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个案例,你可以当故事看,切勿对号入座
3 [, G9 v6 _9 T) i( O+ w前不久一个饭局上,一位姓王老板,向大伙讲了一个他最近经历的事情,说到激动处,甚至有些语塞. 1 O; t5 Q5 H9 k
王总在一次私人聚会上,认识了一位在国企IT部门上班、已年过四十的清华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沟通了解,王总发现此人很有能力,尤其对计算机非常精通,而且雄心勃勃,从对话中也感觉不出此人有什么品质问题;后又进一步了解到此人虽然调动过两次工作,但在20余年职业生涯中,几乎没有做过任何管理工作,而且几乎都没有被委任过任何重要工作;再深入沟通了解,王总又发现:这位才子几乎对单位的每一位领导和他的每一级领导都不认同,而且看不起任何一位同事,认为他们都是草包,只有自己是人才……总之,慨叹自己怀才不遇. $ p" y4 z3 T. U U
7 n5 M2 z, K4 [3 w王总因为自己过去也曾在国企工作过,所以特理解这家伙的感受,就想用一下这位怀才不遇者的IT才华,于时便和他沟通,准备让其做一些具体工作.随后王总发现这位怀才不遇者的确有一套,其思路敏捷清晰,并且做了一整套工作规划,还附带有时间进度表,非常专业,此时王觉得自己捡着宝了!可惜呀,过去20多年被埋没了.王总打算把此人招到自己的企业来,但又考虑到这家伙一贯认为别人是草包,怕他与周围同事有矛盾,于是就决定让他兼职独立开发一套对企业来说不是十分紧迫但比较重要的数据库系统.同时王总也让他提条件和待遇,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怀才不遇者坦言能发挥自己的才华,比什么都重要,于是提的待遇要求非常低.但是王总还是给了他远远超出他本人提出的待遇. # D1 ]/ R% j, Q; u' E7 E
' J$ i5 o8 C7 O$ S6 [4 I2 t初期阶段,工作进展迅速,王总十分高兴.但是随着往纵深推进,速度渐渐慢下来了,这位怀才不遇者开始推托说是工作忙,顾不过来,这与当初他说的整天闲着无事自相矛盾.王总追问催促也不起作用,而且工作速度越来越慢,按最初设定的工作时间进度,一个月应该做完的一期工作,三个月过去了,还没有完成一半.半年过去了,第一期工作就是迟迟完不了.而王总再继续追问时,这位怀才不遇者就提出了远远不只个人待遇的问题,如:借口设计系统的需要,坚决要求配备最先进的设备.粗算下来,他提出的各种设备要求(这与当初谈定的不需要配置任何设备的条款也相矛盾)费用相当高.王总不痛快,于是就陆续给出了三四套替代方案,但均被这位怀才不遇者一一否决.有的方案他虽不表示反对,然而在尝试的过程中,他让此方案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于是又不得不回到他提出的方案.无奈之下,王总把这位怀才不遇者提出的购置设备的方案分成三步走,第一步先满足部分要求,先出个小结果看看,然后再推进后两步.
3 d9 B' |8 R4 G! G然而这一步实施后,韩总担心的事情便很快发生了,由此设备派生出的费用清单很快便呈现出来!王总一想,照此发展下去,一年的派生费用要远远高于设备本身的费用,真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鞍”.而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个月了,一个月应完成的数据库系统第一期工作仍没有任何结果,因为没有设计任何输出端口,最初谈定的应该把密码告知韩总,然而自始至终找各种借口搪塞,就是不吐一字.王总决定不再鸟他,心想看你什么时间完成?然而,又过了三个月,这位怀才不遇的先生连一个电话也没有给王总打,前期提供的设备条件所能够完成的设计工作,也没有任何进展.
; I' u- @( s& U6 Q) [8 p于是王总决定就此放弃这套设计系统.就这样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多,费用花费了不少,没有干成任何事情.王总自嘲:“如果我要把这项数据库系统设计完成,恐怕是世界上价格最昂贵的系统,比市场价格贵出不知多少倍,还不一定能完成.我算是被这位怀才不遇者套住了,关键的时候卡我脖子!所以,我还是尽快止损,让他套点利算了.”同时庆幸:“幸亏当初没有把此人正式录用过来,要不然还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1 B3 q. ~; {' H* a8 U, _& ]0 S" z' \
怀才不遇者的职业生涯就像一碗面条,在任何单位刚开始还行,就像刚出锅一样,清爽美味可口,可时间稍微一长,就烂成面糊,没有任何力度和味道了. 8 Z `, C4 @$ @+ l5 @
王总何以吃亏上当?最初他认为这位怀才不遇者不能施展才华的原因,是因为国企体制。然而事实是,他靠自己的专业技术在关键的时候卡脖子.而且想卡脖子又不直说,让被卡者慢慢去悟,明白了赶紧“上供”,不明白继续卡你,明白得越晚让你付出的代价越高.那位怀才不遇者之所以最初要的待遇条件很低,也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诱你上钩,一但钩住你,就开始从你身上一块块往下撕咬,贪得无厌. & S+ k, n+ A- a9 k
/ `6 e7 O; f, j
我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有缺点的人扬长避短就是了,然而王总遇到的这位怀才不遇的职场中人,并不是人们认为一般意义上的有缺点的人?而是有缺陷的人,是次品,甚至准确地说是废品.“先诱你上钩,让你付出成本,然后关键的时候卡你脖子,不顾大局工作,只考虑自己的私利.”1 g4 m; [- l, w' v
! K9 Z, N; @1 K. p国企可以干养着不用,但在民企中,最多混了三五个单位,在圈内臭名昭著,最后掉进失业大军的行列.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当中,这点“本事”在有些技术人员中不仅常用,甚至相互间还交流经验,当作自己的生存之基、炫耀之本. 有才者也许没有什么职业缺陷,有时也会遇到自己无法抗拒的客观情况,导致有才者展才无门,施才无路.人间正道是沧桑,怀才的人虽然有不遇的时候,但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要是长期“不发光”,那就奇怪了,国企不行,去民企;民企不行,去外企,外企不行,去外国,外国不行,自己干。真正有才者,是不会憋死的.
" K# u+ Y! D( t2 m' c; ?/ E& d7 v9 ~ E/ S
作为职场中人,如果觉得自己真是怀才不遇,那么不是别的问题,而根本问题还是在自己,自己的问题一般有四:
/ f# C3 g6 c, u& l" j9 |一是才艺不足够精,即才的成色不足.不患别人不知己,就患技不如人.自认为自己才华出众,才高八斗,其实还差得远,真要给些实际问题,还真解决不了.刚毕业的学生常会碰见这样的问题,总认为领导不重视自己,很想一展身手,然而一旦组织交给些任务时就会出现两种心理活动:一是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干;二是盲目认为该怎么干,结果一干就错.盖因这些才还不足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
- M: z) J/ Y G0 V二是情商影响才能发挥,大致有几方面:如人际关系紧张,导致让自己才能发挥作用的成本非常高;或自己与环境小氛围不能融合,导致自己与企业不合拍.与企业文化对抗,失败的肯定是自己;最后,是体力不支了,特别是过了40岁。
9 ? w7 a; f; C% F _: d三是自己的才不能与时俱进.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都非常之快,一个人自己过去掌握的熟练技能很可能转眼之间就无用武之地了,而自己还浑然不觉,还到处炫耀自己的才技,还酸腐地自称怀才不遇.因此作为职场中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持续性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永葆自己的才华青春. ) C1 D( Y7 m; ~5 G& Q& Q* [! s
! X: f! | R& j* }, z: m我们年轻时都感觉自己怀才不遇,大材小用,甚至是有才无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能力一步步增强时,反而越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有限,这就是科学家常说的,对世界了解的越多,越发觉得自己无知。相对于渺茫大千世界,一个人又能知道多少呢?至多是沧海一粟吧.相对于古往今来的万千社会,个人能力只能是蝼蚁之力.而蚂蚁之所以能撼动大树,那是团结的力量,更是集体的智慧,同时也是外部环境给创造了机会,找到了撬动地球的支点.( e t6 h& R- g* L6 P' T;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