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2266998

应该认真聊聊年轻人的平台问题了,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1 14: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莎士比亚之爱 于 2016-4-11 14:13 编辑 0 R: _- u7 V* F, R6 ?; A4 I
* D# b# z( F' p- L- B! Y1 ]# M
感觉关键还是自身能力的问题
8 c& D) u. a- O0 X- q+ j" ^% w有平台没能力,也可能进步很快,也可能活活被拖死,就像不是考进重点班的学生+ ^6 Q% ?" P: R4 ], s9 G
没平台有能力,感觉可能性有但很少,有能力了自然有好的平台等着你,就是那些怀才不遇的人  `5 z# P9 p7 o( a0 F
有平台有能力,那还说个啥呢,扶摇直上呗,就是那些小日子滋润的很的人! n: X& |3 p, F6 M' w
没平台没能力,那还说个球啊
发表于 2016-4-11 15: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觉得很多年轻人以后要退出制造业了,在许多小辈的眼中制造业是一个“粗鄙”的行业。那些退出来的家伙是回家乡进体制,还是去北上背水一战做点别的?以后将会有很多工业企业消亡,之后年轻人怎么找出路干点啥,8爷开个贴详细说说吧。
发表于 2016-4-11 16: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色猫 发表于 2016-4-11 11:15
4 A- @& d6 c3 b0 x只要需要人干活。就有平台。关键是在台上的时候。自己该干什么?* f' e4 \- f% W' U$ L6 l* n
3 ^. H1 d' t- X, Z; A; o6 r
美国教育简单来说那就是你多大年纪该干 ...

* t* F" @, w' ~; u) Z别扯,回机械设计这个平台猫侠再试试~. l/ d9 L8 N% f2 u% Y" S- t' {, K
发表于 2016-4-11 19: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谁的孩子上北大这个问题已经没那么重要。当穷孩子还在为考上重点大学奋斗时,很多中上阶层家庭的孩子已经不将北大作为选项了,他们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上大学,甚至上高中。" r- Y* f9 C4 H( k
5 e7 n- i+ p0 U$ B
“知道”(微信号:nz_zhidao)告诉你为何中国学生爱成为“美高”、“坡党”。
+ W2 s" ]. J* q* T' b' D, I" r! o7 E( u+ y
前些日子,我第一次听说“坡党”这个词。这当然不是什么政党的名字,它指的是在新加坡读高中的中国学生。他们小小年纪便离开中国,到教育质量和国际化程度都更高的新加坡读书,大多是为了接下来申请欧美大学本科时更具优势。5 u; H& Q4 j" k+ T( i
4 U. Z* W7 y0 q+ C$ P) Y) a' @
在美国大学读本科的中国学生中,“坡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群体。和他们并列的还有“加(拿大)党”,以及“美高”——在美国读高中、接着读本科的学生。这些留学生在申请美国本科时,比起在国内读高中的同龄人,有着明显的优势。$ Z# V+ \; c8 a3 ~

( a$ K: J; w' u据统计,2006年在美国就读私立高中的中国学生仅有65人,短短八年过去,这个数字已经飞涨至2013年的23795人。
8 b  ~  ]1 j8 e% Y
$ W- z$ Y1 |, \$ D. {# m( g这些“美高”、“坡党”们来自怎样的家庭?简单来说:大城市、家境优渥,足以负担不菲的留学费用。不能否认这个群体内部也会有多样性的存在,但总的来说,出身自底层家庭的孩子极少有可能进入这个圈子。  r% J3 h. G' h; ]: `5 ?
3 m# \  P% B* }+ x
家境稍逊一些的,可能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让孩子出国读中学,但越来越多人正在将孩子送到美国读本科。这些学生大多出自国内大城市的外国语学校,或是重点中学的国际班。他们从高中入学开始,基本就以申请美国本科,而非参加国内高考为目标。
* w) P* i( J$ y
- b% \) J& H- P& P+ N5 s. Q& m4 c布鲁金斯学会去年曾发布一份在美国读书的留学生统计报告。全球20大生源地城市中,中国大陆占据了7席:北京(排名第2)、上海(第3)、南京(第11)、广州(第16)、成都(第17)、武汉(第18)和深圳(第20)。这和我在美国的个人观感非常一致:在这里遇到的中国本科生,基本都来自这些大城市和省会城市。
' Y# q7 s' \4 B7 ?7 E' B- e/ f6 }/ J9 E) l
在美国读本科究竟有怎样的优势?首先是教育质量,美国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小型的文理学院,都非常重视本科生教学,美国许多知名教授对本科生的认真程度,可能是中国一些普通教授根本无法想象的。其次,在世界头号强国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不论是想投身华尔街还是K街,想加入硅谷创业大潮还是在国际组织谋职,亦或是在象牙塔做学术,“美本”都是一项有用的资本。
& p3 e) m: Y+ D2 s8 A7 S
/ ?+ ~  p; O; ?, [0 j( B, N就我本人所熟悉的社科学术界而言,在申请美国的博士项目时,拥有“美本”者相比起手持中国大学文凭,哪怕是北大清华文凭的学生而言,有着明显的优势。前者在美国人所熟知的体系中接受教育,拥有美国教授的推荐信,自然更具说服力,哪怕他(她)的资质与一名来自中国大学的申请者完全相当。“美本”有优势,“美高”和“坡党”在申请“美本”时又拥有优势。于是,在海外留学生群体里便出现了鲜明的群体分化,而这种群体分化又和学生家庭的阶层分化有着极强的对应关系。! q+ H6 B+ o0 B0 X7 X  W" F- t3 K
! v# E' W  O2 p" p  j; Y# W
不可否认,有一些在美国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家境一般,他们凭借自身努力获得奖学金,不需要来自家中的供养。但这只是少数。我曾不止一次在美国大学里听到教职工和学生评价说:你们中国学生就是有钱。每每此时,我只能苦笑:那得看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研究生大多是因为有奖学金才来的,他们中的大部分其实很穷;而本科生则大多没有奖学金,他们能来是因为家境确实不错,也许他们才是你们眼里的“有钱人”。
7 N9 T. r7 R( ?+ n2 l4 r- L9 ?+ |0 I) P' l4 i8 w8 a
对美国人而言,招收外国留学生一方面是吸引人才、增加校园多样性,另一方面也是在财政压力之下,通过对留学生收取较高的学费维持运转。这一做法的初衷与中国的阶层流动问题完全无关,但它却在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固化。这种因家庭阶层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已经远远不是中国的高考所能调节的了。0 O8 _7 O7 `; B. T" h' R

3 G; D' h: V* \7 d其实,谁的孩子上北大这个问题已经没那么重要。当穷孩子还在为考上重点大学奋斗时,很多中上阶层家庭的孩子已经不将北大作为选项了,他们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上大学,甚至上高中。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教育公平、阶层流动所面临的挑战,已不仅仅是北大的招生公平那么简单。
, Q: z. _1 G- |# v# N0 \% g) @2 f; `
(作者系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原南方周末记者)
, w; w# ~$ W8 p: o: a. a' t* a% n. X( o8 ^. i
请记住,我叫知道(微信号:nz_zhidao),南方周末每日网络专稿。
; e+ _2 c- M! ]$ j8 z6 x$ H
4 h; C" V6 G; l3 Z+ U要严肃,有知识;要八卦,有内幕。每天一篇,无需翻墙,尽享你想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我们只想,让知道成为一种享受。
发表于 2016-4-12 15: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杨先生讲酱缸文化,一个项目拿到手,大部分领导不比你清楚不比你明白,但是控制欲在那里。不仅要想办法把项目干好,还要让伺候好领导。两者缺一不可,但对于大部分人,很难两全的。越是大的平台,这种情况越多。就是抱上去了,也不一定玩得好。+ |, A8 Z8 J+ z& c1 X
, [1 o9 y+ v) J4 Q0 [& Z* I% \' ~
像8爷早年能遇到一个不进会议室的领导,的确是幸事。# c; m$ Y* \; `, W- I) t
* }: J( y9 a$ f: n+ Z) K( a6 ]: ~
去年论坛一位前辈对我讲的一句,很受启发“平台需要机会,沉淀需要心态”。上平台的机会也就是不断学习,锻炼,上进得来的。4 f2 I- ]$ }  s" ^7 ?( V% \

7 y7 K) b  g, K/ S" w+ n( [年轻的时候就是不断努力,也别无他法,想其他的只是影响心情而已,哈哈* w2 p8 {8 J9 P! ~% l
发表于 2016-4-15 23: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4-16 00: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科毕业一年,现在在搞产品结构设计。
: _8 Z6 ^" J2 {8 ^/ T做的事情简单,周围牛人多(客户阿三多~老美多,同事各种硕士~名校~留学生),我把自己归为最菜的10%。0 U) H1 q2 I$ Z" ~0 k
所以我觉得呀这真是个好平台我要多学点东西走。9 c- m5 g% b) S2 C
刚工作,总会觉得在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跟进企业之后的技术活没有关联。
+ `+ ~  a( k# t6 y6 a8 \大概三个月,基本的工作可以上手了之后发现,要掌控自己工作~大学的基本功和做的那些习题很重要,随处就运用上了,做事效率提升不止一点半点。* R/ u  g8 d) {. i2 P5 U0 f+ L
原理清楚了,一通百通,思路顺畅。- p4 z3 o* q) u5 A. G
大概六个月,跟大家交流的越来越多,曾经在学校听的一些讲座,深挖的一些知识技能,会议和讨论时顺手丢出来,performance会加分。# u1 B+ i1 q# S* |* J
跟客户同事交流多了,找他们的优点并且检讨自己。多看一些资料,技术的管理的财务的。
4 p% K& K2 v# ~3 z1 ^) _/ U8 I我一直觉得知识会提升个人内涵。

点评

体会不错,你会进步的,好  发表于 2016-4-16 13: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20 05:49 , Processed in 0.05323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