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2266998

害怕变化与了解未知的事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2 15: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错 GDP的增长肯定是行滴2 L) S6 D/ r8 a. n7 j3 c) s
单车居士 发表于 2010-7-22 14:16

* d8 G3 @& H4 c$ ^) `" n% ~1 ~4 i8 q  x" O( V

( V* ^) l' M/ D    这个更杯具了,眼睁睁看着GPD涨,钱包没啥变化,
发表于 2010-7-22 16: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3楼大虾,玩技术!尽管是玩,但有些东西是要认真的,信口开河有误人之嫌啊!哈哈,$ ~" z& @" x7 ], i& `
, H' e% K2 F/ f! p3 p6 S
资料出自洛阳所, 范 ...' y9 {# Z- k' R5 Z
2266998 发表于 2010-7-22 14:23
0 r% j5 C/ i' X

& W- B( L; o6 {' n9 [, e0 {哈哈,看来大侠也有急的时候,也有急着找资料的时候,还给我扣个“信口开河”的帽子。这没关系,我学习的态度一直很认真的。7 u- {4 n& w/ }" ^: ^! m# M
“Ruhrstahl Heraeus1958年才研制成功真空循环脱气法,我国58年就引进了笔误吧,大侠。”只是问号啊。( I1 I9 e$ z4 q9 J
( p7 z& C6 t+ m* p
google一下,http://de.wikipedia.org/wiki/Ruhrstahl-Heraeus-Verfahren,摘抄一段: Die erste RH-Behandlung von Stahl wurde im Stahlwerk der Henrichshütte am 24. Juni 1958 durchgeführt 。( m1 L, j0 F4 _. w3 F

4 X' w4 M2 J, b" v" t/ ^5 E/ L[size=+2]RH钢水精炼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1963年日本引进RH真空精炼技术后,在脱氢的基础上又开发了脱碳、脱氧、吹氧升温、喷粉脱硫和成分控制等功能,使改进后的RH法能进行多种冶金操作,更好地满足增加处理钢种、提高钢材质量的要求。  1965年,我国大冶钢厂从原西德引进了70t RH装置.
6 e3 H% F7 J" X; ?( E, H
4 h1 U/ O8 W, f8 ~' A/ G. d最后,附上当年的专利,58年左右。 DE1098971B.pdf (167.47 KB, 下载次数: 10) DE1216904B.pdf (451.03 KB, 下载次数: 9) % O3 g1 [9 d3 f# t. L
* b/ \) c) c% O
一切只为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6: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着什么急,我着什么急呢?我说的资料都是有引出的,不会是说谁录入的,云云,也不会是左右什么的,我也不会急着找什么资料,因为纸版的各种资料都有,5 J) A' [7 H- j( o; g
你看一下《轴承》杂志,2001年,一期,这是专业杂志,比较可信,名称为,‘中国轴承用钢技术的进展’说的比较清楚,专业人士的文章,应当比网上可靠,! c! u: w8 @6 z2 \% Z$ N5 s
看看再讨论,在网上应当能看到这篇文章,就不扫描给你了,抱歉,
发表于 2010-7-22 20: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着急,我给的专利文件也是严肃的文件,大侠可以看看,德文你应该看得懂,看完继续讨论。疑问是1958年西德的专利,然后1958年中国就引进了,符合逻辑吗?我对此怀疑。
6 I1 s  A# e# `) Z) w: D  p- O
9 V' O" ?1 ?9 A1 y, O不用大侠费神扫描了,我纸质资料几乎没有,多亏了网络,你说的论文上写的是1958年,没错,专业论文就不能怀疑吗?您常说的陈先生不也被怀疑了吗,唐骏先生不也被怀疑了。
% g; }( C: ~# ~7 y! ]$ B- J
5 x7 [" Q7 x# u2 W1 y5 E; K8 X没事,慢慢来,虽然时间很不重要,但搞清楚了,对了解真空循环托启发有帮助,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10-7-22 22: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引进RH技术的时间仅比中国早4年,……。1963年日本引进第一台RH设备……。”出处: RH钢水真空循环脱气装置的发展及现状.pdf (455.53 KB, 下载次数: 7)   Y  s6 _- ~3 D7 Q9 h
时间可能有细微差异,但从此篇专业论文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引进的年份不是1958年,而且比日本要晚。并非您说的“俺玩轴承的,俺告诉你,我国58年从西德就引进RH真空循环脱气了,比小鼻子引进早10年,中国引进的时候,小鼻子还不懂这东西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风追云 + 2 不管真相究竟如何,就兄弟这较真劲儿,该加 ...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7-23 09: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引进RH技术的时间仅比中国早4年,……。1963年日本引进第一台RH设备……。”出处:
( U& F7 p' |) U时间可能有细微差 ...
: y) k+ Y4 U# n; `# ~机械神话 发表于 2010-7-22 22:39
8 O1 f% g! d& {2 {
! @9 W$ y9 v% x2 h, I8 t
( T8 F6 S& K! V) J$ K/ d+ h+ j4 a4 K
    兄弟了不起。细节很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0: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14楼大虾,我只是说明几点问题,这些你不必着急,哈,+ u" L' a6 f, |

+ e" d8 L9 O2 ^' Z. y9 Q1 我提供的论文资料你看了,据文章描述没有问题,当然内容你可以怀疑,但存在的设备就不好怀疑,
2 m7 n- Q) N. d) L5 \
+ g# x7 V2 t! L: Q! W2 真空冶炼技术起源于52年,RH技术成型于56年,专利是57年的,按外文资料是取得专利在57年,西马克的经典材料里可以查到,我看到最初的专利图片的日期是57年,不是58年,也不是也许,这点,你可以再看,既然重视细节,就要重视,
6 b& \4 _1 I. U( a3 P
  l: h& A0 ?8 j; b5 D3 ,RH技术有众多技术分支,有多种专利,有多种说明,直到近年还有新专利,
% S) z2 M4 n" o5 ]9 y& t9 }. m6 P: S5 r# {5 P4 L3 D
4 58年又有大量的改进专利,这个你可以再看,另外,西马克有一本专门讲RH技术完整发展历史的,年代非常清楚,你也可以再看看,
$ O- f2 y0 x) e4 h& N. _- Y3 F- V7 _: [2 ]
5 有些东西,俺当然怀疑,因为是假的,有些东西俺不怀疑,因为那东西在哪里,还有,关于日本引进的年代你可以再查一下,有日文资料讲日本RH历史的全部演变资料,很详细的,看看也有益,8 _: P/ Y" I$ Z

7 S8 U+ D5 G3 D, @技术,只有争论才促使进步,我喜欢,
发表于 2010-7-23 11: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同各位,对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这是机械人的特点。
发表于 2010-7-23 12: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98大侠:3 ]8 s3 h* S" ~9 d$ O3 S
①我的资料你也应当看了,“RH钢水真空循环脱气装置的发展及现状.pdf ”,也是专业论文,当然内容谁都可以怀疑,包括我自己。你有证据能说明1958年(差1、2年就没必要纠结了),大冶钢厂就已经有从西德引进的RH真空循环设备,有的话,提供一下。' C& A2 r+ o0 {- ?3 q& q
②重视细节,我严重同意。所以有空你也可以重视我给出的链接和论文,看看到底对不对。我给出的专利年代都是58年,同年就引进?大家核实一下。& W4 N+ u3 _. T
③④这就扯开了。我没有你那么多资料啊,呵呵。
; ]  D0 c0 {$ Y7 y- C. S: _, z$ g⑤“日文资料讲日本RH历史的全部演变资料”,能给出文件或链接吗?学习一下。
% s' x! q2 ^8 t& A" {$ l
( Y8 s5 y& X, M( _2 g  m! H其实,看了些资料,核心问题就是,我国是不是1958年就引进了循环脱气技术,当时引进的是怎么样的技术?58年是多么特殊的年代。
- t8 G, @4 R  I  y3 `: r- w- `欢迎继续拍砖,交流才能进步。
发表于 2010-7-23 12: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炉外精炼      
+ W; K. U  x+ B; o) V作  者:  高泽平 ISBN : 978750243815
" \" E' P! O' \) g; E出版日期: 2005-10-01 页 数: 0 : C/ ?& C, M3 S# w

" S9 O7 E1 F8 O" D  F; m3 F”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就在炼钢生产中采用高碱度合成渣在出钢过程中脱硫冶炼轴承钢、钢包静态脱气等初步精炼技术,但没有精炼的装备。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有些特钢企业(大冶、武钢等)引进一批真空精炼设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12 20:12 , Processed in 0.07558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