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wf1945qd

自行船——这可能吗?这里高手云集,请给点意见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 21: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几位的辩论,很是兴奋,在此谈下我的简单看法:
  n9 h3 p! F' V- j4 D' k    浪分两种:一种是上下波动的浪,就像平静的水中落下一片树叶,荡起阵阵涟漪;另一种是水平涌动的浪,就像钱塘潮一样,从外海一下子涌进内江。
$ d, y1 v' j6 {/ L* A    对于第一种浪,根据能量守恒的观点看,可以将上下波动的能量收集起来后用于水平移动。
, B% t* a8 }  Y7 D    而对于第二种浪,我觉得就存在方向性的问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14: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几位的辩论,很是兴奋,在此谈下我的简单看法:! H$ {. u& ?6 B/ v) r7 c& y4 D& B
    浪分两种:一种是上下波动的浪,就像平静的水中落 ...
( ]% T! ~! z; m0 ]! `' btaxiangguoke 发表于 2010-9-2 21:42
$ a3 s) _# Q4 j+ Y' v1 `
: z  T; N6 R  V" _/ D+ C
      谢谢楼上的支持!
6 p/ g; ~) n5 h     【浪分两种:一种是上下波动的浪,就像平静的水中落下一片树叶,荡起阵阵涟漪】——应该这就是涌浪——是风区传归来的浪。
3 K! |+ P6 A6 m# m  z" o2 i另一种是水平涌动的浪,就像钱塘潮一样,从外海一下子涌进内江。机械设计,机械加工,设计软件,机械工程师,设备管理,焊接,液压,铸造,密封,测量,工程机械,粉末冶金,轴承,齿轮,泵阀,工业自动化& [. L7 O1 H7 c$ b' B
$ g7 f# ~0 F- O; l) l     【对于第一种浪,根据能量守恒的观点看,可以将上下波动的能量收集起来后用于水平移动。】——您的可行的结论——鼓舞了我,谢谢!1 Q! D2 s& J3 g  K) w0 ?$ S' Q- B" W+ U) n) h4 V( l5 \
     【而对于第二种浪,我觉得就存在方向性的问题了】——对于第二种浪——就存在方向性——实质上是既有上下又有水平方向的动力——那么本设计只利用“上下”的力即可,水平力就“浪费掉”吧!——反正不要钱,也不会船的直线运行。
发表于 2010-9-3 22: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位是蛤蟆大侠,出来让哥看看,感觉像游戏的隐藏人物似的,哥最喜欢战隐藏人物。$ a) t3 Z+ E9 ]0 K( \8 X( s
至于这个自行船,原理是可行的,只是效率怕是不行。
发表于 2010-9-3 23: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老当益壮啊,动脑有益健康。仅此。+ H- W, `+ `9 b' F9 Q# U; c, e( K
无动力帆船本来就是楼主所谓的“自行船”可以抢风行船,千百年来还无出其右者,楼主就别费心了。# v4 e  d/ C- ^2 G% {5 \6 i% e! _$ I
发动机大侠找蛤蟆,呵呵,有意思,如此聪明的人怎么就不认蛤蟆皮呢?!不解。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08: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9-4 08:56 编辑 : g! |9 a9 w2 ?1 E
哪位是蛤蟆大侠,出来让哥看看,感觉像游戏的隐藏人物似的,哥最喜欢战隐藏人物。( N0 u4 b7 w* ~5 U! \9 V1 @- M% r
至于这个自行船,原理是 ...! W6 L6 L5 j4 `; |( C) o$ o
至尊仙 发表于 2010-9-3 22:37
( m5 [  _8 e2 ~) {- ^
9 A- {' C. J+ V% `' S
谢谢留言!谢谢!回复如下:! W; m. c' D1 W9 \- D7 H5 f
至于这个自行船,原理是可行的】——您的肯定,使我“内牛满面”。- Y- |. A: i- }% _
只是效率怕是不行。】——至于效率我认为理论上也是不低的,影响效率的因素如下: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请各位大侠不上,不胜感激!, {6 v$ F( N: l9 e- n- {9 M
1、  叶片的布局设计密度约0.5左右为宜。因为山在行进中,就不考虑海浪势能“衰减”的问题了,所以0.5密度不高。对否?
: v+ T. L! V) T2、 叶片倾角产生分力后,投影面积和产生分力的损失约为0.7*0.8=0.56。可否?
: Y" e+ K" G, j) Z4 V3、 水头损失约为0.2+0.2米——但是这是上下“死点”改变角度的位置——是动能最小的水头。一定要数量化就选0.8吧!认可吗?5 C2 y  g8 z9 v
4、 叶片在水中的摩擦阻力。因为此船速度不高是“先天不足”——难以改变,故损失0.8应该不低了。7 [$ `  Z; O0 ]2 e' \7 m
5、 串联的每张叶片若轴向宽300MM*颈项宽400MM为例,在这个面积上可能个别时间有同时受到上和下的两个力作用——尽管是处在上下死点附近。再扣0.9应该满意了吧!1 {/ {- Z& N8 P& D+ u2 t% b
我看就没了。2 O5 _) I( I0 W2 N+ H& k
那么,如果在波高1米左右的海面行驶,能量密度应该大于1KW/平米,一个12*15的双体船接受的能量可观啊!对不?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09: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老当益壮啊,动脑有益健康。仅此。
( y9 ?3 N; ^. c1 C& @7 ~% J# Q无动力帆船本来就是楼主所谓的“自行船”可以抢风行船,千百年来还 ...
" Q" c. U3 J1 K. c: F4 \" a( P螺旋线 发表于 2010-9-3 23:16
3 v+ Q* E9 W# }( ~

4 D7 G, _: Z+ a( E6 i6 e6 B) S# p+ k! u; B4 m
    【楼主老当益壮啊,动脑有益健康。仅此。】——回复:4 j( I8 C7 n( K$ K
     谢谢鼓励!谢谢!我面前的选择是:下棋;跳舞(不会);运动(腰椎压缩骨折),怎么“登四”,高高本行,满足于“自由想象”——自得其乐。说不定会捡到一块没开光的石头。中国机械社区) ]( P; _  W: u3 X6 i. X0 B  I+ ~6 _: a
    【无动力帆船本来就是楼主所谓的“自行船”可以抢风行船——回复:2 N; S& P& n6 L  Q! p4 j8 |5 j9 @. E; n
     这是两个概念:风马牛,不相及。
- h9 n- F$ U: R% u) Q4 F    1、  所谓抢风船——是不是“逆风行船”?——总之,“风”是动力。4 |% j0 c  H1 b+ L6 y9 m  B( w
    2、  本技术的动力是由“海浪”转换过来的,把海浪的上下动{势}能通过一个个叶片将其转为定向的“动力”,而矣!
  H( `& ^( d- ^; ~: \4 E  ~    【千百年来还无出其右者,楼主就别费心了。】——回复:
* b$ m1 W4 ]+ Z- e/ P8 L' c
    恰恰,乐趣就在这里——感谢“互联网”,认识了大家!   
发表于 2010-9-4 09: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是这样的。  p1 E: G+ {7 j% f5 C
单说利用浪的上下波动来转换为一个方向的运动,是可行的,俺虽然不懂浪,但知识是相通的。比如,在电路领域和液压领域都有整流这个概念。想来,能量流都是可以整流的,浪也不例外。
2 _0 H# B0 _2 w大侠说的发电,别忘了,在这里大侠根本就不关心那平台的运动问题,比如是固定在某处,管他风吹浪打,只用上下能量而已,对吧?4 F. _0 |+ n1 r8 B+ w+ _
运动,根本问题是力和参考系的问题。没有受力分析是不能得出结论的。俺当然不懂浪,所以没法做受力分析,但俺觉得大侠要确认一下,以确定的船的模型,收集的上下浪的能量是否足以使船按楼主的方向行驶?关键是是否能抢浪行船。假如是随波逐流,那本来这就是自行,但没什么意义。古人下行靠水,是自行;上行靠纤夫,这就没什么研究的价值了。
/ b; C+ Q9 Y% H. W大侠说帆船和这个没关系,俺不认可,关系大了。帆船之所以能任意行船,是因为帆能收集足够的能量,同时利用船在水中横,纵向的阻力差异来行船。假如帆船是圆的,那也只能随波逐流了。9 H( C3 I( {3 ^+ h
总之,楼主的想法是好的。但无高深的理论,假如意义重大,在人类几万年的实践长河中理应早有发展,可惜,现在只有楼主在研究该问题。" d9 e: q0 U/ L8 Q" K
祝楼主身体健康。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谢谢回复!很中肯!交流如下:
0 ]+ d) s. H# Q1 [9 @9 y【单说利用浪的上下波动来转换为一个方向的运动,是可行的】——
" w% k& g; g1 G给予肯定了,谢谢!这是本技术的核心。
* P( ?" [  l* T/ j' d# @  d* b【大侠说的发电,别忘了,在这里大侠根本就不关心那平台的运动问题,比如是固定在某处,管他风吹浪打,只用上下能量而已,对吧?】——
: t; C( ]% O8 {发电问题请看本论坛中的帖子“高手们评一评这个海水波能发电的专利有用吗?”已经讨论很久了,在此不多叙了。http://bbs.cmiw.cn/viewthread.php?tid=148376
) t9 u8 `/ {( N9 P! V  S楼主说“在这里大侠根本就不关心那平台的运动问题,比如是固定在某处,管他风吹浪打,只用上下能量而已,对吧”,我理解是“自行船的的平台”是吗?我解释一下:* r# R; J0 v# O1 {
自行船有三层,第一层是观光层,离海面1.5米左右,也就是说1.5米的浪打不到人。' Y+ ], |5 t5 U- q. a' R) s
第二层只有两个圆筒状的“浮体”,起浮力作用,承载第一层的重量。4 x& R' J; ~1 V7 g: n' L3 H" B
两个浮筒中间有几排串联的叶片,可以上下活动形成角度,而这个角度就是吸收海浪能的关键。
$ I3 `6 b& R9 |那么,双体船的宽度12米,长度15米时,已经大于海浪的波长,所以两个浮体受到的海浪上下的冲击“合力”接近于零。所以船是任凭下面的海浪翻动,但是悬空的“游客的平台”却平稳。水面下的“叶片”就可以在上下的海浪中吸收能量——前进了。能讲通吗?$ c7 e% M; J6 P  l0 c
【运动,根本问题是力和参考系的问题。没有受力分析是不能得出结论的。】——
, |- J4 n3 _+ ]7 S: E本论坛里有论述:http://bbs.cmiw.cn/viewthread.php?tid=148376
, X- t: a8 X" l; m, ]- b' x) O. f【俺当然不懂浪,所以没法做受力分析,但俺觉得大侠要确认一下,以确定的船的模型,收集的上下浪的能量是否足以使船按楼主的方向行驶?关键是是否能抢浪行船。假如是随波逐流,那本来这就是自行,但没什么意义。古人下行靠水,是自行;上行靠纤夫,这就没什么研究的价值了。】——: z- u/ h. u* E/ X
这个已在25楼详述了。
2 t3 p# R/ k) g% u) n9 H# j0 R【大侠说帆船和这个没关系,俺不认可,关系大了。帆船之所以能任意行船,是因为帆能收集足够的能量,同时利用船在水中横,纵向的阻力差异来行船。假如帆船是圆的,那也只能随波逐流了。】——/ h2 b) L" x+ a$ ^1 Y& j, W
我还是认为这是两个概念:风马牛,不相及。本技术和风没关系。从海浪转化来的“定向动力”是不变的是永远向着船头方向的。即使有不大的“逆风”也不受影响而前进——速度不会快。
; m- a  q/ ~! Q- D5 I0 K没有浪,就真要“打转转”了。
3 r1 d" p8 a) p  j1 m! l【总之,楼主的想法是好的。但无高深的理论,假如意义重大,在人类几万年的实践长河中理应早有发展,可惜,现在只有楼主在研究该问题。】的确如此没有高深的理论,我只是想利用海浪——这个巨大的能量造福人类。试一试吧!' s' r% x* b/ ^9 S' T5 C
【祝楼主身体健康。】——! M4 A6 |8 x* ?
谢谢!你的回帖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很充实——尽管可能是无用功。
发表于 2010-9-4 13: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别争了,流体力学我还是懂点的,你的问题就出在串联叶片上,在你看来1个叶片受力是1,十个串联后就应该是10,没10也5吧,问题就在这。4 B: k) v: N0 |
这涉及到流体力学的知识,在低速(对于水来说10米/秒以下)状态下,叶片阻力随串联的数量有一定的增加,但是这都不是成比例增加的,而且还和叶片间距离有关。就你那船,最终获得的速度高不起来,串联在多个也只相当于串联:船长/10   个。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4: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别争了,流体力学我还是懂点的,你的问题就出在串联叶片上,在你看来1个叶片受力是1,十个串联后就应 ...
4 p+ e4 ?3 n( e$ d/ m, q至尊仙 发表于 2010-9-4 13:05

# s: x5 l8 y# g$ K. d) H6 s- c
: |: F1 l5 `" @* i& @' c/ v! B9 O谢谢您的发言!谢谢!
4 I: X% c- h+ n# c# W+ G4 _! p, i我的看法如下:% P- Z! u. y3 z; @) P- k. a6 U
【你的问题就出在串联叶片上,在你看来1个叶片受力是1,十个串联后就应该是10,没10也5吧,问题就在这。】——- z- {5 i" J* k# i- C: e. u
串联的目的是要解决“同一个较大面积的叶片”上可能会受到上下相反的海浪的冲击力(会相互抵消)的问题。
; C/ O+ g1 X3 m8 z道理就像10*15米的“自行船”一样,不管下面浪滔滔,我自“平稳”道理一样,越大越好。若象一片小木板就会随海浪上下。理论上叶片越小越好,越小受力就越单纯。: ?. w7 G8 k: _2 k
也就是说:双体船要大,是海浪的里互相抵消,相对海平面是不动的。而叶片要小,避免同一个叶片收到不同方向的力。这样叶片就被固定在“平稳”的、相对不动的船体上了,就实现了吸收能量了。对吧!
9 t- J$ a8 L3 m. w* i; H$ R【这涉及到流体力学的知识,在低速(对于水来说10米/秒以下)状态下,叶片阻力随串联的数量有一定的增加,但是这都不是成比例增加的,而且还和叶片间距离有关。就你那船,最终获得的速度高不起来,串联在多个也只相当于串联:船长/10   个。】——. r! U. ~( [) M  x7 F$ r( S! |
首先说明,叶片是由N排的叶片“并联”组合,每排有X组叶片“串联”组成。形容一下(N*X)个小叶片会随着海浪各自上上下下的调整者自己的位置,各自吸收海浪的能量。0 `% ]4 g- y0 Z* p: K1 ~: o& i
所以,你说“串联在多个也只相当于串联:船长/10   个”的问题我不太理解。
0 W9 A. G& E0 k! P3 _但是应强调:你说【叶片阻力随串联的数量有一定的增加,但是这都不是成比例增加的,而且还和叶片间距离有关。就你那船,最终获得的速度高不起来】——这点你说的非常对,严重支持!因为水的“粘度”大。9 X  Y+ ?* u8 b# Q" ]
再一次谢谢发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6 18:54 , Processed in 0.07227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