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eming507

讨论:模数与压力角都不相等的齿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10: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景亚 于 2008-10-20 12:05 发表
/ N4 `( J& u( lLZ的探索创新精神可嘉。
8 s- V" _8 s# i! |但LZ的理论基础是不对的) m: p5 e" W' i1 q( `
“其实一对啮合的齿轮,
1 _( D! W3 G$ X8 L+ G* ^# x应该满足条件:m1*cos(a1)=m2*cos(a2)。”0 |) L( @% c  h( ]: Y
LZ能否解释一下。

6 W8 Q% B' q0 h2 A: _  |教科书上的理论
$ w% \5 r+ C2 r1 M$ f/ V就是啮合的齿轮的基节相等
  _  W: M" v4 W7 N3 g. X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10: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an6238 于 2008-10-21 07:04 发表
. F( X9 p6 B  Y0 o) a  E齿轮转动的优势在于传递动力大,传递平稳,如果模数,压力角不等必定会破化这种优势,并由此造成齿轮寿命大大降低,最好不要这样无所谓的东东,只是一个提议

: _- M; o9 i" z1 F' F" o+ p
& ^8 [8 V$ `. N多虑了,
" h. N- w- e! L齿轮啮合的侧隙\误差等等
; V. E: J, ]8 L* g我已着手从动力学方面分析# H; m1 O+ }& u3 X
应该没有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10: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目成 于 2008-10-20 23:03 发表
" O' d1 Q9 u  k! u5 N; `1 q左边20度,右边14.5度的。9 [" G; u1 X6 r
92894
7 x& J, U  z2 ]0 `92895

: J- _9 L& F- x2 @1 ^8 i3 [, l朋友4 G) `% [+ X) y( w# C# ^: G; t
你也过来啦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11: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1此文档仅以来说明变压力角齿轮的一些用途,不知通过变位能否达到这样的效果?这里指的是承载能力的提高。至于28度齿形轮廓已有朋友公式推导,并且给出标准齿条加工的可能了。9 s% n# ^9 M9 E9 @) A6 s, R
2)正常啮合传动(大压力角,且都等于28度)也能在上述条件下提高承载能力。为什么非要采取变压力角呢(即两齿轮压力角不相等!)谁能帮我找出理由来。当然,我相信这变压力角一定有她的可取之处的!谢谢。
( @: u6 v$ ~5 J2 |(联系:QQ 734970892 暗号:齿轮 江苏科技大学 YE.FM
- |, W9 P+ P% h  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08-10-21 11: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最好看这本书,齿轮的几何原理与设计
8 }- m* Z' z7 _' E2 y7 h还有就是非圆柱齿轮设计
发表于 2008-10-21 12: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eming507 的帖子

LZ的这个公式是没有问题的,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法向节距相等,而法向节距又等于基圆节距。+ i+ t3 _" H/ b: c% D/ |+ p
只要满足这个等式就能正确啮合。( {" _7 g8 R  ]- |) [; U
并且模数和压力角不等的啮合现象,也已经用在了齿轮的加工生产中,这早就有了定论。
' \& B# t& G( [; s0 a6 }8 c1 V0 s所以说满足这个等式能正确啮合,是毋庸置疑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08-10-21 12: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eming507 的帖子

对于LZ的关于这种啮合方式优点我有几个看法:1 I' G7 e, x1 `+ a/ S9 t
1 增大压力角,确实可以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这是因为:压力角增大,渐开线会变得弯曲一些,齿面的曲率半径会增大,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确实会增大。这也有定论,毋庸置疑。; e8 `1 j# g- d# [, b$ C
2 关键问题是随着压力角的增大,径向压轴力也会增大,结果是增大了轴承载荷,并使效率有所下降。
. G0 f% _: w5 K1 ]. N6 y3 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综合大压力角和小压力角的优点,我们才制订了标准压力角20度的标准。并且指出为了提高轻度,航空工业标准推荐25度。. q+ v9 y3 H! x% w& S: C* }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标准其实是综合几个因素后确定的“最优解”。
" a; q( g2 D  C
* {5 ?! v4 }# {3 w/ x至于由正确啮合条件衍生出的我们平时用的条件: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
# p  `$ c. A6 Z! o( c完全是基于标准(压力角20度),从工艺简便,零件互换性角度出发考虑的。' i% ~1 e+ v' v4 m

' E$ S' Q% Q, E  V! _' Q6 W- U+ K综上,LZ的探索精神可嘉,所说的大压力角提高承载能力也是对的。但这些都是前人在制定标准前就考虑过的,并且为了方便通用才有了“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的条件
. H3 D3 N0 ^% b. s& K7 j! h, O所以说LZ的考虑欠妥。
发表于 2008-10-21 12: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LZ在齿轮论坛里的帖子我也看了,LZ的这种探索精神值得学习。
; F: f  Z$ I% R* ^; \& y; Z& sLZ有不同意我观点的地方,欢迎继续讨论。
发表于 2008-10-21 14: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认为,提高齿轮传动装置的性能有两条途径可作为突破点:
  A$ H( [6 Z. Q5 Z8 B1 改变齿轮的齿廓形式,开发出新型高性能的齿廓曲线(渐开线、摆线、圆弧曲线、余弦曲线等)
4 v, u& t: U4 x2 改变齿轮的结构形式,对机构配置等进行创新。- l1 u: l5 B5 H4 ]9 v

  M) F+ {1 W. i# YLZ提出的改变压力角的方法,相当于只是改变的渐开线的参数(实际上就是通过改变基圆的大小来改变渐开线的弯曲程度),是一个参数优选的问题,而这个“最优解”已经由标准给出了。, w, @" ]  L! l6 k
退一步来说,改变压力角可以提高其性能。但为什么不做成两个齿轮压力角同时变化呢。
3 F7 F' B+ I' n6 @' H6 }两个齿轮“模数、压力角不等”和压力角变化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呀。
发表于 2008-10-21 19: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景亚 于 2008-10-21 12:03 发表 5 J6 Y& q8 |$ j: l. J& ?9 A. Q
LZ的这个公式是没有问题的,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法向节距相等,而法向节距又等于基圆节距。9 P, k$ p8 Z5 p  ~& S
只要满足这个等式就能正确啮合。) l+ P7 l9 }6 L5 X* L: K
并且模数和压力角不等的啮合现象,也已经用在了齿轮的加工生产中,这早就有了定论。2 H$ P$ l0 o$ m/ C2 B
...

2 r% ~6 _1 ^) U3 N0 l& K
  E/ }; t7 V! {4 G$ a( y文献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16 11:53 , Processed in 0.07866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