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单热源

项目合作;如对此技术有有疑可辩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21: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2009 发表于 2011-11-11 20:13 1 a4 n# M  U  i7 Q- R( H/ [* @& V, P
大哥,我还真觉得像998说的,应该好好算下效率,虽然理论和实际总有差别,但是该算还得算
3 _( [7 n5 l; z% {% p- Q6 w ...

2 S8 S- S0 P7 B; L/ l! W4 Q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22: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单热源 于 2011-11-11 22:13 编辑 ! F* G: S7 s  \& F& Y
单热源 发表于 2011-11-11 21:57

7 F7 Y+ }4 N+ r* {! Y* s- i) _
7 g2 `9 o" K5 w左边是压缩机。右边是工作机。是用空气做实验。我错就错在当时用铝材做的缸外套。气缸没现成的是用两个Q465的缸连接成的。所以不能加热太高温最高只能达到280度。不定期出了事因内部的缸与外部的铝材膨胀系数不一样。内部的缸出现了松动。曲轴上安装齿轮那些是焊接上铣花锏。就在那里断几次。因为我没学过机械设计。所以做出来不像个样。
发表于 2011-11-12 08: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hophy 于 2011-11-12 08:31 编辑 2 I. M/ w& ?& Y8 N

) w2 V5 T5 K+ U! ], O& l6 W高人啊,全是高人。
: L7 R$ _. O  m有机会到上海来,我原来的研究所做外燃机,有一帮砖家,可以与他们聊聊。% ?$ c" O8 g6 L9 a( i& J" F
如果真的先进,钱有的是,你就好好研究,想花多少花多少。* g* E, T$ E8 j5 W" Z; r7 f% a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09: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单热源 于 2011-11-12 09:31 编辑 9 ]9 i# z2 m' J! v* J. e2 G1 o
phophy 发表于 2011-11-12 08:30
3 I$ i' F8 S4 P5 u+ X- d; \% }高人啊,全是高人。
  H* @! e- ~6 c. {1 t8 U有机会到上海来,我原来的研究所做外燃机,有一帮砖家,可以与他们聊聊。
% P# s2 Y. d* ^% D& _' p如果真的先 ...

6 R) p# s0 N' v5 {3 q
" c) {* l6 ^3 X" N& ]* y. l不信你还可在酷六网上我发有视屏。在百度搜xuzhiping1313。但是那只是用之8公斤压力气做实验的视屏。现在的学习只学到热怎能样产生,产生了怎样当时利用。后面就懂了。为什么产生时能利用。排出了就不用它。增压器并不是利用它排出的热量。只是利用排出时的压力。怎能样把排出的热量再次利用。使它没有做功条件的热能转为有效做功的能量。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果这样就是控制型单热源。就是设定一个高温区、再设定一个低温区、由于材料与环境的关系。不可能保证得了,所以就用外补能量使它们保持高温区的不变。低温区也要机械散热保持。这样保持两边的温差不变。只有使工作的介质从:低压——高压——热高压——热低压。从低压到高压:就是压缩。从热高压到热低压:就是工作。机械只是控制它们何时做什么事。

点评

发动机这行我可是一窍不通  发表于 2011-11-12 13:42
发表于 2011-11-12 11: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2930 于 2011-11-12 11:18 编辑 $ ~8 h1 Z6 Z3 F2 K$ a# [& ~
单热源 发表于 2011-11-11 22:11
. k6 S* G" Q5 Y! W左边是压缩机。右边是工作机。是用空气做实验。我错就错在当时用铝材做的缸外套。气缸没现成的是用两个 ...
* z! e+ _+ n; h
) L; l( B* H; D! v: d
机械似乎是万能的,似乎又不是,一百多年了,还是活塞运动得发动机靠谱点
发表于 2011-11-12 15: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大型工厂的余热都有特定类型的能量回收设备。工艺线上的余热回收一般都是用膨胀透平机。工艺线外/时间充裕的流程环节用锅炉+汽轮机的多。他们本身就是工艺线的组成部分,效率不错,像汽轮机和锅炉还能弄点蒸汽什么的来用用。我说的是化工和钢铁两个能源大户。
发表于 2011-11-12 21: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至尊仙 于 2011-11-12 21:11 编辑
$ S( G# ]6 K/ ~3 |8 B
2266998 发表于 2011-11-11 11:45
1 }4 K% Z% c% l7 F8 c' i哈哈,大虾,你快走人误区了,有点象社区那个大仙的方案了,你误区在哪里?
0 e9 \. X" w1 Y6 w* l0 T5 k' }8 L" |3 ?( |; B3 M
1 你没有计算循环热效率, ...
0 K* H2 s' x& J; M

6 h) m8 o, y. p" H+ e! B! A  I: W大侠,这社区那位大仙的什么新奇方案在哪,能给个连接看看吗?我比较感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8: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单热源 于 2011-11-13 08:46 编辑 . y' |# g$ D! U  Y! ^" f* o
20002009 发表于 2011-11-11 15:49 ' t+ k, t' z( D" U& n1 C# P# z6 O
998大侠是热动专业出身的?说的头头是道,阿拉慢慢研究下
8 e) ?) h6 Z7 g' g2 C

5 `; |0 X: h" D# I* ?3 s(如设压缩机每工作一次所产生的高压下的高压氦气为V1,设加热后膨胀而没有改变它压强的体积是V2。设压缩后的高压氦气的温度为T1,加热后的最高衡温为T2。那么我们可得出V2的体积是:V2=V1+V1*T2-T1/273.6那么V2的体积会随它们的温差而改变。所以的V2体积大于V1的体积。), F8 D5 m6 [% p. u. _+ I
    那么我们可得出它们工作缸与压缩缸在不同环境下的情况:
3 U/ u8 }2 `+ z9 f. g! h                  左缸压缩后成为高压气    右缸进入热高压气
9 L6 P) i5 L% f  Z" P. P# v                              V1       V1+V1*(T2-T1)/273.6
2 K7 _# ?9 v$ R( k* P    那么就得出V1*(T2-T1)/273.6=加热后增大的体积。如V1=0.001m3; T2=650度; T1=50度。设压强为3mp, @/ v7 S! ]& _# o# I
                              0.001*600/273.6
- _; M9 _/ e3 O                             =0.001*2.1929824) w7 E/ [  w3 _: ]2 {2 i! _$ r) g' g9 X
                             =0.0021929824m3
; h: s: h  A* ?/ p( b2 q    那么0.0021929824m3的高压气3mp时,使它完全释放能做多少功,再减出发动机转一圈所需的机械能。: }) e1 E9 K8 P6 I( c' W
  , S1 ^  @2 H' z% a* W
    而斯特林发动机是:设V1是压缩缸的体积;V2是工作缸的体积;T1是初温;T2是末温。9 \$ k- L. u7 D% \
                       左缸没压缩的高压气           右缸加热后的高压气) _( @, T, k8 E
                             V1                           V20 S! |2 ]1 h* ^" w. E; ?
                             V1                           V2=V1+V1*(T2-T1)273.6/ w) T- z- U- u. N" }' F
    如设V1=0.001m3;T2=650度;T1=50度;设压强为3mp:那么加热后增加的也是0.0021929824m3;它会根据增加的算出工作缸的大小(在行程不变的情况下)因为它们进入与排出都是同样的3mp所以只是左缸与右缸的受力面积差在做功。没有完全释放。如它们的受力面差为10平方厘米。行程为80mm那么它只代表300公斤力运动了80mm每工作一次。还有高压下的机械能消耗。1 W+ d) k& R* m5 `; j: |* c4 M; Q
    与我所做的发动机有根本上去区别,我的发动机是把增加的完全释后产生的动力。而斯特林发动机是增加的没有释放,只是它增加的改变了它受力面的差。5 A5 q' S# i' R9 P

点评

阁下的公式错了,P=nRT,气体分子总数量没有变,两个状态之间属于等压变换,应使用V1/T1=V2/T2,阁下的“V2=V1+V1*(T2-T1)/273.6”这个从哪里来的?  发表于 2011-11-16 10:56
发表于 2011-11-13 22: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敢动手实现想法,值得称赞。1 O) D0 L1 P4 Z
效率究竟该如何计算?再翻翻书,好吧。

点评

我不是算功效。我是算这两个时间点同压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差。有了体积差后别人就了解有没有动力。别人要做的就自动会知道。  发表于 2011-11-15 18:52
发表于 2011-11-14 09: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热源 发表于 2011-11-13 08:33
% E0 e; b: U3 C% v+ t+ `$ c(如设压缩机每工作一次所产生的高压下的高压氦气为V1,设加热后膨胀而没有改变它压强的体积是V2。设压 ...

& k: j- t  D% N/ P# D非常佩服楼主的实践精神。说实话,我昨天第一次翻阅这方面书籍,属于门外汉。
2 k4 C8 {3 a0 z我看到理想气体方程:P1*V1/T1=P2*V2/T2, 如何推导出V2=V1+(T2-T1)*V1/273.6?  (T为热力学温度); y% o, O% W. w& a+ G7 r' ]. E
我看到卡诺循环理论热效率:ηc=1-T2/T1,不过它是等温膨胀等温压缩过程,实际不可能实现。你这个热效率该怎么计算呢?
4 V1 J3 K3 W1 ~# r6 j/ Q阿拉这方面确实不懂,现学现卖,希望楼主多多赐教。- E& L5 x! V, K

2 L$ x( l, D, R! C) o; Z)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23 16:27 , Processed in 0.06775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