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479|回复: 23

"称大象"的技术看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6 23: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冷水黄金 于 2013-4-16 23:07 编辑
, r: X0 D+ k+ H5 e, w& j9 g1 N
% A2 N" p; z) `. i4 G问娃儿如何知道一头大象的重量,小家伙毫不犹豫的引用了“曹冲称象”。* H9 ~: y3 j# I. H
: u  I! z" c# s' u) n! ^
又如此问了二个小朋友,结果都是毫不犹豫的引用“曹冲称象”。$ X' [; x* K* x7 C! w* J9 s% o$ c5 u; r

4 E6 e( `$ O, V. }问他们还有啥办法,结果都不知道。
  P! F8 E+ J/ I; X2 V3 j* ~/ {, G" V5 ?5 ?+ J1 i, e1 S! t
21世纪还是采用的“曹冲称象”
5 s, _) C3 L- C
3 G- X2 W( T: O: c! C! G言归正传,乱吹下“曹冲称象”:2 y" A# B. S6 s5 D9 w' P
3 }6 P( t7 @$ n- S, e5 k7 P0 b
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想出了不少办法,有造大的,有割肉分块的。。。。。曹冲给出了个让他老子满意的答案---用船装,咱们一个个分析:# C' b2 V4 r' z; c0 B

4 O: ^. B& X9 |用船装:这个办法真的好吗?5 }. \$ N; q/ O5 R& c9 p  ~! H* X

7 P5 d6 Q' b; c6 O6 c! u咱们按亚洲象5t算,这个船可不能太小,不然大象晃悠下,估计得搞翻了,也可能把大象吓晕了!估计也得十多米长,三、四米宽吧。
* T2 k! v& \, F" V$ I; J
* c* ~& i% K" I这么样个船,大象站上面晃悠下,摆下尾,甩下鼻,船都得晃半天,前后左右四个人划四条线,有难度呀,风吹水荡,随便深浅个几公分也有几百公斤差别。7 D$ Z$ c3 T9 M5 x0 H

- i5 t; b# W6 g9 z7 G9 j装石头?简单吗?上百块石头,可不能乱堆,它们堆起来的重心必须与大象站那的重心位置一致,大象站船上时重心在哪儿?只有用四条线作基准了!石头多少还没确定,还得找石头位置,东一块西一块,慢慢试吧!说起容易做起难呐!0 p6 {3 c' c" |2 R" {* s1 [
+ k9 L. M% g; _% }- w- G& I
1 T5 A+ A) _* Y: `/ h4 r2 O$ E
分块割肉行吗?重庆有个方言词:“宝器”。& E& t: {% _  O9 G/ c$ F  j7 d
/ O' `( n8 @& i, N0 E: ]
造大秤:
书上说,没有那么大力气的人提起来,需要把大象提起来吗?以前见过店铺中比较频繁的称量,多把提纽吊起,大称其实也可以吊在一根横梁上,相信古代大木头不像现在这么稀缺, B* \% a+ j) c* d

( w7 _% ]+ T, f3 R, I8 `1 i计算下,假设短头长1米,弄根长6米的木头应该不是难事,为了称起大象,大头吊大象(这吊法有讲究呢),小头称砣应该1000kg,装一木排石头,这个应该不是问题吧?开始对秤对进较核应该难不到那些造秤大师。并且精度应该很高,估计100kg误差内没问题。可惜谁叫你不是老板的儿子呢。. i2 k5 N( k9 h# T9 K8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6 23: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4-17 00: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好!
发表于 2013-4-17 01: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俺只是觉得那个提扭要承受6吨的重量,用SS400的话,安全系数按3计算,横截面积45mm2,直径至少8mm,这个不难实现。然后是木头要承受5吨的力,这个俺就没计算了,不知道是否可以承受得住。最后是那个提扭要挂在什么地方,6吨的力作用在一个小的面积上,面压会比较大,不知道是否可以承受得住。不管怎样,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最后俺纳闷的是,他们知道大象的重量,到底要干啥,还是只是知道就完事了。
发表于 2013-4-17 02: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主啊,深刻地我就不多说了。关键一句,你难道认为杠杆原理的吊秤是准确的吗?
- |" W6 q! t# t* q8 \呵呵,其他方面,为什么堆个石头需要重心一致?难道一公斤铁和一公斤棉花也存在质量差别?% O5 J2 l" Q7 X3 p3 @
曹冲的故事讲的是一种机敏。而且未必有你说得那么玄乎。& H$ C: D$ }& ~5 S* ~2 Q  @: o
不说了,不说了。关于这个杠杆,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研究看。看看杠杆秤误差在哪

点评

恩,仔细想想吧。有必要的时候,我会专门做一期杠杆的课出来。届时,人们会知道传统的杆秤问题在哪儿,以及我们的常识性认知错误。  发表于 2013-4-17 10:12
仔细想想  发表于 2013-4-17 07:49
发表于 2013-4-17 06: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那个可能是小象。
发表于 2013-4-17 07: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都说要与时俱进了,现在称大象用磅秤或吊称了,又快又准确。. A9 ]  ?/ m& t5 X2 [% Q, Q
何必为古人烦恼,再者曹冲称象主要体现的是一个原理,肯定不准。. B& C' c: l1 N* k# N
古人用的砝码也非常不准,说不定不准加不准,称出个准来了呢。

点评

我记得貌似控制论里面对于这种不准+不准可能等于准是有论述的。呵呵。  发表于 2013-4-17 10:14
呵呵,用地磅称  发表于 2013-4-17 09:46
发表于 2013-4-17 07: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能就是历史,楼主不是一般人啊,想的那么另类
发表于 2013-4-17 08: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准与不准,有人直接推翻一个看起来不准的方法,尝试其他的方法;而有人研究为什么不准,然后想办法提高精度。只要改进,总能提升,不过前者是试错,后者的结果是用数学分析方法,提升的结果可以用在更多的领域
发表于 2013-4-17 08: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象力真丰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18 18:16 , Processed in 0.0818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