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873|回复: 35

机械工程师 再看阅兵兵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9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ymachine 于 2015-9-20 07:46 编辑
; h( [, w) E, [8 A/ T( ]9 @2 r5 V- x5 y$ E% R8 u
某工贴了3张93阅兵武器截图,并做了一番表述。窃以为谬之远矣。% Q2 X& H* T1 y+ B% c

1 f0 P0 s3 z, F! X. v9 |- X一、关于红旗12防空导弹发射架前端焊缝
% ?% h3 o- \( C# v. @! u红旗12由凯山-1演变而来,详细情况请点击链接,在此不赘述了。比较网上已有的3种发射架,可略见其研制过程。
& H+ U( f0 g' v5 e' f前两种前端斜切直接至顶端,第3种发射架前面多了一段,且图片显示该型发射架出现在09、93阅兵期间——即是最新的。
& d9 I0 \* s5 j/ B( X/ j1 u起初,以为是红旗12导弹因改进等原因,弹体长度发生了变化,发射架也要随之该变。6 r1 A0 X$ J, M4 I5 ^
但下图中蓝圈处显示发射架改动变化较大,尤以A、B处所指处间距是缩小的,如果弹体长度不变,这两处一增(端部)一减(A、B处)岂非多此一举?如果弹体长度变长,B处也不需缩小啊。所以,其中必有玄妙。" l6 S7 Y  k5 P7 y
在查看了大量照片后,发现导弹还有运输、装弹、越野、发射等状态。这增加的一段是否与这些工况有关呢?
- }+ W* B8 Y$ f* R1 Y 2015-09-19 07.PNG
6 e1 B% ^5 {3 X
/ g, y# U3 A, |- q# f9 y先看看装弹。运输车导弹托架在下、发射导轨在上,所以这不是用来增加强度,防止两根导轨撞击而增加的。* E; E  B8 T0 F, P( O# v
HQ-12-20.jpg 3813075_096421.jpg
* @+ Y6 L* T, o% p" @
. x! f8 C( ~& p) Z" u(注:此图搁这儿不是让某吐槽焊缝的啊)
1 B" ~' H+ ?" [* I9 @& ^: Z HQ-12-09.jpg ; H+ p: i* P9 J8 W1 l3 {
3 h* F! |2 T! T- ?1 P& `1 z
再看看导弹发射状态。这就对了!导弹的尾焰极其灼热且高速,原先只是薄薄一层10~15mm的铁板一块,抵挡不住烈焰喷蚀,几发弹打下来,铁板肯定烧穿,所以工程师们索性就在发射架前端搁了块铁疙瘩。( d& ]3 i) W4 Q: p5 Y
HQ-12-30.jpg HQ-12-31.jpg
8 l( N* {! P) h, c' v/ u! h7 e3 k+ M0 o4 Y) a; P
亲自画过结构孔后,产生疑问了:这孔是为了减轻重量吗,还是有别的用处?
. R  V5 ]. g; ^) c. P. T  {也许是为了减轻横风或尾焰射流对发射架的作用力影响而开的孔?防止发射架乱晃,影响导弹离轨时的姿态而设计的?
9 L# ?/ r9 r9 A- h: P! v& _ 20150919-01.PNG . ^5 B. Y7 \. t( S7 A( T

  j3 B$ O" v; T4 K! D1 `& o
1 t# ?4 _1 n7 T4 y( e- @二、所谓做工不良、还有凹坑! m) b. o2 o7 r3 m& z0 }! S$ Y
在坦克反应装甲模块底部也发现类似结构,那是为了便于拆卸而预留的。
# _$ u5 j4 f# s" M9 U- ^$ T; ]0 S至于缝隙,包括弹药在内的武器,大多要在枪林弹雨、严寒酷暑、沙石泥沼、肝脑血浆等环境下操作和使用,只要不影响作战性能即可。
7 G% L( d1 A: @# ?: C0 ^ 2015-09-19 02.PNG 2015-09-19 03.PNG 2015-09-19 04.PNG
9 Q& ?9 [; p1 H% X* T0 e8 z- U& r: I+ v& v" X

* [- j& K- q* I9 e4 s+ g三、不方便运输、思想固化、制造困难
4 B* J% P, O/ A这就更无从谈起了!
3 y4 f' i; l& P% y这张图说的是东风21,东风-21链接
1 }6 B1 j! g$ P" ?$ A& p1 O/ {; k2 {力学分析显示,中间这个粗壮的环,既要满足柔性支座的要求,又要满足起竖发射筒的要求,还要满足穿山越岭、崎岖颠簸、风霜雪雨等等的恶劣环境和路况,当然,在物理、外形上,还要考虑维持导弹温度、湿度、压力,保证发射筒轴线直线度要求等等,哪像说的那么轻飘!9 O$ j  k/ N9 x" v
现在更新型的DF-21D也出来了,那个思想固化的说谁呐?!% @6 O! q1 @0 p' m; T
2015-09-19 08.PNG
& u/ D+ @! S3 K5 o& G# }/ E 2015-09-19 05.PNG 5 N) N- w( A. z7 r& {2 A+ Q+ V" i5 e, d
2015-09-19 06.PNG 2 M+ U6 K/ G) T+ U* k3 c
DF-21A-04.jpg
' k. {0 R! j# [1 i& z) C9 z/ t& R; T& v DF-21D-02.jpg ( H4 _% E, g$ v  u

2 ]9 |! m. j/ T7 _( G2 U& A  ~& {2 c5 b& j) o8 L# z/ \
最后,希望能多看看别人的设计思路、多学学别人的成功经验、踏踏实实做学问。* {5 W" k: V# E7 M4 M) {8 _( L
战争,打的是武器,其实打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工业水平等,更考验的是前线的、后方的全体国民的素质!2 B0 Z; e  q8 {! G$ K6 f0 Q& j
8 L; @! w' V1 R/ O
0 e" f! _2 ?9 _% o2 M

1 A/ [" i) b9 J8 C8 q' e# i+ o7 o( x.
$ V0 v6 g$ J1 H7 M, L
; ]2 a$ s1 G3 A, w7 i8 ]; N/ N( z0 p2 z" H9 ]+ X
5 K  {( V' ?9 A' n& |2 o6 {

6 C* g5 h. e1 N- t9 B% ]- N1 c; r
; D) \! J$ d/ O& i/ k5 i9 ^

" {3 p( g; |3 m& j+ C6 K- O
. v9 h4 P$ Q6 a2 \; H7 b, O8 Z# d8 i- Q* b
4 H: q& u8 P; C8 ~; t1 A

1 J. f7 ^+ h4 ?+ {; I8 T8 v' b  C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の小南灬 + 1 Professional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9 23: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g; Y' @9 ^(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0 02: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支架应该是A3厚板下料焊接而成。私以为15个薄了,目测在30到50之间。前段的后焊部分具体什么用不好说,你说为了防治尾焰有可能。但是从颜色判定温度来说,打到前板上的温度应该不会很高。因此也有其他原因。这东西,要经常用的才知道为啥。比如二战中米国的谢馒头上不是绑木头就是挂履带,看着很不高端,但却能有效提高坦克生存率。包括现代主战坦克上挂的一个个金属链,看着很累赘,焊的类似手扶栏杆等,其实目的是减轻rpg的伤害,提前引爆r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0 06: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质疑军工的,能力也是可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0 08: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向前辈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0 08: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就过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0 08: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08: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加小牛 发表于 2015-9-20 06:09
7 k( V. Y6 a/ d1 g" C" {& ?质疑军工的,能力也是可以的,

& k# R3 Y( u- ]/ k4 y见笑了,哪有见过飞机、坦克、导弹、二炮一起搞的军工?
) M8 R/ [! H. c0 u! T+ J只不过拿些机械基础方面的知识出来套用一下而已。
3 e! |3 r9 f5 Z
" O: |5 x  E2 [2 F" C4 a2 ?9 @4 |% ?( H: M4 d: T

+ K8 I" H  i9 G0 R7 D% {) K0 p1 E9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09: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zerowing 发表于 2015-9-20 02:40 ; ~" Z& B- b; j
整体支架应该是A3厚板下料焊接而成。私以为15个薄了,目测在30到50之间。前段的后焊部分具体什么用不好说, ...
- ^/ v0 ^. {6 V/ e; l
各个面上用的料的厚度不一定一致。底下最厚,其余3面一致。; L7 M0 O! z& k

3 Z) q! h1 ?; k 2015-09-20 01.PNG * h* l8 \: v2 P! u& f" t
* X& a: ?; U* O" h" I" X

3 k0 B) d0 r4 F' S' P0 r6 A" w
+ \/ W+ {3 x& w& o

点评

这养成习惯了,喜欢先目测尺寸数据,然后再实证之。虽说梁有5M长,但是是分成一段段的,且内部有结构,确实说不准呢。^_^  发表于 2015-9-20 10:52
不过,也都是猜测,没看到实物之前,很难说。  发表于 2015-9-20 10:30
不知道大侠的数据有没有具体出处。只是以5米的长度来讲。15个确实薄了。本身就太容易变形了。特别是这三块板还都是细长型。焊接较形都会很麻烦。所以,估计至少应该在25以上。  发表于 2015-9-20 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0 10: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LZ多从结构上证明托架不受力,只是有保护导弹的作用,从而认为没有必要焊得那么好。那既然不受力,焊疤磨平,不是更美观?它既然要受导弹高速尾焰的力,那给它倒到角,光洁一点,有什么不好?2 _% j) a& y5 c: z
       二,凹坑的确是方便卸盖而设计,但是密封配合不好是事实(配合的间隙大小不一致)。LZ既然说了,应用的环境复杂多变,要是让什么东西刮一下,不知结果会怎么样?是否把这个方便卸盖的凹坑隐藏到螺栓孔下面好一点?4 W) W# t8 I: M8 Q0 r
# I, v+ |1 k& M0 j% C2 Y1 `
       之前帖子也只是说它做工不够细致,粗糙。LZ却从结构上证明粗糙有理,能用就好。& X/ d$ S# S" O
       殊不知“能用就好”,这个概念残害了中国的工业制造多年。我辈且不为,何况军工!$ f- Z8 ^" c* O; w+ O8 C" D
. m  `+ Z$ n# ?. f3 m- y, W! o' ]
       最后思维僵化,结构不变这个,LZ也没有说清这个结构的详细(当然,我也不知道),也没有分析出结构的优点。谈起来不好谈。不过思维僵化这个,我听到过案例:有一款武器更新换代,为了保证成功率,将预计20多处的创新,缩减到只有3处创新。
& y0 ?5 H0 V6 ?5 k( W  ]" s6 \* X        
1 E% O8 Q3 [" v9 U; A) o

点评

光洁度对于精准度,那影响不是一点半点。一个炮弹前面的导流罩外壳,数控加工的,射程就比仿形靠模加工的差很多,原因在于光洁度,靠模是真正的光滑曲线,而数控则是插植运算,那个光洁度,国产的数控,你懂的。  发表于 2016-2-21 20:49
伊朗用他那个破玩意打到美国去了?快速飞行的东西不要光洁度的哈,再有点毛刺,也绝不会影响飞行的!  发表于 2015-9-21 04:52
打仗用的东西,美观有什么用?又不是工艺品。伊朗买两根中国钢管,装药封头就成了导弹,一样打得很好。 导角、光洁,对于作战有半点意义?军队面对的是实战,不是作秀。  发表于 2015-9-21 0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5-1 08:37 , Processed in 0.087334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