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928|回复: 20

理论力学书本上三力平衡汇交定理证明不严谨(小弟初学,请前辈指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9 11: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辈初入机械行业,连混子都不算,虽然是机械专业毕业但在学校属于不良少年,可以说出校门时一窍不通。看到998等多位大侠的大道,感觉基础真的很重要,遂晚辈最近买了相关书籍开始啃书之路。
' m3 ]3 m5 S, l8 I) ^  p9 S+ I      晚辈选择从理论力学开始学起,看了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发现不少疑问。书籍用的哈工大理论力学第七版。其中的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晚辈感觉证明的不严谨。
7 _7 |! K, m5 l" w4 T; T
2 O* ]0 z: {8 i正题来了:书上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由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二力平衡条件3.加减平衡力系原理(4.力的可传性,因为是推理所以用括号)证明的。  [, v/ _' S5 w& U- T7 C
                可是在下看到书上例子三个力的汇交点在刚体外也成立。而书上例子是用力的可传性先把其中两个力共点,再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合力,最后用二力平衡条件得出结论。可是力的可传性只能是在刚体内部移动。晚辈现在都不敢继续看书下去了,怕错误的观念越积越多。请前辈慷慨指点一下,晚辈拜谢。: y$ k' X7 q# Y* Q7 Y
9 s' U) c. z: k) @/ g6 }
     另外还请前辈们指点下在下怎么学,从理论力学开始可以吗?小弟由静力学公理看到了几何公理(数学)的影子,比如利用二力平衡条件的两点一线把力的作用方向确定下来。又如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的共面。还有矢量也是数学中的概念,依稀记得上学时叫做向量,不知是否是同一个概念。晚辈看了998大侠的4000米还有各种需要学的知识,高不可攀,让人望而却步,心生退意。晚辈在工作方面只求离真理更近一点,看了厂里前辈的差不多,听见别人问我承重够不够,稳不稳定怕了(在前辈们看来应该是小儿科)。  |+ |  R9 E1 f& A$ y+ `9 x
     2016开始打基础了,积跬步至千里,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9 12: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不用看了,后面你可能会发现很多“错误”的。不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一击脱离 +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2: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3452dd 发表于 2016-2-9 12:45
+ C, n. v% }/ h5 T/ o: {你可以不用看了,后面你可能会发现很多“错误”的。不好
9 Q3 \" u) d% W  j8 a4 e9 ^
现在还在继续看,看完再推敲一下也是挺有意思的。有问题的地方可以放到论坛,请教各位前辈们。
发表于 2016-2-9 15: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寂静天花板 发表于 2016-2-9 13:38
0 o- I  [3 X: j6 O本来三力汇交这个概念就是个几何学的概念,它假设刚体位于无穷大空间内,力是作用于确定点(也就是受力点)的 ...
6 A, `' \/ u1 ?* F. }' \
力学曾经是物理学的分支,现在是与物理学平行的学科。
发表于 2016-2-9 15: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寂静天花板 发表于 2016-2-9 13:38
' u1 a" w9 e* I8 k: L; y本来三力汇交这个概念就是个几何学的概念,它假设刚体位于无穷大空间内,力是作用于确定点(也就是受力点)的 ...
, c* I4 m& H( U9 q( G3 |  l
”三条定点有向线段或其延长线必交于一点“
& [% ~' b9 j4 x$ z你这段话是那本几何书总结出来?如果你的那个”定点“就是指的三条线段的出发点,那还交个毛啊,出发点都在一起,”延长线必交一点“这种话就是脱裤子放屁。如果是指的空间三条线段,那本书说的其延长线必交于一点?交于一点那得加上很多条件,好好看看书。另外,个人觉得力学不是分支,而是根本。. d! A$ V5 s- u+ `5 w1 W# y
( l/ L2 X! A  d  j: q$ l2 I7 F% ~
交点位于刚体之外,是因为用的是几何方法来解物理问题,延长线平移、汇交只是一种分析方法,利用的就是力在刚体内部的传递规则,它不可能凌驾于物理问题本身。记住一句话,数学只是工具,不是本质。
% ~( b! {1 l* ^8 J+ c7 q2 Z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6: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寂静天花板 发表于 2016-2-9 13:38 * m0 w- C  r# V8 w* j9 _/ |
本来三力汇交这个概念就是个几何学的概念,它假设刚体位于无穷大空间内,力是作用于确定点(也就是受力点)的 ...

8 X) r' Q" ~3 f# A; ^( a谢谢大侠的讲解,晚辈大致能理解大侠的回复。可是公理是基础,书上写的不完善,我要完善它才行,不然实际是用必然会出差错。请大侠看下下面晚辈的理解是否正确。
  W- o- s8 F3 I& f" C6 l6 i' H1 u% ~
1.那书上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描述就不严谨了。书上写的是作用在刚体上同一点的2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应该改为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且作用线有交点,可以合成一个合力。不知这样理解对否,望大侠点评。$ X( G1 ~) T8 P0 _; S  h

8 w# R% q! ?# I# V2 o2.因为力的可传性局限在刚体内,用它来证明三力汇交定理只能局限在刚体内,所以是不全面的。按大侠所言的话必须引入数学概念在数学里证明。

点评

谁说“可是力的可传性只能是在刚体内部移动”?你自己想的吧。圆环重力(姑且说所有质点重力合力吧)不在体内,把它移动到体内,对刚体的作用效果等同的。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不是说实际圆环的重心就移动到体内了  发表于 2016-3-30 10:03
你这个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理解不对,作用线没有交点也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发表于 2016-2-10 09:28
发表于 2016-2-9 16: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用词很谦卑但是态度一点也不谦卑,这书才看到这,一有不理解的就说,实际应用必然出错,我要完善教科书。那整本书下来你要完善的多了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8: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击脱离 发表于 2016-2-9 16:59 . G- G0 i! R' ~& k2 y
楼主你用词很谦卑但是态度一点也不谦卑,这书才看到这,一有不理解的就说,实际应用必然出错,我要完善教科 ...
/ b! ]8 y6 p* ~3 ]2 }% [
前辈我讨论的是公理,是根本,书上这样写的,公理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而由5条公理引申出了整个静力学。我现在对最基本的公理有疑问,不解决怎么继续。
" w7 H6 j$ ?0 |7 l# T5 h7 w8 T6 S2 f  ^8 i4 U) J' T2 T
上面我写的很清楚,书上写的不完善。我不是说公理是不完善的,仅仅在这本书上所写不完善。我有疑问啊,不解决不敢用啊。晚辈工作一年,吃过不少亏,都是因为不严谨,所以现在胆子越来越小了。
+ l9 D' ~- w' ]1 [9 n
" l% ?8 q/ P7 T# L5 ^- V
发表于 2016-2-9 22: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sddb 于 2016-2-9 22:26 编辑 5 X, L% W+ d) @8 b7 E, u! `
) _) g. _  d* _8 _  l
要我说的话,你的两点质疑都有所欠缺。
: Q+ g+ s: p. H9 J6 j1.”作用于同一点的2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是从纯力学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两个力且作用线有交点,可以合成一个合力。“是从力学+几何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看起来一样,但其实不是一回事。力学书中讲的是纯物理公理,而你讲的是要把数学分析法加到物理公理去,就是要把工具加到公理里去。你说那个更规范呢?而且,从物理的角度讲,力是单位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一个变化量是不可能有延长线的。6 P6 X* T' }! z0 }, ?( J& s& |
你的第二点同样是这个问题,没摆正力学和数学的关系。
* V& j* {7 Q0 D; H+ J" g2 [9 k0 L* }$ O+ E' r7 X0 `
不过这个问题就是一个认识的问题,没必要深究~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22: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zsddb 发表于 2016-2-9 22:20
0 j( m% v6 b& i* J  T- L要我说的话,你的两点质疑都有所欠缺。$ U1 j+ C6 M# O! e
1.”作用于同一点的2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是从纯力学的角度去 ...
, g# P% _% L8 D9 x) ~" x
谢谢大侠解惑,看来学的还不全面,让前辈们看笑话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20 05:47 , Processed in 0.07386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