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6-15 1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装逼指数十颗星 发表于 2013-6-13 12:01 . O" z! q- x9 h2 m/ u* Z
你拉倒吧,做农机没有关系做得起来?插秧机有久保田,洋马,井关,国内还有东洋,你挤进去也是死路一条。上 ... % P) X5 J* ], _9 `8 f/ f( |
不懂行的,和你说也没用。我可以这样说把,目前国内手扶插秧机是两大类,一类是东洋款,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仿制的基本上以东洋为主,配件厂家很多,价格相对较便宜,而且因为东洋公司的内部关系问题,所以没有专利保护;第二类是久保田款,这是日本后期开发的手扶插秧机,四行和六行基本结构差不多,仅仅在后部的插植部存在一定区别。但是久保田款不管是四行还是六行,国内仿制的还不是很成功,关键的问题,暂时保密。
% O7 t2 \% u& i' r1 f- ~
7 E: P4 a9 a5 a. t至于鉴定问题,有意者我再和你详谈。6 z* C9 d4 H# |, e/ e+ ^ n
0 A1 N5 {: m; h% Q% N/ y销售问题,市场很大,看你如何捣鼓。不过如果你请日本工程师,估计每年不给50万RMB搞不定,那么按照年产量2000台计算,每台机器上的工程师费用就是250元,而且制造商肯定也是工程师指定的,那么里面的回扣呢?指定的估计也以日企生产的为准,因为质量问题。好了,这样一来,你每台的制造成本比国内至少要增加一半以上,打个比方,日本技术的发动机,按照日本的标准生产,比国内的发动机至少贵700元。例如有些轴承,日本企业指定用某些企业的,例如德国的企业,一个80元,国内也有相似的产品,关键的是你要试验才知道,至少300个小时的破坏性试验,如果不做零部件选型,随便用国内的要出问题,用国外的成本过高,则你销售思路再好,你质量再好,在插秧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如何与其他厂商竞争?
' T. Y' A4 b. w* H _- a
4 X+ `6 l" H& D+ u& y' m' }再者就是机器结构的问题。日本的是精细农业,国内稍微粗放点,这些事情应该是由国内的农艺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来实现机器的设计和完善。井关的技术在日本国内是不错,但是考虑到移植问题,必须与国内的情况结合。
+ Q0 L9 n. B7 J0 I! X
7 C$ t% z" v7 _, A0 l% T9 ]4 f" p& j成本和供应商问题。井关在国内的保有量不是很大,因此零配件价格问题较大。' a/ {1 L5 r" D) w* H/ P* q
4 z9 i' f) w7 |7 c4 C
现在如果有资金的话,进入农机行业还是可以的,因为有国家补贴,而且是直补,资金回笼与之前的统补相比,速度要快很多,而且有些地方因补贴的数量较少,但是农民确实有使用的需要,则农民直接购买,不走国家补贴,那资金回笼更快,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农机行业没有出路,君不见,约翰迪尔、纽荷兰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是多少!前一段时间纽荷兰招聘大型收割机设计工程师,开出的年薪是15万。如果农机没出路,他们投资作甚。9 z+ C9 U# b! S3 X$ |1 _+ V: O
) K: H1 ~$ x8 Z5 W先说到这里,慢慢再补充。# p( q8 h0 }" b1 D%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