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LZ的关于这种啮合方式优点我有几个看法:1 I' G7 e, x1 `+ a/ S9 t
1 增大压力角,确实可以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这是因为:压力角增大,渐开线会变得弯曲一些,齿面的曲率半径会增大,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确实会增大。这也有定论,毋庸置疑。; e8 `1 j# g- d# [, b$ C
2 关键问题是随着压力角的增大,径向压轴力也会增大,结果是增大了轴承载荷,并使效率有所下降。
. G0 f% _: w5 K1 ]. N6 y3 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综合大压力角和小压力角的优点,我们才制订了标准压力角20度的标准。并且指出为了提高轻度,航空工业标准推荐25度。. q+ v9 y3 H! x% w& S: C* }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标准其实是综合几个因素后确定的“最优解”。
" a; q( g2 D C
* {5 ?! v4 }# {3 w/ x至于由正确啮合条件衍生出的我们平时用的条件: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
# p `$ c. A6 Z! o( c完全是基于标准(压力角20度),从工艺简便,零件互换性角度出发考虑的。' i% ~1 e+ v' v4 m
' E$ S' Q% Q, E V! _' Q6 W- U+ K综上,LZ的探索精神可嘉,所说的大压力角提高承载能力也是对的。但这些都是前人在制定标准前就考虑过的,并且为了方便通用才有了“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的条件
. H3 D3 N0 ^% b. s& K7 j! h, O所以说LZ的考虑欠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