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770|回复: 36

读书与山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3 06: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搬家后一直没有时间整理书房的东西,大大小小的箱子一直堆着。前几天终于打起精神开始收拾,其中一个箱子里面都是一叠叠的打印资料,原来是研究生时的课程资料、笔记等等,因为米国的书很贵,所以当初上学时以打印为主。因为要整理所以大略看了一下,可越看心里越难过,原来现在认为的很多难题,比如如何求解振动方程,都是原来上课讲过的。这才几年的工夫,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6 o% F$ ?2 D: Y- Z( {4 J: I- b9 V5 V9 j* C1 O4 \7 S
还是最近发生的事:因为在看动力学的书,其中一个问题要求解一个二阶微分方程,算了半天也解不出来。旁边正好有刚整理出来的高等数学课本,翻了一下,豁然发现这道题竟然是二阶微分方程那章的例题。真让俺亦悲亦喜,喜的是所谓难题原来前人早就有解了,悲的是感觉这大学是白上了。。。
6 j" A, y7 K, @- m/ p
% P- H2 u  s) @3 [# e, ]/ \  T翻出大学的成绩单,除了个别课程,成绩基本在85以上,当时奖学金也是年年拿。研究生更不用说了,一直以华人的聪明和善于考试而骄傲。可为什么这当初学过的知识就是这样的水过无痕,一点儿印象也没在脑子里留下呢?俺琢磨了一下,顿悟到原来读书之于俺,就好比山寨。不管是写作业还是准备考试的复习,都是照着书上的例题来一遍,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这样虽然快,但却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的知识。当时浑然不觉,还美其名曰自己学习能力强,如今才意识到其实什么都没学到。' }* r4 e, X1 l3 x4 b; ^  M
9 U: s- w) h7 \) L) ?
所以说,用心了才叫读书,像俺这般,只能算山寨,以后还要回头补课。可是十年前谁要跟俺说读书要用心,肯定特烦他。俺常不着边际的想,要是上帝再给一次机会,会是什么样子呢?
2 v% P9 A: }2 U8 p+ R5 Z5 N  n
) ?* k% H$ h. R1 F  O7 t3 J" r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26 收起 理由
machine_益点 + 1 ...
qiuqiu1234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林扬扬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ERPIONEER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houbaomin0620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憨老马 + 20
の小南灬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07: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美国时间是不是晚上7点多?书到用时方恨少,悔恨自己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读书。

点评

没错没错,下班之前写的。大侠起得够早啊。  发表于 2013-5-3 10:46
发表于 2013-5-3 07: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中国人喜欢读书,又不善于读书,因为不喜欢联系实际。这历史可长了。儒家文化就是这样。

点评

想当年,一个宿舍的同学们,学习五笔打字,只有几个人坚持下来,其它照样拼音,需要坚持才能熟练使用,并强化记忆。  发表于 2013-5-10 19:56
大侠所论,切中要害。  发表于 2013-5-6 20:38
圣贤的书能让人读歪,特别是让多数人读歪,那就是圣贤的书有问题。就像马教,所有实行马教的国家,都进行过清洗、限制自由、集权腐败,这就说明这个圣贤的书是害人的、危害社会的。  发表于 2013-5-6 20:36
孟子曰: 盡信書不如無書, 古代人讀書大部份求升官發財, 不求甚解! 書讀歪了, 不是聖賢之原意  发表于 2013-5-6 00:43
个人认为儒家文化害人害了这个国度  发表于 2013-5-3 22:37
学习是一个非线性过程。个人经验来说,我会用“入门”这个词。一个学问入门前学的东西,不牢固。入门了再学的,才是真学问。怎么学到入门这个境界,是教育难题。  发表于 2013-5-3 08:16
发表于 2013-5-3 08: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的意义
发表于 2013-5-3 08: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到用时方恨少。) F( C! O+ A5 d( z; J9 n1 t8 ^' x9 M
好记性不及烂笔头。
' E  Q8 T6 a# v2 a+ Y8 J- c; E前阵子也偶然翻了一下原先看过的专业书,结果发现不少东东多看不懂了。而且上面还有俺的随笔,写出了书上的一些疑问。俺多不信是俺能写出来滴。。。
( _2 F3 [" z& ^3 o+ c书儿白读了。
6 R; e% N9 b, \' d

点评

关于笔记一事,俺初始是以自己明白为主,才过个2~3年就模糊当时的印象,在那之后就改为白痴笔记法,目标是让不清楚当时状况的人也可以看得懂。  发表于 2013-5-3 12:55
对对,最可怕的是笔记,明明是自己的笔迹,却不敢相信。。。  发表于 2013-5-3 10:47
发表于 2013-5-3 08: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常是看了,当时会了,后来就忘了,忘了细节
发表于 2013-5-3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一个,虽然我也是没读到书的大学毕业生。
5 s9 [' L% D' V- ^1 u$ A3 _0 S+ ]本来以本人的理解力及基础,是能在大学学到“入门”境界,现在应该在机械领域有所作为。无奈读书讲究的是本心,失去了学习的本心,被情绪控制,烦其所烦。2 U* l# H' c8 Y3 c2 [, u
回想“读书”时代的情绪,心境平静,眼中无一物,唯读书尔。
' I! S6 n# n+ ^3 r* l! |9 e
) W; _4 I* v' m因此感叹,中国式教育,教的是知识,摧毁的是人心。如一个人在学校以外得不到必须的课外环境,终将失去学习的本心。: @% G$ n+ R0 O% A% S0 I! K, I
本人属于典型的压力型,遇强则强。学习需要被压力逼迫,然后强势上行。但无奈上大学后毫无压力,挂科也能学士毕业。家里经济环境也尚可,打一份3千的闲职,毕业三年已然成家立室,每天驾车上班,晚上回新房子做饭上网睡觉,不知压力所谓何物。4 m8 \& ^$ V9 `# U1 u

. G) |. o# b# U; U+ f9 V同楼主一样,常感叹如有那个压力,我会是怎样的呢?但是很遗憾,如果有那个压力,我不一定有这个学习条件。广东的教育资源与山区的教育资源不能同日而语。& N4 |: `* }+ X5 Z8 u
) N2 [* [, R; ^1 M3 I+ u
结论:在中国学习,家庭、学校、自己三者能达到一种均衡,就能促成一个天才的诞生。
" \2 ~7 ^1 x- N- g0 {9 f# I9 o5 e/ h$ m  p' P+ e
这个屁比较响亮,各位轻拍。不过这也是我亲身经历放出的屁,起码无色无味,不影响他人。
) a" ?# Y  C4 T2 s5 o

点评

有的时候发现上学的课本虽不是经典书籍,但翻出来看看,里面也有不少东西,而且是自己熟悉的课本,找起来方便,所以书本一直坚持没有丢过。  发表于 2013-5-10 19:58
“眼中无一物,唯读书尔”,说实话我也有过这么一段经历,只是读的不知专业方面的!  发表于 2013-5-5 17:40
教的是知识,摧毁的是人心 然也。  发表于 2013-5-3 10:15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工具人 + 1 欣赏你的“入门”理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3 08: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倒感觉楼主因为长期从事其他工作,把以前的东西淡忘了而已。人脑有一种惰性,长期不用的知识会淡忘掉。这个当然根据每个人的永久性记忆力不同而不同,但是多数人都是这样。我曾经有段时间,连倍角公式都想不起来了。现在搞纯机多的把原来信手拈来的电子电工学忘得就剩知道电子元件了。
6 x( U* `( \2 w5 ?3 y这个不能全怪楼主。我们的大学教育,特别是我们这个学科的,素来是以广泛著称。各种学科和技术都需要接触、学习。但实际上毕业后能用到的学科未必有那么多,所以,经常不用的学科就多少XXXXX了。
发表于 2013-5-3 08: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亦有同感。4 R: j' x& y( D/ Q7 h1 g
发表于 2013-5-3 08: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这样,忘记了就想不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2 08:04 , Processed in 0.08620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