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社友问题,“工程师”如何看待去一线车间干活。
本帖最后由 害怕伏枥 于 2012-7-6 18:30 编辑在车间干了好几天的活,汗流了不少,浑身舒坦。准备下班了,例行上网到社区闲逛。有个aniljiang社友发了个消息给我:
昨日上午8点半,90多名上海三一重机的研发工程师,因为被告知要转岗到一线车间当钳工、下料工、焊工,齐聚奉贤区四团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求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给个说法
请问这些人是不是都是 “眼高手低,怨天尤人”?
--------------------------------------------------------
我给了个回复:
本人从年轻到现在,一直只是名工人。如今70多岁,到车间干活,任何工种,还没有谁手段超过我。近年做一些机械设计工作,遇到大大小小不少“工程师”,得到一个观点,不能实际干活的机械工程师,难说优秀。
你说的90多名研发“工程师”,是否是“眼高手低”,情况不明,不好判断。不过以为,学校出来不久,有机会下车间做一段时间的普通工人,如果肯学肯干,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很有益处。
至于愿意不愿意,当然由这些“工程师”自己决定,大可不必“怨天尤人”。
应该学习欧美国家,去车间实习的。看看也好,亲自加工简单的工件也好的。 到底姜还是老的辣,一语中的,分析透彻!{:soso_e120:} 一直坐着对颈椎不好,去车间走走活动筋骨挺舒服的;在车间干一两天的活,出出汗挺好的,生命在于运动啊! 以前在国企车间上班,车间的工程师就是比大楼的“工程师”要扎实,开始是羡慕大楼里的,工作几年后觉得还是在车间值! 本帖最后由 shootbomb1 于 2012-7-7 12:00 编辑
潜力热贴,应该可以引起讨论吧
先说明下,本人站在反方,三一的这种所谓去一线车间干活,不是出于"实践干活"这个目的
补充说明一:三一是不会完蛋的,这就好象指望房地产开发商破产完蛋一样,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是一个市场为王的年代
补充说明二:散户可在9月前多多关注,抄底不现实,追高有风险,宜短线快进快出。
信或者不信,赔或者不赔,本言论纯属吹牛,不负任何责任。
应该这么说,技术人员到车间干活是应该的,起码要干到明白工艺为止,都不知道一个东西怎么加工的,很难设计好,
但设计都懂了以后,因为某些‘外在’的原因,弄到车间去干杂活,这其实已经说到很明白了,就是让你走,因为直接解雇要赔钱,这就是国人的‘精明’所在,到这时候还赖在‘人家的厂子里’而不走,就是自己不明智了,中国是讲究‘丛林法则’的,斗不过人家就自己走,上面也提倡这个,
三一,在德国公司还新招了100多人,也没有把技术人家赶到车间去,因为他不敢,
顺便说一句,在欧、米,你招的是技术人员,你随便撵到车间去,你试试看?国内不然,因为你自己就是老板的私人物品,他有权做任何处置,除非你自己走, 我们这里的总工实际生产的手艺比现在车间里任何一个工人要强,烧焊气割什么的都很熟练,机械气动电路什么的都很精通,公司里的人都很尊敬他,我也正在向他学习中~~~{:soso_e130:} 工程师应该去干一下活,知道自己设计的是什么东西。
很简单的例子,我有个朋友,他做的一个轴孔配合,轴插进孔里,能把零件提起来,一跺脚,零件掉下去了。这种精到的公差,不干活基本是不知道怎么给的,当然,工人的手艺也很重要。
但我不赞成把工程师拉去做大牲口,做设计的就是做设计的,术业有专攻。就像社会物理学家,你不能要求他的物理造诣跟麦克斯韦一样。 他们只是对好的办公环境产生了依赖,对于他们来说下车间肯定很没面子,说实在的做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最起码的车,铣,刨,磨,钳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句话在各个行业中都会说到,活到老学到老,机械行业和电子产品一样更新也快淘汰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