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9-21 10: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2-9-21 11:39 编辑 % d Y$ S9 n% x5 ? J1 e/ u
lingw94133354 发表于 2012-9-21 00:56 
9 N; r; m. k7 q% D* G' ~* l想知道别人感兴趣的地方?您是搞业务的?看来您职业病又犯了——喜欢揣测别人(客户)心思,寻找 ... $ S) m3 c) N- R0 E B
$ c- p5 j# q3 d7 m. p3 g& P. G U3 ~9 ]上班时间,看到您这个回复,觉得想抽时间写几句。
7 Z5 Q, b- U3 z$ c6 _" D' z! l- _0 M, ~- ]2 F8 `+ q. i& m J
“想知道别人感兴趣的地方”
u4 C2 Y" Z# [) w是因为,自己写的文字,有哪些是可以被别人认可,这要看别人的反应才能知道。
5 b- G. w6 b o( C自己的文字,有时间的情况下,不能发完就不管了,至少希望知道哪些point是被关注的。(不过大家似乎很少写)+ g; a" L5 Z7 o% g2 f
这是一种确认的过程,在PDCA循环里,属于C的部分吧。# q7 Y8 N" x7 K* m7 L
# [7 ?, M& }$ ]' U7 s“揣测别人心思,寻找别人关注点”5 a- V s* o- q. }& S* u) n- f5 I
是因为,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要去考虑对方的关注点,然后进行对话。
( d7 B& d% `3 Q/ r) Z9 o) Z这不能称之为职业病,而是一种思维习惯,以后如果有机会,会再写些文字来介绍。
8 A; D0 r2 a' }6 Q4 x6 `- C$ [
: F1 _3 B$ g, y6 w. k“为什么先问杂志靠什么收益”
" q% [/ V/ i e0 N" P是因为,你过来介绍你的杂志,那么会有两种思考方式8 ?3 y' [9 Z/ T
一个是:看看杂志里有哪些内容,有哪些广告,然后决定是否接待,这是你说的方式。
0 T {# A. O4 y! M8 ~- b' d另一个是:看你们杂志的规模,如果规模太小的话,我们没有很大必要花太多时间对应,即使我想对应,把方案拿到老板那里,他也会进行同样的确认然后考虑是否花时间对应。
. b7 |; X8 \; m8 Y) t% L还有一个前提是,你们杂志是怎样的一个公司,免费发文章,需要确认一下其杂志公司的合理性,现在骗子太多了,至少你要对你的合理性做一些解释。$ O; \) v5 G# D' x/ ?
7 a* u6 j+ x, B% h
“是不是做销售的靠利益生存。”
. k; Z" E& ~! n& v7 d% J是。任何一个公司也好,小店也好,都是靠利润生存的。$ U1 X1 ]5 A& K
反过来说,没有利益的话,似乎也不能长期生存。# B' C5 G' C% a( ~7 D t6 ~" ]. Q1 W9 c
btw,俺是做设计的。6 i6 z# }6 B% O9 W* D! [- U
7 b2 i9 C/ P! P- {( J6 @
“向客户争取利益空间”) i. Y7 Y3 d6 z. S
其实更准确一点的说法是,使双方都能各取所需,各获其利,实现共赢。
+ P1 u x1 \. [9 B反过来说,对双方都没有收益的情况,说明条件不够match,交易还是不进行好一些。+ U/ T _$ W1 \+ k1 e7 N
% }* H- B4 j: I/ x% |" P' A/ @
“巧妙的说法 是什么样的”
) O8 Z9 \0 W" S! K这个说法其实并不重要,至少我认为对在座的各位没有很大帮助,也不是此文的重点。好奇心可以理解,但是这里请允许我不做解释。当时我对她也说了,我也就是临时编的,好不好用要实际检验才好。她也对我的说法进行了推敲,如果客户问再怎么对应,我简单解释了一下。不过这个问题我没有太深入的去考虑,原因还是,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我的着眼点不在这里。( t) v/ y* e% h9 V9 j3 Y, v
: d; W. |0 r" N4 W/ C, r
你最后一句话,非常有必要。混论坛混久了,恶意的发言见多了,遇到这种语气,判断为恶意并且不去对应是避免受伤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最后那句话,我完全可以认为你是在挑刺批评,我也就不会进行对应了。
% {* k. N; `( c0 K; w; N4 K1 Z& S# c( M
最后还要对你的认真回复表示感谢。
9 v! ?6 q/ P4 v a5 m C如果能多有几个像这样的一条一条的回复,这个帖子的内容或许将会更丰富一些。: X: k! i0 a6 s7 N( S# w: }2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