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qingshui8520

做了四年设备维修,搞设计半年,见解与困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 12: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iqiupingbqp 于 2011-9-2 12:51 编辑
8 d7 B3 U' ~! U+ T* ~# O$ E
fsx548 发表于 2011-8-27 19:20 6 @9 ]! \6 e# i! V9 `4 Y
2.我对设备的了解程度,除了机械方面,我对电气控制,数控,液压都有很深的了解$ x) k, c3 t4 a, p/ J
楼主既然对电气控制,数控 ...
  e) R" G7 Z" `: K+ K8 F

" P7 n4 Y9 K, }1 O8 E9 x2 b必须都精通,液控,电控,机械部分必须一个人做,设备才完美. Y8 l8 E. R3 ~; C: o
包括工艺的安排。
发表于 2011-9-2 20: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哦。。。每个在在不同的环境都是要好好的适应了。。等你适应了。你的能力也就慢慢的发挥出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22: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心致志 发表于 2011-9-1 22:08
# @0 u' U4 X& e' {/ U; x强烈建议楼主继续沉下心来,做技术是千年修炼的过程,如果你是因为和设备有感情,这样很不错,提高速度更快 ...
( ?1 O! i; U! V. V1 ^8 v
      老哥,谢谢你用心的看帖回复,看到这么多人的留言,我很感谢大家,发这个帖子,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通过别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虽然做了四年维修,但对于维修我并没有很深地精通,只能说某种,或某几种设备常见的故障解决的还可以,现在做设计了,回过头来想想,当初修设备的时候,没有能好好关注机床的结构,布局,走线等等,我时常觉得日本人能把设备做的如此小巧,精致,而且功能又是那么强大,很诧异,当初没有好好学学,维修时,只知道把设备修好就行,现在想起来,在曾经修过的那些设备上,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2 d8 K4 Z, f6 F3 r# V. p: X3 o       在新的单位做设计才几个月,我看到了差距,有些地方设计不合理,过载,或者走线布局太乱等等,我知道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我心里并没有更好的方案,这是我非常值得提高的地方,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很不足~~~
& {7 b% F7 b5 _% R       真心的感谢各位朋友给我的建议,批评或者鼓励,我会用心做好机械这行,,虚心向前辈们请教,谢谢你们!!!$ v+ t) i, ~) h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22: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轻风开心 发表于 2011-8-31 13:39
& f6 i  D! k) p你好,我是学机械的今年刚毕业,找了个工作本想做设计,结果被分到设备维护部门了,想请教你一下如何做好设 ...

  u  A' u8 d0 d, S5 l    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到手去做,在学校学的是理论,现在是实践的好机会,只有自己动手去维修,去做,去尝试,学到的东西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一点个人小建议,呵呵~~
发表于 2011-9-2 22: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楼主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毕竟是从维修转到设计的,其工作特点还是有点不一样的,维修让你对设备产品的机械结构、电气控制都有很好的了解,有助于的设计,但这些还是不够的,也许正因于你什么都了解,你就可以独立完成整个空调的设计吗?也许真的是“了解”,其实好的项目都是一个设计团队共同完成的,搞好上下级、同事关系还是基本的工作保障
; f5 M% a6 W& r6 ^$ Q现在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都需要快速出产品,设计周期越来越短,有的甚至今天给你个产品明天就得给测绘出来,这个对于我们得去适应企业的要求! [1 V0 K  c0 p0 t; u; P9 C6 W
其实小弟也是个职场新人,一直在做非标设计,大家遇到的情况都差不多,每每这时都会让我们思考,为什么我们总是重复遇到同样的困惑,却总走不出来,这是怎么了?  也真是如此我想一个人的成长就是来自内心的困惑吧8 q$ h; R# Q7 E# d
希望在这个社区的交流大家都能够成长,快乐的成长
/ s/ H' Z% h' G$ T楼主加油
发表于 2011-9-3 10: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搞机械的,现在想转行做建筑了,迂回啊
发表于 2011-9-3 14: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前也做过一年多机械设计,我是09年毕业的。你所说的几个问题我也都有所体会:5 K7 `6 W# f0 O, J- ], a* E, o9 _
       首先,生产与技术之间存在隔阂什么之类的,我觉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公司都是如此,因为长期习惯了copy,做设计来讲又显得没那么重要。车间第一线的老员工更了解自身的设备情况,又能对出来的设备有所把握。你给车间下图,有时间要么设备精度达不到,或者太麻烦,干脆按老路子走了。不过等出了问题,没准儿又找到技术了。设计的东西要真正能用,肯定要让做工艺的审核的,然后再改再审,如此就是你说的第三类情况了,我倒认为这没什么问题,越是改越是能发现细致的问题,也才有真正的提高。0 e* o" X! b, h  s
       第二个,设计人员下不下车间。这是必须的啊。我觉得啊,严格来讲,设计人员要对自己的自己的作品认真负责的话,就要对这个设备跟到底,随时跟车间师傅保持沟通,也能学习和改进。末了承担责任也没什么怨言。尤其是新人,进到工厂,不跟生产那边搞好关系的话,人家都不理你,只能做个改改图的角色了,就相当于封锁了自己的上升空间。
% u4 J! Q* y, y; j) ~* U     第四个问题,布线乱。这个问题应该也是生产和设计人员共同把握的。不过很多受限于自己设备基础结构和外购件等的影响真正弄起来和蛮麻烦。真正想做好产品的自然会考虑这些,比如09年宝马展上看到的三一的概念车型,我们看了都很振奋,他整个就是一个集成,像模块化了一样,根本看不到那些乱七八糟液压管啊润滑管之类的,里面咱们就看不到了。不过想来这类大企业要改进结构之类的,配套的电机什么之类的都可以自己定型设计,他要改就能整体的改了。不过小公司大概就顾不到了,能做出来用就不错了,卖的便宜点,OK!
& n8 z( f( Z2 D: \, _     很多人都觉得国内水品低之类的,我觉得中国归根到底还是工业化进程太短,就跟西方人先学个样儿。中国现搞经济建设,要跑得快,再跑得稳,那就不容易。国外也不尽然都是高科技,归根到底还是对待技术的态度问题。可喜的是中国也冒出来一批不错的民营企业。真正想做技术的,就个人来讲,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大贡献了,也必然能安身立命,哪能个个成首富呢。也免得几十年后被后辈戳脊梁骨,呵呵。

点评

思考很深入!难得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思考!前途无量!  发表于 2011-10-17 16:55
发表于 2011-9-3 17: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看到这么多前辈的分析,对刚入行的我,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1-10-17 11: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qingshui8520 发表于 2011-8-28 20:15 - R! t7 L( s4 H* k: B
说的很对,我们这边出设计方案的时候,力学分析不够全面,做出来的东西常常出现偏载,负荷不平衡现象, ...
! A5 B) T3 Q% K
放下包袱,潜心修炼。多和外界联系,争取更多锻炼机会。祝你愉快!{:soso_e181:}; b0 z. R) C- F8 q+ u# Z
发表于 2011-10-28 00: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静下心来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28 17:53 , Processed in 0.06876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