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524|回复: 20

书读的越多越悲剧吗——研究生儿子未找到工作回家种地 父亲愤而服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7 10: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11日,优酷网拍客上传视频《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众多网站论坛纷纷转发,很多网友在评论中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  据调查,这个视频的主人公是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苗父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 r8 z- R* ?) w# o& v) x  c  41岁的苗卫芳,曾因考研成功而成为保定阜平柳树沟村的骄傲,如今却成为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他真的是“读书无用”的注脚吗?他为何会选择回家种地?他的悲剧背后有怎样的隐情?本报记者走近苗卫芳,解读这名“农民研究生”。% M" p/ O) H1 N, X3 z
  研究生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
- F8 N8 Z! s# T  5月25日晚上10点,河北保定阜平县城南庄乡柳树沟村。4 d! h8 _% ~; r$ M
  苗卫芳63岁的母亲睡了一觉后醒来,发现67岁的老伴苗风山还在沉睡,她连推了几把他都昏迷不醒。她害怕了,叫醒隔壁的大儿子,忙把苗风山送往阜平县中医院。医生检查后,建议送往省城的大医院。
: e2 [* _* B. |+ ~* r  当夜,苗风山被送往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抢救。血液检测发现,他的血液中安眠药成分≥3.9mg/L,而达到2.0mg/L即为中毒。所幸抢救及时,苗风山起死回生。
+ ~4 z$ Z: [8 B  H. @  事后,家人才了解到,此前,苗风山趁到城南庄乡女儿家走亲戚的机会,在药店购置了一瓶100片装的安眠药藏在身上,回到家后趁老伴睡熟时服下。
( f" V/ e3 i+ }  10月12日,回忆起这件事,苗风山坐在院子里,愁眉不展。苗家坐落在半山腰,四间平房被烧柴做饭熏得黑乎乎一片。为防山洪,房子地基以上1米的墙体是砖砌的,再往上便是泥胚子。家徒四壁,一台冰箱显得十分扎眼。! |* P& c! n( B  O2 M7 s7 o$ @
  苗风山指了指冰箱:“这是借钱买的,老伴儿有糖尿病,每天打三针胰岛素,药物要冷藏。”% N: K! i2 ?6 l* T3 X
  他的老伴儿从炕上努力挣扎着坐起来,反驳起丈夫:“还说我呢,你现在连个烧火做饭的柴也捡不回来。”苗风山前几年腰椎脱落做手术后留下后遗症,现在两腿走路乏力,丧失了劳动能力。
( Y( T0 t- J  w+ m6 y5 O$ U% p% P) w  f' F0 s

# n. \- i1 x' N! C. M  苗风山说,自己寻短见,一方面是因为疾病缠身,无钱医治,更是因为儿子苗卫芳。4 P! g& Q1 u  I4 s! b  \: `
  2008年,苗卫芳通过自学考取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时,曾是太行山深处这个不足百人的小山村的骄傲——他是村子有史以来的第一名研究生。6 J( n  _6 t0 e) k) U
  苦读三年毕业后,苗卫芳没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又回到了原点,到村里种地。
4 S# _- `- E) o, L4 L3 y, j, ]  街坊邻居议论纷纷难以理解。村民苗西平说:“这孩子这么多年学白上了,学的专业与种地也不对口。”还有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
; l9 T6 [- c& k5 `1 T$ _  苗风山老两口也“后悔供儿子念书”,他们原本期望孩子毕业后能有一个好的工作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可到头来他又回到村里种地。面对村民的闲言碎语,他们感觉压力很大。
3 M1 k/ X/ Q5 o$ ^6 P$ c7 W  “我想着一死,烦心事再也看不到了。”苗风山说。
4 d3 _0 L( W, e. l; u4 z' c7 u" i6 K/ p+ ]% S2 N5 J1 V7 |

' Z1 X1 ]: ~' r) O2 R9 }  “我的梦就是创作文学”
" f& z4 `2 l6 p6 ]7 v4 {  Z6 N- T# g

: f+ J; z8 ?2 J  1971年,苗卫芳出生,因家庭条件贫困,读到高二年级被迫辍学。他曾在当地槐树中学做过代课教师,那时,每月代课费只有240元,除了自己日常开销就所剩无几。
$ f7 C# Y; A5 g" V& N* a  于是,苗卫芳开始四处找工作。他曾应聘到灵寿县护驾疃中学、行唐龙州中学任教,每月工资能拿到1500元左右,但他并不满足,尤其是在龙州中学这所私立学校,每到放寒、暑假,学生放假了,老师不教课工资也停发。4 ?% N& w% n3 g8 c& P4 K) g9 a
  那时,苗卫芳很羡慕公立学校的老师,捧着“铁饭碗”,寒、暑假里工资照拿。9 w% E6 }' ^3 \+ R' s! ~
9 w. X& w7 j3 K- c; }* D
  苗卫芳说,他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便想到只有发奋图强靠知识来改变命运。
7 C! q% N! {/ S" s, z. X6 j# q- Z. _$ O* F5 ?
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i4 q( b: t- F+ h- S. ]# E
  2001年,苗卫芳边教书边开始了自学考试。三年时间里,他拿下自考专科学历,而后凭着一股韧劲儿,五年时间取得自考本科学历。
! R. X9 }: d# F& Z, |/ }( E  考试中,苗卫芳最怕英语。自考专科,英语课目不是必选;但自考本科,英语课目是必选的。苗卫芳第一次考了50多分未及格。于是,每天5点多,他跟任教学校的学生一起起床,拿着卡片写下单词,拼命背。第二次考试,他终于通过了。1 _% x8 P8 `. H" I0 \
, }! Z' N- N# B6 R
  2008年,苗卫芳报考河北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一举成功,被录取进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 V5 q; K7 K+ p, Z& q2 ~2 G  G; f5 J  i5 v
那一年,教育部也开始对扩招进行反思,并且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但2009年,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开始扩大了。6 E7 ^9 R/ B! v6 U7 `

2 B; s; I" e  S5 b; l! e, n  在校读研三年,除了写作一部学术专著完成毕业论文,苗卫芳业余时间还写出长达30万字的以代课教师为原型的长篇小说《二月兰》,由于没有更多费用买书号,目前只印刷了1000册作推广。( l4 T/ }+ z: U2 P
, v& z! w  k6 }/ p( w( I/ R& S2 a
  二月兰,是太行山区的一种蓝色小花,生命力极强,而且每年阴历二月就怒放,花期持续数月才凋谢。“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梦,我的梦就是创作文学。”苗卫芳说。7 A% ?1 |+ e8 g( c  `7 h" l, Y) k
% ^, X; [. ?; \% x# e9 s
  理想中的“铁饭碗” 仍未找到
6 k; C( _' y/ D$ h2 c. G) E( @/ ^7 _+ N3 L, y4 P! r( q$ l; A) x
  研究生三年毕业后,苗卫芳原本想着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且工作环境又适合实现写作梦,然而,这样的工作他至今还未找到。
9 M+ x6 l) h, }# X  在苗卫芳看来,他理想的收入稳定的工作,就是所谓的“铁饭碗”——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但是,公务员一般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他毕业时40岁的年龄一下子关上了通往公务员岗位的大门。每当听说有事业单位招聘,苗卫芳便准备好简历和资料,然而往往是高兴而去失望而归。
6 `2 g  r( |% t  ^, U7 J" d  苗卫芳曾到保定七中应聘教师,他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试讲阶段被淘汰了,他认为招录“不公平”。+ i7 T5 e/ D: |  Y% R, A

# s8 q" n( x3 h3 A2 M' `- l9 f  保定七中校办工作人员回忆,今年春天学校招聘教师,印象中确实有苗卫芳这个人,今年春天前来应聘,安排苗卫芳试讲了十几分钟,最后没通过的原因是,他的仪态、形象不佳,口才不好。“我们知道苗卫芳肚子里有知识,但作为一个教师,口才表达能力很重要。”该工作人员说。* Q; Z, C! W  S% X

+ B, E+ h3 }+ e  经熟人介绍,苗卫芳还曾到保定东方双语学校宣传科工作,负责校报编辑和领导讲话稿写作,但上班十来天就辞职了。+ @: t- K4 c4 U  F8 H$ K9 E. J' j
  该校办公室的杨老师说,苗卫芳离开的具体原因不大清楚,“人家是研究生,可能是这里容不下人家”。而苗卫芳说,他离开的原因是该校领导总是骂人,他也没有一个适合写作的环境。
+ V+ |. g) D) G/ M7 @2 `. y# o, s) ~" Q/ x9 [
  今年7月份,灵寿县护驾疃中学得知苗卫芳研究生毕业后还没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主动联系他回到该校教书。苗卫芳曾在灵寿护驾疃中学教过两年历史课,之后辞职前往另一所私立学校。9 A, {( ]7 P, h+ J
) g0 u, {4 H! L: q( D7 ^2 Q
  该校负责人白祥虎说,学校给出每月2500元的工资待遇,可是苗卫芳要求2800元,否则不来。学校认为苗卫芳纠结于300元的差价,情商不是很好,就未答应他的薪酬要求。苗卫芳最终也未得到这份工作。/ n/ T0 W' Z* d$ H: U
& _  K, I& T& @8 o
  经历一系列求职挫折后,苗卫芳又回到了原点,回村种地。谈起这种选择,苗卫芳说自己有一定的耕读情结,“这是一种逃避,一种退缩,还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呢?或许是兼而有之吧。”
  O4 P. \' ]' U0 A" i5 o% m5 e# n. W2 {0 p. m
点评:% Q7 i& A7 N- N* _+ ]; @8 z' I6 f
这跟读书没什么关系,媒体标题党,有误导民众之嫌。5 W( H: F/ I' u. b. |
0 F3 O) v3 F% T8 b+ B

9 H0 Z  a( ]  e" x7 K5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7 10: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考的研究生和国考的不能比;而且,如那个学校的老师所说,主人公情商确实低,学校开2500的工资,他非要2800,找不到工作怪谁呢?如果真有能力,去学校工作之后,300块钱不是很快就涨起来了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点评

主人公好像在上海某个节目上见过,可能和性格有关,确实交际能力差些,且还比较执拗  发表于 2012-10-17 10:42
发表于 2012-10-17 10: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东西是绝对的,才华越高也只是有好工作的几率大而已,并不意味着工作越好
发表于 2012-10-17 10: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养猪东篱下 发表于 2012-10-17 10:09
, q6 q2 F7 A+ s( ]6 o$ }5 n自考的研究生和国考的不能比;而且,如那个学校的老师所说,主人公情商确实低,学校开2500的工资,他非要28 ...

) _3 i+ l- i, v研究生全国统考的,只要录取,文凭都一样的( P2 ]6 B( s% i/ N9 S

! i& H; |& F5 l7 ~: P  [, h本科倒有全日制,成人高考,自学考等区别3 X7 l2 m) b" F" [0 C+ ^  n% f! T
) G+ g* I6 J# J7 d
当然,某些地方要求所谓的第一学历,这就没办法了
# B8 |; }: _+ B* K* Q
发表于 2012-10-17 10: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到底是梦想和现实的矛盾还是读书和实用的矛盾?近代史的专业与现实接轨的工作有哪些?梦想写作和现实工作的差距有多远?先填饱肚子还是先填饱脑子哪个优先? 作为41岁的自学考上的研究生,其毅力和智商不用怀疑。但是因为纠结300块的差额而兜回了原地,尤其是家里还有生病和丧失劳动力的父母,是不是情商太低还是现实不够残酷?实在费解。要不是老人家已经寻死,我都几乎以为这是类似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炒作。个人认为不过就算是新闻曝光,肯用这样的人的单位也不会有几个,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纠结于300块的差额而不就职的行为,往小了说是自己没有自信搏来这300块的上升空间,往大了说该是不孝,无视家中穷病交加的局面,要我在这个事中,面临这样的局面,41岁还需要养老的情况下,300块差距的工作没得挑,赶紧先干起来,不为钱,也为让老人放心。
7 R& `6 Q9 t6 n. J( t& T4 H+ V1 p8 i1 X% R4 P

0 L$ j: s4 K1 d8 Y0 A# u4 T  农村里不看你脑子里有多少东西,而看你身边有多少东西,所以有的小伙子借钱买车开回家,就为给父母长个脸面。我上班也是十分钟的自行车,平常也没有短途的出差,没有自己开车的必要,所以也没想买车,家里一再地催要买个车,就是为了给邻居们有个看法,实在抗不过,下定决心下半年借钱买个房,这下父母亲戚没得挑了,车子总是房子重要。年龄大了才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活着的,也得为身边的人谋求幸福,哪怕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所及还是要满足家人。当然也是能力不济,如果钱多,买个车停单位里,也没有经济不经济想法了。4 v+ v3 c9 Z' U
( W0 S7 O4 n. W% V
) i, p) S. k1 ?$ G' {$ }( M7 E

点评

我爸妈给我说过,我在外面混得好,他们脸上也有光,但实际上也没给我太大压力,除了经常催我找女朋友,工作上的事都是让我慢慢来。  发表于 2012-10-17 18:50
你这招太狠了,让你买个车,你直接买房了,这差距。。。。  发表于 2012-10-17 13:18
一个“替”字显得不甘和盲目,我个人推崇“惠及”,虽然目前能力不及做不到这点。  发表于 2012-10-17 12:19
和楼主的想法差不多,我觉得一辈子大部分时间是替父母,替子女,替妻子,替朋友活的。  发表于 2012-10-17 12:05
一开始就是村里村民的骄傲 后来村民还把他当反面教材 有本事自己去考个高中啊 还看不起别人自考的研究生 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佩服这样的人 就是太不聪明了  发表于 2012-10-17 11:45
年以前生的全死光。  发表于 2012-10-17 11:19
王小波的老婆李银河做过农村调查,那个环境里的人的幸福感一大半建立在社会群体的评价上,不可能也做不到把他们的价值观从那个环境里剥离出来。摆脱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路还很长。我常想要给这个民族洗脑除非90  发表于 2012-10-17 11:18
有些人比如我在农村的父母,你跟他们讲这个“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道理能听懂,但是他们生活在那个环境里面。既然没有办法把他们从那个环境里捞出来,自然要满足他们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他们的幸福感来自周围  发表于 2012-10-17 11:16
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这些粗陋的习惯不改变,整个社会都不能进步,  发表于 2012-10-17 10:57
发表于 2012-10-17 10: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因素,不解释
发表于 2012-10-17 10: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估计学校内部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该同志纠结于300元的工资差额,觉悟太低,资产阶级思想严重,伤害了党对他的信任,故不予录用”

点评

哎,其实也是纠结的钱数太少了,譬如纠结1000块的差距,可能就长上来5百了  发表于 2012-10-17 10:44
发表于 2012-10-17 10: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说,这个与念书不念书没有任何关系,大把的念过书的家伙都过得不错,念书是没有错的,认为念书会念傻了的,俺不信,9 w5 R! C; [: J  {4 C& e3 x  Q

# C. W6 X6 E; C5 P: q/ r其次,农民不农民也没有意义,巴菲特他儿子就是农民,爹给银子让炒股还不去呢,种地也不错,. n0 i6 _4 D# k* ?

5 z3 i9 m  T9 b还是说国人的那个观念,内心深处的东西,钱、面子、人家对自己的看法,等等东西,纠结中国人一辈子,这就是悲哀的对象,) ^) g7 G4 U$ Z9 x- b% ~  D
7 M, Z1 `4 [. p9 K
为什么不提倡发扬传统价值观?就在这里,你应该做你会做的事情,做你擅长的东西,而不是人家以为你怎么着,

点评

政府不愿意让社会舆论去搞这个,要把劳动力逼到这个圈子里去给他创造价值 中国的公民意识还没健全,看我们的证上面写的是居民 各种岗位的分配不均,待遇上的差异,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发表于 2012-10-17 11:16
米国公司里,每天晚上7点半搞卫生的家伙就来了,一直干到11点,没看出人家有什么自卑的地方,乐呵呵的,见面打招呼,问好,人家没有觉得内心比工程师缺什么了,他爹肯定也没有为这个悲哀过,人家干活也很尽职,  发表于 2012-10-17 11:01
在这把人分了几个等级,我们老板问他儿子“你是在国外做一个底层人士呢?还是回国做一个中高层人士呢?”他说:在国外不分什么高级低级的,就是做清洁工也一样。  发表于 2012-10-17 10:56
发表于 2012-10-17 10: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人言可畏!既然人世间不能多一点理解,那就只能靠自己,要懂得珍惜。干嘛非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只要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做什么都一样。这使我想起电影《搜索》,观后感触颇深……
发表于 2012-10-17 10: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的这种教育,性格决定命运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0 08:42 , Processed in 0.07866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