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曙光6666

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理论计算是否有误?如何理解(内有CAD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 02: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3楼和8楼指出了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应用于此案例,是需要符合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要求规则的。这是该案例使用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的前提。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10: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ValleyViews 发表于 2015-5-2 02:50
7 m$ b, a. r2 ^% K/ Q3楼和8楼指出了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应用于此案例,是需要符合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要求规则的。这是该案例使用最 ...
* x8 w7 k; @- V
感谢答复。
$ d, s! F. y8 N7 L& y8 ]您所指的:
; ?  \: W% Q& U0 E$ u& H7 a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应用于此案例,是需要符合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要求规则的。
我的圆柱直径100已经假定是处于最大实体实效状态了,您可以认为圆柱直径是99±1.00的公差尺寸,现在处于最大实体实效状态时尺寸就是100.# B" T$ k# S  K$ r8 E
$ X  D% E1 @1 k
按照您所指的:7 U, u0 @5 l7 s9 r5 S. Q
你的理解图中的蓝色部分中心轴线的倾斜已经超出了该范围。
我又按照各位的意思,轴线延长线也要处于φ50圆柱内,重新绘图。7 y. z+ Q# s& [( |' B' s+ i- W
如下图所示,轴线最大偏摆的延长线也处于φ50的圆柱内,但是测量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并不是φ150,而是145.34。: M! ^7 T- r  ~
您怎么看呢?7 |% T# F7 P: O1 y
) {6 b6 P1 }- f8 \
8 n% G5 P7 \1 s2 g7 ?, j& {
0 a4 @, H# U& l$ |
请各位在探讨此题目时,把我当做小学生,我的需求很简单,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_MV=d_max+t_M,具体是怎么计算的,
% _! k* m. P; K+ l) p) ~# Y各位如不介意,
  1. Please show me the cad。
复制代码
如果这个d_MV=d_max+t_M是按照大致接近的估算值计算的,我是不愿意相信的,否则涡轮怎么转起来的?
) V$ Z2 U. p: ?+ _
0 S$ B" d% M2 v$ I8 n- |8 d. j& M
7 ~/ R2 s# K) K# Z* o
3 i1 L* u* B  h& f( u8 P
" {* Y& ?" y6 b- M2 d/ M: K+ n" W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15-5-2 17: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在这里就是最大实体尺寸加上几何公差,即100+50=150。这个实体实效尺寸对应的是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就是以原来轴的轴线为其轴线,直径为150的圆柱形的一个包容面。你的图上面没有显示基准要素,现根据理解,这个150直径的包容面是垂直于基准要素的,不作任何偏转。, w5 z! e4 o7 q& Q4 Y. h( d4 h
在这个包容面里面,直径为99,其尺寸公差为正负1的圆柱,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但不能逾越这个包容面。这个才是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的意义。当这个圆柱的尺寸达到最大(100)时,其垂直度的公差可以容许达到50;当这个圆柱的尺寸达到最小(98)时,其垂直度的公差可以容许达到52。  b9 J2 [1 @- }
恕我直言,你的图中的偏转的方式,不是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所定义的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陈述
8 N( u1 P$ _6 o0 v8 Z! @1.首先感谢谷景老师的帮助,您很准确的抓住了我的理解能力的边界,详细地讲解了原理和实现方式,我已理解您的讲解;" ?" \$ @' \/ ^' @. E
2.我明白了我的理解确实错了,我在概念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下, 想无中生有通过CAD导出结果,是不对的。您大可直言,网络上您能帮助我已经非常感激了。+ |/ W9 y0 L1 ^; w0 F' Y
(虽然这是很基础很小的知识点,我还是想弄明白,所以在网络上求教,各位的指导很感谢。)
" s: g! |, D2 Q" ^+ L1 t& K( I& Z) G
二、进展* \+ s7 b# r) C  e: Z( W
1.我今天找到了国标中对轴线垂直度测量的方法,如下图:* g4 U3 z" l. G
9 o& G  M6 T. \9 Z7 M' d
(GBT 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n+ l2 E6 y5 _, A9 r& h/ v, V1 _
2.我理解下进行了示意图绘制,如下:! F% L5 \% `$ k/ v% a

4 \% t1 k8 d% Z( x! u, ~3.描述
' j; V0 X" z3 Q) m3 G- Q. da.)垂直度的数值法测量原理是通过等比三角形的方法计算;
! Y! T9 h' x$ t0 B; Tb.)轴的直径是按照平行于基准面切开测量,非垂直于偏摆方向测量;
- K) U6 N# ?, m; _* Uc.)以上方法结合三坐标可以测得极其精确的垂直度数值;) b7 R+ W( E1 x" N( a5 N; `$ K$ k

- `* F* \- \- \4 p# t三、疑问:. g  J: V3 U: E# L! l) i
1.我已开始的思路就是错的,谷景老师婉转说明了我的错误。不知我现在的描述是否正确,请谷景老师审定。+ }0 K7 Y  \6 v! D3 h6 U0 S/ z

3 `& C/ W! D1 J" f8 Z" i3 u/ q8 a5 o2 ]8 |  @7 `2 w$ P/ 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15-5-3 2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seekfor 发表于 2015-5-1 11:21
0 w& t- G7 ]  U3 a5 [你画的图中导出轴线实际上其实更长,也就是你所画的图垂直度>50;; ~* j+ {# x* W1 P
4 H; L& ^/ g0 W# H
补充内容 (2015-5-3 22:25):

8 f: S8 h8 P3 b2 x; N+ q1 D3、你去查看很多标准资料里面你会发现,资料里面就算你轴线是倾斜的,但是轴的上端面切面都是平行基准A的;我觉得你画的这个很特殊;所以你会存在这个困惑;我查了Y14.5.1M 也没找到很合适的解释;
" x8 S5 T) \7 T7 w" U+ X$ k. i4 ]7 K: m: c7 P  H3 D: ?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也许有误。
. _+ w' g! |  b
发表于 2015-5-4 07: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曙光6666 发表于 2015-5-3 16:23
1 D6 i+ X/ N# H( t. Y. Y一、陈述
$ {6 X* H; u1 D" X' G5 E( s1.首先感谢谷景老师的帮助,您很准确的抓住了我的理解能力的边界,详细地讲解了原理和实现方式, ...

: B% `7 J1 ]8 |, n试着讨论如下:
* v9 M, d% O% A; t( Z描述a: 基本上是个比较广泛的说法。我对GB/T 1958-2004学习的理解是:该垂直度误差的计量考虑到了直径误差对垂直度误差测量的影响。
8 c) o# L1 v- p描述b:这个应该没有疑问。# I( n6 Y0 F* }1 g( q+ w8 ?6 p
描述c:三坐标测量有其自身的测量原理和应用标准,包括其自身的误差分析。要了解其使用的标准是什么而定。
* }4 X4 P( S2 I  r: {' h6 {( @; s% A
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根据一张图纸的技术要求来测定工件的形位误差,要注意图纸上给出的是什么标准。一般都是按照图纸要求的具体标准去测量。
# D  N; b" P7 d9 \. T8 v) I" y3 y6 B. v- L' F

9 O! i8 N/ M8 ~* n* W( A1 P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1: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seekfor 发表于 2015-5-3 22:28 1 F0 H9 E! P3 M" Z8 Z% g+ }- M. O
3、你去查看很多标准资料里面你会发现,资料里面就算你轴线是倾斜的,但是轴的上端面切面都是平行基准A的 ...
我觉得你画的这个很特殊;所以你会存在这个困惑;
目前来看,我的绘制方式是错误的,并非特殊。感谢帮助。
- v/ V! ?0 Q, n& V- i' b7 r
发表于 2015-5-4 18: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uxiang821 于 2015-5-5 11:38 编辑   M: {* E: v5 d8 v( `
- A5 A. f+ `* n6 }: a8 W
3楼和13楼大侠说的对。, @9 W3 ^- t, Y! O7 e/ i# ]9 _
楼主犯了个由果及因的错误,最大实效边界的定义就是特征在最大实体状态下再加上形位公差的边界
5 t) `4 a# u3 f1 A0 [你反而把特征扳倒50再定义一次实效边界,当然就矛盾了。
发表于 2015-7-25 14: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5 P5 K9 Q, m9 L3 r' x. e5 v
1)标准中对垂直度的描述本来就是不完善的,并没有规定轴线偏斜后“法向截面”的偏转问题7 }1 w* |6 y) O) z& i; H9 j3 p
2)如你在14楼所言,标准中的垂直度测量方法暗示了这个截面是平行于基准面,而非保持法向(测量之前你是找不出法向截面的),; \* H5 V5 y; W# K6 D
     这一点是整个问题的关键。
7 d4 p) ?4 ?  r, [  \  L/ I3)挑一个小错,14楼CAD左图那条倾斜的红线应该向右平移25,这样就符合定义了,测量的结果就是从下往上,拟合轴线始自( F0 j* l! M: @1 Q
     垂直度公差带右下,终于左上,而最大实体轴处于D150之间。也可以是弯曲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8: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边小憩 发表于 2015-7-25 14:57 0 i) P0 _9 w) P1 j& X: P/ R
楼主,( @, K' I& o- H
1)标准中对垂直度的描述本来就是不完善的,并没有规定轴线偏斜后“法向截面”的偏转问题; i' h5 L; H  Y# _2 C- M' J
2)如你 ...

1 j3 W' j0 j8 p& M( t/ w( e" t; S感谢你的有理有据,思路清晰的帮助,这些问题,现实中再谦卑的请教,也得不到哪怕一个答案,很遗憾未曾有你这样的朋友。" O9 s0 `/ W9 N/ Q9 Q. W% \$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1 12:26 , Processed in 0.06020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