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死得太快了!/ Y% m: n' X/ O$ H
- o3 \/ h0 v/ g8 Z3 t
首先,你必须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
' X8 [# {' q7 v: @7 G& _ C: i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9 k# r$ _0 g k% `- H! c* T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而在明* M3 Z! a" f j. J9 h Q( P; V: V
年将又有4850家将满150岁生日,后年大后年大大后年将又会有7568家满150岁生日……
6 U0 e' z- g9 L! E7 h6 @而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 i9 s! ]# }' ^3 W6 I% ^/ i
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经过计划
6 s/ L( h3 N1 h. Z6 {: C6 h经济时期的变异,其字号的传承性其实已大打折扣。
: V! t' }1 f a1 H, E* i
) B; ^# g6 F8 M! |9 i+ u/ z/ P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 A1 o+ _( f- Y. _5 b5 a' R
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相距甚远。" g, V8 V1 [7 b. B
% n: L8 g) D$ g+ i* S日本被誉为是“工匠国”,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
# m: E. f" C& U' x2 e* c年的优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 y* t! Z3 ], ]+ n& }; {. H% d$ I
原材料。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甚至不乏独此一
7 N2 K; s+ S0 M+ `5 Y家。
8 O% t% M0 V: v) V% I/ T& C, `* ^1 L4 I( _& v; C
( J1 t9 x1 F5 x7 n
日本人天生性格追求极致完美、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时不会拿出手。
. h! N# f0 r- f$ L* `. Q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
1 M4 E' |/ t8 |: R) t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L0 T5 I9 Q, u6 p
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什么日本科技能独步天下。经济不只4 V! t: ]1 q3 |3 W2 q) i0 ~
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中日在经济基盘建设上仍有很大差距,日企不只在于表面丰田
0 F, ], s# _3 x6 A、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
6 v" u) J7 a8 n8 i( I: |1 M! y7 A: d/ r( ]" d" G% N- K* h
5 M7 ]; G6 E3 @/ H4 F x
中国离强国还有很远很远很远的路要走,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不能依靠炒房地产、炒金融、! A7 T7 c4 w: b q
吹IT泡沫,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务实精神,通过脚踏实地、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撑。8 o$ h, \1 W! ?) R& z/ s3 d
3 S' k s7 b2 `8 X+ Z
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长寿企业比欧美做得更好,日本企业投资都讲究战略,$ G' H- u3 O7 ?+ \; h
注重长远投资和利益回报,每每投资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变化。- S( U; [# @ K7 w5 C; z! H
5 q( T; n' k( v# N+ \1 a; @日本企业是家社会,重视员工利益。西方则重视股东利益。从现代资本理论来看,日本企业的资本9 u! Z D1 C M+ B; I/ I/ I1 H
利率不一定有西方企业那么高,但是他们可以保持长期利益不断延续。# q1 F X. X4 G7 D0 ^
! n4 f. K" k3 D# r0 s. ^
反思中国企业,是如何经营思考的?
* z8 O6 z$ g: G: ~0 }: m1 _* m
2. 为何中日差距越来越大?追求不同
3 V6 C% U- ]7 K% e
9 {$ Z) |% b# C" t/ N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 E T! k! H6 [6 x, T. V. n3 R
,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好大; s' ~3 w% d8 k1 f% U
喜功,急功近利是中国人的特性习惯,企业、百姓都是如此,所以一点也不奇怪。9 I/ O/ n% U3 S5 \* h' F+ Q
$ ?% c8 p" m- i- m
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我这次去日本,和日本一个青年企业家交流' U! r- |/ F/ L R: P1 m4 q. I
,他们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说实话,汽车轴承在我眼里确实是一个小产品,没什么了不起。但他5 ?- j! t" {1 h8 {
一说到他的产品的时候,就开始手舞足蹈,两眼发光,似乎特别地享受设计和生产的过程。8 ?8 \$ H) [5 D# {. r
3 v( h5 U& ]* g3 S3 ^我一问,原来他父亲是公司董事长,他哥哥是总经理,他是主管技术的董事、副总。公司规模不大& B+ v7 U& j6 S3 i
,一百来人,但是服务的客户却是丰田、本田、铃木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家里好像也没有别
& B |( W; N5 J- J的生意。他说,光轴承需要研究的东西就太多了,几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别的?
3 N1 I5 g( t5 N% \9 @1 }) [从两者区别,我明白中国人只是赚钱,日本才是做事业。) a& D% v1 V0 c+ R% X, |
- {( C" N* u4 G& f' ^. I/ a$ Y两者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个也没有,这是就0 _4 l& l3 |* ^9 |% I
是原因。
: o* i3 Z% b1 C) `
, N5 b! h7 B- m6 G: k: a# C3 w其实我们仔细来看一看全球著名的品牌,无论是任天堂、微软、尼康、奔驰,丰田,麦当劳……,# `; Y v8 C! T8 }2 m
他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越做越深,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大
) |2 X( T4 V" g9 m. }。1 i: Q4 i; ~: s' F" n2 ^
而我们的企业,包括海尔、联想在内的中国品牌,本行都没有完全成功,也开始搞投资,做房地产1 W1 o, x$ q; M8 d7 D0 I7 q
,甚至做保健品,忙着赚钱而严重忽视本行,典型不务正业。这恐怕就是我们中国的品牌和日本品/ ]6 e, j: A/ b! Z* E
牌之间的差距所在。, R8 J+ ?$ o0 K
- R h6 `( P/ G, k记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道过浙江某个地区,这个地区可以迅速拥有某个产品全球前几名的加工
o) h2 O0 g# n生产能力,但同时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又放弃了原来的行业进入另外一个行业,然后又迅速成为另一 e& B3 T' p. u7 f0 n
个行业里的前三名。! q; ~) R% y! E* ^5 S6 l! C- n, z
: M6 i4 r) ~( U1 q7 h; ~! n' C0 F
但是无论做什么行业,厂房永远是那么破旧,设备永远是那么简陋。所以,他们经不起任何的风吹8 G* f1 k& b- d1 ] V3 }/ e+ `
雨打,他们确实是赚了一些钱,但是这种财富的积累是不可持续的,他们也没有获得同行的尊敬。- o; k: S" s& ` I, B$ T
我在东京中小企业促进中心考察的时候,带领我们参观的领导有一段话让我特别记忆犹新:
( `: ~3 a: f& l" Q( V. Y9 O
2 t* E5 `* L8 G: n“现在你们中国人太厉害了,你们的学习能力太强了,就像跑步一样,我们在前面跑,你们在后面
$ S1 t" }* T: n4 H追,你们追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担心被你们追上。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创新。要创新,就
; H' d6 x8 {' F% q4 T1 r* t( r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就必须要提高价格,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微弱的优
& |6 e: i2 \9 |& {) o2 v) Q势,我们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专注,我们必须创新,我们必须精益求精,这也是你们逼的呀。2 C3 @: e6 ]4 e1 P
”' U8 k- A' C; C1 b! P
说实话,谈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脸火辣辣的,他的话表面上说起来在表扬我们,说我们的适应能" ^7 t* @& A7 y
力很强,而实际上是在批评我们不懂得专注和创新,只会山寨,抄袭。我们技术水平和能力根本不/ e% l7 v9 R3 r3 j/ Q# {
可能成为日本的威胁,只不过说说而已,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失之毫厘,
& z( J2 ], _4 V差之千里,更何况我们失之千里?0 o! s |0 P2 o g ]
* a6 N$ M8 K! N; E g- \
中国的生产科技,众多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来自日本,并且无法替代。国民生活方方面面也都充斥着
% g4 _: v% Q0 O0 o, W/ p9 u日本技术与产品,即使国货产品里面的核心技术也依然是日本提供,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法替代
( P' Q, c& d4 i. d2 _' }1 H的。# J$ d8 M& t5 v8 d+ ~, t
中国积贫积弱几百年,我们连自身的基本状况都没有搞清楚,有一点点成绩就特别自大,这是非常$ p/ W3 F- t B$ s+ w% _
危险的。
1 C; v& @( K2 V' P6 i( L0 P4 A/ v# x6 H. \9 z S
所以,我要说的是,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而不是钱。赚钱只是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经营5 M. g& ]' ]% E/ N' Z$ \
的目标。
0 x2 O* U7 e7 F8 y3 e
* n- k( I2 W% z% W. y0 S: c0 L3. 对技术的理解不同- Q& R H2 M `$ r
2 O. B. ]- K. d9 ~8 j( o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
# r7 z: ]+ L- H# M+ b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 j+ k& @1 ]0 r8 W/ ?
. H! X. ] A# }+ {, k记得以前给一个家具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愿
( X3 I# K; \' |; V3 ^意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是需要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却舍不得,以至于被不懂操作的人, j: N; s/ j7 u2 ?5 f- ?" n
把机器搞坏,只有再花50万去修。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 V* B# g3 x8 a7 V* d* x
' p5 @2 B3 B7 o5 ^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身边的例子吧。中国商人背的相机一个比一个高档,从佳能的50D到5D-MAX2,
; ^9 r' M1 b0 I' R; L6 h甚至到1DS-MAX3,一个比一个专业,一个比一个高档,但仔细一看,他们使用的全是傻瓜模式。7 U9 X7 i+ b2 ?. K& x
买相机容易,因为咱“不差钱”,但舍不得花时间去学习,去研究。我团有个小姐,见我给她拍的7 I& X+ ^2 j7 h7 T
照片好,问我是什么型号的。我说我的是佳能,只有一两万。
; w4 c. d0 z4 v+ N" E7 I她说她们家的相机也是佳能,有15万多,但是拍的效果还没有我拍的好。所以,人们狭隘地认为只+ j) {3 D$ F; L
要设备好,拍出来的东西就一流,这个观点显然有点滑稽而愚蠢。
" k- W; K/ b- k6 x* G+ V6 h+ U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1 d. H+ v' K0 q S4 N/ k$ U
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
% ] ?' X- ^ T- @. Y! `的能力可能只有30分,人家用到95分,这样100×30%,只有30分,而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
2 _; z. b8 L& Q$ G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技术的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所以,设备并不是最主
, A+ x3 R+ K2 K+ S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1 l E' g; Q( G z$ e
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y7 P) s' y, t; V! X, U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新的进0 D: D( s' _7 W, {
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 _; |8 v$ K- x
中国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看得懂,根本学不会,更是坚持不了。
& [; }6 Q8 ?2 A) q# E举个简单小例子,日本人要求每天车间的地板要清洁十次,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产品的品质
# I/ A8 d- H1 R3 y" \。日本人听了以后,保证每天十次,一次不少,坚持不懈。我们头三天十次没问题,一个星期过去
. o& S2 q& S6 ]( ?4 [+ K9 B,十次就变八次,慢慢地八次变五次,五次变两次,最后三天一次、五天一次、一周一次也保证不
' C9 F7 C: ?" s! z& S- N6 q了。7 K! @- y. T8 V: G* Z- R* P
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都是如此。很多的技术指标、细节,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松懈中变形,进而
l" c8 B& [& c/ ?/ V S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长此以往,何来品牌?- q7 [$ Z- q$ N* q; o* Q
4.对速度的理解不同
: M7 l# U% @' ]* @中国人做事特别喜欢追求速度大跃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思想极为严重。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 W$ D p, o, r9 ?9 l
立竿见影,讲究所谓效率和速度。而日本人似乎和我们不同。我们的导游英子介绍说,日本人看起2 ]2 Z& P. G' x
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背后是严谨、精细、执着、精益求精、专注、专业、认真。而中国人大都比! m6 p8 {* u$ B: W/ x& ~
较灵活,背后是小聪明、偷工减料、自以为是、粗制滥造。
0 S: U7 J$ E6 @8 J% T-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而且发展的结构、质量比我们要好
& h8 h$ G' [' X) q8 ~# A1 d9 `& A得多。日本经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跟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而是有着天壤之别。
! ^$ M# X$ R- ] R' S) H9 `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也就是说消耗同一个东西,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这不6 q! @; ?% D- N3 ? K' g0 h3 I
能不值得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
. r# ]/ b) J. d6 Y# R+ l# @8 l日本发展经济是让民众受益,让本已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目标。中国发展经济是用来攀比
- p5 z5 G/ @6 o8 ~* f5 t、炫耀的。更可怕的是,大部分民众盲目的“爱国热情”会让中国走更多弯路……
6 F7 O! O" }( a9 Q' N6 y( w像中国新兴城市的马路一样,刚刚修好又刨开铺煤气管道,过半年又来铺水管,没过几天又刨开铺
0 X3 U% A) q$ M( q8 W$ |' e液化气管……我们修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世人惊讶!可惜每每你走到高速公路上会发现,这
M& B! @/ M% y1 s1 f: ~8 L里在修路,那里也在修路,高速公路修好没两三年就得翻修。
# i4 p; J6 X3 H6 ^$ w% r0 F而这些都计算在GDP里面,修一条路要一个亿,再修一次又得花八千万,再修一次还得花五千万,
( S# n6 \9 T1 O. V" r我们的GDP就2.3个亿了。人家一次花一亿,或者一点二亿就搞定,表面上看起来人家花的钱多一点" r0 B Z; }6 U! r4 Q
,人家的速度是慢了一点,但是一次到位,用不着折腾和浪费。, w, d# h1 D5 I. }# A
在我看来,所谓“快”,首先要以保证品质为前提,只有这样的快,才有意义,否则来得快也去得
) @9 I* |' A. R6 Z5 s快,生得快也死得快,建得快也倒得快。我们任何的发展都应该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不要想一蹴而
m1 W: f6 e/ G y3 R9 _就,违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做品牌也是如此。
( d1 b6 o' G( W日本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丰田、佳能等等,最少都花了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W) h0 X9 }1 g5 }
,而中国除了老字号之外(其实品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正市场化的品牌屈指数来也不过二三6 h$ [- b+ {, @3 r# V+ x
十年。
: a- ^, u# Z+ k5 ]5 m. _所以,我们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专注地发展,再过五十年中国5 d H `8 l! q7 [ d" z" x
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但如果中国一如既往地如此急功近利、浮燥,自以为是,好大喜功,中国永
; p* w9 \2 e8 W远都不会出现世界级品牌。
: t4 _5 R# v9 I" H$ Z品牌是什么?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承诺,而对企业而言就是获
$ x7 D: `% N1 v$ J8 n7 E利的工具。所以,做品牌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投资。当然,有些投资可以立竿见影,而有些投资可能3 u T& P+ L, t/ }2 w! J
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回报,而是需要等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够看到成效。
2 F5 c' I9 G, A' y2 @. R5 Q& |* k有长远目光的人懂得在品牌建设上加大投入,因为他有耐心。而有些人看到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短7 q& @9 L/ D9 v: L. ?& N% H8 K
期内没有回报,便心灰意冷,觉得还不如炒股、买楼来得实惠。久而久之,他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
" s: K$ O a- s1 X+ a非常严重的错误,而到那时候,这个错误已经无法挽回。
8 B4 w2 d `0 T6 s我曾经有一个客户,是河北奔亚服饰,他的老板很沮丧地告诉我,“我们厂以前和天津的大维制衣
1 J6 m* }+ W9 E8 b5 ^2 h规模差不多,我们的生意比他们的好,订单做不过来,所以,我们觉得根本不需要做品牌。”而在) P; W& }; Z( M. [; I$ Q6 ?
这时,大维制衣看到了做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加大了在品牌方面的投入,通过各种途径塑造自己的# p9 @0 J$ D0 }9 G+ {- f3 k
品牌。+ k7 J; [% j/ Q z! g' j" l0 L6 _
现在的情景是,同样一件衬衫,打上“大维”的能卖好几百上千元一件,而打上他们的品牌只能卖
7 Q6 \2 G% H3 P6 T几十上百,品质、材料、做工都一模一样。奔亚的老板现在知道错了,想奋起直追,但是代价多大
- }& v: y! C( Q; d,可想而知。+ \4 L. V! Z3 }( N
5. 对规则的理解不同
+ y8 X5 A% M- H# E, d7 @- T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 w7 d. ?, E z. ?
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的严格遵照执行。5 l) h/ e: w. \1 q. \5 X
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经常迟到,坐飞机从来都是误点,而且有& Z7 M! O/ e4 \% E7 |( R6 V, q
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同。此外,日本人之间都是文质彬彬,特别尊重,即使是特别熟悉的朋友,分手
' H; J5 S0 h; a, U3 Y) t3 C时也是点头哈腰。刚开始我还真有点不习惯,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假,都那么熟了还那么客气干嘛?
) W; u' a& I$ N M6 c后来才发现他们这种客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3 ~9 `, P, Z% O3 h* a也许中国人太虚伪了,让我对他们的做法形成一种不信任的感觉,但我现在非常羞愧,我不能因为2 Y7 K# L# N9 L. v. Z9 A9 o
这个世界有不真诚的人而认为所有的人都不真诚,更何况是中国人自己不真诚,我不能这么轻易就7 r9 s: @' \' e
认为别人不真诚,这是我的无知和不礼貌。
! w' X8 I0 q' y. L这一点也与“规则”有关。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文明的高素质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 A4 x7 N, q) x9 V3 E n
非常有规则和秩序的社会。在日本等车,看不到中国特色式的争先恐后,而实际上按规矩排队不但3 b, f B) O4 I
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节省大家的时间。如果都去挤,总体而言反而会浪费时间。这个道理可能大3 p5 c: ?8 l: y
家都懂,但中国人就是做不到。
# l$ Y0 \- w: G所以中国人只有小聪明,从地方官员到企业老板、高管,再到普通百姓,时刻都在表演我们的小聪
' x8 v% l, e; w! e明。我们不断在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沉重代价,但我们却依然死性不改。
2 g& |$ L' q$ _"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
- P3 ~2 s5 p& `- J# H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
; h% J' X0 G/ ^, o& s. U- w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可悲,可叹!(来源:日本窗/日本微商会): E. n3 G" I' H; q1 ?
# @; j8 {4 D4 i& |& {5 P0 c3 t- Z
/ r9 T; k( p2 y! |7 i2 F5 k0 B/ `$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