# l- i1 R7 ^' v H7 Z7 t6 K, x
提的问题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
+ ~! d' m+ R6 c/ D. @$ X5 k提出话题时能否详细交代清楚,. I& H( }! H! D3 C# s& j& g! H
是随便问问还是有所思考预想,# q' I4 H# M, e3 Z+ H
10)) g5 D! i" U9 \% ~/ l0 s
表达中是否有引起歧义的地方,
9 v. j. s, G/ \( [- }/ q# n3 s能否附加说明以避免带来误解,. {7 ]! ~* N, T# a2 ^
能否照顾到周围空气以及感受,
% v3 X* c# D0 L7 u- E" g0 J能否考虑到之前及今后的影响,' z2 N* Z# ], h- M4 }
11)& r2 u. M& Y( D0 l C+ [( G% T
是否有点成就就马上显摆自己,+ g$ B2 W+ Z' S* w
总希望得到关注得不到就郁闷,
. i; S: j _, V4 }被夸奖之后是否能够放平心态,- l i* c' u3 s4 ^- d
被不当批评之后能否斟酌表达,: a* q* W/ L* `% {
12)
$ |! H7 g+ c1 @说话里是否有多余无意义的话,6 ^2 T5 E @4 w
同样的话没人回应就去说两遍,1 D k# k1 g( |! [: t2 A
无谓地说让对方感受不好的话,
+ o7 J' x" F+ G. E& D是否会说一些容易被识破的话,
; ]' S1 M8 U- W- y6 Q0 x8 C13)! D. f* X5 N/ u4 h0 o" W
说话只顾自己还是和对方有关,3 T, L7 U- q* c, K; A% ~
能否从对方的立场也进行思考,
! B4 y! |6 X1 P6 m q F$ J) R& |% x否定别人的话题采用什么方式,# E. n/ B4 ^+ v: u
涉及降低对方面子时怎样表达,9 ~* y8 m/ n+ w9 Y
14)
- K v4 F9 z. I% K; p: O5 V+ F考虑的递进深度能做到哪一步,
( | F; u6 u$ p6 @0 w( T思考时非黑即白还是找平衡点,
. Z/ ?$ X a) t9 `+ s2 J以为对方想不到某事而特意说,
% \+ }1 z" d. L/ H; h: u1 p拿常识以为对方不知道而炫耀," r. [2 H4 N/ ~4 S7 ]
15)
% Q& r: m B7 K( ]0 z是否能够谈出具体详细的内容,
+ w. t1 @0 B7 Q; d( N% F是否凭借有效依据来做出表达,
! A) ]* S0 A- E- y) S8 ]- y* \是否以因果关系进行逻辑阐述,
# s7 F$ `4 f, u O0 W7 R( M话题最后是否能落地得到结论。; ^" C7 D2 _6 {" ?
0 L3 j. O" q6 w1 Z3 x, b& h& a这些都是“学生模式”与“社会人模式”不同的地方。9 d# {) D8 d) w2 q2 l4 T( Y( w
这个模式对于某些新人来说,
7 G! x X% I! ?% Y7 |. n# ~一开始是不会的,或者说是做不好的,/ k9 ~ y2 f2 m$ Q
说话之后会被别人减分的。8 w- y4 w4 Y9 ]/ ]2 p8 }$ i o7 z
( s$ r' b1 ], o8 s1 a8 N2 ~8 y2 V4 t9 l$ m
那么怎么办呢,) o; h2 S# I6 Z$ x# L, t! [$ w
一个可以被考虑到的就是,' F) n* K9 C4 [- m- W e
要去听听社会人之间是怎样的对话模式,
/ Q! L0 K; P; w( j: n2 \8 s0 i [1 Z然后自己说话也逐渐使用“社会人模式”,& s5 E Q0 c/ o4 ]" h+ y7 a6 ^
这样给人的感觉就会好很多,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P# M& N5 x& a) U* L- `
( U7 A( e; T2 X; e
努力人人在做,结果各有不同,
4 n+ u5 h* p; n# A- d }* V+ {事实上,所谓的提升,不是一个“单方向”“单一动作”的努力过程,
" H% t" G8 s0 h- }, P还需要有“反思”和“见识新事物”的部分,
, h( \9 q( u6 K. c1 A5 q$ I, |# c
这里也是一个PDCA的理论,3 ?: L% y5 i$ T! v' G0 Q, d6 ?
PDCA理论往往被用在工作之中,$ q. ^/ e9 m; s8 `* j. m/ i5 z8 _
P是Plan,表示计划,+ R \; F2 N+ M+ p
D是Do,表示执行,
/ a. [6 X9 ~# U! u, b2 k) [C是Check,表示确认,
+ V- N$ K: F2 R4 }3 I- f' E HA是Action,表示调整。
$ B$ {* ~) d! m3 f* Y+ ~0 d一般来说,工作中做好PDCA,那么将会是一个良性循环。: ]( X6 [1 x, B8 Q/ Q; b5 s
# v5 R* `6 e& |. \ M1 y6 q
0 M' c3 a3 }) t3 ^0 M8 s
4 P1 n1 r" n- R! `% b- C
, W, H# ?8 d! ~) q# \7 n `* ?然后回到我们的话题,8 B9 o5 `, H* S9 m8 u1 A
所谓“努力”,只是一个D的过程,
8 b$ f7 U2 {: j0 r只做到D还只是一个单线的过程,
& N" x0 V# \* Z如果就此结束,那么下次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大概率还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H6 \! ]% Z* J
需要做的还有C和A,
0 I* Q; e4 e$ S) V9 u1 c* R9 }这样才能得到一个闭环的,改善的系统。
3 H a3 x1 z. U! `6 s2 h% A& f
- v, ]* |# k: b- k7 T0 H所以需要有C,也就是确认反思,# f' f$ C7 g" g2 d6 A. M
还需要有A,也就是调整修改改善方法,
7 n1 ]: z8 I; V- @: ?7 L这个“调整”,可以有两种方式,; e5 h7 P, z9 s ^
或者是从内部,自己思考出新的好的方法,9 U2 d7 Z( j6 K; O' ?) w. K
或者是从外部,要见识到新的事物以及好的方法,+ D1 T3 l- X) D! }7 `3 w5 A
然后才能够做出有效的改善,实现自己的成长。 w5 Z- t. G7 Q/ o; |: i8 Y
1 k. {( p. K) g- _! UChapter 3. # [1 _( H3 e: ?# q" ]$ \
对于公司教得不多,这件事情,如果单纯地抱怨公司,往往是不容易得到改善的,
1 _( a# \6 e0 U5 j, |5 {! i相比之下,如果自己把某些地方转变一下,或许会更有效一些。% F+ Z w- \" S% Q
事实上,很多时候,别人教你一些东西,不是自然而然就走过来的,
* N9 N0 }& C0 }0 Y5 E- G7 i你是要先表现得好,然后别人才会教你更多东西,给你更多机会,
! S( [8 m7 }: W/ ?& x9 I如果你第一步做不好,只期待下一步,那么下一步也就得不到了。
3 r" X( P4 ?- K# p0 ~
! b C& x+ ^# T- u& |; m那么怎么才能让别人多教你一些东西。
# `: |3 I8 F. `" P! Z7 A# L所谓有人来教你,一般没有人能够这样,& t- \* q; n1 g6 m
走过来哗哗哗地,把你需要的东西都教给你,
y* C; v6 _. l W9 H8 I; z如果有,那是幸运,
5 e+ H- f% H" }大部分的时候,是自己做出一些努力,
! |8 i# {8 k' L. F让别人觉得,即使教给你也没什么不好的感受,然后人家才会教你一些东西。
! h6 } n8 Z4 V& {3 r* V也就是说,想让别人教你东西,关键的一点是:1 M& O, S K6 t+ U- ~
要去注意,自己做的,有没有不足的地方,
5 \ H9 z4 b9 e6 K3 P要去考虑,你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否会导致“别人没法多教你一些东西”。
* v2 ?2 O% B8 u/ t* ^) r+ F0 d把这些地方做好之后,别人教你的概率,才会更大一些。
: m; [- C" {( H& A& K2 E( c5 w4 p! y. s& i% a
说到了“态度”,这是一个总结性的词语, ^( j. Z0 a: P3 m U5 Q8 V
所谓的“态度”,具体说来是什么呢?
; t( a* o" x+ w6 A展开来说就是“表现出来的样子,给别人留下的感觉”。) [3 p! v$ }9 r
那么这个“样子”再展开来,包括哪些东西呢。
; A$ q0 \4 C4 M: P: [% F1 @9 h在工作中,下面几个方面是可以被想到的:. E9 w) W- j7 Q" B2 B4 t* t- o
& W9 ^& u2 K' Y" N9 c表情
( S4 R/ n" B6 v: n: |1 O y9 g' D/ c8 N7 N& m9 V
主动说出的话
8 _) b4 C: k+ X. m) |% e4 t0 B, ^6 J. J# h/ Z3 z
被动说出的话% N2 I7 H& t3 p) [; J
( Q* |5 D: b) [' I- C0 c理解程度 I3 x o) e; b* B9 \' `' H
/ a) J8 w9 f# p
交出结果的完成度, J( u5 m( p$ D2 l ^
" O) B) `/ m4 _$ u: }成功和失误后的表现 W8 h( l; a) i( Y: E
5 D n2 ?! u" G( Q1 F( c/ s
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是否关注
1 i5 T: p' U0 x+ `& @3 o) H* p6 ]- x( O. Q, Z3 r7 v
1.表情" z+ u' l; {, C2 m
4 Z+ _" P0 S. m这个主要是指,* S, o5 v0 C1 E/ J
是否面无表情,( t8 p3 i4 f' u
眼神是否合适,( E6 \$ r; f! Z* K) w
该笑的时候面带微笑,
) }7 b, i; W& A# |) @& U; H1 S f. u是否面带嘲笑,等等。9 X V) F+ y( \+ n
2 \: G& f9 ?/ w: t9 w这一点看似平常,不过小E说过一个故事。
! O9 k- C% S+ I% ~9 P- w有一次,好不容易有人带他出差了,去外协单位检查零件,
* J) L9 f) q. O5 ]0 L3 ~" h y回来后他很高兴,到部长那里汇报的时候脸上笑嘻嘻的,
0 l1 f* |6 X) G6 W. D部长就觉得他笑嘻嘻的,挺奇怪,7 X- c& m% Z# @9 S
就说,别人出差回来都是挺累的样子,你怎么这么开心。3 `: F, b: ~$ @
他听到这话,感到无所适从。
& N) w2 S6 g" i这个估计也是由于他刚参加工作,所以一开始出差有点兴奋是可以理解的, `1 [( S6 k7 T- U
如果时间长了,看看周围人都是什么表情,然后照着做就好了。
. J8 g% N$ Q3 v' n6 y所以说,即使是简单的表情,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4 O6 x# |% }1 c6 K
别让别人觉得太奇怪就好,这也是需要一点学习的过程的。
8 v( U' y" m+ J: |2 v( e6 a! J' F( C" q: K8 ?! e8 U8 W0 Y- Q0 Q7 N2 x
然后想起了我自己,在日本硕士毕业后,我找到一家派遣公司就职,2 u5 M) F3 b2 A( _2 W$ D* E
进入新公司,一开始有一些社交礼仪培训课。- Z0 t& N q) J7 x/ z
找一间教室,公司从外面培训公司请来两位讲师,给我们这些毕业生培训。7 ?. U* M$ g1 n
培训课上,除了听导师讲课以外,每个人都会有一次被点名,站起来回答问题,
4 U; ~5 S$ c, U; ^$ W K这时候,要看的是什么东西呢,当时我们不知道,之后才意识到:) A# A' M7 Y2 ^5 m
这里回答问题的内容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表情。/ ?% X# _* `, ?. K( E5 k8 |4 ~" e
在上课前,我们每个人走进教室的时候,讲师有用摄像机对着我们拍摄,
s0 o7 {+ {4 t% F+ n) Q包括在课堂上,我们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讲师也有把我们的样子录下来,
. k* c; s# H! Z5 w% R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讲师在大屏幕上,将录像播放出来,
* T7 t1 F' W5 F+ K0 U" o/ E* ]每个人可以看到自己当时的表情。; U5 ?; J% N" g- s
当时看了录像,我确实有点儿吃惊,那时候自己的眼神会游离,不太好,; m- n- A2 ?0 w' l& }# d0 w/ F9 J
有了那次培训之后,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才慢慢注意一些。
/ m6 [1 Z9 P1 \ d& v! C$ s
" e, J, v/ \' [4 K) N( V% b: X话说回来,在办公室里,即使学不到知识技术,至少在职场里,看看别人的表现,
, k k1 t- \7 d Y& ]: _8 W" o, ^什么情况下展示什么样的表情,模仿一下社会人的感觉,是有必要的。
' i. c4 a/ _$ ?: z+ d% P' Q/ Q- f+ P0 x) l5 d) d/ e
2.主动说出的话
4 c6 h Y2 ^0 z+ q8 n' L
% Y* T- X; d4 P' \在公司里,大家开会讨论一个事情的时候,你是否会主动开口说一些相关内容,
) H y* e& F9 |9 S或者在办公室里闲暇聊天的时候,你是否会主动说出一些新话题,
6 J3 g" t" ?( u7 _, M" Z7 V你主动开口说出的话,能够反映出你头脑里有多少内容。. d) h- w9 l( h- M8 c2 g5 a: k
你头脑里有没有一定量的基础知识,是别人对你判断的点。
, T$ P' o. V$ d/ ]) u! N一般来说,开会的时候,新人知道的东西有限,一开始往往没什么可说的,
5 k, G0 D) d6 T那么至少可以留意,听一听别人会主动说什么样的话,然后可以用来借鉴模仿。
w" h+ ?% I2 q K; W5 o* S另外,你好不容易开口说的话,是否和对方有关系,
* n0 s8 B- a4 Y( |3 J+ V还是和对方没什么关系,而只和你自己有关,
- r( C2 K. M( r) O5 r. C3 `这是另一个判断的点。
! S/ L7 T9 L3 c2 x2 ]% K9 v2 S6 f5 W( U" N9 w3 L
3.被动说出的话
% `5 u6 f$ B6 i% g% ?( L7 `8 C A; C% o ~
在职场里,即使你不开口,周围人也会有对你说话的时候,
& o8 g! T2 I# a. n或者是给你交代商量工作上的事情,或者是闲聊,
. [* T9 r3 r% X- v- B a7 D) X( b这时候,你能被动做出什么样的回应,是一个表现水平的地方。
( ^9 ^/ |5 j3 I别人说出一句话,是有着预期的回应的,
- j r2 {3 G4 @2 t; _9 ], k2 t如果你的回应和他预期的差不多,那么会话成立,
) u2 Z, |$ e( d+ u可以有可能继续谈更多的东西,
6 E2 @# m! S# `. d5 N+ V/ _如果你的回应答不到点子上,那么就会被减分。
3 n" f# g `* k6 d$ v2 U& `! g. u0 }: ~4 c! E( S
上司或者同事对你说一句话,7 V3 {8 ^% g y2 o
对于这句话的回复可能有ABCDE五种表现,
& u" a( G) h% N说话的人在心里期望得到的回应是C或者A和B,! @& E; r9 P0 r! A1 l
如果你的回答确实是A或B,那么对话是成立的。
/ W; \; k, v( N7 ^但如果你的回应是D或者E,那么对方就会在意。
- n; D5 }6 W1 z& g8 m6 A& D T那么下次别人想给你教一些东西的时候,就要远虑一下了。
) U' e1 y( C: C% n! }- F7 p
k: u+ Z- d+ `6 P1 \8 Q有时候,你的回答是D和E,
+ T r: \4 r/ j9 ~( u但是你注意不到自己的回答有什么问题,
, i- L* M, P3 G K: N5 _! ]9 p; ^因为你只知道D和E的回答方式。
5 L$ J5 X; H; n" {你认为自己尽力了,但是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 H' f/ m' c# S; ]1 u' }$ b; \/ g
而实际上,你没见过或者不知道A或者B的回答方式,4 b G3 t8 p2 i6 m
所以自己觉得努力了也没有好结果。
. q/ A& G, B9 O- Y) }; }2 R% B9 |$ W/ n. x. n$ Z
这个时候,怎么去知道A和B的方式呢, h- M$ E6 b" y5 P! O
一个可以被想到的是,去听取别人的谈话," k0 o; r8 j2 d
去注意旁听别人的谈话,找出其中好的地方,变为自己的东西。
( c/ d$ q) [# a1 h" D8 ?% Y如果,既没有去听取话语的慧耳,又没有竖起去旁听别人的天线,
$ r. ~* r, ?& b" t& @) `) f* N那么进步就会被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 Y+ L+ [8 y ]9 X4 {; x
& E" y' a! J1 p
说话的时候,除了内容之外,还有就是说话的语气和样子。
* c) Q& P6 {% `4 D/ G" w是让人觉得舒服,可以继续和你交流,
4 X- N' {! |! K+ N1 @; R还是说,让人觉得在意,下次要远虑一下。, @. C$ p; V# p3 S
语气,语速,眼神,这些软件的东西,也是重要的。这和上面的第1项是相同的。6 [& V$ u5 d' @% A d, x1 e5 ?
以前有一话写过“社长的失败”, 0 H1 Y5 h+ c6 R
就是说,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感觉,没有达到对方心目中想象的要求。9 J% A+ e! O3 }* I
所以社长当时会认为把我招进来是“失败”的。# c9 ~7 u5 E+ ]% Q
! f9 T# T9 j2 s$ E$ ]: p
初次见面,别人不会直接拿出一个专业的业务问题来看你的水平,
- D5 L' o( ^' k但是他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对话,6 n# Z0 ^) U4 w+ F0 O/ ~7 R
从你的语气语速眼神表情那里,来看出你的斤两。; ]' p9 Y8 x2 ~7 v- t2 J
所以这些方面的锻炼与提高,是有必要的。
: ^ {5 \, ?+ w3 }" Y* W这些东西,在平时和朋友谈话的时候,没法去锻炼,
7 _ M! _" {& H( L( d, O! {那么在公司这种正规的场合,每一次谈话都会是一次锻炼机会。
9 C/ j A8 P. }% X( R4 P' t$ {" T) \% V
再有就是被动回答的时候,回答的方式是“顺接”“否定”“岔开 ”的哪一种。
; R+ J0 Y$ p' h% K- v别人讲了一些东西,
, l: g. N5 R) j& W" k" M如果听的人,能够“顺接”,那么将会是理想的。" ]; g* H2 [2 ~! o1 \4 I
如果听的人,做出“否定”而且带来新的有用的观点,那么也是极好的。/ ~' A1 r# E& I' }: u p5 W& t
如果听的人,是做出无谓地“否定”,而没有带来什么有效信息,那么他会被减分的。2 X( d- X* z5 E# r" w5 B
如果听的人,将话题无谓地“岔开”,说一些貌似有关系实际没有用的话语,那么也是会被减分的。
, z5 o# `. F9 [: d) Y3 x; Q+ f9 k* m+ q Q6 R
前面第45话里,我给小E讲机械图纸里的“第三角法”,
7 P7 C. ?- E6 ], H; Y我告诉他,这是日本画图纸和中国画图纸不一样的地方。$ o3 r; M2 O) M e8 t2 f
然后他顺口就说,这个都一样,放到工厂里都能做出来。
2 a3 | _3 H7 W7 x- V" b; A" u- k这就是无谓的否定,或许是他有这样的表达习惯。% C8 s) O7 d7 v1 x3 [0 C, W. N
如果是别人给他讲东西,他也这样说话,9 V7 R4 p. _$ W+ p/ e
那么即使别人嘴上不说,心里也会对他有敬远的倾向,+ v3 j, p: J2 {9 [0 J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别人不教他东西,原因或许在于他,
; P% Y/ @: W4 `% k9 ~: w) f" w他需要改变一些才会更好一点。
. G- H' z* E( m# d0 W: D# {( j3 K5 Q
4.理解程度/ @: U+ v% m- Z9 m3 i+ f& e& j1 |& S
! m5 C8 L- S) r" P5 c上司在讲解或者介绍一个新事情的时候,比如说是12345678的递进关系,: ?, ?+ ]" F$ C- g& H
有时上司说了1458,新人如果听懂并且正确领会了,那么就会加分。; _* H- @$ I3 C+ k7 g
有些情况是上司把难点456说出来,新人有123的基础知识,且能推理出后面的78,那么也是加分的。
' O1 s8 q1 N! P如果需要从1讲到8,这是普通的。
6 J, ]% ~4 w6 A最不希望的是,今天从1讲到8,下次要做的时候,# x1 C9 y* s! j, j! S# s5 Y
从456开始说,新人就反应不出来,还需要要从1讲起,这是要减分的。 M- A( P+ h4 G1 L
8 c3 h9 ~3 |" y
; S7 V- K( q# U9 R$ P& m5.交出结果的完成度: E- S9 p& f* ]: A* m
' b5 t4 q2 F5 [- s; z; W. O工作得到的结果,有没有出错,是否做到彻底的程度,是否达到被要求的程度,这些是硬指标。3 U/ Z' k4 j) ] J' o
0 t5 C6 r8 D2 O' d! m+ f
“有没有出错”,这个事情一般都会去注意,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 s: l7 O2 j6 `% R P
“是否彻底”,这个事情是不容易自己注意的," W @% S; K6 s8 ]% X6 ], @+ x
自己觉得,做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但是对方要求的,可能会在意一些细节,: t7 o: g, j1 r5 U
这就看干活儿的人,是“差不多就行”,还是会尽量做好。
) _- o. I% N2 G9 U( x这个“是否彻底”,你的结果会使别人看到你的做事逻辑,1 b, L- W; x9 }; J1 U
从而决定下次怎样对待你。
4 p9 ]! k7 F% P6 I9 `2 P3 Z. K" R5 F9 R3 j2 e% X/ I9 u
6.成功失误后的反应
; }5 d" z/ n: } f4 s, S; ]
* \& _! Z, a# S这个也比较重要,一开始参加工作,表现得不够合适,是有可能的。
# x: Y# |0 b: B- ^5 P成功之后,有什么样的表现,
, R0 q' B1 Z1 W" j/ s' [失误之后,有什么样的表现。& t3 \$ r- k0 x5 C
按照自己的感觉去做,然后看看周围的反应,再考虑是否需要调整。
& F: ]9 O0 w( E9 ^5 L, ~什么时候有了良好合适的表现,就是褪去了青涩的感觉。
+ {8 z- G2 G" n4 ?1 F4 |7 x% P% R% @) m- J" V \
7.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是否关注0 `# t5 n$ P/ y7 U0 F5 S% N
! s$ C: w; |0 g这个在前一话里也有写过,就是要有眼力价。
6 p% h& N* H* H6 p如果能对周围的人和事有所留意,那么这将是一种被期待的行为。
8 t# l5 ^% A% z) c! S9 P7 m一个老人带一个新人干活的时候,说到某处有什么东西,希望新人脑袋里面有印象,- Q( P+ A( N, x* w/ o+ A) n, ^
比如说会议室墙边的书架那里有一排蓝色的厚版文件夹,, _' h9 z3 D7 w5 H4 R, G
或者是说休息区圆桌旁边的架子上有一个扁盒装的扳手,
% b# l8 v5 K5 q0 |) k6 L或者是是说上次去某公司会谈时桌子对面坐着的某个人,
}' D" @1 Q: t8 u, q# w说到这里时,都希望新人头脑里能有那些信息,可以继续谈下去,3 G, m7 v( \, A# W2 I( Z# W
如果没有,提示一下也反应不出来,那么就会略微减分。5 h( i* e& n7 p) J1 s
3 H+ j, u$ l& p' O% q说话时,提到干活的某一步骤,
: j4 {; k5 T( L5 @7 @如果新人能想到以前见过的相关信息,那将是会得到较好评价的。
# ~- H/ w& O5 ]有些新人,是对别人的事不去注意的,那就不够理想。2 L4 \3 d1 R5 s" W& a7 b4 H
如果对别人的事情表现得完全不在意,那么别人可教可不教的时候,就选择后者,
7 `5 r* \3 K: `+ g( f; v# r/ b0 p+ m有些新人是过分注意周围人眼光的,太过了也不够好,别人也会在意。% r, ~2 e4 [% M
需要在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3 r9 H# n7 D" l& n* H. w) \
- N. u# b( R, e/ M) k上面说的这几个点,虽然看起来说的是职场里面的事情,% u- S' @; X; ^5 J
但是实际上,这些事情在生活之中,也是需要注意的,4 U( F7 ]7 E5 P' ?8 p
对于家人对于朋友,如果表现得好一些,将会得到更多的关照与帮助。2 u- [# S8 s( S9 r5 A# L o
: f! A; S/ B' N' @7 ~% P1 mChapter 4.
2 M" h* D6 N8 y i' D# h( A小E还提到,他现在的身份是派遣社员,所以有些待遇是有限的。
0 Y. E$ V3 x4 V7 J9 B, i* x* W比如说没有欢迎会,
. }; |- v3 a$ K4 C! I比如说公司里有某些地方,他的门卡是刷不进去的,& _+ ]9 d0 z! q8 B. n& ^8 |
以及有一次他染发之后被上司谈话,等等。
+ o9 W5 L/ n- U7 ^他会在意这些东西。
; S: G2 r5 }- \0 N
7 u0 ?+ W% C5 C( m$ x6 U+ x. ]其实,这些东西,就让它那样吧。7 R4 e( l1 _: W! j; t) L* H, I
有些是客观的不能简单转变的东西,可以选择性的跳过,: c3 X# N0 w6 b$ R! b- [. d
在这以外,还是想想有哪些可学的,自己能吸收什么东西,这样才好一些。. o, k: P" w, Y7 Q$ k- E6 T
同样,一种想法是公司有培训员工的必要。8 s3 v& f/ q$ g- K
但是,现阶段的情况是,他属于派遣社员,也是类似于试用期的性质,
! K- G* G) _. f+ `公司在观察阶段,即使不教太多,也是可以客观存在的情况。/ M8 \' m. I# h3 O7 v2 H! G6 _
如果在这一点上纠结过多的话,或许是没有结果的。
. r9 e/ K$ q2 v5 R! o
: O* B h- B- z9 }$ T. |8 H* K所以说,在考虑事情之前,有一个方面,就是“着眼点”。
7 \ u0 a8 ~! s2 k1 Q1 p别人对你做的一件事,
: `6 G7 x9 _7 Q& g0 }- y% t你着眼点在于“是不是对方用意不好”,
0 s" z3 g% z0 u3 Y! Z9 v还是着眼点在于“自己做得够不够”,2 l6 C) T% g/ Y3 G
这两种思维方式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7 g. f+ ]9 Q# }: t. u+ @
着眼点的不同,决定了你的思考方向。, H. r, e1 a/ S: F6 k/ I8 d
如果着眼点有不够理想的地方,那么思考的结果也是有偏差的。
+ @' t% A5 G0 c: z% g: n& P- M6 |( D6 I& j* d. `
有的时候,自己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自己做得让对方不满意,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好,
/ Q3 f, m' A! x* D这时,关注点可以有两个方向,
% t7 J/ N) o" h6 {& R7 D5 G/ I: I一方面看看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 u/ n7 I, [' F O. m: r
找到其中的平衡的,然后用合适的方式去寻求帮助,是需要考虑的事情。1 r; C t" o# ~: s- g2 I; X
+ _8 q! S: X+ h! L6 c& `, I: ~: z1 h5 c* _
Summary
: g9 ?# b# Q$ I3 X: I: H关于小E的故事,以上写了五话内容。4 L4 V1 j v" m+ _( s
在这里写下这些事情给大家看,目的不是为了去说,他这个人有哪些不好,
7 G' x8 u7 T! M而是说,希望大家可以淡化人物,也可以淡化作者,把着眼点放在故事提及的道理上面,, _( U+ l. z8 A
大家可以把小E想象成一个虚构的人物,或者是几个人物特征的组合,/ Y1 W: \+ I$ l2 }$ [
通过他的角色,把这些故事串在一起,然后从具体的事例中,引申出一些道理。
m* g$ M+ O! ~3 {% x, Z$ r% m如果有朋友能够对这些故事的引申意义有所了解,那么就达到目的了。
7 ?& b V2 d6 \- ^0 V7 q/ n2 c, c7 o1 R: B/ _0 D
感谢各位朋友的阅读。
9 _. T# R( q# L: s
$ {3 Y9 \" i& X以上。4 E% M- U6 |% h/ j' q
* n$ I8 N! L' E" C& N: z3 ~9 M+ {% kBy子子1 N' L6 {- P! ?; L$ o4 R& D
( ]5 `6 p9 v, T2 w0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