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一直呆在“研发部”,这种问题是再常见不过的了,特别是新产品开发时,有一大堆新零件进来,图纸尺寸、封样尺寸、实际尺寸当然有可能不一样,包括以后批次间的尺寸。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统一设计与制造(制造包含了加工、检验、装配等所有“制造”流程),如何统一各部门的利益,说白了就是妥协,妥协真的很重要,虽然我是研发部的,原则应该是保护研发部的利益的,但是毕竟批量生产是要各部门的配合,必须做技术上的妥协,我相信哪怕是航天飞机、航母,也不是设计出完图就不妥协了。7 D+ V1 K1 d3 e2 h6 \7 w- P
& k2 r8 q* v2 K, W& g" `一、从研发来说
$ N& k) a' c9 g" X首样肯定是研发签的,只有研发(相应的设计工程师)才知道零件具体的应用环境,他会对零件做出评判。就像楼主说的塑料件,如果开模好了,尺寸也稳定了,非重要尺寸超差,但不影响使用,可以视为允收。
% k* {+ W% v. A( w6 s- Z8 m
0 E. E$ r2 g( R9 ?* T- f最好只走这两条路,把设计和制造之间的技术文档统一。
! K Q+ ~7 O2 c! n8 Q一是让供应商改到图纸尺寸(你不需要听任何解释,只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做到图纸尺寸”,除非听到“难加工或没法加工”,不然的话就回答“请做到尺寸”,不要任何多余的解释。)* I9 @+ {6 n: _9 S: ^: J+ G
二是,你承认尺寸超差,但允收,责任自己承担,然后把图纸,特别是三维改过来,我知道有的公司或工程师个人,很难做到这点,但这是必须得,一是设计者承担对自己负责的技术指标独立判断的结果,二是为以后分析问题留下文档。如果想搞模糊标准,怕承担责任,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3 v5 ]" M+ M, f. E$ ^. Y; U* ?1 y9 _4 `9 J& c1 r
实在不行,图纸为主,签样为辅,但这就如楼主所说,会给品管带来麻烦,不建议这样。搞双重标准,基本就是耍花招。(我们还尝试过这样,所有封样都要编号存档,编号唯一,编号写在对应零件图纸上,做到图物对应。), _. Y% H; R; p! Y1 ~* k x; I ^0 J
2 }& O/ D3 U# O, S) E# D V
首样的检验报告是研发签字的,但签的文档(叫FAI,叫首样报告什么的,都可以),要向全公司公开,任何人可查,现在电脑、网络都小菜一碟了,扫描一下放服务器就行了,以后该零件发现异常,一查便知,包括供应商检测数据作假、工程师没做仔细验证就签字、品检偷偷放行超差件等等,有原始数据,啥事好办。6 a9 m' I) k$ ]. A
- ?. d$ \$ }8 f$ o' e
二、从研发之外并和制造相关的部门来说,
( _, w" [, M- i* t* D+ ]( f# A) `; A9 O
图纸发布了,首样签收了,就和研发暂时没关系了,采购按图采购,品检按图检验,没有楼主所说的由研发受控,小公司可以这样,但别忘了,图纸上有好多人的签字,怎么能由研发一个部门说了算,全部由研发说了算,怎么发现设计上的问题?哪怕样机测试研发说好了没问题了,批量生产问题还是一堆。好产品是不断改出来的。
$ D- l3 m# v% t5 w" ? Y' Y& f- |1 C- F, i
三、为什么要封样?" r3 O. H* E7 N' W! j P
2 w* _6 @8 ?2 z! T: e) A! F% W按我理解,2 Y" p1 s, `0 r6 N# R% F7 i
1.直观。难于用技术语言描述,或者用封样来观察更直接,比如塑料件的文理,颜色、光泽,颜色可以RGB可以潘通,哪有样品直接对比来的更直观?
+ {) K: k8 l2 ?1 \$ q- R2.研发的判断。封样是研发对外做出的一个承诺,以后,这个零件生产有问题,看封样对比就行了。) q5 l+ Q; ?+ [
3.供应商要求封样。省的以后麻烦,有样品好对比,楼主遇到过没?。
3 X' g+ s' m# e) f" M1 U- b4.封样的范围。不光零件可以封样,研发还对部件,甚至机器封样,给其他部门做参考。, M. z/ h. D7 M- c7 A
5.封样的作用。物证,作为图纸的延伸。
2 o* O5 x0 {/ H* S' H: P7 \5.封样的目的。有利于研发和制造为生产作评判。" _" b" ^% o: U2 x& @
1 ~1 R( }- C& L% y, \ P#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