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49|回复: 6

我国轴承行业“三低”问题亟需解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8 14: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我国轴承行业主要面临三大突出问题:分别是行业生产集中度低、研发和创新能力低、制造技术水平低。
1 |" B; g) \# w# h9 K  : Z4 t! e5 w# y' ?5 W% P
  第一,行业生产集中度低。在全世界轴承约3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世界8大跨国公司占75%~80%。德国两大公司占其全国总量的90%,日本5家占其全国总量的90%,美国1家占其全国总量的56%。而我国瓦轴等10家最大的轴承企业,销售额仅占全行业的24.7%,前30家的生产集中度也仅为37.4%。  
( p5 ]9 c: }' _% @
  P9 G- f0 J, R! k4 _0 \, L& `2 @2 T  专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原有的国有大型企业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发展相对缓慢;二是优势民营、私营企业尚处于成长阶段;三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厂点过于分散,通用轴承产能严重过剩。  
! f! \6 X1 ?. ^
5 X) M: U# ]4 F& w& _  k& r$ o第二,研发和创新能力低。由于大多数企业在创新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研发和创新的资金投入、人才开发等方面仍处于低水平,加上面向行业服务的科研院所走向企业化,国家已没有对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投入,从而削弱了面向行业进行研发的功能。因此,全行业“两弱两少”突出,即基础理论研究弱,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力度弱,少原创技术,少专利产品。  ! M  q5 a4 r: M# R' I0 u+ u

2 Y) v9 y; t4 c3 s  当前我们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基本上是模仿,几十年一贯制。产品开发能力低,表现在:虽然对国内主机的配套率达到80%,但高速铁路客车、中高档轿车、计算机、空调器、高水平轧机等重要主机的配套和维修轴承,基本上靠进口。  
; ~1 w6 O0 Q8 k* f9 o& H7 S' Q' C5 h' Z( R" b; k: ~! o
  第三,制造技术水平低。我国轴承工业制造工艺和工艺装备技术发展缓慢,车加工数控率低,磨加工自动化水平低,全国仅有200多条自动生产线。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老企业中作为生产主力的仍是传统设备。对轴承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的先进热处理工艺和装备,如控制气氛保护加热、双细化、贝氏体淬火等覆盖率低,许多技术难题攻关未能取得突破。轴承钢新钢种的研发,钢材质量的提高,润滑、冷却、清洗和磨料磨具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尚不能适应轴承产品水平和质量提高的要求。因而造成工序能力指数低,一致性差,产品加工尺寸离散度大,产品内在质量不稳定而影响轴承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 # Z" [1 I, e& r
- a+ }# G. V. u. Y' D8 |1 ?9 @7 W.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8 16: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朝现状如此啊,其它行业也一样;没有改革开放,今天大家连大米饭估计都吃不上了;
" u9 |1 U3 R/ {! z5 _$ @# V 中国还需要深化改革才能推进产业升级,社会进步
发表于 2013-6-8 17: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多年前的分析报告了。6 ]9 o6 M3 ]% V# h
FAG和INA合并都10年多了。) e/ j3 C) G2 G: c1 [
发表于 2013-6-8 18: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分
发表于 2013-6-16 14: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占有率太低了,重要一点的行业都不怎么用国产的
发表于 2013-6-20 18: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急不得,得市场加上政策引导,自然的淘汰吧
发表于 2013-6-25 10: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6 16:15 , Processed in 0.06781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