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830|回复: 95

设计师要多跑车间,请看我发现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7 2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又跑装配车间制作样品,
/ P: V  o) C6 b. m1 z9 z& u# }( [又发现很多问题:
1 Z! `  Y+ F& I# |( U  Z* u/ E# A1、检测设备温度不稳定,相差1度,有时检测的调试的产品数值就会相差很大。
" P/ Z$ a) h5 B+ f( ^' x2、在金加工中操作人员不按规范操作,造成产品表面有划痕。3 h( M8 _- g* ^0 S7 D/ q; _8 A! L$ S
3、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并不一定会符合实际操作。
0 v' N6 i3 t& l/ I6 }( S4、有几个工序操作时间没有强制执行,操作时工人会偷工减料。
2 ^+ j2 _8 W1 g9 t  x6 C/ V8 K+ x! R: ~3 k9 v# T8 @- s
针对方法:8 ^! f! a: b# m  p$ j$ O3 n+ s- M/ [
1、采用流水线加预冷空间,产品在流水线预冷,检测设备温控尽量不要采用过渡,直接用恒温槽里冷却,加大恒温槽冷却功率保证温度。
3 M5 t. K, C3 s5 q, z8 ~2、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个个岗位的监督,加强生产车间管理,必要时采用罚款。; [% u0 ^3 e( u" j$ V" k% v
3、每道工序的设计人员一定要亲自操作过,而且要多和实际操作人员勾通。, O( v2 q6 d. h4 x( F
4、操作时间采用强性机械锁定,以免操作人员以人为因素缩短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2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第二条,作为技术主管,这几条当然有关系!
发表于 2007-10-7 23: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搞销售的,也觉得要多跑车间。
发表于 2007-10-8 12: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你提出中肯的意见,由别的主管实施,要个尽其职,责任到人
发表于 2007-10-8 18: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多跑现场总是有好处的,不过要注意岗位的分工的明确
发表于 2007-10-8 19: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条,我干一线生产管理7年时间到现在也没有法子完全解决,工艺是工艺,' K; N1 j* [& M( n" D
干活的好象终是看一看就按照习惯的方法干了,我常遇到这种情况,而且工件还是; Z* A& ~& U9 K; T# i6 M  H
合格的,就像是吃饭用筷子和勺子都可以放到嘴里。这种情况在机械零件加工中常见,# L: E4 b/ z* L) }: u
也不能一帮子打死,所以长头疼的很。
发表于 2007-10-8 19: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技术的,会干最好,只少要会看,有想法,多下车间没错的,我又是在车间做技术,一天不晓得要跑多少次,
发表于 2007-10-8 20: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亲自上阵做段时间。。
发表于 2007-10-8 21: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人员如果不深入到车间就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在车间多看、多问、多干,实际比书本上学到的要多,因为都是具体的,有感性认识,再联系理论,获益非浅。
 楼主| 发表于 2007-10-8 21: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点点好的构思就可以试试改进,' R6 C5 Y) `; d
哪怕是一个螺丝钉的摆放问题。
/ X4 k" Y0 c& }1 }# V% b1 i要勇于改进,敢于改进,坚持改进,不断改进,才能有创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2 22:53 , Processed in 0.05755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