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与胡克的公案
) O7 h- }% K8 Y4 \
2 S: F; g, \" N2 x' X. [ 6 ]7 H T% c7 R9 z9 ~
3 r) o2 r6 P" W! F' V3 ^9 h0 J; C 科学史话
) Q! g. Y, h @% a& d/ M
/ ?2 m0 G0 l. \( }& ~. v 曹天元专栏
5 j! p% u; Z2 z5 g$ h3 C [. o& M: L4 P2 U: f8 P0 ?8 N4 Q: |
1686年4月,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一册手稿被带到了皇家学会。这不啻是一枚石破天惊的重磅炸弹。没有什么比喻能够恰当地形容这本毫无疑问是科学史上最伟大
8 j ^, O& W: q7 I! G" O p的著作。$ F) P* k; o* V: V+ @! o
. _- r' G) H! f& L/ z% q3 m 但胡克的心里却不是滋味。一方面,他在行星运动理论的竞争中最终落败,更不能容忍的是,他认为牛顿在平方反比定律的证明过程中,曾经从自己1679年的去信里得到过启发,但牛顿没有在文稿中提到他胡克的名字!, R) g- D8 k0 Y, N1 L+ I/ j
' t( d2 O7 Y) h1 y' a& e' J 胡克的想法决不是没有理由的。在1679年至1680年的通信里,牛顿曾在落体问题上犯过严重的错误,他甚至把引力看做不随距离变化的常量,还是胡克纠正了他。在胡克看来,牛顿至少应该在前言里提一下他的名字。/ U9 w. w; p, U) j
" K3 V5 W0 {0 }) p% i2 S 胡克的要求招致了牛顿异乎寻常的暴怒。他大骂胡克是江湖骗子,在狂怒之下,甚至拒绝出版《原理》第三册,最后在哈雷劝说之下才打消这一念头。但牛顿还是对胡克进行了报复:书中本来有不少地方引用了胡克的名字,但他在所有涉及引力的地方把胡克一笔删掉,有关彗星观测的,用词也从“非常尊敬的胡克先生”改成了简单的“胡克”二字。
; r* ]" l' U( P+ @/ v1 A) B; @
4 ~3 E/ d; d* j# p: B0 E X( _) o 两人无可避免地决裂了。胡克至死都坚称牛顿欠了他,而牛顿至死都想要证明自己早就发现了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甚至直到胡克死了20多年之后,牛顿还创造了“苹果落地”这个极为著名的故事来为他自己辩护。' G% v* E! ^& @6 B" G% S5 B) l
+ O& A8 O) L8 x. m5 E& u7 U 关于这起著名公案,历史学家们多有专著研究,在此只能简单地提供一些目前学界公认的结论:首先,牛顿决无可能于1666年,在乡下老家看见苹果落地时就发现平方反比定律,这个故事极像是他自己编造的一个神话。第二,牛顿决无可能在1679年与胡克通信前就证明平方反比定律。第三,在1684年《论运动》之前,并无任何证据显示牛顿把行星的曲线运动看成是一个切向运动和一个向心吸力的叠加。第四,平方反比定律多半就是1684年写作《论运动》时得到证明的。第五,胡克1685年的手稿证明,他曾运用与牛顿相同的几何手法来证明行星轨迹是一个椭圆。
8 p: a# X! X9 t( X5 g
9 g3 J; Y- b5 S4 l5 c 一口气说了那么多,也只是为胡克争回一点点身后哀荣。他晚年生活在被人排挤、孤苦无依的悲惨状态中。这位皇家学会资格最老的成员之一,在学会初创之时以其惊人的创造力支撑起整个学会的实验活动,他死后所有的会员却都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牛顿终于可以当会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