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9-8 16:02 编辑
6 B$ k1 c3 j: P& X回复 swf1945qd
" t& R$ P' ~+ Q3 B2 Z6 t" O+ W- U6 X3 d5 G- P9 X% B
; [6 f$ W: N! {( t' E+ V7 X( F
看了一下你的计算 参数# n; Q& q# r# K* H0 u9 c
1 " I" q0 M S6 A0 @1 {4 A3 M3 C
计算的总重量为7吨偏下,就按6吨算,1 s! x+ a' w' B, Y. L4 @" @
" G7 k7 G6 B: k. I. j
1.1双体浮 ...
* [4 U7 {- K+ }0 S2 z7 S紫剑狂风 发表于 2010-9-8 15:02 
1 g' i. A b! S& K- j ~$ [5 z9 t6 @+ S y
【我看了你这个设计点 我认为重要的条件就是双浮筒最多只能全部沉没进海水,不能再下降了,要不然就不能起到降海浪滤平转换为水平力的作用了。】—— 说的极是,我马虎了,致歉! 原来计划500MM的直径,后考虑小了一点,上层强度不够。就加了直径为800MM,当然负重也就加了,但是忘改了。谢谢纠正! 【这个还是没有计算强度的条件下作的估算。】—— 这也是改的原因,强度分析如下: 1、 正如您说的“这个还是没有计算强度的条件下作的估算”。现在还在探讨阶段,还在探讨可行性的问题,所以以上均是“估算”,还会有较大的“出入”,但是不会是根本性的误差。谢谢! 2、 最后真正设计时,加强浮筒的壁厚和隔层都是“手段”。 3、 叶轮轴的两个支架也是起加强筋的作用,再加宽加长也是手段。 4、 主要是考虑,上层平台和浮筒间的6个支脚应该改成“箱式结构”——“牛腿”,保证10米跨度上层平台的安全,这是增加“负重”的根本原因。 【毕竟有10多米长,在海浪中受力也是个问题,体积大受力大,体积小浮力又小,挺矛盾的。】—— 这里有800MM直径的浮体并加强了“叶片轴支架”。如果计算还不够强度,解决的方法是把叶片轴支架截面形状和浮筒做成反的“水滴形”,这样就减少了海浪的向上的推力了——可是造价太贵了,变成“造船”了——应尽量避免。尽量用型材,小厂都可以造,便宜啊! 谢谢您! u7 D% c: _; S$ j+ E" T; r#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