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非池中 于 2011-2-15 07:35 编辑
- ]+ d2 w; P3 N; M
1 A+ q! D. t! o. \! H回复 9'99 的帖子
! p8 v# j* N, ?, S0 j
9 Z( R9 ^& K& @% I% `/ k现在浙大的液压所说实话已经没什么真正的水平了,拿试验条件来说,虽然有一个很大流量和高压的泵站,但是也一般是等到有人来参观了打扫一下,平时就是当样的。我们这里的试验台也没什么延续性,一般都是针对一个项目,由学生搭建起来,一般都是漏洞百出,毕竟学生的水平有限,而导师一般不会过问具体的事情,只要能对付过项目就行。在导师方面,据我所知现在稍微年轻的导师中,相对有水平的是王庆丰老师和魏建华老师,其他有水平的都垂垂老矣。
6 J9 P6 Q, c: X! n; N我觉得现在真正的问题是所有的项目都是资金导向型,说白了就是谁给钱就给谁做,毕竟这是搞研究,需要有延续性,而现在导师关注的不是一个项目是否有研究价值或是社会价值,也不关注这个项目自己是否拿手,是否对自己的课题组的长远发展有好处,他们只关注这个项目有多少钱,只要有钱,没做过的事情也可以吹的漫天是牛。 B" e0 L B8 |4 q) d/ g9 P) J) O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现在的很多导师不具体参与项目,这样一门技术在一个课题组就很难形成延续性,比如我做了比例电磁铁,也有了一点心得,但是我毕业后,以后的师弟来做几乎又是从零开始。我觉得导师应该起到一个技术积累的作用,要不然一门技术在一个课题组永远是硕士生一二年级的水平。
" e6 J' W$ _' ^: a7 H6 g,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