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Cavalier_Ricky

做个认真的软件比较吧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8 22: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外购件的三维模型,这个不值一提,每个公司都会的,整组借用或者单个零件借用,这也是很正常的事,跟零件之间参数关联应该没什么关系吧。值得一提的是solidedge的公式曲线不强,甚至它在ST7版本之前连个3D草图都没有,这方面UG不错的,solidedge还有一点不好的是ST5版本之前没有多实体功能,而我特别喜欢把外购件的装配体做成一个零件。
( @# u8 T7 d, l; d+ ]+ L$ ~) w& p另外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是不知道有没有什么3d软件能提供装配模拟的功能,比如在一些狭小的空间下,我要将设计好的零件装配上去,装配好是不干涉的,但是东西能否放进去这却需要提前验证好,solidege我都是通过加入某些约束条件,然后手动拖动零件看有没有和周围零件干涉,非常耗费精力。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00: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 _) T0 G$ m' C" C: o: v一。 这是Inventor中玩参数的办法之一。估计离不开Inventor的都是因为有这个功能。4 k: R/ t$ S( `. }
! u) s$ F0 ?# U$ Z
上图中:
- {5 q6 t& h8 ^1 N7 }8 F0 _& u. }' _5 [1. 自己输入标注进去的参数部分
! v; B. j7 y3 n- o0 C7 e1 U2 N
2. 草图中受其它特征和尺寸约束的参考参数

* B4 e5 ]: q+ s9 C: S0 a9 F' e3. User Parameters 是自定义参数(有可能不直接成为某一草图中的参数)
/ j8 n$ g$ l( A" H
4. 就是我不能放弃Inventor的部分,就是外部零件或部件的参数链接。
  只要它没拽走你的参数,我就可以把他的拽进来用。(即,文件之间,只能单向链接)可一次性链接进来这个零件所需要的一组参数。

0 U2 ~* _# [2 M0 y1 e5. 在方程式列中,每个手动输入参数栏后面都有三角按钮。
  点击进去,就能看见这个零件中自定义参数名的一切参数,包括自己改名字的参数和外部链接进来的参数。想用软件自动分配名称的参数,只能自己手敲进去那个参数名。
  因为1个文件中,参数名是不能重复的(重复时会报警),这里不需要写入这个参数的长长路径。
  每一栏最后,如果打着钩号,说明已经被别的文件链接出去了。
另外,这个参数表中,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参数,只要把鼠标移动到该参数的名称上不要点击,就能知道是哪个参数在用我这个参数。
我操作Inventor,一半儿在划线搞特征或装配,一半儿,就在这个表里呆着。
这些功能,都不是这两年出来的新功能。真的很敬佩当年的Inventor研发队伍。
0 `9 r! ]8 l' x9 s" ~: {
可惜,现在的Inventor研发队伍,感觉就是“啃老”,玩玩表面功夫糊弄糊弄。
更可气的是,把本来挺好的不少操作便利性折腾得乱七八糟的。
而作为机械设计软件,竟然,连理想状态下的配合约束驱动都没搞好。
3 C9 R+ u( m/ W" m/ S0 _% h# e' C! N0 E5 J( r9 @
二。这是草图环境下玩参数的方法。& J# P, U4 I# s+ ^4 u. ]2 a( c

! r. M: H. r! }; J) |! \- D2 v

  y0 U% y5 K3 T6 _' n* B) i% F/ j$ y( u5 X1 T) m, K: B: j# a
1. 双击某个参数。
$ ^1 d2 a4 \( J3 P8 l2. 就弹出方程式条栏(可以拉长)。- h8 V4 s% ?3 Q- R) Q+ J
    在图中,参数名是软件自动分配的参数名。你也可以在这里直接输入或修改参数名。也可以直接在这里编写方程式。
7 w; g  @( d5 n# C4 N+ J- n" u    比Solidedge方便吧?少点击多少次鼠标?$ G# V, o5 w. C' X+ V- e0 B
3. 这里也有三角按钮,点击进去可以看见自定义参数名的参数列表。
1 x' _; L" x# n$ Q, x+ x. N$ f# q! ~2 H
比如我要把参数名改成“辊面宽”,方程式改成纸筒长Max的2倍---在这个方程式栏内输入“辊面宽=2*”,然后点击后面的三角,在参数列表中选择谋得参数,然后就是OK。
: [+ s" i& ?- d5 o1 O! Y
9 G$ K. O2 S! X2 ?: G9 E0 ~% r如果不需要后期的运动仿真或有时间导到其他软件验证,我还真的极力推荐Inventor。关键是,陈老师的“Inventor11实战教学”这个老掉牙的视频课程,对入门来说,现在还很好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00: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pacelife 发表于 2015-3-28 22:19 % Y- ~' }: N7 o  C: F! Q
下载外购件的三维模型,这个不值一提,每个公司都会的,整组借用或者单个零件借用,这也是很正常的事,跟零 ...

4 w) x; {2 f* ]- W* t能不能安装?
" B$ E  Z5 j& f3 p不搞大卸八块,能不能拿出来一部分?; r+ ~: [5 \8 b9 B2 k8 q( L6 ~

# n3 k2 o8 v$ Y3 V- p9 I- G2 O! p  B呵呵,倒霉过几次后,现在,简单点的,都是在草图中,直接计算好。复杂点的,目前我是只能靠感觉了。
9 D" |% _' B( \& u9 v1 y; ?+ p; \9 `- f9 s2 N
刚入行那阵子典型的例子:
# x7 V) {. d/ ~' C& W/ k' I& b. X) E) J" e5 {9 f
一开始辊面直径250左右,两头有轴。要装进固定死的、间距紧巴巴的两个墙板之间并插入两面的轴承孔内。
2 p0 c2 t5 R1 K& e2 p( }. R7 T# c一开始都没戏算。可运气好啊,竟然装进去了,我也没留意。& y, i! I9 j* Z& n, D
: {* a$ I2 M2 g
后来客户要把辊面直径要改成300左右。* h9 H1 X( \) h8 G" P+ f% u
% O0 g8 f0 y  F) G0 I
东西造出来了,天啊!!!装不进去,辊面两端的下巴颏卡住了/ Z4 G/ F3 R8 |, H

2 w( A& q5 {$ A' n2 I+ m从那以后,还是在草图中提前设置好辊面倾斜进入时的各尺寸关系方程式。- U  g& p3 ?  ^; v, I7 |6 k/ H0 F
9 v6 J; a& R0 S0 F
这下舒服啦!外形尺寸怎么动,这玩意儿一定能进去!!!1 k' A, ~9 r( v& Y: Y: g: }8 g

* p# W( ~4 n+ S: D0 A" |; H$ Y& \% t) h% s
别的软件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功能。Inventor可以把别的零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草图拉过来用,当然包括参考线。
3 ?+ C: X& g6 `1 j$ a$ c有些朋友,喜欢直接用导入进来的草图来进行拉伸等造型操作。8 w3 H: ^1 M5 L( ^7 w; N; C; k
我才不干呢。源文件的草图一旦变了,补救都费劲得要命。
6 s, q+ Q. g2 t5 q+ J0 B$ O我的方法是:导入草图-新建草图-新建草图中只影射需要的点线-隐藏导入的草图。  y9 J% f% q( K3 B( ~3 c( y

; q3 e; b; }/ v' C3 D这下,后面干活儿就踏实了。就算源草图变化很大,我可以只断开出问题的那个点线的关联,这就把模型给救回来了。# J3 }  @9 B* |9 }! d, I, \
, }6 V" D! R& A, m+ A+ y# S
0 e6 E. o, J# q4 C# m
发表于 2015-3-29 07: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Cavalier_Ricky 发表于 2015-3-29 00:20
) w/ d4 j% Z4 x6 V8 B一。 这是Inventor中玩参数的办法之一。估计离不开Inventor的都是因为有这个功能。+ G: s$ u/ O$ v  R7 g0 G# @- S

9 t2 n. Q( ?; Y; F& m上图中:

. L' o5 }6 {: r呵呵,第一次看到有人这么画图的,这样就算一个普通零件都要画不少时间的,关键是这张图画出来之后只有你自己了解这么多参数之间的关系,其他人要修改会崩溃的。我觉得你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保证零件之间的有关系的尺寸能够自动跟着修改,我们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做完零件就往装配图一拉,配合做好后直接在装配图中编辑零件,这样其他要配合的零件的图素就能被该零件所用,一般都会把关联去掉,省得以后模型修改大时出错,说实在的,我看到特征有关联就头痛,我使用关联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零件是其他零件镜像过来的,第二就是该零件是焊接件或铸件,需要复用铸件图或者焊接图的。这样的设计是一种所见及所得的设计方式,个人认为是最不需要多动脑子的方式。因为我们现在设计变数太多了,一个门我曾经做了至少七八个方案给老外,这种要求的就是快,一到两天就得出个方案,如果按照你的做法,就慢了。" t1 V7 T5 ?8 y6 @3 j) H
一个零件里面用公式我倒是也用,主要是一些螺钉之类的建模,m6改个参数就变M8了,这倒是很方便。
) }; v) K0 X& |) `
  E5 @) ?1 F2 u2 D; q! |5 v" E) f; T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09: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装配环境中,参照其他零件编辑,后期修改时软件报错的几率太高了。所以,你关掉关联,只能说是没办法的办法。
# a% h* i5 W, \% D& W
+ t9 A. H8 e* ]% M因为在一台设备中,太多的零件,不仅跟上家有关联,同时,它还会影响下家。, |8 H6 U' G7 d5 E
+ t& r8 b! f; k* _# t! F- C
我也可以理解,常有情况就是,我只想动这一个零件,而不希望这个修改影响下家。你担心的是,这会导致这个零件之后的下家的图纸都会跟着变化。
+ U% V' [3 W9 Q$ n& Q5 f# g9 W- q. k7 j) [+ ?5 X, x
这个不用担心。数据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从来不玩同步建模之类的功能)。
) \* C- H3 W( K. K' y( M3 t% p( ~. q- G, D
后产生的数据是不会影响先产生的数据,只有修改已有数据链中的某一参数时,后面的才会跟着变。
8 l9 e. L0 @! X. v
" b% S# u7 f1 E* R# T! E9 C这种设计方法,我之前上班时的两三家,整个公司都规定必须遵守的。否则,某一参数是怎么决定的,别人根本无法查找。
发表于 2015-3-29 11: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的,其实很多软件公司都是推荐的这种传统方式,相互关联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你改了这个零件 ,结果很多其他零件也更改了,或者有的零件特征生成失败了,你却不知道,甚至可能导致整个装配上装配关系一片红,这种关联可能导致的后果很难控制,并且风险很高,所以我们都是采取相对保守的方法,确定修改的可控性和准确性,这对于你们只做几台设备可能不是特别重要,但对我们来说,一种机型一年生产上百台,中间可能要出上百个更改,每次更改都必须指明哪个零件,哪个尺寸,哪个视图修改过了,所以只能采用这种保守的方法,其实效果还是不错的,而且定义好装配关系后可以进行各种干涉检查,甚至可以做个简单的动画而不必动用复杂的仿真模块,这一块我也在摸索,希望设计能一次成功而不犯那种低级错误。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1: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valier_Ricky 于 2015-3-31 11:35 编辑 0 F0 S) {3 t! b/ B' i1 U

5 V( C) m; O& R- v- I烦请各位直接明了地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而不是“别人怎么说的”。: A: \6 H! _) o0 H( U; N; c

, p+ R8 c. p  s5 k* K. C3 E7 |' ?9 u因为,说“别人是怎么说的”,在网上,随处可见。# Z1 Q7 [/ q5 p8 F9 H: i$ _
" c7 H6 B1 m3 p' W
有可能我在上海呆久了,特别讨厌天天在嘴边挂着“依岗”的人。
0 j/ |. O0 G8 y0 }8 {
2 [2 j3 l/ x2 _3 h8 `% D% }8 Y# V我开这个帖子,就是希望大家从自己的使用体验共同交流某个软件到底“easy to use”在哪里。7 g1 v8 N6 {) x! t$ c

. A4 v  x* j* P" b谢谢配合!

点评

一个软件好或不好的笼统的评价,不论说出来的公司或人物有多大多小,对后辈们选择和使用某软件的帮助极其有限。所以,我提出这个帖子,希望说出具体的好和不好。  发表于 2015-3-31 20:45
发表于 2015-3-31 11: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比较,真需要做个统计。那以国内目前还有点人气的几个技术论坛为统计样本
$ N3 a+ A0 ~2 B: R三维网各软件版块帖子更新频率
发表于 2015-3-31 13: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觉得顺手就用了
发表于 2015-3-31 16: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能说到现在为止,没有精通过任何一款三维软件,
  j/ y3 w  C, }2 \; c0 h0 h4 @3 P说说我经历的吧,上学时接触过solidworks,ProE,仅仅懂个建模,但,毕业了,单位用的是CATIA,用的时间稍微久了点,基本能会个简单的运动仿真,应力分析,结果单位换软件了。换成CREO(其前身是PROE)也是用的刚把工程图熟练,包括标注等,结果离职了。呵呵,现在新单位,用的是inventor,没怎么用。% r+ t# q4 A2 w  K' P+ T, }  c
自始至终,用的最多的还是CAD,二维绘图,方案什么的,现在三维基本没有熟悉精通的,cad将就吧。不敢说精通,只是能应付工作。5 v8 O7 ]4 e! f! i/ L$ F
所以不敢妄评,个人感觉:
( b, `6 \: {1 Ysolidwork,建模界面挺简洁明了,PROE最费事,CTIA,绘制草图有点不顺手,一给约束乱跑,inventor,刚用不久,建模还行吧。1 E/ w- r" n2 X$ W3 e5 ^3 L2 x
有点像水贴哦。呵呵。# T, ?, V/ `7 V9 G0 E

1 K( w/ C& R9 n1 }0 [: M补充内容 (2015-4-1 08:17):
7 k" _! C9 \. t5 B* l单位的都是正版,因为是好几千人的大单位,不敢不正版,学校和现在使用的你自己想。

点评

proe的草绘草图的约束和改尺寸时,线条也是会乱跑的。  发表于 2015-4-1 17: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22 08:17 , Processed in 0.09616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