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9 s% [9 v$ i/ a$ Q2000年的9月15日拿到公司营业执照,转眼就满10年了。- B# h* w" @" m$ e# \6 B: _
" l* A- a4 \% _ F7 c$ R O" ~# X b; x3 H& w
10年,人生以80岁计也算高寿了,就是1/8,以职业生涯40年计,就是1/4。生命短暂,职业生涯就更短了。反思生命,反思职场,既能使自己明智一点,本身也是一种快慰。9 S& V7 P% P3 O1 `$ W
+ }4 G- D( u3 d5 ?- l
. \( \ Z- t- E1 `创业之前,打了12年的工,主要是为国家打工,总结就是一句话:不顺利。如果顺利,估计就不会出来创业了。为什么不顺利呢?几句话也说不清,可以说自己性格不对路,可以说自己想独立做点事情,可以说中国教育有问题,可以说国企体制不公平,可以说社会太黑。把责任归结到别人头上永远是荒唐的,也没有意义,还是自己多反省,找出路。
4 i- W$ {$ X5 Y; v; u: o
( K% y; x7 t6 q7 G8 E$ l应该承认,我对时代发展缺乏先见之明。大学毕业的时候,去深圳很容易,但没有去,而是来了北京。在官本位的文化里,首都总是最有吸引力的。如果当时能预见未来,肯定应该去深圳闯一下。那个年代的深圳,商业冒险的机会想躲都躲不过去。这种选择的背后和自己的家庭背景,自己所读的书,所接触的人,都有关系。今天回顾起来才醒悟,在时代剧烈转变的时刻,正确地判断方向比实干重要得多。
% N: K) v3 t( R) V; K. D& \- r; y" G/ E5 F
1 m/ {; c( N+ {+ z- w# M' }
30多岁的人需要特别警惕,因为你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少。反正我创业之前,感觉除了创业已经别无出路。试图考外交学院的研究生,但翻一下外语信心就没了;试图去找一下在京身居高位的还算熟悉的老乡,但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感让我不爽(并不是因为人家不客气)。当一个平民真实具体地面对权势的时候,很容易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自己很渺小的感觉。不管你在背后多么自负,说别人其实也不过如此,你都逃脱不了这种自卑感对你的袭扰,就像一个傲慢智慧的穷人,他可以在几个穷哥们面前挥洒谈吐,真有富翁和他同席的时候,他就连举筷子的手都会僵硬。记得脑子里还翻腾过好多主意。但思来想去,都被一一否定了,就剩下创业一条路。5 r H7 Q. c3 I ?9 W
. u2 N# b. z/ y' ?
有准备的创业成功率可能要大得多。我属于无准备的那种。首先是没有技术,多年脱离自己专业技术,从来没有做过生意,没有任何背景,几乎没有资金(之前买了一套房)。人而无气,不知其可也。为了赌一口气,我不顾一切地走上了创业路。
6 ~! x! J3 E* _4 J' I. r. t6 j+ Y$ B' |8 Z U
今天想起来有点可笑。要是提早5年,其实只要你动了创业的念头就意味着成功。那时候的中国,机会太多了,人们都没有觉醒。在错过了大好年华和最佳时机之后,到了2000年我才想到创业。这个年头其实是一个分水岭,特别是IT行业正在进入寒冬,钱已经不那么容易挣了。
; v' l+ l: g- u7 O
5 v8 {4 e( U; l6 [9 }下定了决心,就去注册公司,10万的小公司,没有员工,没有办公室,就买了个笔记本,10400元。还找了个兼职会计。所有这一切手续办完,拖着疲惫的身体晚上回家,才开始考虑:我这公司干什么业务呢?- Z0 v7 m& z1 \) p, h
, Q, L' `% |+ N% u: c
那时候很时兴做网站,我就买了几本asp,sql-server开始研究。IT发展太快了,大学里学的东西全部过时了,很多新概念新技术涌现出来。好在我自学能力尚好,也能坐得住,学了2个月就可以编软件了。有个熟人当校长,我编了个学校使用的小软件拿去推销,学校还找了教委信息中心的人来鉴定,结果通过了,卖了3万块钱。
% a1 a" o' c; a: \" Q1 U
, {+ }$ Q! x2 ~; Z: g# w% y/ o$ C4 \2 i7 g2 X& h: ^
那天上午,我第一次拿到3万元支票---这也是我有生以来头一次见到支票。我把支票小心地夹在一本挺硬的书里,背着笔记本,坐上远郊区县开往市区的公交车。望着窗外的行人、树木和田野,一种全新的感觉在身上涌动,好像换了血似的。那种喜悦和自信啊,古人描述男人的喜悦,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创业者拿到第一笔报酬好像也应该列上。3 r! @" a& O! \/ P5 y
! s' k+ h, G: J% T" n" O2 c8 [- F# y---太晚了,11点半了,有时间再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