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0-18 19: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你的话说,杆端不用防尘在耐用上是大打折扣的。
: Y! z" T6 W/ c4 n$ o; p" s" O下面一些图就是你美国老师的改变,你要不要也改变一下啊。顽固不化!!!!!
. f1 U' X m; b b
; I8 r5 ^; b5 s0 m
6 y/ W( N( P& B. v% ?. j3 N
0 T6 N! F$ J, }! g% Q
& G% h [1 t6 k5 k3 I8 V/ e
* P3 S1 S! [; a8 P& O7 P: V' z2 c7 o
再给你说说,赛车上不用防尘套的确实非常普遍,那是因为方便检视,话说哪项赛事当天比赛结束不进维修站全面检查的。
; U( t* H( m0 p$ {2 _6 c5 n举几个例:1、你美国老师的BAJA500,BAJA1000.一天就能完赛。1000英里也就是1600公里。我们电动车3个月各种路况跑满这个数的大有人在。
! w7 T# s; g1 i 2、你美国老师的竞速和攀岩的雷神之锤,就比赛17个小时。: k. Y, O& V, S7 U' v/ i2 p
3、达喀尔一个赛段最长时间也就5~6小时。回营地就打散检视维修。; n% W) Z% i3 x
4、WRC,一个赛段几十分钟就结束,回营地就进维修站规定时间维修。
t8 o! h+ ^/ l
# L: F! u5 Y% [6 e3 d大家造车都是自用,稳定性高于一切。不想拿自己的银子和生命安全来给你做实验。
6 }- Q, X2 r( p \: [1 J% v8 h' ^" L C& Q; Y$ E# u
大陆人民都是苦逼,辛辛苦苦赚点钱来想玩点个性车辆,政府打压,配件厂家刁难,还有你这种阴阳怪气的人搅和。
6 }9 A3 L" j. s( Z* j i) B2 M. O2 x# Y. k! |& E- n) k7 z
你为了减少结构上的繁琐省事用上大游隙的杆端。就在这事上先给你说道说道。! j c' v8 S' F$ n; b. ?
7 g1 b! c5 ]0 a9 l H$ b1、杆端是滑动面接触轴承,阻力肯定大于滚动轴承。对不对。
' r l. o& i# Y y/ B" ~2、杆端球体的大小决定了球孔轴线的摆动角度,虽然你加了隔套。实际上还是只有30多度。对不对) H$ K! z! k8 U8 [' B
3、一个杆端要解决转向角度和侧倾角度同时比较大的问题现在比较困难。你也没解决。对不对/ s, D; V* ~2 n# [2 F) s
4、杆端在没有防尘套的保护下,就要加大球体预紧力,球体预紧力大了,不管是转向还是侧倾都比较困难。对不对* T, i8 F' \ [7 O' G
5、为了驾乘感好减少操控反作用力,就要用大游隙的杆端,各个方向才比较轻。势必容易磨损。对不对
- C! [+ ^& H* F3 U- t* g. e6、方向拉杆和控制臂铰接点产生0.5MM以上的间隙,前轮就会产会摆动,方向虚位也很大,指向性不准。对不对
: y) u2 @+ v3 o8 H9 _" X; H7、你不会告诉我,你的前轮全靠几个倾角保持稳定,铰接点有没有间隙影响不大。
$ [( P! A6 K d( H8、双前轮转向阻力本来就够大,你还加装肥胎增大摩擦,势必在转向的时候产生反作用力把人向弯外推,重心不稳定。对不对
! r6 f, N0 L! }8 F. S# r; G1 f$ j
" F N; r( x! {' Y+ {0 F! v自己结构上有没有弊病,你心里应该很清楚,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一个错误不停来圆另一个错误。
, z i, C' @% |( b% h- o2 B8 y避重就轻只说优点和长处,劣势和不足是不是也可以讲一讲。
% j* Y/ z4 h, N$ r6 }5 G+ ~ _! n
: k" y3 t; I1 X% Q1 R! z+ `不要当键盘侠,多参与实际操纵。能设计是一回,能设计并能合理稳定量产出来才是关键。看你画了那么多图,把所有能用的机械结构都堆上去,倒是生产出来啊!天天看到别人出类似结构,就这个仿你了那个仿你了。平行四边型结构是你发现和发明的?社会在发展,人人在进步。个人能力平衡发展才是主要,天天叫嚣有何意义。雅马哈和比亚乔结构类似,比亚乔也说要告雅马哈怎么没见告下来呢。你省省心吧。
$ H* h% n# e" W+ P, {! y
/ \# W t8 i/ }! n+ N/ Y再告诉你。我的车转向42度侧倾40度,轮距580 90/90-12的前轮。最低稳定车速4KM/H。上图不可能。保密阶段。& k* D: X4 c( o. P9 p8 O
+ x8 ~4 R; {3 r' C%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