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twhg

动力换档变速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9 17: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动变速换档系统——零偏置比例减压阀

自动变速换档系统——零偏置比例减压阀+ Q0 M9 ?8 P. P: e
7 c% B* Y) {1 p! Q7 L: m2 s, n
这是CASE凯斯公司的一款电液比例换档系统,用于推土机,越野插装车% P( V% u3 i  o9 K7 t0 I; E" A
, ?, N8 G$ c! U' K; g2 f
[ 本帖最后由 英德康 于 2009-1-20 01:2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08-6-20 14: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构复杂,造价与静液变量系统差不多,不做优先方案,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4: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决好电液换档技术问题很重要,将使国产动力换档变速箱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一步,这需要搞机电一体化的参与进来,整车、变速箱,阀协同作战。公交车,军车,重卡都将因此而上一个台阶!( K# \8 F4 L0 D" ^1 j  }

) ]6 N& M8 `2 V, u$ ][ 本帖最后由 twhg 于 2008-6-23 15:12 编辑 ]
发表于 2008-6-24 21: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32楼-与静液变量系统差不多,

32楼“的静液变量系统与敏喜先生的动力变速箱无可比性,动力变速箱适应于高速重载汽车及工程车辆,军用车辆,而静液压变量泵马达系统适应于低速工程车辆,挖掘机,铲运车,高空作业车等,进口叉车用的做多。6 ?$ Q+ h7 k0 @; F) U  Y* w! o$ k+ e3 \) c
从国外市场的静液变量闭环泵马达系统与动力换档变速箱价格来看,后者远远高于前者,这是由于液力变矩器和动力换档齿轮变速箱的成本较高。让人们吃惊的是在国内这种情况却是倒挂,由于国内动力换档变速箱成本低,装载机,推土机,甚至叉车都用动力换档变速箱。开过叉车的都知道,与进口叉车相比,国产叉车动力强,速度快,但微控差。
0 B  ~8 s* k- n( \正向敏喜先生所言,若能在动力换档的采用电液换档技术,若能采用整机分级控制技术及发动机节能技术结合,国产机械可以由此大大提高一步,这种自身优势足以让国产机械在国际市场上稳占一席之地。
3 d2 D+ \* {6 x$ T" `; l( D. l3 N5 k
[ 本帖最后由 英德康 于 2008-6-24 21:16 编辑 ]
发表于 2008-7-9 17: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合器摩擦片

本帖最后由 英德康 于 2009-4-15 11:59 编辑
: ]6 Z: P& |$ Z$ c+ c0 n! O  ^0 b9 x6 |  v4 d3 c
35楼你好,; o- Y6 U. w+ ]% y6 ~: M7 L
从昵称看你是离合器摩擦片的行家。正好有个问题,我在做履带车变速箱的动力换档升级设计改造的。变速箱保持原有结构不变,仅仅是更换原有的机械液压换档系统,效果不错。
0 h/ ?" a3 f; A8 }6 r, O但有个问题。我发现液压阀块中污染严重,有铜末有铁末。虽然在阀块进口加了过滤器,但更换太勤了。( Y9 B; b; W, @# @
国外采用纳米技术用于离合器摩擦片,由于摩擦粉末细微,大大降低了污染程度。你对此有何建议和看法。
发表于 2008-7-10 23: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32楼,静液压传动VS动力换档变速箱传动

静液压传动VS动力换档变速箱传动) E* v% C  m) m" f
机械效率:' J# q3 C4 }+ |
汽车,尤其是重载汽车采用动力变速箱传动,效率最高达99%。+ s" Z' I! L. z4 N$ e. F" e/ [. ^
静液压闭环泵马达传动的效率接近80%,目前静液压传动系统还未在高速行走的车辆使用。0 q; B# W) L& b
重量:& K& D* q9 E% ]* o2 @3 c1 b
静液压闭环泵马达减速机组合就是液力变矩器动力变速箱组合的5倍。耗能发热是静液压传动的大问题,采用冷却器降温但是增加了发动机的能耗。一个4驱4转向的行走式高空车的液压风冷冷却器就得用10HP的电机。/ R9 r0 D- Q  J
行走速度:
: q0 s! i" |5 J动力换档变速箱传动适应于中,高速,高、中、低扭矩传动的工程车辆,叉车,路面起重机,推土机。
1 C$ ~( J) h! \% K静液压传动适应于低速,大扭矩传动,或上车机构长期作业的工程车辆,例如:挖掘机。* T1 Q0 C' N  D# M0 [% N

7 L/ z/ I" I! ~4 C- N* m. I, c国产动力换档变速箱传动在国内各种机械上应用广泛,只是换档离合器结合控制技术比较落后,市场不少电控换档技术华而不实。
  ^; O, ]. t; L正向敏喜先生所言,若能在动力换档变速箱采用电液换档技术,若能采用整机分级控制技术及发动机节能技术结合,国产机械可以由此大大提高一步,这种自身优势足以让国产机械在国际市场上稳占一席之地。
. W* ]  Q' V( J' Q% a1 \; C5 v4 H* X. I: D# y, P
[ 本帖最后由 英德康 于 2008-7-10 23:27 编辑 ]
发表于 2008-7-11 00: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液比例换档VS电液机械减压阀换档

本帖最后由 英德康 于 2009-4-15 12:17 编辑
& y/ f* D+ f+ @% ?4 G
3 p, T) X. B3 j( O搞工程机械利润很低,所以对设备搞技术升级的动力不大。
7 x+ A# o) i0 M( H; c# o我这里说一组简单的数据,目前国产电液换档变速箱的一档离合器结合时间是500-800ms, 其它各档结合时间同一档相同。升到三档的时间最快为1500-2400ms.
+ I- g) w+ D# P( j拿汽车为例,会开车的都知道起步一档时离合踏板松的慢,动力传递的就稳,从而实现离合器的柔性结合,时间约500-700ms。二档约为300-500ms,三,四档约为200-300ms.  ' n7 A" l# ]- I$ S4 r
工程机械的功力换档变速箱离合器与汽车脚踏控制离合器不同,离合器的换档是通过电磁阀切换各档位的离合器,离合器摩擦片的柔性结合是通过机械减压阀,缓冲阀加阻尼孔,或蓄能器来实现的,作用是缓冲延长离合器压紧活塞的动作,实现离合器的柔性结合曲线质量。
' u3 u; O3 C, l电液比例换档可以模拟最佳操作方式,实现最短时间的升速减速,节油20-30%。对于一天约10L油的私家车不算什么,但对于每天一桶油的推土机,这可就不是小数目了。, D9 u$ T  W; g- z+ v0 W  V
附件为电液比例换档技术的简介,供参考。
" E; L% N; K! w& Z5 N, z+ k# r% m
[ 本帖最后由 英德康 于 2008-7-11 00:1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08-7-27 11: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目前在测绘一台德国的动力换挡变速箱

不知道是什么箱,有机会可以合作开发。我们也在开发ZFWG200,已经试制完成
发表于 2010-6-13 08: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各位的解说,学习中。。。
发表于 2010-7-16 03: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英德康 于 2010-7-16 03:55 编辑
8 k1 {# V" G* P! h3 b; o7 n
+ B2 l4 ?; V) F6 E' w' _. i图中是山推420推土机的电液比例动力换挡变速箱,顶部是电液比例换挡阀块,前进3档,后退3档。
3 k+ p3 H% b2 Y7 R" h6 N5 D% X3 N7 K/ I7 g+ C- k
4 w1 U1 u. F5 P  j0 g. L

+ z" l7 ?7 b( `$ {技术人员在变速箱试验台对换挡控制器的离合器压力曲线进行调整。对离合器各档的压力曲线进行调制。通常三档离合器有10条压力曲线,前进后退各有3条升挡曲线,2条降挡曲线。与传统变速箱相比,换挡时间缩短,冲击减少,例如:传统提速到三档需5-6秒,电液比例换挡不到2秒。- o8 ~( [6 w$ P$ |- f/ G
3 v, W" I5 ?. `  I* j* N9 [0 @/ `
技术人员在司机室对变速换挡控制的程序进行批量处理。技术人员经过试验台试验,台架试验,还可以在实际作业中对变速箱离合器的控制曲线进行调整,满足实际作业的要求。技术人员只需对一台车进行试验,然后将试验中确认的曲线用PC机对整批出厂车辆的控制器进行更新。
( T" }! e/ {, ~  V4 v
! ~' Q& K9 @! Q9 E$ g, 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18 19:50 , Processed in 0.06555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