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304|回复: 72

我国是哪一年从西德引进RH真空循环脱气设备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3 16: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来源于这个帖子:http://bbs.cmiw.cn/viewthread.php?tid=165473&
* h' b1 T  e; t6 f8 e* R) R$ G5 p- s
我查了相关资料后认为是1967年,有人认为是1958年,孰是孰非,请业内人士出来解说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6: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械神话 于 2010-7-24 21:11 编辑 6 B" C3 {9 f$ {% C

0 S7 i% e) v8 R4 }% a, U- }2 R5 W一些参考资料,要不是58年,多少资料都写错了啊?6 c: ]% t- e2 [. t" J

% h+ ~8 u& |2 i一、5 d- N: t$ T! k* q$ G! U. \6 t" R

5 _+ |% |& i: X5 ^- Z0 y7 J. W( v! o4 {+ x
( T& L5 q  `3 A5 `$ B- g
二、- V9 q' f5 O' v9 _' _8 c. w
炉外精炼      ( q0 \" c+ U* ?
作  者:  高泽平 ISBN : 9787502438152 {, t6 h: t  e- o
出版日期: 2005-10-01 页 数: 0
6 g( O1 n8 x* W1 Y( y5 W3 D4 W7 G$ V) ~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就在炼钢生产中采用高碱度合成渣在出钢过程中脱硫冶炼轴承钢、钢包静态脱气等初步精炼技术,但没有精炼的装备。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有些特钢企业(大冶、武钢等)引进一批真空精炼设备。$ H. U$ @! O7 }% D9 n
" p9 i  Y% ]0 g# w$ D
三、
7 ]5 ~7 ?' T8 Q( ?# X, ^. G* W! u* y, e+ b
2 ?0 ^6 C4 p9 _% Z% x
( o) J5 w4 u- j* d7 I7 i1 \! }* r% \- g# b! M2 C( Y0 T
四、                              
1 x, Q* x5 |- }大冶特钢可提供jundui先进武器用钢,Mao。ze。d曾两次视察。
8 h: l/ t3 R! t( V2 \8 ?& Q6 f& t( k7 l8 H4 K, Y8 J
* k  n4 T4 t  G% |5 |# @
大冶钢厂前身为张之洞创建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1953年和1958年,Mao。ze。d视察大冶钢厂。1949年,企业改名为“中原临时人府华中钢铁公司”。 1953年,企业改称为“中央人府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华中钢铁公司大冶钢厂”。 1995年,“冶钢集团有限公司”揭牌。大冶钢厂一期工程(1954.6—1958.12)竣工投产。1965年实现“转普为优”即由普通钢厂转为特殊钢厂。1967年建成RH真空脱气装置,增设2.5吨电渣炉,开始生产特殊不锈钢管。1975年钢产量比1965年增长71.87%,平均每年增长5.6%。1973—1975年,连续3年钢产量超过50万吨,合金钢材比达到40.37%,轴承钢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能生产飞机大梁、大口径薄壁不锈钢管等产品。1975年钢产量达到51.4万吨,创历史纪录。大冶钢厂的技术改造,不仅增加了钢铁产量,更主要的是特种钢品种的增加直接支援了军工产业的发展,为钢厂利税的稳步增加创造了条件。1970年建成铜录山铜铁矿,1971年正式投产,全年生产矿山铜8513吨,铁精矿13万吨。1965年至1975年先后对冶炼厂主体设备反射炉、转炉和备料设备进行了三次革新改造。第一次改造1964年至1965年进行,通过这次改造,1966年粗铜产量达到3.05万吨,突破设计能力。第二次改造于1972年到1973年进行,经过这次改造,粗铜年生产能力达到3.4万吨。第三次改造于1974年到1983年进行。经过三次革新改造,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粗铜生产能力大大超过设计的水平。1984年达到5万吨,实现产量翻番。从1968年起,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有计划地开展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陆续建成了利用炼铜转炉烟气制酸的2个硫酸系列、化肥生产系列、转炉电收尘烟灰综合回收系列和反射炉余热发电系列等大型综合利用设施。
" `3 _, L4 |- i& _  V8 [$ F) b% c% j- p; q, Z* ]  R1 S
五、" x: ?$ t, n3 b' M9 `, u) W
北*戴*河*会议 1958.8.17~8.30(17)大冶铁矿地处湖北黄石,是我国近代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的一部分。1951年新中国建立不久,就派出地质专家到铁山了解矿床情况,抽调力量成立大治资源勘探队,进行全面勘探工作,以充分开发利用其资源。1955年中共黄石市市委专门成立了铁山工作委员会。1956年1月矿山基建工程全面铺开,1957年底矿区即实现通电、通水、通车。1958年6月,矿山剥离工程进展神速,完成582万立方米,超过技术设计数字。7月1日,东露天采矿厂正式投产,与武钢冶炼投产同步,从而成为我国现代化开采的大型矿山。% ?, s1 y5 Z5 ^* B  f: d
/ i( `  c* V! U
六、
: O6 e+ N7 W% `4 M" f7 z
孙德和
  z0 g6 t0 g" E) X+ \4 a- T! J
% U7 q5 u+ ~4 s8 d, t' h% d" x, N7 ~: p! A/ z! s5 s
七、  C" R) ?2 H" C7 Z9 h: a
李正邦教授的论文,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的教授,亲自参与过RH设备的引进。论文题目是:真空冶金新进展,发表于1998年8月的《特殊钢》杂志上。/ d# d, D$ s0 W8 W3 B. ]
1 Q4 H% Z% w9 n0 W5 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17: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给补充点资料,找到一个扫描版,西马克关于专利的时间的文章已经发过了,也确认是57年,就不重复,欢迎大家讨论,有进一步详细资料的也请提供,谢谢8 Y" q4 p% M; J) K) r% s

$ f7 d1 s' J3 c+ o4 \- [9 s& r4 r4 z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17: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人较真,就不会有现在这样混乱的中国
7 J4 d! g) ~" y+ I9 u8 Q5 Y楼下接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18: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来接,可惜俺穷,没有万方的帐号。谁有?查查看,要这错了就没理由了。
& X2 U+ t+ _# Z9 O《大冶钢厂冶金军工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18: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螺旋大虾,先看看资料属于什么级别?军工的东西,网上说的要适度,有些东西和年代只能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20: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螺旋线
# h( B9 g' k: t8 u. Q( }5 |谢谢螺旋线大侠,我正在想办法搞这本书,我已经关注这本书了,但上面不一定有我需要的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21: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2 C2 x% b, w5 a0 c楼主找到后再确认吧,不过俺认为考据和考古是一样的,如有实物证据,那是谁也不能抵赖的。
, z$ [$ M% `/ w5 r6 W( k说来多年前俺还在铁山呆过一段时间,那时不知,还纳闷呢:张之洞怎么塑在这个破地方!
( O3 w5 ^- ~, H1 B- m* v天坑也没去看,人家说:有什么看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2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械神话 于 2010-7-25 07:53 编辑 ) v; N$ {; K  k3 ]
2 s$ ^3 ?, R; ~
八、% p: g2 s1 w; v0 w2 l
" N. T2 N0 T3 B- K' _" P# P) s- U$ C
7 D% P" G! d7 f
书名: 特殊钢炉外精炼 1 f2 h  m$ E3 j. u4 U  x
                   作者: 知水等编著
8 S$ r7 |' x3 g$ u                 出版社: 原子能出版社
. v3 ~# y# y# j                    出版日期: 1996年12月第1版
: H$ j; L  l0 j- A3 j2 I                ISBN: 7-5022-1556-5 , P8 x6 k* Q6 m; s& f9 I
                  出版地: 北京 $ Q. J- f. D# D5 X3 H, e1 o! j( h! t
                     定价: 20' p8 W' \% K1 n
1 b4 J8 e; f* h# x6 ]; g
九、徐国群,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RH 精炼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发表于2006年。
# h/ }4 N9 N; z3 F( T2 G
4 u( s; v6 H1 O5 H0 j: l: E0 |
8 W0 r# R% ~# V) T; S) R4 C# |2 O/ n9 C; V

$ D* t1 j! V* @" K* X9 i0 @! {4 k十、% \/ Z, J$ b7 L; J1 g
王之玺
) a: C% K' T% n) M      1956年9月,冶金部钢铁工业代表团访问苏联、捷克和民主德国,进行了3个月的参观。参观中,在苏联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看到高炉风温高达800℃以上,打破了风温600~700C的传统;在红十月特钢厂和土拉试验厂看到建有两套直立式板坯和方坯连铸机;在德聂泊尔特钢厂看到了钢水真空处理和真空浇铸试验。这三项新技术引起了大家的极大重视,认为应该推广。王之玺回国后,在刘彬部长助理的领导下,经冶金部技术司加以推广这三项技术。# |2 r1 e, |2 b6 q9 r
  在有关炼铁厂的大力支持下,高炉风温逐步提高,到1960年,鞍钢9号高炉风温竟高达1200C,创当时世界最高水平。连铸技术于1958年在上海冶金研究所试验厂和重钢三厂相继进行试验,重钢坑下式连铸机试验成功。真空浇铸和真空处理于1957年在大连钢厂进行了试验,结果不佳,未能推广。其后,大冶钢厂、抚顺钢厂等先后引进国外真空处理装置,对钢水脱气提纯,改进钢质量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这仍是重点推广的新技术。
0 Z" t. M& p2 {, v0 I6 h& L5 D4 U" k4 ^  ]- \& o  D" f7 B
请大家注意当时冶金部访问的是哪个德,俺国真正同xide有官方、半官方的交往是在58年一个著名的战争之后的事。如果58年就引进,从接触、谈判年份肯定还要往前推,这就矛盾了,而且还有一个重点是:当时大冶钢厂的某国支援专家还没撤,怎么能当着他们的面引进别国的设备。0 I+ M; R( k3 `& r

6 k8 e9 R8 N" S! p/ q十一、这两篇资料由鱼儿米奇社友提供,文章下载在23楼。! S' g5 ~4 t& d; C( q& B( {) N# v6 J' y" G
论题:炉外精炼方法在我国炼钢系统中的应用(1),作者:虞明全,发表于1997年的《工业加热》。% X+ Z& e3 r& p  \; `: `

* d5 J2 @1 y. B5 z
, Y7 S1 h9 h8 D: R+ k, M  Y十二、《我国钢水二次精炼技术的发展》,重庆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的李中金撰写。文章下载也在23楼, n7 p+ k( [: w8 M2 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4 20: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行,没说服力。+ E1 D* `5 U' w; E
只有看厂志才可靠,大侠快找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5-3 23:18 , Processed in 0.06473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