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k; C d; Y' W- Q) s
——机械工艺工程师做工艺附图尽可能用三维图& C( r, U* J% C! Q& T; R
上两节讲了《机械工程师首先要学会抄袭和借用》和《设计时要多采用机械机构》,主要是搞机械的综合问题。这一节讲的是机械工作最基础的工艺问题,是专门对工艺工程师讲的,因为我觉得机械工艺工程师很重要——不管对个人还是对企业;但是机械工艺工程师有时却挺可怜。
/ Z( w% _$ ^9 z# j4 Q- _3.1 工艺工作的特点0 g/ c6 x* n/ g) @; c! J, P" O
差异就是矛盾。你比别人多读了几天书,于是你坐办公室而人家干活;你需要天天和他们接触而你的操作经验没有人家多;你手中的权力又不多;更重要的是你是定方法的,而办一个事的方法是很多的,人的习惯又是很难改变的,你的工作就是把你的方法强加于人。于是差异所造成的矛盾往往体现在工艺工程师身上,过头的说就是可怜了。过去我曾听过一个说法:工艺图纸擦屁股太硬,包书太小,练字无吸水性,*** ***,简直是真正的废纸啊。机械设计工程师错了他也要照办,而你的劳动成果是纯粹的废物,你能说不可怜?!
7 G' Q! y& v5 S& P! m7 x0 Y3.2 消除这种差异的方法8 j8 h! @5 r4 J& V+ z2 ~) b
造成这样的现象不能准确的怪哪些人。存在就是合理,工艺工程师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再通过自身的努力慢慢的改变这种境况。
7 y% ?4 Y. j2 g2 I7 R一般刚毕业做工艺的可能性多一些,刚刚离开指点江山的激情岁月和环境,可能一时还不太适应。从生活方式和人员组成来说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是迥然不同的:学生是平等的公寓式群居生活的人群社会,而企事业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要想改造社会必须首先了解和熟识社会。因此首先是适应:即学习和理解。不管你将来的打算是什么,总要补社会这一课,谦虚谨慎好学求实的去实践,否则你没有任何发言权。比如:你可能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某某是某某的舅子、某某和某某是夫妻。恰在你不知道的时候,你可能在不经意之中已经触到了谁。
7 G' T7 ]8 D( q. o6 z0 k所以及时调整,少说多学,打成一片才可能用最短时间消除这种差异(至少可以改变为非敌意)。
2 H0 Z- x5 d9 X/ Z3 j9 y3.3 做好机械工艺工程师的方法 ]( r5 [3 C/ C! A
第一是工艺文件一定要通俗易懂,言简意概。
/ A4 m6 V6 h5 S! G3 A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工艺附图用三维线图做。识图本身就需要专门培训,但是职工素质却越来越低下了,然而用三维图可以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这样做了,你实际上在为企业做部分技术培训工作。对于你自己而言,现代好的工具方法首先要用在给自己脸上帖金的地方,否则就是读死书。
7 u- n( d) b+ B7 \文字描述要通俗、简约、条理。毛泽东能把很哲学很深奥的道理写成很通俗的文章,不是他的国学不好——他本是国学大师,而是为了让人们看懂、理解、进而接受。当然通俗易懂以文字为例建议不学赵树理之类的俚语。
) \6 |; F& W$ U0 T! J2 Q1 M 第二是工艺方法一定要来源于实践,再去指导实践。2 M/ {) |: W* y. c$ N% h! P
工艺必须结合本企业情况,这个情况包括了人员素质、设备状况、人文环境等各种影响工艺方法的外在因素。此所谓唇齿皮毛之关系。此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可能比较复杂。与此同时,作为专业人士,你所掌握的又应该高于现有的实际,能够指导实际,否则你的学就白上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推进技术进步,个人魅力也会不断增加。举个例子,当年带锯床刚开始时,我建议采用,数次讨论迟迟未决,一直过了三年才使用上。实际的使用情况证明确实是更先进的,也没有出现论证时的那些担心。我当时既有些无奈,也理解了原来这就是工艺工作程序!
X) r- g) I" k$ s5 W第三是工艺的贯彻与执行问题。
- o% r. ~2 T3 P* b3 k" G8 d& B* X" f近年来探讨管理执行力的书籍很多,讲了很多的方法。据我了解一般企业工艺的贯彻和执行都不太理想(该执行的不执行却去大谈什么执行力,郁闷),所以我称其宣嚣。在企业工艺即法规,其贯彻和执行之关键是责权利的合理分配。
( b+ B9 }1 V4 Z" l3 A仅举一例说明:有一大企的工艺处长问我工艺到底应该如何干,我是这样对他讲的:纸面的工作必须做,而且是天天长期坚持不断地做,逐步完善并能应付各种认证检查,但是不出成绩,只能出错。这个工作安排下属年轻人去做。你个人精力放到抓材料消耗上(该企业是改装车厂,主要工艺耗材是板材),首先争取工艺处对材料消耗的考核权(他们本来就管下料的排料工艺,但不管考核);然后抓住用量大(或年消耗价值高的)的材料研究合理快捷的排料方法。对企业来说你节材降成本了,对工艺工作来说你掌握了材料消耗的考核权,你的贯彻力度才会很强,你就可以准备好各种规格的刀子和甜点,灵活自如的运用,对各个车间主任割或奖不同类型的肉。通过买个排料软件,编个好方法去争取这个权力。他按我说的办了,结果过了半年升职为副总工程师。" D1 y- v+ `$ h& Q' i% Q
所以工艺如果不去贯彻和执行就是废纸,如果没有大棒和胡萝卜就难以贯彻和执行。方法是在充分了解企业状况下生成的。
0 N+ } L7 X+ J2 I- Q; l! q5 R第四是工艺的改进和提高。
% L0 _1 P; |6 O, \( f$ v/ c- j( @! N工艺技术是不断进步和提高的,是通过天长日久、一点一漓积累出来的。它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活动之中。所以MBA教程把工艺并入生产管理之中是有道理的。作为非科研的生产企业,借用和套用行业内先进工艺技术是很重要,可是一般要花银子,从而把小事变成了大事。大大影响了贯彻和执行力。
% D0 ^$ ?" p) }; @! b$ c$ X q因此,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总结来自于一线工人的良好工艺方法更重要,发现和总结他们的好的点子和方法,加以整理使之标准化,再落实到工艺文件中、落实到现生产中。换言之就是工艺技术置根于本企业的积累和提高,这是工艺技术改进和提高的最根本。如果对他们的好的东西不及时落实到工艺文件中,就会形成文件与实际两张皮的现象。而且是对人家的极不重视。有报道说海尔在企业内部定期不定期的以某人命名工作法、生产线、工艺装备,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人人参与工艺改进和提高的氛围,而且都是来自于最熟悉情况的一线的。如此说来机械工艺工程师首要的还是实践,特别是操作技术。
7 O1 f* F$ ?( @对于关键技术的改进,建议先进行工艺试验进行验证,有条件要做,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做。而且要把握技术要点,建立正确的试验试条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任何人任何企业都输不起。4 R! _0 }8 c1 p3 z/ h7 k) Z# v
第五是写给年轻工程师——设计从工装开始。
0 p2 p# F- U+ P4 w在机械企业中,工装设计工作是比较多的。学会设计一般都是从工装开始的,所以要单独讲述这个问题。通过大量的工装设计再加以总结和提高,你必然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 g3 D i! {. z" }' l) n. U我在此仅想对工程师说个人:首先是你必须设计吗?如果是那就必须用心设计了。因为这是你获取报酬和生活的手段——付出劳动,当你感觉付出的和得到的不对等可以另谋高就(这需综合评价)。其次是为了你自己也为了你的企业,宁慢勿错、宁缺勿烂——不管老板、主管道道什么。(但声明不可以总是慢)。时间长了就看出好处了。第三就是方法了,我坚信只要你想干、想干好,你自己就想出办法来了。总之,设计师要克服浮躁、计划人生——连自己都不会设计还会搞设计吗?8 |- R* ?% ^' b
具体到具体工装设计,需要就事论事的了解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掌握设计要点。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套工装是干什么的?使用它的基础条件是什么?用在哪里?谁来用?单位会花多少钱?以前用的哪里不好?哪里有可参考的?具体的工装千变万化,无法说的清,教课书上讲的都比我好。但是我想仍然有必要参考我上面说的。
; R0 ~' C/ R i' j) e) q: }# W! {附件中加一个《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doc版)供机加工人员参考。5 d$ N2 N3 f% `1 N
第六是工艺技本进阶——成本和系统——我的一个发明专利详解" ?! E. ]$ k j8 \. Q+ Q' ?
在工作中和网络上发现一个现象——普遍对工艺工作不重视。因此专门拿出一个很大篇幅讨论这个问题。用我的一个发明专利作为实例来讨论这个问题。
" _9 J; p6 q$ |) T* c3 Y3 n我的观点很明确:工艺做好了,会创造更大的效益。单机或某个产品是有寿命的,而方法是无限的。
& L2 ?) x& r" F我申报的这个专利是发明专利,我坚信符合条件,是真正的专利,目前正在公告中。我无意转让,纯属增加人气之用。所以,用这里最恰当不过了。先帖个图,且听下回分说。2 H; m; I3 l3 q- Y( a; J% r T& [6 y

/ y' K# l7 g, v: d+ I* O+ K _附件:
9 C( b) A, M$ V* _/ ^0 G |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基础|主题: 799, 订阅: 89
- · 采用|主题: 930, 订阅: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