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8| 11
|
请教各位有经验老前辈,如何做好工厂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 |
相关帖子
|
|
点评
6SQ品质网未改版前,聚骨灰精英,集品质精论,改版后只能呵呵了。
| ||
| ||
| |
点评
互搞不互搞,是他们的事。我坚持原则,能在大原则的前提下,让步处理的,可以让步。如果不坚持原则,这个质检存在就没有意义。我也知道做质检是得罪人的事,但是我就事不就人。
| ||
点评
这根本不是得罪谁的事情,生产厂长签发出厂许可,而不是检验科,到该出厂的时候,人家根本就不找你,你管得着吗,哈哈,就像安装现场,你设计的签字可以改,你不签字人家也一样改,安装的根本就不理你,除非你特牛
| ||
点评
大侠,自己买了一本中国百科全书机械卷,互换性是美国工程师伊莱·惠特尼提出标准化,莫兹利发明螺纹机床。还是要看历史,了解一个学科发展!谢谢大侠教育
MJay大虾,我一直强调读历史,我自己就读,历史不是哪本书写全的,都是‘零散事件’的组合,我都是从这些零散事件里读的历史,包括‘棒打柴油机事件’,还有我本专业的‘12V390’,因为这些是我本专业,
是得老板亲自抓!但是要有反馈问题的途径。
很多东西难道是脑门一亮,对照事实,一下就“悟”出来了!
八爷你是上哪里翻到这些工业历史知识的?中国人写的很少,质量也不行。在网上找到一部《技术史》感觉还不错,够读一阵子,但是近几十年的没有。涉及到中国的也没您说的详细具体
1990年上半年,东南亚国家向武柴订购一批产品。质检部门认为,产品质量不行,不能出口。厂领导却说:合同时间快到了,即使是豆腐渣也给我弄出去。结果,第二年,东南亚地区再也不要武柴的产品.93年,武柴亏,98破产
令人欣慰的是,格里希的改革终于给武柴带来了新气象:1986年,柴油机气缸杂质从5600毫克下降到100毫克以内,居国内领先水平;废品率由30%至40%降到10%以下;向东南亚7个国家出口,创汇超过百万美元。
1985年6月的一次全厂中层干部、技术人员会议上,格里希甚至恳求:“你们有人可能认为我是发疯了,每天不知道享受,天天到车间去吹零部件,累得满身是汗……我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我拼命干,不是为自己,是为了你们
| ||
| |
点评
从刚开始三坐标测量干起,再做计量管理,然后供应商质量管理,跟质量相关的工作做了差不多十年,现在改行了
牛人,自己总结出来的吗,资深人士
实实在在
评分 | ||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10 08:54 , Processed in 0.07644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