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28|回复: 47

我邀请害怕伏枥老先生切磋切磋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2 15: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珠园东边 于 2014-8-12 15:58 编辑
% r( d( A' E3 R1 G9 ]0 n7 `( s# Z; l& l  @# _0 n
对我屡有不敬的表示,当然了,是我不敬在先,既然双方谁也不愿道歉,那就技术说话,切磋切磋,让你敬敬我?怎么切磋呢,又不在一个行业,要是比谁懂的多,我肯定比不过老先生,咱不比那个,不是我回避弱点,懂多少价值并不大,对不对。咱们就各阐述一样东西,让观众一看就明白,而且大有收获。让观众一看就明白比的是表达能力,大有收获比的是技术能力怎么样?1 ?/ v& d( M0 ]* q& D0 V
% @8 U& ]" E4 c7 Y/ f
那我就吃点亏,先发个东西?估计你乱查我的网名,在其它网站也见过,就是曲臂,我称之为机械变量机构。什么叫变量,就是功率等于速度乘推力,机器有时快速小推力,比如油压机的回程,有时慢速大推力,比如工进。这就涉及到一个功率分配问题,功率时而偏向速度,时而偏推力,但总功率不变。这就叫变量,这套装置就叫变量机构,比如油压机的大小缸,大缸代表慢速大推力,小缸代表——这是液压变量机构,类似的还有双联泵,变量泵,通过改变叶片面积或斜盘角度实现变量。而机械变量,主要就是曲臂。
& x5 {: S9 b* R, \4 O+ }! U% A: Y: a% v2 f
9 N% Q( A2 Y' A7 c4 R! x) P
  D- z* V1 m- n$ W' x! 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15: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6 m, K% Q" D6 ^

点评

静观大侠们技术交流 碰撞  发表于 2014-8-12 18:39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15: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学物理,对人最大的误导,是把杠杆长度,说成杆子的实物长度,把我坑毁了,我又不是科班出身,对曲臂几年没搞懂。杠杆长度是从轴向力的方向做一条垂线。上图,曲臂OAB不断伸直,则杠杆OC不断变长,杠杆OE不断变短,又要维持上图中的力矩等式,所以F2会无限变大,这就是注塑机压铸机合模力的由来。这个公式纯是我自个琢磨出来的,这么样。/ K) [9 M) z1 P! S

; v7 K& {0 }: P4 p5 E% t搞了上下两组曲臂,是为了那啥,这叫双曲臂,原理单看一组既可。要注重中间的小撑臂,那代表F1,虽只有十几吨推力,但是动力源,导致F2几百吨的推力。这是变量机构,曲臂没伸直时,推力小速度快,就顾及了工效,随着曲臂伸直,推力渐大,速度渐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点评

自己回去看书吧。看力的方向与支点的关系。  发表于 2014-8-14 11:52
很抱歉,只有早晨才有点时间上网,没有能及时看到这个帖子。回复在30楼。  发表于 2014-8-13 05:14
发表于 2014-8-12 15: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是“时而”不是“时尔”。还有大泵、小泵的液压结构我们机器上正好也用,用两个泵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流量,也就是增加速度。并不是加大推力的,这个由压力公式可以得出。

点评

别人都说了“用两个泵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流量”  发表于 2014-8-12 16:08
还是多说一下,双联泵是为了不增加功率。  发表于 2014-8-12 16:01
时尔是笔误,写尔时我觉得有点不对,已改过,至于双联泵我就不多说了,你可能是液压新手。  发表于 2014-8-12 16:00
发表于 2014-8-12 15: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哦
发表于 2014-8-12 15: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技术碰撞
发表于 2014-8-12 15: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珠园东边 发表于 2014-8-12 15:35 3 U# {. @  j3 i5 v- ~9 Q5 L
中学物理,对人最大的误导,是把杠杆长度,说成杆子的实物长度,把我坑毁了,我又不是科班出身,对曲臂几年 ...

) T  y/ H; R2 Q; B6 F初中物理:
8 ?' m- H7 l; q5 ?$ k0 t+ I! P! Y(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7 @: C# o( M3 c/ J0 s  ^  `  |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7 ]6 P: z+ ]1 r# ]# {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 Z+ Q; Q& y: T: F0 W8 n( _/ z  e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8 t& |+ L: g5 n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d9 m" J8 X- q
阐述的很明白,你自己不理解还怪人家
: W9 F5 h& J  ?4 M% x  l+ a8 Y4 ^: ^8 j# `6 o. [
9 ^% Y  Y! [8 E4 M

点评

我还是厉害的,有小孩说我费了很大劲,结果把已有的基本原理,可弄出来了,还当是自个发现的,我当这是夸我。  发表于 2014-8-12 16:56
翻翻书本就可了事的活,还绕大圈子去琢磨,最后还来个自恋。  发表于 2014-8-12 16:07
那是我忘了,我中学都毕业多少年了,反正最后我靠自个琢磨,又把原理找回来了,我厉害吧。  发表于 2014-8-12 16:02
发表于 2014-8-12 15: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静等大侠过招,先留个位置观看

点评

我数码相机正在充电,没完。  发表于 2014-8-12 16:02
发表于 2014-8-12 16: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不笑,一笑粉就掉,哈!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16: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珠园东边 于 2014-8-12 16:27 编辑 % Z+ L; w: R, {3 C& Y% T

6 j! y# c/ M/ ?* B6 |上图在曲臂伸直时,角OAF1是直角,下图在曲臂缩到位时,这个角还是接近直角。在由下图(开模到位状态)到上图(合模到位状态)的变化过程中,角OAF1,先是直角,然后肯定是向锐角方向变化,变到中途,又向直角方向变化,我称之为摆动变量,它的变量趋势不是线性的,有反复。
' C# \5 I) h8 X
3 [& ~5 P# Q! O8 C2 P9 g4 F7 ~' ~( d- _9 I. V3 E) K: z- l. \& m" ~
角OAF1是直角时,F1的杠杆长度最长,接近于OA的长度。所以在合模到位时,为了保证最大合模力,需要直角,为什么在开模到位时,OAF1还是直角呢,因为直角状态杠杆最长,同时,速度最慢,是吧,是为了减轻开模缓冲,开模到位速度要慢点,否则一个争停,机器乱颤。
. D& @" `0 Z* [# Z5 i# N$ E& @
) ?1 m" i+ `- _4 l所以这套东西,摆动变量,两端慢中间快。实际还要看AB的杠杆长度,是两个杠杆的长度比,陈述简单计,这个就不说了。8 _% F( @3 B3 s& m5 ^

9 _2 D' }7 u) j% ^+ v
# ~2 [9 Y0 s/ K' k7 }- l: G/ h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22 18:00 , Processed in 0.09252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