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4-11 19: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谁的孩子上北大这个问题已经没那么重要。当穷孩子还在为考上重点大学奋斗时,很多中上阶层家庭的孩子已经不将北大作为选项了,他们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上大学,甚至上高中。
$ X" G0 \7 w" i: R* h, U8 s+ ~! d3 G! N& b7 `% k/ |; g
“知道”(微信号:nz_zhidao)告诉你为何中国学生爱成为“美高”、“坡党”。
5 }8 b4 {( G6 w' x6 }- y: T4 I$ T$ q# P! s. y: }
前些日子,我第一次听说“坡党”这个词。这当然不是什么政党的名字,它指的是在新加坡读高中的中国学生。他们小小年纪便离开中国,到教育质量和国际化程度都更高的新加坡读书,大多是为了接下来申请欧美大学本科时更具优势。
; a+ @5 `) \# D; E1 d1 j, w2 R8 ~2 o/ T/ M3 S! q! N" q+ y. X+ [
在美国大学读本科的中国学生中,“坡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群体。和他们并列的还有“加(拿大)党”,以及“美高”——在美国读高中、接着读本科的学生。这些留学生在申请美国本科时,比起在国内读高中的同龄人,有着明显的优势。3 g; K5 }* Q1 S N
" y% K- i) c! p9 i/ W
据统计,2006年在美国就读私立高中的中国学生仅有65人,短短八年过去,这个数字已经飞涨至2013年的23795人。/ e/ [3 }. c4 f7 H
# x) W' a2 R% G8 c- A3 I1 K这些“美高”、“坡党”们来自怎样的家庭?简单来说:大城市、家境优渥,足以负担不菲的留学费用。不能否认这个群体内部也会有多样性的存在,但总的来说,出身自底层家庭的孩子极少有可能进入这个圈子。
: I$ _2 i* z, S+ h6 E5 C0 ~
* ~5 ~) v' X# T# x1 ` c家境稍逊一些的,可能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让孩子出国读中学,但越来越多人正在将孩子送到美国读本科。这些学生大多出自国内大城市的外国语学校,或是重点中学的国际班。他们从高中入学开始,基本就以申请美国本科,而非参加国内高考为目标。0 ?& V5 S) |& Z
" l4 k9 D |' L
布鲁金斯学会去年曾发布一份在美国读书的留学生统计报告。全球20大生源地城市中,中国大陆占据了7席:北京(排名第2)、上海(第3)、南京(第11)、广州(第16)、成都(第17)、武汉(第18)和深圳(第20)。这和我在美国的个人观感非常一致:在这里遇到的中国本科生,基本都来自这些大城市和省会城市。- M( j0 J# J( B
0 d1 I p' f2 t
在美国读本科究竟有怎样的优势?首先是教育质量,美国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小型的文理学院,都非常重视本科生教学,美国许多知名教授对本科生的认真程度,可能是中国一些普通教授根本无法想象的。其次,在世界头号强国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不论是想投身华尔街还是K街,想加入硅谷创业大潮还是在国际组织谋职,亦或是在象牙塔做学术,“美本”都是一项有用的资本。' w' ~2 C" u+ o6 h" \! ~* v' @
8 I7 S* L0 D, B5 F
就我本人所熟悉的社科学术界而言,在申请美国的博士项目时,拥有“美本”者相比起手持中国大学文凭,哪怕是北大清华文凭的学生而言,有着明显的优势。前者在美国人所熟知的体系中接受教育,拥有美国教授的推荐信,自然更具说服力,哪怕他(她)的资质与一名来自中国大学的申请者完全相当。“美本”有优势,“美高”和“坡党”在申请“美本”时又拥有优势。于是,在海外留学生群体里便出现了鲜明的群体分化,而这种群体分化又和学生家庭的阶层分化有着极强的对应关系。
7 K# J( o* W( s; }6 P( B8 `
0 p7 B% M7 B) N0 i9 t# C2 {不可否认,有一些在美国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家境一般,他们凭借自身努力获得奖学金,不需要来自家中的供养。但这只是少数。我曾不止一次在美国大学里听到教职工和学生评价说:你们中国学生就是有钱。每每此时,我只能苦笑:那得看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研究生大多是因为有奖学金才来的,他们中的大部分其实很穷;而本科生则大多没有奖学金,他们能来是因为家境确实不错,也许他们才是你们眼里的“有钱人”。+ L. v( }. P& [
9 J5 i2 ]* u, S6 b5 V2 D3 g对美国人而言,招收外国留学生一方面是吸引人才、增加校园多样性,另一方面也是在财政压力之下,通过对留学生收取较高的学费维持运转。这一做法的初衷与中国的阶层流动问题完全无关,但它却在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固化。这种因家庭阶层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已经远远不是中国的高考所能调节的了。
& w- H8 V7 Q1 b& P8 ^5 @9 I% w0 K& \8 s( H5 v5 O
其实,谁的孩子上北大这个问题已经没那么重要。当穷孩子还在为考上重点大学奋斗时,很多中上阶层家庭的孩子已经不将北大作为选项了,他们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上大学,甚至上高中。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教育公平、阶层流动所面临的挑战,已不仅仅是北大的招生公平那么简单。 c! g8 ^- s3 B; E- k3 z
1 [9 W [- T4 _; M% Z. ~(作者系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原南方周末记者), u7 O2 r" T3 v1 D5 A
7 T( y/ w0 V0 X/ d, h' v9 X请记住,我叫知道(微信号:nz_zhidao),南方周末每日网络专稿。
, w1 L" {. g: {$ S( X Q) ] Z0 w$ u
% X4 v- x3 s& ^1 \' u9 `/ a, {3 s要严肃,有知识;要八卦,有内幕。每天一篇,无需翻墙,尽享你想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我们只想,让知道成为一种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