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译文的理解和对简图的分析推导,我对这个装置有了一些了解,但还有一些疑问。 0 s: Q/ S8 }5 d3 h$ V3 I# A
这是一个可以对输出机构的转速进行无级的细微调整的装置(对于输出机构译文说是轧辊,估计是用于冶金之类的机械)。其组成是:4个普通齿轮Z1、Z2、Z3、Z4;图左上方是一个可变速滑轮;图中间上半部分是一个谐波减速器,它由波形发生器(图中的黑框)、柔轮(图中的长方形外框)、两个刚轮(图中的CD、CS)组成,其中CD与Z3固连,CS与Z2固连。 : u: \$ T1 Q' M0 F+ ^8 K' R
本装置有两条传动路线:路线1 Z4- Z3 (CD)-Z2 (CS)-Z1 路线2 可变速滑轮-谐波减速器-CS(Z2)-Z1(可变速滑轮与波形发生器相连作为谐波减速器的输入)下面推导谐波减速器的传动比(前边目标:最强大侠的推导是正确的,我的推导思路与其相同。为保证论述的完整性,下面作简要叙述): ZD、ZS 、ZR-刚轮CD、CS、柔轮的齿数; ND、NS 、NR-刚轮CD、CS、柔轮的转速; NH-可变速滑轮(即谐波减速器的波形发生器)的速度。
2 j `" V' B1 \. p8 h对于刚轮CD、柔轮、波形发生器,则有 (NR-NH)/ (ND-NH)=ZD / ZR
V! {6 r" W6 m) \+ W$ Y/ E8 `: t对于刚轮CS、柔轮、波形发生器,则有 (NR-NH)/ (NS-NH)=ZS / ZR . T7 R4 U6 R2 P8 n
上面两式联立,可得ND与NS(也就是齿轮2、3的转速)的关系: % P* T8 F" M0 x6 P0 Z( d
NS=ND×(ZD / ZS)+ NH×(1-ZD / ZS)
7 c; S& n6 B: W k; }6 `) y$ L则输出机构的转速为 N=NS×(Z2 / Z1) =ND×(ZD Z2 / ZS Z1)+ NH×(1-ZD / ZS)×(Z2 / Z1)
" D2 U1 S$ I" s* V' ]/ c与图中原式比较,可知可变速滑轮的速度变化范围NH=±(N1-N2)(当可变速滑轮的转速方向与刚轮CD的转速方向相同时取+,否则取—); ! w7 G0 w( I+ v0 ^' ]
N0=ND×(ZD Z2 / ZS Z1); , b4 G7 H4 G) s+ ~" o
1 / (R+1)=1-ZD / ZS,即R=ZD / (ZS-ZD )
( Q# K; G: T4 ^; ?1 n6 z由以上的推导,可以看出当可变速滑轮的速度 NH=0时,输出机构的转速N=N0
8 f L Z4 H( o% i4 p& R4 T当可变速滑轮的速度变化为 NH=±(N1-N2)时,输出机构的转速 N=N0±[1 / (R+1)]×(Z2 / Z1)×(N1-N2) # J, x/ A. ]' S( R
综述,这个装置可以通过调节可变速滑轮的速度,实现对输出机构转速的调节;又由于两个刚轮的齿数ZD、ZS可能相差不大,故1 / (R+1)=1-ZD / ZS的值较接近与1,则可实现微小的速度调整,即最终输出速度与N0的相差很小。
4 O/ f$ A# `" @: a& A9 N以上是我的理解,但我觉得还有以下几个问题没有搞清楚:
3 H/ v7 k% T2 N" X! o8 m1 H1 可看出,可变速滑轮的速度NH决定了可调速度范围的大小,译文说其值在NH=±(N1-N2)之间,那么这个值是由人为调整可变速滑轮设定的,还是由这个机构本身所决定的? 8 _- U1 s0 s I W3 }+ t6 i
2 整个调速过程是通过人为控制可变速滑轮而调速的一个过程,还是从电机启动时机构从瞬态到稳态的一个自发过程?
3 W/ X! |5 [3 L9 f请大家讨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