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职业 2 {/ R% m- U+ A9 }! l+ @
1 e0 [; O; W& X7 k1 k! C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现代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几乎没有。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 m, M1 \5 d# E4 z9 e
- C7 Y+ N0 }/ x& c+ R! d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订单压倒一切,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必须提高利润率,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才不管你客户是不是最近出国,最近是不是那个省又在搞严打,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抛股票,这个时候就是数字压倒一切。
* W- C6 \- ~4 G7 C+ R
0 N9 k: m. L4 u2 j 前两天听到有人说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能做什么?”,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规模了,我们想“不能做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中觉得为什么领导这么保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错过很多机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还年轻,你想的是“能做什么”,而作为公司领导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他比较关心“不能做什么”。 1 h! l; j" G4 H( q$ [; D; l s0 {
3 c$ I! t) }2 K3 E7 z! t 我并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销售或者财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那也挺好,但就不适合找个销售的工作了,否则会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也不喜欢财务话太多。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多的不快乐,其实是源自不满足,而不满足,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 S7 d" s/ C t! {: ~7 U! H; P% p 8 K+ V2 s' U$ U3 e3 x
我想,我们还是因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紧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总是觉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生活本身一团乱麻,工作也不会顺利。所以要有娱乐、要有社交、要锻炼身体,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紧的,要开心,我的两个销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问他们,2年以前,你什么都没有,工资不高,没有客户关系,没有业绩,处于被开的边缘,现在的你比那时条件好了很多,为什么现在却更加不开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不开心,那你为什么还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还是要让自己高兴起来,让自己心态好起来,这种发自内心的改变会让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气质,更能包容……否则,看看镜子里的你,你满意么?
, t, i3 B% a% F$ `0 t# d# | : q# u! Z5 M, @ Q
有人会说,你说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板就会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时间娱乐、社交、锻炼?那是人们把目标设定太高的缘故,如果你还在动不动就会被老板炒掉的边缘,那么你当然不能设立太高的目标,难道你还想每天去打高尔夫?你没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但是上下班的时候多走几步可以吧,有楼梯的时候走走楼梯不走电梯可以吧?办公的间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卧撑可以吧?谁规定锻炼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个小时去健身房?你没时间社交,每月参加郊游一次可以吧,周末去参加个什么音乐班,绘画班之类的可以吧,去尝试认识一些同行,和他们找机会交流交流可以吧?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些难的,但迈出这一步就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闷,剩下的时间用来咀嚼苦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生活更加糟糕。
) k) y/ @- ~1 V* ~2 K) w3 ?! R% f! I7 _' ]9 h6 J9 A
沟通 , C+ I$ n7 ^& B$ b+ |( j! S
, R( l, S9 v/ \ 根据哈佛的研究资料,有70%的人工作中的不顺利是因为不善于沟通,不会和老板沟通就得不到支持,不会和客户沟通就得不到订单,不会和下属沟通就没人帮你做事,不会和平级同事沟通就会常常被其他部门打小报告。我们面临的绝大多数的矛盾误会其实是可以通过更有效地沟通解决的,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次过错,开发部门的经理把责任推给了测试部门,于是测试部门觉得被排斥了,觉得只能辞职了。先假设事情真的如他所说,问题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以解决,测试部门的人可以私下找到开发部门的经理谈谈,请问他,如果测试部门的人都走了,你猜接下来公司里谁的日子最难过?你觉得多久老板能找齐新人?多久新人能真正上手?在此之前老板会自己多干些活还是让其他人来加班分担掉这些工作?有多大概率新人会不再和开发部发生矛盾?如果开发部门的经理是聪明人,他会知道怎么办好的。开发部和测试部是公司里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谁也跑不了,跟自己的平级同事把共同利益沟通清楚,很多矛盾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爆发出来。 / y% j5 U. j& K" Q. u: C. p
" ~/ U U) O9 g- V 很多人觉得沟通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听别人说话,写email,打电话,写帖子回帖子,不都是在和人沟通?是的,但说话是一回事,别人听懂是另一回事,别人听懂而且乐意照办就又是一回事。实际上沟通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脑子里想的事情如果是100,往往嘴巴里讲出来的是80,别人听到60,理解40。一件事情从一个人的脑子到另一个人的脑子,往往只剩下40%的内容和意思。见面的沟通和不见面的沟通又不一样,听得见声音的沟通和听不见声音的沟通又不一样。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口气说出来又不一样。关系好不好沟通的效果又不一样,往往你说的是A对方听的是B。
$ n6 x+ l- `) J% b! L+ t
3 h! v$ Y2 m$ f2 ] 沟通的内容,不是这里能说清楚的,但是沟通的方法,却是可以讨论的。你可以在公司做这样一个试验,先画一张简单的图,比如一个方块加一个圆圈加一个三角,请一位你觉得最有沟通能力,口才最好的人,看着这张图然后背对大家描述他所看到的图形,请大家按照他描述的画出来,并且不允许提问。然后你可以让这个人转过身来面对大家,再描述一次,再让大家画一次。最后这个人接受所有人的提问,再让大家画一次。你会发现,第一次几乎没有人能画对,不是尺寸不对就是位置不对,就是形状不对,第二次还是很少有人能画对,但是比第一接近很多。第三次就几乎所有人都能画对了。
* `: O/ i+ T* O7 Y8 q" K J) N# E
2 }1 H+ K9 _$ ~1 O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沟通是要有来有往的,不是单方面就可以完成沟通的,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跟别人说得很清楚了,怎么别人还是做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单方面沟通的关系。公司里面一封email来就想让别人能够按照办理,这就像试验中的第一次,根本没有人能够做到。
[- q: s: y: V4 q3 R
! N% U& o% U& ~! E$ A4 `8 b 沟通的时候,尽量把别人当成傻子,用最基本的词语来解释你的话,少说专业术语,有很多人说的话自己听得懂,别人听不懂,就因为说得不够简单。我要求我的销售找个不相关的人,比如他女朋友,跟他女朋友介绍产品,如果她听懂了,那么客户也能听懂,如果她听不懂,就要改进到她能听懂为止。如果找三个这种不想干的人都能说明白,那么介绍产品这一段算是过关了。
( i; z8 z+ {5 `- G# c7 u* g
+ t9 Z# Z! L/ _) t2 n, A 沟通要开放,不要预设立场,有些时候我们会事先觉得对方不会同意,或者觉得跟他说不通,我们沟通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因为一旦预设立场,别人可能只是问一句,在我们听起来都象刁难。一旦预设立场,我们满脑子都是防卫的念头,拼命找对方话里的问题,最后变成是面子之争,而非就事论事。以我的经验来看,至少有一半的机会,我们预设的立场是错误的。
$ ^9 C6 \/ q; G
. A; R3 R$ r5 k8 l) T i" A u3 V; \, ~ 沟通要形象生动,为什么我们要多媒体,为什么我们要看电影电视,为什么我们不喜欢看枯燥无味的理论书?只因为“形象生动”这四个字,我们必须把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形象生动地表述给对方,而不是讲抽象的概念。什么是形象生动?就是你说完了,在对方的脑子里直观地出现了具体的形象,而不是仍旧空空如也。这是个必须持续练习的本事,有这种本事的人,不怕在社会上没饭吃。 5 t$ e# P& k& C7 ^
. c* M, x) D# H% Q% g" O
沟通能力强的人,比较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比较容易办成事情,比较容易不会引起误会,办事效率比较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你为什么还没有好工作?因为你还不会很好地沟通。沟通,不仅仅要考虑自己脑袋里想的东西,还要考虑别人脑袋里想的东西。如果你很了解别人脑袋里想的东西,你离成功还会远么?
1 _7 W0 z" y% p# g7 c M) y# l6 o- ?8 Y% _6 B" E
心魔
$ {" x0 G; r, i
; D/ \ c" p# n) Y8 k9 ~* t. ~( X) ] 大多数情况下,困难并不是来自困难本身,而是来自不明白自己的心。生活当中的事情往往纠缠在一起像一团乱麻,让人很难理清楚头绪,更难明白自己的心绪。 8 A3 o, k) ^/ M* ^& A& _
/ Q# _+ l) \: g( j% g1 c0 s9 \ 我一直都很反感麦当劳等单位搞一些慈善活动,他们要求你捐款给什么机构,但钱是给他们的,最后也是以他们的名义捐给慈善机构。反感的原因是,且不说钱到底去了哪里,我的钱为什么要以麦当劳的名义来捐?麦当劳又凭什么拿别人的钱去做好人。突然有一天反省自己,如果我那么在意究竟是谁的名字捐的款,那么我究竟在意的是捐款助人本身,还是在意的是乐善好施的名声。如果捐款是为了其他目的,那似乎也就失去了慈善的本意了,只要钱能够真正起到作用,至于什么途径就不那么重要了。每一次弄明白自己的心,我都会变得快乐很多。 , Z; D' i2 a+ s, Y4 T% \( C1 z
5 }8 f, m% |% X( C% h& l 有个故事叫做“二桃杀三士”,齐王说,把桃子赐给齐国最勇敢的武士,就引得三位武士自相残杀。这种故事在现实中多得很,今天公司老板拿个主任的职务就能让兄弟反目姐妹翻脸,明天为了个经理的职务就能让员工自相猜忌勾心斗角,后天评个优秀员工又让人大喜大悲又哭又闹。不大的输赢,却让参与的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后无论谁赢得桃子,大家都是输家,包括喜欢玩弄权术的老板。虽然看起来始作俑者并非参与者本人,但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在向悲剧的结果努力,参与角逐的,没有人是无辜的。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欲望的火焰,而又缺乏同等旺盛的智慧。常常我们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 |, [% P9 \' y* }4 F! l
. E' L% D! `9 E: F C t
每个人都知道股市已经泡沫,但看着周围的人大把捞钱,总还是忍不住诱惑,自己告诉自己,没事的,不会那么巧正好轮到我。而一旦进去,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态,涨了想要更多,跌了还想翻本。泡沫总是会要破灭的,只是不知道谁赶上末班车,赶上的人会觉得是因为自己太贪婪么?不会,还是会觉得世道不好。在股市中的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8 U" V( C% m$ {. V. I4 W7 I 0 V, ~" ]3 ~: h' _( {; A6 z. \
我们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想,等我做了经理就好了,没想到做了经理却更不快乐,我们想等我们做了副总就好了,做了副总加倍不快乐,我们想做了老板就好了,结果发现,还是不快乐。一个月挣3000块的时候想一个月挣6000那多爽啊,挣了6000发现没啥感觉,挣12000大概会好些,挣12000的时候好像也没比挣3000的时候更开心,我们越来越不开朗,情绪越来越暴躁。似乎只有越来越强烈的物质刺激,才能暂时抚平我们的饥渴。
% C% R' A6 \! j; r# E K " y, |' x- K1 u6 l0 \" q: C
我们,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追求了半天的东西,却让我们越来越不快乐?
4 u, B, n! ~# Z# D1 h% G0 E
[, J* {7 v% l3 O% @- M 我想,大约是因为我们看不清楚,浮躁而充满诱惑的环境点燃了我们的贪婪,虚荣和傲慢,我们却要在这种状态下作判断和决定,就像坐一个不认识路的司机开的车,越走越远,越走越烦躁。我们的许多不快乐,都是来自自己的心魔。 # N- m0 \) w( F; c$ d
6 q2 L: A/ o, c6 r9 b2 V; N7 M 如果,每天你都很烦躁,很愤怒,很苦恼,很疲惫,你觉得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么?你知道你应该学习,你嘴巴里也说你想学习,可你心里却学不进去,你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不同的意见你都急于反驳,看不惯的事情急于讽刺谩骂。你知道你应该正面积极,你嘴巴里也这么说,可是明天你就忍不住打击自己打击别人。自己买了马六觉得不错,忍不住有的时候还会跟亲戚朋友炫耀,但看到别人买悍马却恼火起来。或许,是心态已经扭曲了,不解掉心魔,什么都不能使你快乐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