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再写点,看了一下办网站这段写得好乱。具体事情不写了,进行一点反思。9 x g+ E4 @5 L2 X& x
" ^" [' F3 q8 D7 U/ ?
. J7 r) P; N+ w8 t/ T3 e如果你感觉实在不愿意打工,简直感到厌恶,我认为可以选择创业,可以先小规模开始干。为什么呢?对于一个厌恶打工,渴望创业的人来说,无所谓条件是否成熟。不创业,难受,后悔;创业了,就算失败,自己也会清醒过来,再回去打工,心态就不一样了,可以自动调整好。' |9 l0 w7 v8 M. r6 d! P" v+ d
* G& l* y2 M2 D5 e
1 M8 C+ L( ~8 {8 _如果你在犹豫,有点害怕创业风险,信心不足,同时对打工也不是很讨厌,仅仅是希望创业能带来财富。我感觉最好别去创业,更不能当团队老大。很少有创业者在内心是崇拜金钱的。极端渴望发财的人最好的办法是抢银行。
0 ^2 t" v2 [3 A( T6 Y. Y, P$ V4 t: v# d' E& {2 N& A
如果你在打工的时候是个经验丰富的销售,以前还做过技术,对行业了如指掌,生活还有点优裕,承担风险能力强,想换一种工作方式。这时候创业是很惬意的了,至少没有焦虑,成功的把握也最大。
5 k- R: P# f( j- `& K! R, P8 H' q0 o" a; c0 }2 ^6 h" B1 }
8 o! @- e9 ?' z9 S3 I9 ~( G
创业确实很锻炼人。如果一个人22岁工作,3年后25岁去创业,28岁再回来打工,能力一定会强许多,人会变得更成熟,看问题会变得更实际。但许多年轻人急等着钱用,是月光族,承受不起这样的冒险。建议在大学里就参加各类实践。我很后悔当年在大学里没有参加勤工俭学卖麻花,否则思想意识一定很早就不同了。
4 V4 h9 A7 f, ]# O# u, @; _1 f) T7 k& \
* u4 j' F* `- B; E) H: c. N一个人很容易思维迟滞,必须找人沟通交流。一个性格封闭的人最好不要创业。我听过IT行业很多高手的沙龙,感觉很受益。有的时候沙龙的规模很小,交流起来尤其充分。我想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通过交流收获的不仅是信息、故事,还有友谊。你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不了,有时候一个电话别人就帮你了,他并不需要付出什么,而你得到的却很多。; w0 N$ h0 J- {7 Z
( b4 L% r1 l6 ^0 A7 ^8 c" a; A* z5 X# ~- |% w0 q* k
一个人创业不容易,如果有机会的话多几个伙伴还是很好的。当然,人多矛盾就多,这在哪个民族都一样,不只是中国人喜欢搞矛盾。关键是理念问题,态度问题,方法问题。我虽然是一个人创业,但深知团队的宝贵。看了复旦大学几个毕业生成立的复星公司成长历程,真是羡慕不已!如果有好的合作伙伴真想吸引过来组建团队。只有团队才是强大的,个人的能力永远是有限的。3 E8 l0 y, a1 }1 |
# i+ B+ h0 ^' x h1 M
- ^/ B( M* f" Z: J合作失败主要不是由于谁的人品好坏,很多时候好人之间的合作也会出毛病。游戏规则应该尽量清楚。敏感怀疑过度不利于合作。理性、诚信、智慧和公平是最重要的保障。很多合作矛盾是由于我们的商业文化不发达,不是中国人本质有多坏。
; M' }# K2 J( u$ p5 u5 |2 Y: b+ i2 N' C0 g: j" q' I
5 c6 a$ C: \+ |$ L% t9 w& k我不是很赞成过度冒险,这样会伤及家庭和生活。自己有多少资源,能吃几碗饭,要大致有数。力气小却要扛大石头,结果就是砸脚。最好是预先准备失败,并且失败了也还可以将就生活。工作始终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了创业把生活毁掉太不值了。我的创业决策是不理性的,但后面操作是谨慎的,所以3年大限没有死,坚持了下来,而且我认为是充满希望的。
y6 L7 |8 c8 F6 ~& H" q
( \5 C. K/ I- F
, i6 s* J3 J% W% G5 w6 J, F% U! j* i1 O g; u( e$ g
专业知识和技术,在这个时代简直太重要了。打工之初我就没有沿着自己的所学专业去深耕发展,这是最大的失误!有的时候行政工作吸引了一些人,这时候转行一定要谨慎。记得一个亲戚是教师,看到学校里的会计很有权,于是也想转做会计(学校会计就是简单记账)。我力劝阻止。现在证明是正确的。别人很容易就可以替代你,那你的工作可能价值就不那么大了。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现在回头去看,大学毕业后实在是走了太多的弯路,都与脱离自己专业有关。机械工程师搞一段技术,然后去做销售,我感觉这不是弯路,而是真正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一点市场经验的人要创业是很难的。一个产品或服务要卖出去,你的东西好不好固然重要,但销售的作用还是很大的。销售本身对客户来说就是一种服务,是一个建立客户信任的过程。工程师的思维里很容易有“见物不见人”的毛病。) g+ v# Y% r# W D
! ]; T5 [4 ] M4 `: P, X) }, O$ a2 p% o
' p8 E" L2 {5 ^( b, Y/ n& v3 w/ R4 n4 t' m4 s: z
再唱点高调。记得打工时,特别让我郁闷的是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价值,对社会没什意义,感觉自己似乎也可有可无。这不是说大话。因为80年代在大学里念书的人,多少都有点理想主义,形成了一种价值观。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能算高尚,也不是虚伪,就是一种心态。这种心理也有好处,比较开阔,比较能坚持,也比较坦然,缺点是有时候自不量力。
* N% a- O2 A. s: d5 b) ^7 r M, v; ?, s8 s' T6 u% q4 F
9 m' ^7 }0 C" k A- j2 s& f
话题有点大,说过了也顾不了了。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