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认识许多行业的老板和一些重机大厂的总工,这种工作关系一般是由一个项目来维系的,大家的客气程度也要看项目的大小和利润的高低,大项目、高利润,就要非常客气,毕竟大家谁都不会跟钱这个东西过不去的。1 C8 X2 C3 y8 u
8 u; {* X* G b G! a6 w: b 在外出的长途旅程里,大家闲着,我有时问这些老板和总工,为什么不养几个像样的工程师?他们一般也都是笑一笑,认为没有必要,的确,可能是没有必要,因为每年干的东西不一样,行业可能也有偏差,今年盾构机好卖,拉洋人来就生产盾构机了,明年可能干管片模具,后年可能干大型压力机了,再接下来可能干大钻机出口了,再以后可能他本人就升到另外一个岗位作书记去了。大家都不会想5年以后的事情,更不会考虑10年以后什么样子?养工程师似乎是没有必要的,厂里只要有些能应付眼前工作的人就可以了。' L2 { S" ~8 A8 a y/ v
* o& a4 x" P! f) Y0 @ 我还认识许多私人老板,他们认为养工程师就更没有必要了,需要的时候,多花点钱找人,干完这个东西就撵走,说不定还还能找个理由不给人家工钱呢!看上去似乎是很方便很便宜的行为。# z o6 i+ K9 }2 U) W+ }1 R- P
7 z; f7 I4 s9 b8 m, D 我们聊到另外一个话题,假如大家都这么做,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厂,大家都采取统一口径,都不养工程师,未来国家怎么办?这似乎不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也许不久的将来,有人退休了,有人移民了,你都移到加拿大去了,还何必关心这类问题?看上去似乎是没有必要!
( r: N/ S7 Y q; Y! V# b$ J; L" G0 G7 Z* B, C) X
加拿大希望中国的工程师移过去,移民成本非常便宜,也很方便,也说不清什么原因,这种情况有许多年了,我同学的1/3都陆续移过去了,有些还干点什么,大部分没什么太多的事情。阴谋论者说:这是米、加合谋的一个阴谋,意在抽空中国。也许是吧!但,即使真的是这样,你有如何?有什么措施吗?2 a" s0 q, H* \! ~; o
/ d% H5 t4 y Z& Y/ q' O 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工程师是最漂泊的,他们人数众多,大约是米国工程师的几倍,但实际效能只有米国的几十分之一。米国用只有我们几分之一的工程师,就可以完全支撑庞大的工业体系,支撑世界85%的新技术开发,支撑世界30%左右的GDP,无论是军工还是民用的物品。相反,我们有许多行业基本是空缺的,或完全是空缺的。$ H5 K, J3 b* X L/ O/ p( U
$ _2 h% P' ?# s/ V2 p) I. _
假如你生活在小城市,你不体会这种感觉,你不体会工程师的无奈,每天早高峰的时候,从海淀的边缘地带,蜂拥而出的数万乃至十几万的年轻工程师,奔赴他们的工作岗位,他们会有出路吗?我相信大多数是不会有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真的东西,这由他们的工作环境及视野决定了的。他们虽然辛苦,但收入微薄,没有进一步提高的机会,假如你干十年,干十五年,依然还是那个样子。虽然少数人看似‘出人头地’了,看似光鲜亮丽了,看似受到大众的追捧了,但光鲜的外表下面也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进步与发达。与社会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一点关系都没有。举个例子说,某培训学校,最后在米国上市了,也只是老板挣到不少钱,他和中国进步没有关系,他学校办的再好,也不过是把更多的华人送到北美,一部分给人家编程,一部分给人家提供便宜的餐饮服务。除此还有什么呢?
5 t9 V. b- L1 B g. G+ g& p* i# `! M2 f" {+ R
上一代的工程师,他们可能一辈子待在一个工厂,看似生活安定,但这是一种无奈,他们许多人的思维是漂泊的,一辈子可能都没有一次机会干点什么,真有个东西干了,由于水平和视野的限制,最终胆怯了。当他们退休的时候,往往充满着无限的遗憾。& b5 H" F1 z5 [" j$ q3 q! h) A
) k7 A3 O& G, w7 x3 d1 v( @
许多人以为,年轻是资本,也许是吧!也许未必!我认识不少30--35岁的工程师,有些家伙已经漂泊不少年了,也希望可以安定下来,但没有现实的条件,即使人家同意用你,人家完全按你说的薪水付你的工资,许多人最终还是胆怯了,他们无法面对他们要玩的那个东西,他们害怕了,过度的漂泊是不容易成长的,我说这个,许多人不爱听,但事实就是这样,你漂的时间太长,要你做事的时候,无疑你无法胜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