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手起家是作梦,创业比就业更讲究出身 这是所有鼓吹大学生创业的人都不曾提到一点,但是也是所有和创业投资相关的人都公认的事实。当然,这里的出身并不只是说你的家庭门第背景。
& t p1 M0 }! n# U% z5 I8 w& `; {' x# U* R+ r
以IT行业的天使投资为例,几乎所有创业者乃至很多非学生创业者都误以为天使们不看项目本身只看人。然而不看项目的真相是,大多数的产品本身还没有成型,一个技术出身的人和一个非技术出身的人在原形上可能差不了多少。如果创始人本身在其它方面靠谱,那么投资人会认为这个团队在赶超一个技术靠谱但其它(比如沟通、推广、策划)方面平平的创始人的时候,就差一个程序员。
5 _, o$ P, i1 J* i% [6 T: x! V$ y( e) j2 G9 @
而所有所谓「绝妙的点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意」、「我们有先发优势」这些个东西,都挡不住投资人一句「哦,那腾讯抄你怎么办?」,腾讯的山寨在业界是出了名的,联众当年如日中天,结果腾讯进入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 V' R: T& }8 d6 W/ g
7 z3 j! D8 F" j+ e* O: c那么,在投资人眼里什么算是优秀的团队呢?
0 d3 ]9 D7 l1 C- I0 S6 q7 J' S: G- G7 w: Q1 z* R4 t' M+ {
名人明星创业是特等,阿里百度出走的团队乃一流,其它知名科技公司出走的是二流,海龟学生是三流。本科毕业没工作经验,没实际技术的?呵呵,也就只能占个 90 后这个称谓吸引眼球了。你说你有好技术,人家有好人脉啊;你说你有好体验,人家有好渠道啊;你说你有种子用户,腾讯分分钟群发个弹窗广告,绑定QQ号,用户乎乎超你几万倍。 好多人提到马云,马化腾,这不都是白手起家么?中国有14亿人,出了1个马化腾、1个李彦宏、1个马云。还能出第二个吗,这比中1亿福彩大奖的概率还低呢。
) { Y( {3 U) ^4 J( x+ b/ Q. w7 D/ I0 v8 \- i3 w7 c* `9 j8 L4 g0 x
2.没能力就业的,也没能力创业
1 Y- y7 c) v+ r1 [5 [
2 W& [/ W! x* [7 n6 x! D其实关于大学生创业这件事,从大学生自己的角度判断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标准:马上大四下半学期就要开学了,你手头有没有拿着名校和名企的 Offer?
& S T' b% p7 N# U5 y* F: H0 R3 ]1 X& m, K9 z! ^
如果有,并且很多,你可以尝试下去创业。 如果没有,还是老老实实去找工作吧。尤其是那些不仅没有上门 Offer,面试还屡屡被拒的人,还是不要老想自己创业能一夜暴富这种美事儿了。
* J& y) z# R6 _' M! u( A' y c4 q1 g+ R: I
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连你自己都推销不出去,你还想骗谁玩儿? 可怕的是,正是越来越多的这种大学生抱着一股子「怀才不遇」的念头,迎着「最好的时代」,开始响应「总理的号召」。, ]& Q: Z. a) h8 V. Z
: c; l7 f' z3 V5 G 创业是一件特别锻炼人的事情,没错。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执行力和学习能力,没错。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你能绕过灶台就上炕,好吗。 还是以IT行业为例,应聘腾讯的技术职位没成功,你就能开发出比微信好的客户端了吗?
" S, l f- ^) {6 Y+ G3 p2 x
' X/ H- o. h8 T( H$ w$ q 3.2 U5 I [' Q! X
! @+ ^# V! @1 P& b* R" z
别以为学校就是全世界了,请踏踏实实去搬砖吧 还有好多大学生创业者的良好自我感觉来自于大学时期的事业——这类人一般在大学时期是外向交际型的。要么是在当届混的叱咤风云,要么是在大学时期开了个小买卖、小自媒体在学校里有着一番影响力。你们每个学校几乎都有这样的人:大学的时候弄了个送零食的呀、卖米粉的啊,大学毕业了就琢磨着在大学附近盘家店,弄个微信账号出来融资。9 `8 I0 A( Y w
* i7 A1 Z; e! c4 p
学生时代的产品不论是自媒体还是电商还是 O2O,越是在自己的学校里受欢迎,在外面推广起来就越困难——因为在大学校园的这一亩三分地里,肯定也一定不止一家自媒体、一家电商。如果你能 PK 掉其它本校团队在学校的小圈子里脱颖而出,那么必定是因为你做了很多深度个性化和本地强运营的工作。而这些,并不会成为你的产品打开校外门路的敲门砖。, f! B' L( Z0 ^! B" h* _
. Z& q. k, o( {) V u- {8 q 4.趁着年轻多折腾折腾不好嘛? : M) Y( s, S5 D6 n
0 G" \& [$ @) H
还是以IT业为例,为什么又是IT业,因为IT业是热门嘛,而且道理这东西本来就可以跨行业相通的。 下面谈个案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某个垂直领域培训的 O2O,产品本身不错,用户数据也还可以,上线时间比较短但是速度很快,总体是可以过会的项目。但是 BP 拿到桌案上迅速就被几个有经验的创投经理给否了,差点和推项目的人撕破脸。原因出在这个项目的创始人身上。他是一位 90 后连续(失败)创业者,他最早因为自己的一个项目而闻名与投资圈。自己的项目失败了之后,开始混迹与于 90 后创业圈当职业经理人。几乎到每一个团队那都是装出一副牛牛的样子,忽悠团队的其它成员然后拿一部分股权,再指手画脚一番之后帮着团队去融钱。于是那小伙的名字已经写进了许多机构和天使的黑名单里,但凡挂着这个名字的项目一律不看,甚至还要求自己投过的企业封杀这个人。年纪轻轻为了那么一点钱就断送了大好的前程。
2 n; `4 }* t, V& N. G9 q" N# K! G# f6 R W
单就天使投资本身来说,大多数早期天使也是投人不投项目的。创业者强行不要脸,行,没问题,但是请记住,大家也自然会记住你这张脸和曾经所做过的事情。在一切积累不成熟的时候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以后等你真正能做出牛笔东西的时候,你自己的名字却成了别人避之不及的字眼,你觉得这样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么?
/ b* A9 ]$ v' p
6 [8 d) h6 D7 A4 @
总结一下:没有能力的、没有经验的、没有人脉的、家里没有钱的,就像8爷说的,两手一张,空空如也的,就老老实实工作。创业是一件厚积薄发的事情,年轻还是要多学习,少喝鸡汤,少看成功学,多学学实际的——做设计、画图、多做实事,广结善缘,春种秋收,总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