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了提升管理水平,理顺工作流程,又重新化了时间和人力搞了个管理标准,将各种人力,物流等工作流程作了一下规范。 不过当评审生产技术流程时,不良品的让步接收哪等极少数具体操作流程上,遇到了绝大部分设计人员的反对,认为考虑不周,有将主管设计人员当跑腿使用的弊处,而且有可能时间化费太长,影响设计部门工作。。。
@) L5 y( O; u
' L( U& u( ?& t% T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早先质检人员按图检查发现了加工超差,当质检员无法判断此件能不能直接开让步接收单时。就电话通知设计人员让判别一下,如果电话上说不清,则设计人员和质检人员碰头商量。而后再签单子确认。 当然,如果电话中能说清了,质检员就直接开单子,再上设计人员处签字。当然送单员就是车间的辅助人员或车间调度人员等负责人。 如果质检和设计人员的意见相左,那么多得签上各自理由,再送上一级领导判别签字等流程,而后存档备查。 有时重要零件的让步接收因为还可能涉及到其它相关零件的更改,还得同时签发更改通知单通知相关部门如工艺,生产,质检,档案等一并改动。 实际上也就是因为车间加工出现问题后,质检监督。一些后道辅助工作由车间自己费时费力地处理。技术人员再次把关。
7 _# G; [. C' z7 F- s# j
+ I2 b8 j' P8 D4 L. t6 M 新的流程规定是:流程基本如旧的,但送单人员不是车间辅助人员了,而必须是设计人员亲历而为。也即车间有了不良品的事,设计人员下车间签好字,再发相关部门。如果有争议的,还得跑各部门。。。 这样一来,设计人员在不良品回用上工作量明显增大很多。而且多是辅助性杂事。 因此大部分具体搞设计的人员坚决反对,认为不合理。 有细节考虑特长的设计人员,从最恶劣的情况上考虑,说出了可能前前后后会产生六七次跑上跑下的情况。 自尊性强的设计人员,认为这是将设计人员当成了辅助人员了。。。 更多的设计人员认为是既然是车间犯了错,那能由设计人员去给跑腿。。。 5 [" n1 Z: K$ M' Q
) T5 ? C3 Q5 w) ^* Q* r e- J 虽然将此意见汇总了上去,但是不知制订者和批准者是如何考虑的,也可能是顶不住相关部门的一些压力,还是将此流程作为了正式文件下发了。 理由是先试验一下子效果,不适用再改。1 P" O+ N3 J! R# C& w
% r7 o4 v0 y; k8 j/ O/ h 文件是下发了,事儿就来了。早先顺畅的流程,开始出现不畅现象。 因为此流程没获得设计人员的支持,设计部几个主管大员多不卖账。 作为部门头的设计部领导也没办法压住。 手中多忙哪,没功夫哪。你是领导哪,手中没有具体的设计活,你就是服务的。。。要么这样,俺们签好了字,领导你去协调哪。。。等等理由。 作为设计部门的头,又不能将手下全部得罪了。如果处理了一个,那么就是得罪了整个部门的设计人员。那以后乍玩。。。
% `8 A+ S3 ~7 p( y. O. ^6 j* j4 E9 c" N' Y1 z8 [( L3 G/ X
以前本来车间电话一响就下车间的,也不去了,就得让车间送上来签字。或者去了签好了字一丢就回了办公室。也就是还按早先的流程走。 早严重的一回,一张单子放在了车间一个星期,就是不去签字。 开始车间主任还比较牛气,说有流程是这么规定的, “要签可以,派人拿上来。。。或者要么这样,你将单子给俺们领导,俺们签好字后再让领导带给你,也行。领导么,就是服务的”。
: O$ m7 r: Q1 B, f5 P
, N' T7 S% H& @3 v/ N* V 一句话,就是不去。各忙各活地拖着。 车间主任多急了,电话上来开始求着去签字, “不行,要签的话送上来”回答多是这样的。 “那能不能上班前来车间拿一下,顺道么。。。早先有时不也这样么。。。”,主任软声地说。 “早先是早先的事,是顺道,现在不行。你派个人送上不就行了。”这边的回答是这样的。 。。。。。。 拖了一个多星期了,车间再也拖不下去了,车间只得派辅助人员将单子送上来,签好立马让其带走。 也就是还是按照早先一套流程在办。 ' d& s5 ~( ]# t
% M) B( x6 C+ t3 ^ Z. \
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管理模式,是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而不是人云亦云,照搬照抄有时可能就是画虎类猫, 适用的流程就是最好的流程。 ) \, P: V/ U( I) m; d$ {
9 A' X( Z; n- C1 ` 正是:世上本无事,没事找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