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900|回复: 278

12年设计历程回顾,讲产品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0 16: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接触第一个实际的产品设计到现在已经12年了,12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周期、一个轮回,其实也挺短。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个性,这些独特的性质就是产品相对于别家的卖点,每一个卖点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同一个题材的故事,每个导演拍出来的电影都不一样,票房也有好有坏,同样,同一件产品,设计师就是讲述故事的导演,你讲的不同、讲的引人入胜,就可以打动更多的人,给老板赚更多的钱,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3 q+ ?& N$ G! E- K3 X2 K5 H- f
       回顾一下,12年间的成长历程大约可以分成3个阶段8 [1 f4 @; l+ m7 u9 p) M/ j1 D

1 B6 B) a" {* n$ H第一阶段:1999-2003   怎么去实现设计; M$ e9 L3 l% a
做的第一个实际的产品是99年帮一家当时很大的家电企业设计冰箱,当时大四,随便把这个项目做了毕业设计。这是家国企,之前请日本一个设计师设计的造型方案,结果在中国市场并没有什么反响。因此找到我们学校,找找解决方法。我们方案做了很多,却没有一个变成产品。在评审环节,阻力非常大,与其说是方案评审,不如说是设计人员对自己方案的辩护,总有消极因素去否定这些方案。我猛然觉得,设计产品不是像在学校里老师教的那样单纯,构想很重要,实现才是根本。因此毕业以后谢绝了这家企业的邀请,到了上海,正式开始了设计师的职业生涯。若干年后陆续有别的企业推出了和我们当年构思很类似的产品,而那家企业基本上从这个行业销声匿迹了。
7 w0 n. y1 o6 L" s/ N& u        这个阶段一直处在战战兢兢的状态,对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的无知,让我总是习惯问别人我这个方案能做出来吗?
% f, G/ D) O# R4 G( J$ v+ P7 h
( X1 m+ Q5 g1 J5 q网络测试仪  设计时间:2000-2001
7 N; y9 ^' b- B+ s
+ k0 a$ ~6 W; |# n它的故事很简单,这种测试仪通常都是分离的,主机和remote都是分离开的,不用的时候卡在一起,例如下图:
4 _% V% C1 M/ ^6 W- H- b4 A" ]- p0 k% m* u/ l4 k0 T6 R1 i& X* B
既然要卡在一起,为何不设计成一个整体?于是有了这个形式,再加上侧边的防滑垫,电子产品应该还要具有亲和力质量感,外观形式应该是有利于操作的,这些构成他的基本样式。今天看来这个设计粗糙的可以,侧边的防滑突兀的厉害,选择和确定按钮的布局应该调换过来,这样才符合操作习惯,主机和remote拿开的状态也惨不忍睹。不过这个产品依然在销售中+ i3 \' t6 k4 N) X( s

2 W( p! B2 a6 @! I  e) U& i- Z6 {1 Y1 k8 m

& C& n  D  l) z6 H* i5 d: p7 y ) Q7 |2 C+ l8 @. \' ^

& d" C# c+ U" x8 n# u
7 t+ t, P( r1 r1 U( m9 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点评

其实骨子里我更想做一个工程师,老是自己买了零件在家修车玩,老婆大人都怒了  发表于 2011-12-31 16:39
17岁上大学的天才,为什么你不去从事金融证券业,营销咨询业,象我在日志里贴的那位张海鹏先生那样,春风得意,而来到了苦逼的设计行,与一群脏兮兮的工程师为伍呢。  发表于 2011-12-31 15:54
网络测试仪有很多单位及个人都在做,这类产品有很多种  发表于 2011-12-30 21:35
社区有责任借着版主这样的高手来推动机械设备领域的工业设计!  发表于 2011-12-30 17:29
支持楼主这样的工程师, 真实而且还在坚持!  发表于 2011-12-30 17:08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1 收起 理由
老鹰 + 50
everfree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采用|主题: 930, 订阅: 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6: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原创大作,2分钟即被百度收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6: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支持大大。。。。。。有空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6: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rianshao 于 2011-12-30 16:50 编辑
% m6 d- k. Q/ s& _% F- L, Q1 h! W  \# u1 @7 v
smarttest  设计时间 2001
; `$ z, q3 C# }+ W# m( B$ a9 n& r+ |) J. W( j
一款更加小型的测试仪,为了携带方便,确定设计成笔形,这个形式导致了一些使用上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构成了这个产品的故事。最初的设计方案并不是这样的。忘了是谁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网口端子在布线在接近墙底的时候,有可能会把端子方向放反,以往的测试仪因为用线连接,不影响测试,但是现在笔形测试仪水晶头固定在壳体上,遇到装反的情况,显示指示灯朝下就无法读取信息。于是有了这个指示灯在菱角的设计方案,正常状态可以方便读取信息,即使反转依然可以识别。
  h! H* T$ _2 w
5 t( Z6 f8 S- P和上面那个设计一样,现在看来,依然有许多遗憾之处,两个按键距离过近,中间可以设计一小块突起隔离,产品上面的文字标识有改进空间,过于密集,识别很累,产品仍然销售中
& I* @0 d( q- ~; ^. f! P7 `9 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点评

BUCUO  发表于 2015-1-21 13:36
看上去很结实,实用  发表于 2012-1-30 14:10
工业 气息很重,出彩  发表于 2011-12-30 2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6: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可惜大虾生不逢时啊!早生了几十年,否则必然人物也,
+ }5 R) I6 |" I) m5 g8 Y1 ]% k. [& |  H8 E* p
只有对小鼻子、对北欧这些国家出口需要这些设计,在国内没什么价值,但你出口的东西,不仅是外观的问题,里面的‘瓤子’也要配套,而现在里外是不配套的,呜呼了,哈
: p' O5 t! A1 D0 y
; l" U  Y% S0 A7 Z" k3 h. _: b我们出口小鼻子的东西要这些设计,但都会导致产品价格升高,在国内就玩不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7: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车用多功能电源     设计时间  2003年/ h  P& C- M3 {& R. {: @

! P' d6 e3 ?9 B3 a' Y6 T& X03年在这家做汽车附件的公司做了半年就离开了,留下这一个作品。那个时代汽车还没有那么普及,这东西主要是出口。故事的大纲是这样的:因为有辅助启动的功能,所以必然有两条线在那里拖着,大家都是在两边做耳朵绕起来,饶是绕起来了,可是就没那么酷了,反正不常用,为何不藏起来!藏起来还要加个盖子吧,于是就有了“螃蟹钳夹子”这个夹子还是摸起来还是挺好的5 b* a' P* `/ ^8 J& [  Q: s

1 i3 U5 p: o& `2 Q" c% E; r5 X# K9 x3 ?% G2 w; z2 A' a

) z4 C' q; ]( a2 E; }7 b% `2 Z当时设计的时候没有气泵,这个不知是哪位同事加的,加的挺好,谢了。这个产品照片网上下载的,设计稿都留在那个公司了+ [4 F4 H5 D/ @0 j. 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点评

辅助启动 照明 充气 提供移动电力  发表于 2012-2-6 16:55
很漂亮 ,就是不知到干嘛用的  发表于 2012-1-30 14:14
中国需要你这样的人。前几年太注重引进而忽略了自主研发;。现在不一样了啊  发表于 2011-12-31 2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7: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LZ!希望可以像您这样子坚持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9: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的都是照片级别的,很羡慕啊,但是还是不知道工业设计究竟是什么,是不是有点像装修设计,在开发商已经盖好的房子里面根据人居需求和视觉效果设计。回到机械产品上,那么工业设计也就要懂机械设计才行啊,比如有的外形虽然很有视觉冲击力,但是结构设计上不一定能通过计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20: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专用机箱  设计时间 2001年
) ]$ C* O( J& j" m' b' A% ]! ]
3 C$ P! i" T( Q那个时代电脑还是挺贵的,机箱的价格相对于收入也不算个小件,公司针对只提供上网功能的电脑设计的主机箱,特点就是只需装下主板、电源、AGP、PCI卡即可,同时良好的散热能力。这几个设计因此而生,但是价格很快就不是问题,单独设计网络用机箱变得没有必要,这几个注定是昙花一现的东东,甚至可能连昙花一现都没有过,可能根本没有被生产出来。3 ?$ ^/ q. x; ^4 U9 C# @& K
抛开视觉的东西,这几个设计也是幼稚的可以,左边三个有同样的问题,启动和重启设计的一样大,容易扰乱用户的操作行为,造成误操作。最右边侧板冲压公司logo的做法,除了增加成本也没那么酷,或许用户还会更加反感,没有被制造或许是件好事。当时的决策者比我英明多了
  U3 L; L- m2 F  \- Z7 k. O
; y. |3 \( y5 n- r# Z, z0 W- o% I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点评

logo 一般往里凹,就机箱而言  发表于 2012-1-3 11:04
加logo太正常了 ,很多客户都在机箱上专门加上自己的logo  发表于 2012-1-3 11:03
这个散热分析没有吧,据说联想用Abaqus作机箱的模拟分析,你觉得工业设计对CAE软件的要求有多高  发表于 2011-12-31 1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20: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届上海电气杯机电产品工业设计大奖赛   2003年: o) I1 K9 z% ?. E$ q& w- C

# Y1 \# i) m. |. B8 _这是第一次设计机械装备,没有市场分析,没有用户行为分析,闭门造车花了一个小时,居然得了鼓励奖,当时挺高兴,赚了一笔零花钱,若干年后觉得挺悲哀的一件事,不是悲哀我自己,是这个行业
% F3 s& k. q2 |6 B) [' W7 e3 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点评

很厉害!  发表于 2015-2-10 09:00
一个小时,而且还没有各种分析作为支撑,LZ设计能力好强啊,不知如何做到呀?  发表于 2012-5-31 08:49
一个小时 速度有点  发表于 2012-1-30 14:17
还是老大给力 说多少分就是多少分  发表于 2012-1-5 12:31
想起了那句话第一个男人把少女比喻成鲜花是英才,而第二则是庸才,而第三个是蠢才。如果现在谁如法炮制作这么个工业设计参加比赛,门都进不去。  发表于 2011-12-31 16:03
一个小时?太神了!  发表于 2011-12-31 13:13
赞一个!可惜不能评分,否则割肉给你加100分。  发表于 2011-12-30 20:26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老鹰 + 100 我来加。工业精英,实干家。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5-2 10:13 , Processed in 0.074908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