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养猪东篱下

不锈钢加工方案,出个题目考考大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3 14: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啊??我对刀具、材料性能、热处理,机床设备,加工工艺,各类型的表面处理和产品销售 ,我以前最丧心病狂的时候,没事天天在车间拿各类型的材料胡乱切着玩,看看怎么做会有什么后果,
+ h0 j) f! [# L( O
! ^( [/ R/ g* F
原帖由 极限思维 于 2008-7-3 09:42 发表
. U6 m, O3 g2 t" e+ i2 I. G' w- p追风的确厉害,看来不是一般的高手。不锈钢难加工,多数是因为加工硬化造成的,或者说应变强化类似折铁丝的道理。有点象高Mn钢。5 A- I2 R3 i8 v( |# p, {& G, X4 U
这个东西说来话长,得回头翻教科书才能准确。 不锈钢种类又多,什么奥氏体,马氏 ...
发表于 2008-7-3 14: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不锈钢所谓的加工硬化硬度高导致难加工一说,我是很不赞同的!实践见真理,大家有机会拿块被加工硬化到非常严重的不锈钢去打打硬度,看看到底会硬到什么程度,我也不卖关子了,我多次测试的结果最严重的情况都不超过HRC30度,一般的加工硬化连HRC20度都没有,HRC 20~40度的材料,对于现代刀具来说是完全不至于提的
发表于 2008-7-3 14: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追风传说 于 2008-7-3 14:12 发表
+ i7 b3 B) i' o4 G: S4 |' Y+ I至于不锈钢所谓的加工硬化硬度高导致难加工一说,我是很不赞同的!实践见真理,大家有机会拿块被加工硬化到非常严重的不锈钢去打打硬度,看看到底会硬到什么程度,我也不卖关子了,我多次测试的结果最严重的情况都不 ...

' g3 E) N) N- Z0 A/ X
/ C( ~1 b8 Q. a. Q! L0 B有一点要纠正以下追风,对HRC硬度的理解有点问题。由于HRC测量的是压入深度,所以对表面硬化层是不能检测的,当硬化层很薄时,刀具能感觉到,但未必就能打出硬度,要确认硬化程度,应该在硬化前后测表面硬度,好像应该是维氏硬度
5 p$ _+ w% i; G& r
8 e/ J2 }, c1 N) Z至于难加工的原因,愿闻诸位的见解,但以我个人的经验,奥氏体钢加工硬化至少是一个原因, e( g' x  V1 l, D+ w
4 D9 r# f$ w- _2 m
个人粗俗的说法,对钝的刀,它显得太粘。对锋利的刀,它显得太硬
. t% Z$ l  C, ^3 W9 P" N9 E+ d$ L% d- l8 {4 H
[ 本帖最后由 极限思维 于 2008-7-3 14:36 编辑 ]
发表于 2008-7-3 16: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楼上,关于这个联接的内容是否了解
0 P/ {0 P. @& q) L9 ~3 Y+ ~9 G" v% \# @9 W" t) r  C
http://bbs.cmiw.cn/viewthread.php?tid=81145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17: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追风传说 于 2008-7-3 02:28 发表 & d. `( P' a" I/ z1 a
斑竹你很外行啊!准确来说你说出上面的所谓题目,已经严重不适合担当刀具斑竹的地步.我今天又喝多了,所以说话一直都这么直率!你连通用材料都不懂,刀具的应用永远建立在被加工材料上的.1 K7 W7 x. p5 d- ~

( a" T( ^9 i6 k- q, y( r* ]
) q# g3 _" P8 V5 z0 q/ c   只有外行人才会说什么不 ...

& L- R! A; P: a) X4 e谢谢你的批评!请追风大侠详细谈谈你的加工方案吧,不同的不锈钢分别用什么刀具,如何安排工艺。也好让我这个不适合当斑竹的外行学习学习啊。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17: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极限思维 于 2008-7-3 09:42 发表
3 e. }- X' F8 c追风的确厉害,看来不是一般的高手。不锈钢难加工,多数是因为加工硬化造成的,或者说应变强化类似折铁丝的道理。有点象高Mn钢。: s( z, O5 \- A4 |, M1 M4 D& [
这个东西说来话长,得回头翻教科书才能准确。 不锈钢种类又多,什么奥氏体,马氏 ...
9 p+ o$ r, M' j7 r# p" a
其它没有给出的条件,如机床等你可以自己设定。请谈谈你的加工方案。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18: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本帖的目的主要是让大家谈谈自己如何选择刀具类型,直径,走刀路线等。材料也可以换成中碳钢,合金钢或铸铁等。
; h4 v  P. A/ D* C0 h希望各位高手在批评我的同时能谈谈自己的方案。谢谢!
发表于 2008-7-3 18: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样东西叫"表面铬氏硬度计",我这里用的HRC全部都是用表面洛氏转换成HRC的,表面洛氏对常用材料材料检测的范围大点,但硬度太高的东西就检测不是很准,同样洛氏检测低硬度的也不准,不锈钢正常在洛氏硬度计是根本打不起硬度的
2 p7 ^. n' i1 K# z# D! L& w; F% t
) y& X, s6 \4 a' O! l( `6 n  我的表面洛氏硬度计,电动的实验力比较准确,不过洛氏硬度计在硬度测量范围窄,而且精度低,一般要精确测量物体的硬度,用维氏硬度计,测量范围广阔,精度高,唯一的缺点就是价钱贵……最便宜的都两万多三万一台,舍不得买啊!
5 E9 \- Z2 m* M" e/ c" ?8 Q+ a: o+ V. e, R/ S3 m; }/ Z
原帖由 极限思维 于 2008-7-3 14:30 发表
+ i3 `' E& h0 s! F6 v) ?2 |, F& a* j0 N) n! z

4 U/ U5 _; L; |  I0 x& [, Y" @4 I有一点要纠正以下追风,对HRC硬度的理解有点问题。由于HRC测量的是压入深度,所以对表面硬化层是不能检测的,当硬化层很薄时,刀具能感觉到,但未必就能打出硬度,要确认硬化程度,应该在硬化前后测表面硬度,好 ...
: w" n: j% G- A% o' A& ?' g
[ 本帖最后由 追风传说 于 2008-7-3 19:03 编辑 ]
1.jpg
发表于 2008-7-3 19: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工硬化造成加工困难,这是有的事……不过要综合分析,以前包括现在,很多的加工厂都还在使用高速钢刀具,包括立铣刀类,卧铣盘铣刀类,钻头丝锥类,齿轮加工刀具,以上这些刀具基本到现在都在大面积使用高速钢制造,而且只有买哈量、成量、上工、上刃等大牌子才会有真正W9的高速钢刀具,其他杂牌的几乎是9SiCr等普通工具钢而已,标准的W18高速钢刀具现在是文物级的产品了(普通机床上)。
$ s$ i' `$ O/ P* {% I& ^: Q) f" W1 m
     唯一在普通设备普及了大面积使用合金刀具的种类唯有车刀,基本上都合金一统天下了,不过还是手磨刀的天下,标准化可转位的还有待大面积推广。综合以上原因,“加工硬化现象”导致“加工困难”才是主要原因。1 J9 E9 S) V+ h9 [! Q0 D

) f6 x1 X3 {6 Q    现在在普通车床上加工一块45钢啊,40cr等材料,为了“更好加工,更有效切削”,就是将材料调质,将退火状态的硬度提高到HRC 20几度,我宁愿车削调质量硬化之后的45号钢都不加工退火状态的软钢啊
) P% H" S8 O8 R% b' A2 V) _9 w7 ~
- }! ]1 E% |3 x6 X* f0 T
原帖由 极限思维 于 2008-7-3 14:30 发表
  R( ^1 }' f2 x  ~& o0 ?. j* B) l+ B5 J. l' O2 e1 y

5 ?. S" I: e* b" i; l% \有一点要纠正以下追风,对HRC硬度的理解有点问题。由于HRC测量的是压入深度,所以对表面硬化层是不能检测的,当硬化层很薄时,刀具能感觉到,但未必就能打出硬度,要确认硬化程度,应该在硬化前后测表面硬度,好 ...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19: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的回复大多偏题了,变成了讨论不锈钢的材料特性和加工性能;只有老马等少数人给出了大概的设备方案。
) q0 M8 C- j5 j1 T, \) g2 Q8 f8 D  p% }5 I
我没有做过模具行业,所以对于型腔的加工不是很有经验。这个题目是前几天一个朋友跟另外几个朋友在一起讨论时我旁听来的。听了那几个朋友的方案使我受益菲浅,觉得很有趣,所以拿出来与大家讨论。请有模具加工经验的朋友发表专业的意见。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其实要想找到一种既经济效率又高的方案并不是那么简单!
' r( V, H. W5 E% e9 Y
+ z* m, u1 F; y% g" c2 {机械行业博大精深,任何个人所了解的都只能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而已。妄自菲薄和骄傲自满都是没必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16 07:17 , Processed in 0.09387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