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普及后的猜想一:还设计者本来面貌5 k) E6 X6 K0 Y# l( }7 K, v8 l
(说在前面的话:1、本猜想系列的主帖内容为原创,如有雷同,纯属中奖。2、帖子内容仅仅只是猜想,如按此操作,后果自负;3、因为只是猜想,只能点到为止,不摆理论依据,更不便于文学修辞造句。)2 A7 {! j& t" a; t. [4 k
4 T: k, V/ M+ S& u2 z3 c- k 设计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一直是被制图、码模型所困。实属不正常了,但也没法子。
' A( U/ w% ^2 Q: z2 X0 e- l 等到机器人普及后,终于有了解决方案。
% T1 g0 D v( w$ |* H0 B5 Q1 l' \; W 那就是设计软件全球统一为3D、2D图元码。
+ M% L) m9 W; ` 当你的设计构思,用某种光敏石墨笔,徒手画出来后,送到扫描仪(机器人)一扫,就可由机器人进行转码,然后生成N维模型(当然你有兴趣,也可以放大脑洞,输码作业)。) ]9 e1 G9 F5 O+ T
从此以后,再也不会为盯着电脑码模型、出靓图所牵累。7 }5 V8 R, `) D, \
从此以后,可以全以身地投入设计构思中去。
/ G, Y& `# M( i" L6 _0 @- G 从此以后,还了设计者本来面貌。
+ K5 v' D) F( G: P1 } 再进一步,这手写板还可以与机器人直接相连通。这样在手画的同时,机器人提示你很多继续下去的信息。正象打字联想词组一样。: w3 x2 C9 Z7 k" X# a4 S
/ U9 Y8 a5 y' m2 C9 m5 Q7 \0 a) j+ ~7 H* }6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