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来句总结:这辈子可能不会脱离机械,同时希望写这篇文章,能够遇到真正的强者指点一二。
+ ?# V0 _. o: \& s% ~# }
4 A! S# u, P9 K4 X7 L 闲着有事没事儿,就喜欢看一些道友的自述,经历,不为别的,一方面工作累了打发时间,一方面看看能不能学到点东西,悟出点道理。
; w6 [- l6 y) ^) u9 d3 j3 @
/ k5 ?* Z% e5 W% m1 E9 W4 U 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准00后,高中填了工科类任何能填的专业,最后很幸运地“机械”一词安装在了我的肩上,起初不在意,因为不知道机械是干什么的。与其说是不知道,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未来做什么毫不清楚,只知道应该赚钱,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但能解决温饱。
$ r3 ?7 k2 Z3 I1 E8 W
6 X- y' P! W4 p; ]- L8 T7 C 大学毕业,从来没想过想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工资合适就行。
. G0 ?8 z) r4 @, x) o1 ^9 W0 ^( ]8 I7 t
6 A M1 ?3 U% p& d5 o2 n! X 身边人偶尔感慨、抱怨社会不如意,专业不对等,工作不对等,我也并不在意,可能有一部分原因,因为我还没经历过,共情能力比较差。) h6 E$ S/ f, b+ b# ~! P& {
0 B; O A( I( Z+ G" m. U& [9 C8 Y
热了热身,闲聊了几句,准备进入正题!!!: T& L1 ^; U4 E+ e Y( U5 R; |
; o' k+ y4 a+ e8 E
没想过脱离机械,或许因为我比较幸运,工作了大半年,没遇到什么挫折和坎坷,同事很好,领导也很好,一线还没资格去。
2 p; ]: Z, Y: e) v/ v" j5 ~. V5 _/ M$ g: G" W
作为一名踏入机械行业的机械人,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以及做法:
: }5 Y8 u$ _, [9 d 1、眼勤、嘴勤、脚勤:
+ w2 J" c0 `! s, |) r2 i' i 眼勤:会察言观色,看得懂对方的微表情,言语间表露出的一丝微妙意思。比如,前段时间坐领导的车,第一次见到更高级别的领导,车上我比较沉闷,不知道说什么,也不敢说,领导问我哪里人,我赶忙接上,匆匆回答。但是这一瞬间我开窍了,领导在点我,如果我是领导,我也会先关心关心询问询问底下员工,不为别的,只是希望员工和自己能够接触的顺其自然。我明白领导的意思,后面我的嘴也勤了,领导正眼看我,给我讲道理,跟我沟通。。。。。我对于这一顿悟,以我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来理解,我称之为社交感知力,社交感知力强的人,沟通快,融入快;反之。. n, O+ z2 d+ P2 L" K2 R
个人拙见,我认为社交感知力需要以下几点:
3 R3 c+ l& o( B6 N" { 1、学会倾听:这一点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可能都做不到,这也是为什么身边人跟我待在一起时,我认为是愿意和我交谈的,因为我会倾听,这使我增强了察言观色的能力,增强共情表演力。
% z6 X5 _7 x c; T 2、换位思考:我认为,每个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尤其是坏事,不好的事,我认为都有他的道理。很多道友表现出的负面情绪,我能理解,我能明白,但我不会去附和。如果是线下交流,接受负面情绪,那么我会去认可,去赞同,但是我心里始终要保持着一颗过滤负面情绪,吸收有效价值信息的状态。因为我始终相信,负面情绪是会影响一个人的作为,影响一个人的言语,影响一个人做事的质量。既然结果已经坏了,那就让他坏,无所谓,不是不在乎,而是对这个结果产生的负面效果无所谓,何必太过影响自身情绪呢!2 ~/ ~4 K. N; e% O5 o
3、站在他人角度沟通: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遇到问题时,前面两点大大影响着这第三点表现出来的效果。我曾在大学里担任过一两个面向大学生,接待大学生的任务,深有体会,体会到一线的不易,体会到大局意识、避重就轻、主干矛盾的重要性。或许我的阅历不如各位前辈丰富,不如各位前辈智慧,但我对自身自信,对自身处世的自信,也能尽量让自己换位感受不同岗位职责人的矛盾。
+ Y! x3 Y( O3 K* w9 d9 T2 }3 [2 ~. R! F+ i5 ~
以上是个人总结的第一点,社交感知力。另外说一句,一两年前我在家庭里一直是一个不喜欢社交,尤其是和长辈社交的人格,现在也是,但是我觉得这一点不好,所以决定摒弃。
4 {, I6 [ x8 ?5 `: H8 o3 A% @. k
5 v1 V# b M% _ c6 Z 2、觉悟
7 Z2 X6 ]- S. m5 e) E 对自己要有觉悟:我认为最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培养个人的能力。我曾经看到一位道友说的一句话:“公司平台大,尽量培养个人综合能力;公司平台小,优先培养个人专精方面,有时间在扩展!”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这是在打发时间是,看道友自述时,无意间看到的一句话,所以导致我经常偷偷活跃各处。他的这句话引申到任何场景,任何事情,我觉得都很有道理,很有远见与门道。综合型人才和专业性人才,我觉得对个人培养来说,都应该列入培养方案,列入培养计划。
: |( c- X0 l* ~ O ], |' F- F: @ 对小人要有觉悟:小人是磨砺,是一种专门克你的存在。他若比你强,会让你很难受;他若比你弱,会容易让你得意忘形。我还是要引用前面我说的那句话,过滤糟粕,吸收有效信息,不要被他人轻易影响自己的情绪,左右自己的价值。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你要有培养自身能力的觉悟,而不是抱怨,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摆烂。(说到摆烂,说句题外话,躺平是高手、人才才有资格做的事情,就像寒门一词也是形容贵族,起码也是贵族,普通人应该没有资格说自己是躺平,顶多是又想犯懒了,没有满足的欲望想去满足了,哈哈哈)。
' _) ]$ Q c) o/ W2 f 对高手要会观察:我承认我遇到很多在某些方面比我厉害优秀的人,但我从来不会去口头承认,或去夸赞,可能也是“冷血”的人。但我事后会偷偷反省,仔细揣摩他为什么那么做决定,为什么说那样的话,为什么做那样的事,为什么他能够做到,又是怎么学的,从而映射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培养方案和效果。当然这也有一个前提:我的所思所想也始终无法突破我的认知。7 t2 N% X4 z( S9 r- e
6 L! a2 D d5 Q2 Y+ M 3、认知6 {# K. l# V2 v- ~" n) y0 p
认知这东西很可怕,放在任何事情上,认知不同,展现出的效果也不同。我不喜欢认知比我低的人,因为说出来的话,让我觉得“愚蠢”。如果是网上,我憋不住了,定会在下面评论几句。若是在现实,看过我上文描述内容的道友或许能理解到,我会赞同,我会认可好的方面,然后视情况而定,看看是否需要自己输出一些对他好的方面,看关系好坏罢。/ g0 x3 ?, \* j
比如,我有一个好哥们儿,成天嚷着想去日本玩,文科生。我不知道日本有什么好玩的,但我从来没反驳过他,因为我知道反驳他,他会心里有膈应。就像我们线上聊天,我一个高中同学实习期,一千一个月,我这好哥们儿来一句,“一千块你也干的下去啊,换做是我早跑路了”。我听着不笑,不敢笑,我心里骂他蠢货,但凡有更好的选择,我清楚人家也不会选择一千块,随后我说出了各种未来潜在的好处,那位高中同学脸色好转了,开口应答了。或许我这好哥们儿没看出来微妙,但是我体会到了,因为我也工作了,我这好哥们儿后面也要工作了,我想在他工作前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去提醒他一些事情。
1 A/ }" n! s" L
) `0 S. H) ^2 x; o! L( ?# U 4、人格
- Q, j. K0 y, I5 ^+ O1 ?2 O 这里的人格我分为感受型人格和反驳型人格,反驳型人格的人说话很让人讨厌的。如果他比你高深,那么有些话或许值得揣度,如果他跟你差不多水平,或者比你弱,我一般都是开玩笑式打马虎就过去了。至于感受型人格,大概就是上面我所说的那些了。8 x2 z) m) w% v9 o$ V
& T& {; g9 c- o* a2 c( E
1 G( Q' {& f( A, o. Z
4 b& j& |& p: q; [
最后希望道友们多一份乐观,多一份热爱,既来之,则安之。实在不行,得过且过罢!也希望各个同行业的人能够互相输出一些积极乐观的情绪和信息,这也是为什么我认可培训机构,教师的一方面,不是说品行多端正,而是他们说出来的话,好听,你爱听,但是切莫失去一个明辨是非的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希望有前辈能够为各大道友指点一二,分享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感谢!% `( x3 Q" j1 Q0 X
4 G6 Q3 J2 B$ c; A9 K
8 W* C. G5 C; g5 w! I
3 ]& z# O" p) `
补充内容 (2024-12-19 13:17):
' F) `& S1 ~7 Y$ G, O斯文道友说到点子上了,性格这东西不经历大风大浪很难自发改变,其实我说这些也是简单想表达一句,尤其是机械,难免不与人打交道,真想在职场走远走宽,个人觉得还是得突破性格上原本束缚自己且对职场有帮助的一面。
" n f' U1 ^5 ~8 @) T7 @# C9 N; e k7 U, E; U3 Y i+ b7 |
补充内容 (2024-12-19 13:18):
( O+ X S3 A6 F8 `( o6 N认知上的表述比较简单粗暴,我跟身边的几位朋友关系都很好,所以没有贬义词的含义,诸位且看个大概意思,真得讲太多,这么些字数一时半会儿是讲不完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