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林霸赫

径差子减(变)速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07: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景亚 发表于 2014-9-18 22:14 " ]* k3 j: R2 Q  s4 J
各位可以发表一下看法。
. O1 S0 E+ G0 ?3 s
“展品”在工程化方向应再做些工作,应能物尽其用。
发表于 2014-9-22 09: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霸赫 发表于 2014-9-22 07:06
9 b% B$ o& }# n  b8 X8 W“展品”在工程化方向应再做些工作,应能物尽其用。

$ H0 Q, \! q2 u个人认为,“展品”从原理上并无太大实质创新,目前也只是原理阶段,距离实际应用工程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N6 b) r- D: _  }
比如日本的RV减速器,原理大家都知道,结构图产品手册都可以公开,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各种误差,使其达到可靠的传动精度,并且实现批量化生产。
8 R6 N! u5 N* e% j$ P从这个角度讲,“展品”首先应该回答,关键核心技术是什么?优势是什么?(“相对变速理论”我认为不是创新,只是把一个公理,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描述了出来)。
6 O$ S" R: I9 o% k4 n2 r8 e, z# l/ I' t# m6 q% B
发表于 2014-9-22 10: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allen0760 发表于 2014-9-21 15:00
7 J9 U! F$ l7 @% w* f6 i对行星行齿轮减速器不了解就不要乱评论,一般人研究十年以上的行星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与谐波减速器没有 ...

; R- b& _3 \/ \“相对运动变速理论”这个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谈不上攻克。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公理,发明人只是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把它描述了出来。运动原理也非常简单,并不难想清楚。" ^, G3 L- R, E
双联齿轮结构用的非常广泛,原理应该符合发明人所说的这个“相对运动变速理论”?3 `: ]& I) o! U3 `; Y, ^
“径差子减速器”和齿轮手册上的少齿差行星传动N-N机构有何不同?5 Z* a! f5 B5 Z! B

" S, i& s1 Y. d4 e另:发明人精神可嘉,研究热情值得称道。但学术和技术研究最好单纯些,最好不要和“国人大当自强”之类的扯上关系,让技术回归技术本身吧。$ z' }4 b5 W* r2 q
% n2 k' f8 {0 o+ U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点评

径差子和少差子有啥不同?没看到图  发表于 2015-11-3 10:46
跟我拆的这个减速机类似啊,一个是内齿轮输出,一个是外齿轮输出。 简图上,第二个轴承可以平衡两对齿轮啮合的径向力。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7250  发表于 2014-10-11 13:29
发表于 2014-9-22 10: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只是个人意见,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发表于 2014-9-22 10: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齿差N-N型传动的结构图。
3 `8 f, K. l1 \: g
  
; u9 y4 t9 g% M' P
少齿差N-N型传动的三维图。
' J7 f# F+ u$ i4 ~- x

6 Y( j7 u3 b% i. |' t$ S如果硬要说“径差子减速器”和少齿差N-N型传动有什么区别,那也只是齿数差多少,转臂偏心距大小的区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7: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景亚 发表于 2014-9-22 10:31 4 ~* o: R' l1 ~: e% g
少齿差N-N型传动的结构图。
- \8 c$ R1 H8 Z  
% P# m2 o6 o+ t. g少齿差N-N型传动的三维图。

; i0 J4 n8 i4 T多谢您的解析,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7: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景亚 发表于 2014-9-22 10:03
( P% a) g% A* k) b# x6 q' p: a7 q“相对运动变速理论”这个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谈不上攻克。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公理,发明人只 ...

) m; A- q  d1 b: f. y得到您无私的指点,发明人和我、还有很多看过此帖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益,谢谢!
发表于 2014-9-22 18: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效率多少
发表于 2014-9-22 23: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霸赫君:您好,暂时没太多时间解释,粗略说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首先没有理论的突破是没有变革的,行星减速器它含有相对运动变速理论与径差比减速理论的混合体,这是不争的事实本人也认同,摆线针轮与谐波只有径差比减速理论,径差子减速器是纯相对运动变速理论所以传动比与行星减速器的计算方式完全不同,大家都可以自己做个仿真看看与算算,少齿差减速器不知是何理论所支持?摆线针轮?相对运动变速理论?例如:照上图所示,摆轮与外环轮是少1-4齿范围所控制(减少不平衡量运动),当输出扭力设为N时,传动比设为100:1,这样少齿差为1齿时曲轴的应力为100N,当少齿差为4齿曲轴的应力为25N,不知有人否定不?少齿差减速器我没有相关的更多的资料,我是对摆线针轮研究所总结的。还有没有人将少齿差减速器运用到汽车变速器上(现老外的天下),也没有人设计成无须离合的变速器,只有不断出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这才是咱们还须努的方向。现我与国防合作直升机发动机替换进口多级行星减速器,径差子减速器是平衡量运动体积更小更轻。总之大家要团结让中国有多些自己的创新与发明,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与优势,与国外抗衡,我在无人机展喉都喊破为此。其它的以后再一一论述,有不礼之处望见谅之。

点评

CVT据说没有离合器  发表于 2014-9-23 12:21
发表于 2014-9-23 02: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这里再补充一点,免得大家有异,也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径差子减变速器,说白了:' v- j* a, g% a# i, T  b( a' i: V
RV摆线针轮、摆线针轮与谐波是取消行星减速器中的行星轮而获得的!9 Z0 P# I& o/ t  ^
    由于它们都是过于粗暴与牵强地取消行星轮,导致其输出机构不理想,摆线针轮是针孔配合输出且曲轴有杠杆原理产生的应力,所以其传输功率不高,象汽车坦克等是不能用的;谐波是柔杯变形输出(弹性变形,如汽车的弹性变形能产生车震是件好事,设备运行震动可是危险的哦),柔杯强度过低(不抗冲击),还有交差滚子轴承(会有高频共振),当然其工艺也是相当复杂的不然国内外都做不好,只有小日本的能用(各国的机器人基本上都选用哈默纳克的谐波,指高端点);RV摆线针轮是行星与摆线针轮的混合体,行星解决了四杆机构的死点与平衡运动,特点近摆线针轮,加结构较为庞大、复杂与重量较大等等;没有行星轮可获大传动比同时径差比理论也让其失去小传动比,传动基于凸轮传动类型。
5 p" T) k  e/ Z; ~  y    径差子减速器是取消行星减速器中的中心轮所获得的!相对运动变速理论传动比不受限制,无穷大、单差与1:1均能实现,传动基于齿轮传动机构非常理想与成熟。所以认同径差子减速器的都说谐波是垃圾、RV与摆线针轮是脑残,行星是发育不良!反正就是要取代谐波与摆线针轮与行星等减速器,我想少齿差也是想这样做,这样不就是国人当自强?对不?好吧就说这些了,多谢各位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3 09:41 , Processed in 0.06756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