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266|回复: 91

日企学习了解「中国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9 12: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平实生活 于 2015-12-30 10:03 编辑 ( x. r( ]( ]! v( R  T
5 u9 |! M9 Y; z' G' g1 j$ o; R
这几天放假拜读了8爷,子子少侠,梅女侠,66女侠的帖子,收益很多.
6 c# M4 F* Z  _+ k4 @$ ^1 |另外感谢老鹰创建这么好的交流平台.
4 N! y% y; U# V" z2 b作为回礼,把我珍藏的一本书分享给大家.+ O5 J, x  v6 x" G* f
翻译量有点大,我尽量一周内整理完,请心急的社友见谅.7 P& g+ o7 O! K& E- z: h9 e4 p
声明,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人的观点,翻译时,我会酌情删减敏感话题.
) N# F2 a+ ?% |5 M补充:文笔不好没法翻译的绘声绘色,本文也超长,不适合一气读完。& G9 B4 Q6 o8 I" t5 m
            请慢慢看。我看了无数遍,每看一遍都越加感叹日本人研究的太可怕啦。
; F3 N. o; \0 a            本书没有技术论,也没有甲骨文,很生活才很可怕。. i6 X0 W/ ]' z
+ S' H! D7 Q: U6 J  h
前言
4 w. w6 ?: J7 F8 e 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文化国家% k$ W  T* y8 F1 j+ H: P
 ②虽然95%左右是汉族,但是同为汉族的中国人也思想各异  j$ ~# s: l# {: l0 c, E
 ③日本人看事物的想法大多比较有规律可循,
( m4 u7 T- ~. ^) `6 {       对于中国的好多人, 他们的想法往往只代表部分人群,
5 ^3 r- p( O- J& R+ @9 J       不能模式化的理解  。6 f5 o0 ]/ e/ r6 q( e7 j- d! r
 ④为了便于理解,具体可以按照4种划分来分别总结$ }3 D6 b5 O3 Z+ z
  (1)地域划分;上海人、北京人、广东人、台湾人、东北人等
- c1 i5 X  ^4 O. L9 E: H# h/ h  (2)出生年代划分;新中国建国初期生人, 文革时期生人, # {8 Y5 O" v5 u& O; e# V" W0 X2 p
                                    70后,80后,90后0 {7 Y3 |7 @" ]$ D8 q9 `
  (3)职业划分;政治家,公务员,军人,医生,农民等
# B, |1 j2 J( K' u$ h2 M. ^" }  (4)学历经历划分;中学毕业, 专科毕业, 大学毕业,大学以上毕业,
% ^9 T8 Q2 k) a5 N* |- n                                 海外经验, 熟练工人等
! w( h; p( f( Z# L% k& o; E. i1 q3 E5 I. H
第一章, 与中国人交流时的注意点
# Z5 {, z5 P. N5 T# ]5 r第二章, 与中国人交流时的禁用语& k: L- I4 `$ G5 j/ f, C! `) d
第三章, 中国人的价值观$ U% B" r3 K9 [. u% K
第四章, 中国人的事业观和就业观念! W# ~( m! @1 k* J6 R& f
第五章, 中国商人的观念9 d! V0 R6 e2 Y* J7 q! z
第六章, 怎样与中国人商务谈判
" g. F, r' R7 x- @7 J' s  t8 T第七章, 中国人的交际手段与酒桌文化
+ d6 Q2 T% Y$ m) p& Y0 ^! V+ W第八章, 中国日企经营的挑战
% `- G9 X( `: p( H9 u篇外,浅谈中国人的面子
. C! H! _  |$ z: h
4 S1 z  M# e) X& C7 i; x: w9 W8 s+ q第一章, 与中国人交流时的注意点0 \6 V: Z$ i/ d/ B* y1 o
 1.总保证「没有问题」的人, 不要盲目相信.经常确认,抓紧后续跟踪很重要.
0 W/ e' w& M; C0 u2 C+ V! E 2.今天好意请他吃饭,第二天见面他不道谢也不要计较,文化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
6 \& L; r' Q' _) I( r: J' [ 3.请中国客人吃饭时,要先询问对方是否喜欢日本菜,好多人不喜欢冷食,生食.
" J8 R8 ?) f, v8 X' L 4.中国人喜欢通过展现自我来获得评价.
! B! D- K5 A1 `! q* M% ?  O2 O' C 5.讨论问题时论点要用排除法论证.
" ~: z+ b; B8 Y7 y* _/ D 6.「请尽快对应」结果什么时候会完成呢?/ p. e+ M; K4 H: n* }
 7.无法吸引优秀中国人才的原因0 V. g& h. l  p5 u: [. S
 8.对应中国式抱怨的3个要点. L9 R! m4 m. t' Q8 f+ K- x# n
 9.忌讳 送的「礼物」
% [) \) d' U$ F9 @; } 10.为什么不能送零食当礼物?
$ F, g& ?3 `3 K- @0 x 11.通过送的礼物可以判断感情深厚
. s# z! A( i, M. i, @' P 12.「礼物」的选法和送的方式4 c6 W( u) C6 w" X

' O) b3 x& b( P) r: }# c+ ^9 U1.总保证「没有问题」的人, 不要盲目相信.
8 _* {/ H0 w9 |4 [        要小心3种情况下的没问题 !⇒中国日企经营的基础    5 w. Z7 j& f: F7 ]) [
          ①连连说没问题的本身就「很有问题」
5 R  S9 A1 K6 ?3 |2 }, y' u3 Q    连连说没问题, 往往仅仅是「问题知道拉」的程度.
2 ^" O- p+ _2 [/ y" m. }1 ]1 c    中国人对于「报告・联络・商量」的日本式工作流程不擅长.) O  d' a! w- c
    问题爆发拉, 才会引起注意.
8 d9 @+ A# V, v; I% ?' v             但是很多人不会仔细分析原因, 往往是靠经验解决问题.
7 \' D+ A$ E" m7 a   ②没有关系=问题已经进展的很严重拉
/ {2 y: M* P: N3 @  J! ?             不及时予以重视, 下一步有可能就无法挽回拉.' a" s, X7 D# F0 {7 S' h  u
   ③没有办法=彻底放弃
4 w: f/ |3 p" w5 s   「无能为力」「逃避责任」「辩解」的意思5 h# ^7 _" @" b) M, K* ]6 X
    此言一出就要自己独自想办法拉。
" P, I* K8 I7 h/ V! ~2 |* p" |
* f5 T% z& H/ }% \2.今天好意请他吃饭,第二天见面他不道谢也不要计较
5 q; h1 k0 P1 `  [5 R    ①第二天就马上回谢, 有被「催回请」的感觉1 s  E3 I5 g* e4 M0 S0 P2 N4 j: ]
    「感谢昨天的款待」一般是听不到的
( F$ o3 d- W. {+ c& a  m! v2 y; b* F    ②如果第二天见你就感谢, $ {. J& [' A4 h2 h) W0 W
             往往是希望你「有时间多请客」的意思4 l* \' E, Z) I, K
    ③对中国人来讲, 「饭后道谢」就足够拉
0 ^! w3 s4 u$ `5 ]6 F         日本的「常识」在海外很多是行不通的.
7 a/ b5 p& h& r7 g补充:在日本道谢也不是要回请的意思, 多是客套话.
/ ^3 _: ^5 ]0 N) j4 m& ?  T6 [; d. G+ k/ S: i1 c/ m
3.请中国客人吃饭时,要先询问对方是否喜欢日本菜
3 }. P' O! z' T* \2 M2 z  D$ J   有名日本餐厅的高级便当, 往往不如便利店的热盒饭.. a0 B# S' z1 @
  ①款待中国客人, 即使是赶时间的午餐, 也尽量主随客便,* W9 C' ~7 G7 `1 R4 r9 L' q* t: v3 g
  ②中国人多数喜欢「热腾腾」的饭菜.
: h# f, u5 y4 `8 @$ U  A* X    最差也要拿到微波炉加热一下.' e& @+ ^6 r9 X  D* X
  ③请吃寿司, 生鱼片前要先确认客人是否同意.
( O& \6 n* D* k7 P6 G  ④中国的「凉菜」一般都是下酒小菜.7 f4 @6 {/ J( M
6 Q# i+ h( G8 Y6 B; L4 q
4.中国人喜欢通过展现自我来获得评价.2 v' F( {  X# |1 q7 I
   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惯
5 e2 |% u3 _! G' U  ①许多中国人说话很大声音, 给日本人的感觉像在吵架.5 ]8 l, _) _, f/ G% E
  ②声音宏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有主见」的表现.
8 ~3 |% {/ [8 W  ③不管别人观点, 只表述自己主张是因为' N1 y# C7 q/ i1 d' `; Q4 {" m
         「展现自我来获得评价是中国人性格」. E2 N2 j( D* ]) R( E
  ④对于日本人,相比「自己的主张」,考虑对方的立场,对方的情绪,
& R$ \2 R. o$ i8 s* S         「谦让」更重要
0 |2 k6 x3 i4 `1 e  ⑤在中国买东西时「讨价还价」是基本常识.
1 I; Y; R/ Q4 w, e' E& q+ a  ⑥日语中的「读懂空气」并不适用于中国日企) v. A0 d% Y' \+ Z
补充:读懂空气可以理解为不破坏气氛.
) \4 [+ ]$ e% c' ^2 ?6 T0 B: i8 Y1 k5 ?; j6 V8 w6 R- D8 j' J1 F
5.讨论问题时论点要用排除法论证.
. {$ P1 A+ y. o7 [9 ^& J2 d: Z  ①即使分歧很大也要先把双方观点说清列齐.
1 S" T7 i: d' _6 b$ \" U         然后从中挖掘分歧点的接点,深入交流,构建信赖关系.* y$ ]5 Q9 G# R8 t. S9 j
          经过近乎吵架的激论,日本人往往过后会心怀不快.
  A) a! F- n, E) G. s         中国人出了会议室却「烟消云散」马上谈笑风生.& L# D: o" _4 I/ b$ V8 D+ E
  ②日本式的交流方式,多不会单刀直入,喜欢迂回递进,
! |4 F, P! g" O9 x  A9 _* L) G          当对方离论点接近时再渐渐展开.6 f4 Z# J5 w6 ?0 H
  ③双方观点列齐后采用「排除法」把讨论范围缩小
) o$ o+ t. ^! Z  N6 p补充:日本人说话往往给中国人暧昧含混的印象,
) R/ ~) O/ }0 p4 p* O! d+ s. Z          如果想快下结论,就要主动列出自己的所有观点.9 [+ K9 a4 D2 o* p  c- `/ \" G' Z, G

4 y& b9 X, n. z9 v) L9 b4 k6.「请尽快对应」结果什么时候会完成呢?
/ O8 e) g4 a5 d. l5 T' A' Z  「基准的共有」和「指导的方式」是重点
  C; l+ d* w! H* E5 k3 x  ①「尽快」是不明确的指示,时间长短的判断因人而异, g( a+ K; J8 O. u' `
    ⇒「尽快」=基准的共有不明确+ g$ R) \& t) A  V  _. r
    ⇒要换成「5分以内」等具体的时间指定
7 E7 n7 [7 T  W4 U& F, M  ②日本人的话,根据语气表情等多数会读懂轻重缓急
4 `! C9 @& K4 q! O: T补充:日本的传统职场, 上级对下级, 前辈对后辈的「尽快」真的
4 Q/ O% X# `. I, f          要快速对应,否则挨骂挨打都有可能.
. n0 I$ y) K, C1 U) [1 X         听过丰田的老员工说过,进了丰田先把可怜的自尊心忘了为好.' B/ J% q1 c6 H+ f& `- n, L6 M
         现在的丰田应该好多拉./ i$ {, N! W5 d9 H6 r/ n8 A
6 E8 i9 T* t2 c7 ]% k$ L- u
7.无法吸引优秀中国人才的原因) Y8 o4 |3 k: m9 i; _. K* [4 e
  ①日语的「人材」 汉语就是「人才」⇒个人的才能重视
' a: |3 N2 A% ~9 o  ②中国的日企无法吸引「一流的优秀人才」的理由是
% k# @9 d% ~* R5 Q" W! u5 w     ・高级管理人员都由日本人占据
" y* t1 I1 D: J  r     ・工作多年也难升职,升也最多到科长,优秀人才一听就没干劲. / o" `6 M8 H  t. _3 ^) t. Q
  ③日企期待员工「忠诚」、懂得为公司,为部门贡献." M$ v& m: S2 }2 C  w" j5 E
  ④相比个人能力,更重视团队协作# e& j7 x4 ~  ^
  ⑤中国的人才喜欢竞争,不喜欢被束缚,转职频繁.: y, H) e" K9 @. a* a
补充:近年来,日本年轻人也很多转职,但远不及中国的比例.
2 {1 B2 @+ u9 {/ `' P6 T, \) a, Q% O
% ~6 A3 ]3 _$ m3 U' U. _/ l3 l; p5 E8.对应中国式抱怨的3个要点
5 m  ]' i8 N& K% v( x1 O1 {   「与其他人不一样」「只有自己特殊」「高人一等」" v! F  i8 U1 N. p
  ①中国人在待遇方面不喜欢平均主义,
3 q* o. ~. B: m0 n& G         不要「平均」,要「特殊」0 b( U  d$ P% e' g9 J
  ②即使没有多少花费的小区别也会使当事人感觉有优越感
$ I7 y' g( }, n5 C& H& q1 F
* p3 {% ]& \$ L9 ~! s  w5 m9.忌讳 送的「礼物」2 z! |' G* H! c9 {1 J
  ①挂钟,立钟 严禁
: i$ c6 {- C0 B! X5 a   跟在日本婚礼不能系「黑色领带」的意思接近5 f. E. ~$ a9 S8 x( b* G7 b
  ②「伞」和「扇子」
" `- B  H5 |, A' g    「雨伞=Yu San」  「分散=Fen San」 发音类似5 ]2 |- I' s9 w. P3 @& ^# A+ m
    「扇子=Shan Zi」 容易被联想到「离散=Li San」3 ]/ T$ l, A3 h
补充:日本婚礼系白色领带,葬礼系黑色领带.- K8 u1 w) K7 V$ \

' d3 A2 X4 ?6 |" U% e. E: l" ]10.为什么不能送零食当礼物?
- ?9 c) G9 ?& P5 g6 w8 H  ①日本人经常会送给同事零食作为礼物,一般会给部门的所有人.  k& A% Z4 p: ]# [
    ⇒在中国「礼物」的定义,基本上是个人对个人的心意.
7 V5 q: |- u; h" ?    ⇒如果要给其他人的话,要按照人数准备礼物.
& i2 [2 ^) J2 l4 w# I; W  ②在日本送礼物时,会说不贵重的东西,不用客气- u: w" t1 o+ n) S) k4 B
    ⇒在中国不贵重的礼物就没有送的价值- ~% Q+ m3 Q1 i  m7 W2 p# r: Y
    ⇒即使不贵重也要说是「精挑细选的礼物」 
0 S) a) @8 L* c% y5 c& X: n' N& ~" @$ o& G: h: ]
11.通过送的礼物可以判断感情深厚
- k; f3 Z/ A' ^, [- c! o      对重要客户,不贵重的礼物不如不送" w9 n3 H4 q$ V9 Q3 }3 n( P
  ①中国人很重视「面子」.3 T9 e) m0 a8 {) q9 f0 e+ T0 p
  ②「不贵重的礼物」⇒关系不被重视?
; k, `- g) f% \  i  ③「小小心意」⇒没有诚意,小气
) e( B: ]% _4 `( |7 l+ c& M" [& u: u& o9 r
12.「礼物」的选法和送的方式
% G& |- c4 Z$ E. k0 O   精心准备的礼物可以构建良好的信赖关系
  A( @, U0 f2 C! N! _. m" a  ①中国人喜欢「名牌」.
6 C6 {% E) x' [# O          日本的「资生堂」「SONY」「Panasonic」等都比较有名.) d" ^3 m( N: s. z
  ②「即使贵也要选名牌」基本不会错
, u# j: e& i) v+ E        ③送时要美言几句,比如这是限量版,这是最新款等
4 E* \% s3 u! ]) ^
/ Y$ Y+ s, X8 ^" h# B) D8 w4 s7 c# C: f  o; E

" X0 c6 Y+ z1 s( k0 ~8 b/ x补充内容 (2016-3-26 08:56):
+ T2 @1 Z# P% |- c" F声明:% r6 W+ b2 F1 V/ v: Y: `7 U6 j
本帖主要内容已经翻译完毕,其余内容暂且省略。' {5 w7 p  X+ M7 f7 e
不喜欢发很多帖子讨论相似文章。9 w! m1 e: {3 R
我会在本帖继续追加其他好文的翻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长桥卧波 +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9 13: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期待阅读。
发表于 2015-12-29 13: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是日文吗?
- K0 y( g/ _$ h* k# \

点评

是的,所以翻译起来比较费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29 17:37
发表于 2015-12-29 13: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了解自己的往往是自己的敌人,从这个角度了解自己
发表于 2015-12-29 13: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大侠能分享这样的书。辛苦了
发表于 2015-12-29 13: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
发表于 2015-12-29 14: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有出版吗?什么名?

点评

国内应该没有出版, 这本书有点中国的内参的意思. 是相熟的日本同事推荐给我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29 17:40
发表于 2015-12-29 15: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15-12-29 16: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文不好懂啊
发表于 2015-12-29 16: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人已经把我们研究成这样子了  我们还不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26 05:24 , Processed in 0.06649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