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带来国外一些书籍中的机加工经验,或许其中说到的方式方法并不新颖,或许我因为不够专业,翻译存在很多纰漏(不太确定的部分我全部保留了原英文),如果有明显的错误欢迎指正,如您有更先进的做法也请赐教。
/ R, s) V& J1 V& @4 e* {7 o/ |: Q% J* a
■ 一个非常简便的小技巧,用一个自制的小工具,加工外圆以及超出车床最大加工半径的工件.(图1a和1b).使用这个小工具,可以将这台机床可加工的工件尺寸从9英寸(约等于0.23米)扩大到了15英寸(0.38米)以上.制作时我将CCGX的刀杆头部切下,焊接到了这个冷轧钢的”刀柄”上.首先当然要确定焊接的方向正确,然后在焊牢前运行下,确认有足够的空间.这比标准的刀杆调节范围更大一些.
$ c/ t% o1 `3 [% H6 g3 D
) s% Z1 W+ _3 y( w6 V7 n4 D图1a. 这样的自制“刀具”增加了车床的加工能力
% h r* D3 f& W9 B& a4 q4 v5 J/ J/ Q% M6 q- n0 D7 |1 N0 Q
图1b.我用这个工具加工上图的六角形铝合金工件
% t( y0 I: f3 Y- o- d2 H' H- d/ R: N" E z$ o
■ 图2展示了一种验证程序正确性和确认工件尺寸的做法.我用胶水把中密度纤维板按实际工件的厚度,粘在一起后加工,制作了一些测试件.我将这些用带锯切割后的叠板用白色的木工胶水黏合起来,再进行装夹.中密度纤维板的厚度非常精准,平面做出来也好.而更重要的是,比起大块的专用蜡或是其他材料,这要便宜和简单的多.它也没有毛刺,比硬木和胶合板加工起来方便多了.
" a. U6 g. A: c. n7 w: M9 [2 a+ P. Z5 ` B( H2 T5 [
图2.我用这样的中度纤维板来验证程序和尺寸的准确性
; z8 J( n. w0 }% d# }
- D+ T- L: q- s0 e■ 图3是另一个车床上的快换刀装置.市场上常见的快换刀系统比较贵,也不怎么适合车间里多种多样的加工.我有几个特殊的衬套(bushing),正好配得上普通铣刀刀柄的锥度.因为衬套有着精密研磨的锥度,以及定位键,所以装夹后的刀具还是有很高的精度.图上的刀柄是莫氏(NMTB)刀柄,但基本什么锥度都可以.我个人比较偏好莫氏刀柄因为有着安装拉钉用的标准粗牙螺纹(coarse thread).我只需要在后面放1个螺栓就可以在几秒内快速换刀了,而不是好几分钟.' w, X3 E- w9 E4 s" {
0 y ^' c1 S1 ?. m6 l9 e. s2 q; E3 ^
# ]. J& d b2 w: t& X4 n* K' K2 J, [% }图3.ID开槽刀的装夹。这个装置主要用在ID刀具,因其用传统方法比较费时) V' M/ s; }4 |- g: K
; O7 \& ]% N. F) |, P1 ~ G■ 更换大型数控车床上的动力卡盘绝对是一个大工程.我制作了一个特殊装置,可以降低更换时间.从动力卡盘到筒夹(collet)只需要30分钟左右,而不是几个小时(图4).这个可旋转的工具,装夹在刀塔上一个不使用的刀具位里.刀塔可以慢慢的移动,来帮助拉出或者复位动力卡盘.只要卡盘离开液压伸缩管(drawtube),就可以摆动一下这个工具,让卡盘直接从车床上吊出去.图五所示,卡盘正在离开机床.我使用了2个尺寸与止孔小径相符的导销(guide pins),来移动卡盘到位,以及对准伸缩管. r- ^4 X, V2 A, g6 w' M# c5 C
, B9 l# ^% X5 B. t1 {/ u
4 ~/ F- b7 K. h l) u' i图4.这个小工具使卡盘更换时间缩短至半小时
! \2 _2 ]9 A4 w# u* p* [5 T) t/ i% L/ |0 A4 j3 \& F" r+ r
■ 在车床的透明舱门内侧上喷上WD-40(就是展会一直能看到的那个清洁剂),能稍微干净那么一点.如果你在试一个新项目的时候想看清楚,却只能看到冷却液到处飞溅,那你绝对会感谢这个小经验.(这里想吐槽一下,国内厂家很多都脏的看不清了,估计涂上也不管用啊…) 今天就到这里吧,期待大家能给我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大家认为有趣或有用,我会持续翻译下去。谢谢
8 H! @) X2 u& K, d7 U( N) L
0 N7 @" ? U+ a# r8 x. _1 o1 x( B" P4 u1 a; ~6 `3 S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