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无能 于 2011-1-15 22:41 编辑 ; m# h! ^" t/ B) m5 x/ B) q* R4 Y/ S
, w2 L2 f4 G4 b9 _2 ]" ?2 { 作为一个干活的工程师, 在工作中什么事最让你纠结?就像有些朋友说的,明明觉得A方案最佳,但领导非要实行B方案,即使漏洞百出,他也在所不惜的非要实行。按他的干吧,于心不甘或于心不忍;不按他的干吧,他又是领导。像这种情况,我辈应该何去何从?
5 L& Z- ]2 O1 I/ m7 I# W$ g 敝人仔细琢磨了这个问题,想明白了许多道理,特创立《主事说》如下,以解各位同病相怜者心中之忧愁。
C; ?: F7 A. N 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主事人组成的,比如企业,老板就是主事人,老板让你拿风枪把设备割成废铁卖了,你不能脱光衣服护在设备前说,谁破坏生产工具我跟谁拼命。在企业里作一个项目,项目负责人就是主事,他对项目负责,作为成员就要按他的意思来,那么如果他的技术不行方案不佳呢?这真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 ^* w) K3 T' e$ Z. u* T2 C 鄙人纠结了很久,终于得出了结论:对下属来说,不需要你去评判领导做法的对错,也就是说,按照领导的意愿去做,对下属来讲就是自然的行为,而去纠结领导的对错这本身就是不对的。领导接受任务的同时也作好了承受结果的准备,既使项目失败了,而你却百分百执行了他的意愿,他也会认为你是个好下属;相反,不按领导的意思来,即使超常成功,那也不是领导本人意愿的成功,而是你这个下属个人意愿的成功,对此每个团队成员都会心知肚明,而领导却绝不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6 y& A$ a/ f) R 说到底,这就是个人意愿的较量。按领导的意愿去做,放下自已的意愿,因为你不在可以自由施行个人意愿的位置上!再说领导还背负着老板的意愿,另外很公平的是,结果也不需要你来承担,也就是说,凡是你按领导的意愿去做的,出错了,你心里仍然会坦坦荡荡,毫无愧疚,当然适当建议是必须的,建议若无效就要放弃。
( B5 J0 ~9 E1 w 所以做为一个非决策者,如果整日忧虑公司的技术欠缺会阻碍公司发展,实在是自讨苦吃。老板红光满面,大家其乐融融,而你却独自向隅忧心忡忡,谁看了心里也不高兴。' r, t6 i! g! N. j3 w. `3 u
不要去背负不该背负的,于人于己都会有好处。 * z/ x t; t1 }
当然了,这个学说,仅仅限于技术领域,切不可贸然扩展它的施用范围。
/ p3 R f! G# I1 J7 R8 a 我自从发明了这个主事说,于是乎,吃嘛嘛香,失眠、忧虑等等心理症状全部一扫而光,从此没有和领导发生过任何技术上的争执,关系那可是日渐冰雪消融啊。领导说要如此如此干,我说好嘞,就这样干,于是马上就这样干了!如是者有日,有天拿份参数表去老板办公室,老板笑着对我说,小某,有进步啊,要继续加油啊!我听到此话,受宠若惊,心里暗忖道,这个方法,真的有效果!6 p7 K7 E; `+ {) P A( a; A
有一次开会,谈及产品更新,老板说,某某啊,这个地方怎么设计成这样啊,我默然不语。这时领导接话到,是我让他这么干的。老板说,哦,是这样啊,某某啊,下个版本要把这个地方改了啊,我答道,好嘞!5 Y9 y6 a# h; `- x
我上班没事,喜欢到车间溜溜,看看别人设计的结构,和我自己设计的东西,做成什么样了。在我没发明《主事说》以前,每次走到我画的那个产品面前,心里就纠结;自从我发明这个学说后,就熟视无睹了。工人对俺说,这个产品某某地方不行,俺笑而不答。/ u; z0 {2 W c6 E; {' j1 D0 n
我用我发明的学说,去看周围的现象,简直洞若观火!有位小伙子,研究所出身,技术精湛,干活很“认真”,很“敬业”,但跟领导关系闹得很僵;而另一位已近不惑的朋友,平日波澜不惊,说话轻飘细语,画个小结构竟然用了两个月,到最后还装不上,我很为他的饭碗担忧,以为他不久就会被炒掉,没想到后来竟然做了项目主管,我反倒杞人忧天了。
( ~& q8 n: k8 O4 Y* `' H4 S' \" t 也许有人说,年轻工程师,看不透,性格硬点,有情可原;年长点,自然就明白了。这却不然!我就发现同样有一位也近不惑的朋友,也是因为对技术认真,过得很不舒服。有一次,竟然被领导问诘是否会画装配图,没想到这位朋友挺硬气,就把画装配图的注意事项背了一遍,弄得领导脸憋的通红,不知从哪儿搜罗了两句话,硬是给补充了两条,才算没丢面子。可见古人说得好啊,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活了半辈子,有些事没整明白的,多的是。敝人事后,好心提醒他们几句,说这事儿跟技术无关,没想到被年轻小伙呵斥道“怎么跟技术无关?”唉,启而不发,吾亦爱莫能助也。) y" ~( `3 m2 R
敝人以前对技术一片热心,立志以其为安身立命之所;自从发明这个学说后,对技术的兴趣就渐渐淡了。别人夸我技术好,我一笑了之;别人说我扯淡,我也一笑了之。不知这种心态,是好是坏?只是觉得生存环境比以前宽松多了,要是这么一直混下去的话,估计混到公司倒闭都没问题,哈哈。
1 Z6 A" m; y) P0 E0 i% R- ? 诸位有此纠结的朋友,不妨照着我的方法试一试,包管立竿见影,领导同事之间,其乐融融。美中不足的是,要失掉些“工程师”的风采。失去就失去吧,有得必有失;再说了,工程师这个称号,也不是什么很值钱的东西不是?
, X3 A* x4 _! {+ o9 }) F1 O) b8 ]% t6 Z, ^ x& 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