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论坛有一段时间了,知识积累了不少,记忆力下降,容易忘记。可是有些时候觉得翻找不方面,在这里给自己建个记事本。" }0 A; |: W6 M* }: n
& ?# B8 e! L5 k! K4 {$ G- Q7 e0 U% X N- [7 s& B1 n
热装
4 N6 d/ C& K$ o; B' G; I3 N: n- T! x4 y8 F( d
昨天同事说是红装,也是称谓的不同吧,概念一致 。我习惯叫热装,与之对应的还有冷装。" ?& m* n. u* u7 p2 h- B
, e+ B/ P+ ? ^, D8 p8 J
6 m2 S0 h0 }( B7 e' `* y4 w9 M7 R0 ?0 q% r/ r; h" C
2 X& n" D/ L5 k# ?3 z+ D过盈热装配温度的确定t=【(最大过盈量+避免装配擦伤所需的最小间隙)/线膨胀系数/配合直径】+环境温度
g& g0 Z: i4 v 其实我觉得这个公式还是有缺陷的,要考虑零件的制造误差和人为的测量误差,我觉得在公式前面加上个系数比较好,我个人的经验认为在理论上的温度2倍会比较合适
n* ~/ M! }2 I! \3 I' d6 c F5 M9 V. o" \" C8 m
首先根据两个零件配合的实际尺寸的过盈量值,确定被加热件加热后的实际尺寸;/ `# o" T* |/ K9 H
然后根据加热件的线性膨胀系数等参数,计算出实际需要的加热温度;& Q: \7 |, Y, q2 A
建议实际加热温度略高出计算值。
& R2 [# Y" G' C4 Q
9 P5 a7 b$ a- K: ~, R3 Z/ P# [+ l最大过盈量:轴的上偏差-孔的下偏差& Z5 H/ P( W; W/ a
避免装配擦伤所需的最小间隙:通常取公称直径配合H7/g6的最小间隙. M: }" f; B" _8 ?4 J3 t9 Z
线膨胀系数:零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查有关手册可得% ~4 j% S6 m) w
配合直径:——
. R1 ~3 Y2 \ i' F2 O' B @2 H环境温度:装配环境的温度- L/ O L( y. y* z! ?
t——加热温度
5 s* X g7 e3 Q6 W' o注:考虑到零件搬动时的降温,加热温度稍高点;若加热温度太高,可考虑将被包容件冷却。 & y$ L. o$ m7 @6 D
! i. T5 Z: g3 C8 ]% v
温度应该在200℃左右,太高了热处理过的材料会退火,把零件放进机油然后加热,差不多机油烧开温度就差不多。还应该考虑工件的回火温度,最大加热温度不能超过回火温度,
) m5 k- [+ U3 ~
6 Y1 C: c- O+ d: b另外裝配應注意2 f3 K/ a8 ^/ q% r. a6 c9 [' j6 i, S; ~
若物件相當大的話
+ w0 v: H) t; U) z* O4 x z除了溫度要略高
+ W" H, L% ^( ^8 I% k+ _, _6 u5 o另外物件搬動時的溫降也須考慮
6 m* Z5 |$ s1 t: F# }0 ]可以的話( f' `$ P4 ], F0 _( G8 E2 n
裝配時宜在壓床進行, \7 ]2 c6 g" x
萬一加熱溫度不足時9 q3 ^1 f7 m* \' `9 d
可藉壓床進行裝配# ]' \, H( i6 A' o- D1 K1 U
避免裝到一半卡住的窘境
( u @ f% `; Z2 t3 f: F9 @1 \% r# }3 d
如果温度过高,很容易产生轴与轴套之间的氧化皮,影响到质量问题。特别要注意,说是经验,但也要有个界限。+ g: \! i5 i% A; X1 j2 z
SKF公司的客户培训中提到,装配部位的温度+70℃为宜。轴承一般加热到80度左右就够了" b9 }8 O, U$ b) \3 N
高了对轴承就有影响了,跟退火一样
1 t+ L; I" s0 x/ C% t* B8 H& ?大 型传动的联轴器是怎样装配的吗?很多联轴器和轴配合间是没有键的 它的过盈量是很大的 在安装的时候会加热到400度以上 一般用样棒来检测孔的大小
# A4 I6 Q; _/ R
0 G/ a& C, G' j' N' s+ uJB/T 5000-2007中有详细的理论计算公式 再结合生产实际情况 应当可以灵活应用的 & r# m( F0 H4 n) U6 }6 E9 D% w
5 h A( K+ ?/ F" w# B d; Z" X2 {8 Z- o) K
7 \4 z' k, s: e5 r
- t0 g+ s2 a7 `; U2 \: r' ~6 G1 t3 V7 N/ j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